第11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_第1页
第11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_第2页
第11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_第3页
第11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_第4页
第11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使学生掌握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概念、成因、治理措施,并能与其他有关宏观经济运行的课程联系起来思考问题。本章知识点设置1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1.1通货膨涨及其治理掌握11.2通货紧缩及其治理自学11.1通货膨涨及其治理一、通货膨胀(inflation)定义马克思的通货膨胀定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定义:物价的普遍上涨就叫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现代西方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地上涨。两个要点: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p441)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纸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案例: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率已达

2200000%

案例: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津巴布韦通货膨胀(2006年7月)每一个来到津巴布韦首都会变成百万富翁每一个来到首都哈拉雷豪华现代、气派十足的机场的海外游客,马上就摇身一变成为了百万富翁。根据津巴布韦目前的官方汇率,每10美元就可以换到10.1万津元,而黑市上则可以换到两至三倍的官方汇率一顿餐费钞票堆成山感觉到了拉斯维加斯的赌桌旁当用完餐准备结账时,一沓沓的钞票堆在餐桌中央,给用餐者的感觉就像是坐在拉斯维加斯的赌桌旁一样。□最为紧俏的日用品之一竟然是点钞机通货急剧膨胀给津巴布韦带来的另一直接后果就是,目前这里最为紧俏的日用品之一竟然是点钞机。津巴布韦国营报纸上每天充斥着日本和新加坡生产的高质量点钞机广告,而每台的价格在3.45亿至12亿津元之间家长抗议学费涨到1亿“人们只要手里有现金,就得马上花掉,因为同样一笔钱,等到第二天就买不到同等的商品了。”“我们正在迅速接近崩溃临界点。”津巴布韦的一名独立经济学家约翰·罗伯森说津巴布韦的学校重新开课,但鉴于每学期高达2000万到1亿津元的巨额学费,旷课人数达到新高。

作业题目:穿越:2006津巴布韦行要求:有表演有背景有真相通货膨胀类型--按通货膨胀的表现(p458)公开型通货膨胀:是指通胀完全通过一般物价水平明显而直接上涨的形式反映出来,通胀率就是物价上涨率。隐性通货膨胀:在严格实行价格管制的国家里,物价上升的趋势可能被人为地压抑,表面上物价并未上涨,但实际却可能存在着商品的严重短缺,人们为获得一定量的商品必须支付较高时额外成本(如排队、托关系甚至黑市交易),这种情形被经济学家们称之为隐蔽型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无法通过物价指数反映出来,只能根据有关资料进行估算。特点:商品普遍短缺、有价无货、凭票供应、黑市猖獗

通货膨胀类型--按价格上涨爬行式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年平均上涨率在1%-3%之间。温和式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年平均上涨率在3%以上,但尚未达到10%。恶性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年平均上涨率在10%以上,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二、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

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是通过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标来衡量的。通常人们将物价上涨指数看作通货膨胀率。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价格指数有以下三种: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该指数是根据家庭消费的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而编制的。优点在于资料容易搜集,能及时地反映影响社会公众生活费用的物价趋势。缺点在于范围较窄,不能够反映各种资本品以及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趋势。CPI批发物价指数(wholesalepriceindex):该指数是根据制成品和原料的批发价格指数编制,反映包括原材料、中间品及最终产品在内的各种商品的批发价格的变动状况的物价指数,所以又称为生产者物价指数。优点是能灵敏地反映生产者生产成本的变化状况,缺点是没有将各种劳务包括之内,统计范围窄且对一般居民的生活影响不够直接。

WPI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PriceIndexes)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PPI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GNPdeflator):

该指数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优点是其包括的范围广,能较全面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缺点是编制该指数需要收集大量资料,一般只能一年公布二次,因而不能及时反映物价的变动趋势。三、通货膨胀的成因(p462)

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机理比较复杂,对此各国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作出了各种分析,提出了需求拉上论、成本推动论、供求混合说、结构说等不同的理论解释,并依其成因形成了通货膨胀的需求拉上论、成本推动论、供求混合推动论和结构性通货膨胀论等理论。

