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第五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淮北市第五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淮北市第五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淮北市第五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淮北市第五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淮北市第五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社会车辆的平均载人数量为1.5人,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低下。而拼车是提升车辆座位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在不增加城市基础运力负荷的前提下,拼车能通过提高车辆的使用率极大地增加汽车运力供给,提高出行效率。来自滴滴平台的数据还显示,滴滴快车拼车可帮助司机平均提升24%的车辆利用率。在车辆利用率大幅提升、司机收入增加的同时,城市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近年来,我国汽车共享出行快速发展,尤其是其中网约车这一创新业态有效缓解了中国目前迫切的出行供需矛盾,显露出巨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汽车共享出行催生的移动互联技术革新,亦可以为中国带来关联行业升级更新、整体移动出行市场腾飞等多重附加值。(摘编自2016年10月全景网)材料二:材料三:早晨打开手机查看天气,出门开车打开手机地图进行导航,中午用手机订外卖享用美食,晚上回到家通过健身软件跟着健身教练进行锻炼。滴滴出行和摩拜单车等通过手机应用软件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丁香园、春雨医生等医疗应用软件提供了在线医疗方式……这些都是“互联网+”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是新型的“指尖”文化。“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电子商务,此外,交通、金融支付,甚至在受教育、娱乐、思维方式等方面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便利性、互动性、分享性是“互联网+”