(一)需求拉上论(demand-pulltheory)

西方经济学界早期主要从需求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需求拉上论是西方出现最早的通货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需求拉上论是被大多数经济学家广泛接受的通货膨胀理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即在总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当经济体系中的总需求过度增加,就会引起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上升,致使“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超过商品的总供给量所造成的过剩需求,拉动了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而造成的。因此,要克服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就必须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消除过多的总需求。

(二)成本推动论(cost-pushtheory)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就是从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方面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指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致使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成本推动论者观点: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在于总需求的过度,而是在于产品成本的上升。生产成本的上升既是通货膨胀的根源,也是失业增加的根源。

两种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工会迫使厂商提高工资,并使工资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时,生产成本就会提高,从而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后,工会又要提高工资,又会对物价上升产生压力,形成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垄断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利润而人为提高产品价格,导致通货膨胀。

07年我国通货膨胀原因之一:农产品、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和能源、原材料、土地价格的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成本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起因有()A.货币发行过多B.行业工会加薪要求C.石油冲击D.货币供给过多E.垄断定价【答案】:BCE【思路】:首先考察是否是通货膨胀,然后看是否是因为成本增加引起的。A影响的是需求;B为工资增加,典型因素;C导致原料成本增加;D为货币因素影响导致的通货膨胀;E产生原因为垄断利润,典型因素.(三)供求混合推动论供求混合推动论:将供求两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由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作用下的通货膨胀称为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例如,过度需求—物价上涨—提高工资—成本(工资)推进通胀。“成本推进”只有加上“需求拉上”才有可能产生一个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论

20世纪60年代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因部门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的通货膨胀。中国式通胀(p448)从2001-2010这十年的历史来看,货币规模的高速增长是导致CPI上涨的主要原因。同时,金融危机后的天量信贷,是本轮通胀的根源。第一阶段(2001-2008):中国经济融入全球输入性通胀(顺差剧增、人民币升值进而热钱涌入)第二阶段(2008-2009下半年):金融危机来袭通胀变为通缩

(需求趋冷与信贷紧缩)第三阶段(2009年下半年至今):信贷失控引发通胀四、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对产出、就业、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的影响)

有益论一定条件下(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对于促进产出增加,实现经济增长有积极的作用。理由:通胀→利润增加→企业扩大投资→经济增长通胀→政府投资增加→经济增长;通胀→有利于富裕阶层→储蓄率提高→投资增加→经济增长。有害论:虽然通货膨胀初期对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只会导致经济低效率并进而损害经济增长。理由:通货膨胀导致抢购,储蓄率下降,投资率下降,经济增长率下降。

通货膨胀改变相对价格,影响资源配置。通货膨胀增加企业或个人的实际税负。

中性论:由于公众预期,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会对物价上涨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从而使通货膨胀各种效应的作用就相互抵消。通货膨胀对产出既不会促进,也不会损害,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中性的。

一般观点: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是在开始阶段的极短时间内,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只有危害,而没有促进作用。

“通货膨胀像鳄鱼一样凶残,像全副武装的强盗一样令人心惊肉跳,像杀手一样致命。”--里根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凯恩斯学派):通胀与失业有替代关系。WW1W2

Ou1u2U通货膨胀对财富和收人再分配的影响在充分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收入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效应并不明显。在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期:固定收入者受损;非固定收入者能及时调整其收入而避免损失;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政府受益:政府债券实际利息的负担降低,累进所得税增加。

作业-我眼中的通货膨胀五、通货膨胀的治理(一)

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由于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原因在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因此当经济运行中出现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时,政府往往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抑制过旺的总需求。1、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发行来降低流通中的货币量来抑制通货膨胀。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二是提高利率。冷火鸡式对策2、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财政收入来抑制通货膨胀。运用财政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增加税收,使企业和个人的利润和收入减少,从而使其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二是削减政府的财政支出,以消除财政赤字、平衡预算,从而消除通货膨胀的隐患;三是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减少社会福利开支,从而起到抑制个人收入增加的作用。(二)收入政策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收入政策指通过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垄断利润,控制一般物价的上涨幅度。这种抑制性的收入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工资、价格管制。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强行规定工资、物价的上涨幅度,甚至暂时冻结工资和物价。工资、价格管制通常采用道义劝告和指导、冻结工资等手段进行。

(2)利润管制。利润管制是指政府强行限制大企业或垄断性行业的利润,从而抑制通货膨胀。11.2通货紧缩及其治理一、通货紧缩的定义通货紧缩(deflation,简称通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通常意义上的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普遍持续下跌或货币价值不断上升的过程。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主要可分为“单一标准”和“多重标准”两大类。1、通货紧缩的“单一标准”《新帕尔格雷夫金融大词典》中将通货紧缩定义为:“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价格下降和货币升值的过程”。萨谬尔森的《经济学》(第16版)指出,通货紧缩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的《宏观经济学原理》中也将通货紧缩定义为物价水平的稳定下降。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的主流观点都采用通货紧缩的唯一标准:即通货紧缩是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

2、通货紧缩的“多重标准”采用“多重标准”的通货紧缩定义为:通货紧缩不仅包括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而且也要包含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经济衰退或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降。由于通货紧缩是一个复杂的现象,用多重标准加以判断,不但在理论上容易将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后果加以混淆,而且不适于对实际经济情况的判断,因而采用通货紧缩“多重标准”定义的经济学家和学者并不多。二、通货紧缩分类

依其程度:轻度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并由正值变为负值。中度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负增长超过一年且未出现转机。严重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继续发展,持续时间达到二年以上,或物价降幅达到两位数。

依其持续时间长短:短期性长期性通货紧缩三.特征(一)物价↓(价格指数出现负值,并持续半年以上)美1929-1933CPI分别下降2%,7%,17%,12%,平均每年下降8%;33年与29年相比,下降24.6%

我国CPI1997年10月开始下降,至99.11持续20个月负增长;零售价格指数持续26个月负增长;

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持续29个月负增长

(二)MS持续↓或△MS↑<△GDP↑美国1929-1933货币供应量减少1/3我国

(M1增长率1998.1月14.6%→6月8.7%)

M2M1M026.48

21.96

27.17

1983—1993199534.426.8

24.31998

11.3

11.9

10.1(三)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失业增加美国1929-1933GDP5年中↓24%;失业率最高24.9%

;我国1978年到2004年2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是9.36%,

截止2001年底,中国城市登记失业人口总数为680万,失业率为3.6%。但是,这个数字中没有包括“下岗人员”在内。1996到2000年的4年间下岗人员达4600万,其中约有3600万人找到了再就业场所。如果把剩下的1000万下岗人口也算作失业人员的话,中国城市的实际失业率超过了8%。

19971998

19992000200120029.78.87.8

7.68.07.38.0年份实际GDP增长率失业率消费物价指数19907.5—3.319912.52.12.819920.42.21.619930.42.61.219941.12.90.419952.53.2-0.119963.43.30.419970.23.52.01998-0.64.30.219991.44.7-0.520001.04.9-0.520世纪90年代日本GDP增长率、失业和消费物价指数(%)

四、通货紧缩的影响(一)通货紧缩会抑制消费和投资,导致经济衰退。通货紧缩,货币的购买力上升,延迟消费,商业活动萎缩。物价的持续下跌,实际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居民和企业的这些行为都会减缓经济的增长,甚至可能形成经济衰退。美30年代大萧条,前后逾10年之久;日本金融泡沫破灭后,通缩带来的萧条也已持续近10年,至今难于自拨

(二)通货紧缩容易引起银行业发生危机通货紧缩降低了企业的还贷能力,增大了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通货紧缩使抵押品贬值,银行要求企业追加抵押品或偿还贷款,在企业无法满足要求时,银行出售抵押品,抵押品价格下跌,贷款者的净资产减少,从而加速破产过程,银行不良资产增加;通货紧缩加重了贷款者的实际负担,当产品价格出现非预期下降,企业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削弱了贷款者归还银行贷款的能力,银行贷款面临的信用风险随之增大;

银行经营环境的恶化会使人们对银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为了保护自己资金的安全,他们一方面将钱放在手边,不存入银行,另一方面会把钱从银行提出,而这又会增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六、通货紧缩的治理

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预期陷阱:中央银行长期以来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逐渐树立了通货膨胀的斗士的公众形象,这使社会公众的预期形成思维定式,即任何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是暂时的,中央银行最终还是要以反通货膨胀作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标。通货再膨胀(Refaltion):为了治理通货紧缩,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使公众产生通货膨胀的预期。使社会公众相信中央银行允许和鼓励一定的通货膨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性通货膨胀理论(FiscalInflationTheory):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就不但已完全认识到了在通货紧缩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而且还发展出一套通过财政政策来鼓励通货膨胀的理论,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自称这一理论为财政性通货膨胀理论。补偿性公共支出(CompensatoryPublicSpending)原理在治理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方面,财政性通货膨胀理论与凯恩斯的政策主张非常相似。芝加哥学派提出补偿性公共支出原理:政府的财政预算应当与社会经济条件保持相同的步调,即政府应在萧条期间实施结构性预算赤字的政策,而在经济繁荣时,就要保持适当的盈余。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扩大财政支出总量的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政策。

“只有实实在在的花钱才能克服大萧条”罗斯福新政:降低低收入者税率,提高高收入者税率;

增加政府开支:兴建公共工程,扩大就业;社会救济。日本:减税;扩大公共投资;对低收入者发放政府补贴。我国:发行国债;增加农业投资;基础设施增加投资。案例:日本深陷通货紧缩泥潭日本总务省2002年1月25日宣布,2001年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比上一年下跌0.7%,连续第三年下跌。除去生鲜食品的核心CPI下跌0.8%,跌幅创下历史纪录。总务省的报告说,2001年日本10大消费种类中有6大类物价出现下跌,其中教育娱乐类下跌3%,家居类下跌3.6%,工业制品下跌1.9%,尤其是耐用型工业产品下跌了6.9%。在价格下跌显著的商品中,笔记本电脑价格下跌了38%,台式电脑下跌37%,录像机下跌15%,固定电话通信费减少7.8%等。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02-02-04案例:“中国输出通货紧缩”是断章取义

美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2003年1月4日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肯定了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并否认是他发动了“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争论风波。他说:“中国不应该成为替罪羊。中国政府政策制定者做得很好,只要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利,就应该保护现有政策,不需理会这场争论。”资料来源:经济日报2003年01月06日

身为美国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全球首席经济师,罗奇在华尔街具有相当影响力。2002年底,他因发表了一份名为《中国因素》的报告,被认为提出了“中国正在通过商品出口把自身的通货紧缩转向全球”的论点,从而引起了轩然大波。此后,一些日本财经界人士再三炒作这一说法,强调中国向全球输出通货紧缩,吁请中国放弃现行汇率政策,让人民币自由浮动,从而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来抵销中国出口商品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

“中国输出通缩论”有着怎样的经济根源呢?2002年,全球经济延续了自2000年开始的整体下滑格局,与萧条的世界经济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成为少有的亮点之一。在世界经济越来越不景气、世界贸易额连续两年减少、各种经济磨擦日趋加重的背景下,价格低廉的中国出口商品成了“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根据,成了个别国家试图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的借口。

所谓的“中国输出通缩论”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只要加以具体分析,便可发现其根本无法立足。第一,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第六强,但是在2002年全球6万亿美元左右的进口或出口规模中,中国的商品出口不过占全球的5%左右。第二,具体到美国、日本而言,中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额,仅占美国GDP总量的1.1%,日本从中国的进口不到日本经济总规模的1.2%。第三,就整体经济实力而言,虽然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那时GDP刚刚超过10万亿人民币,人均收入刚接近1000美元。人均利用外资40美元,人均出口200美元。由此可见,中国不可能向全球输出通货紧缩。罗奇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问题时,认为近来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抨击是“不公平”的。他称,近来日本又将对中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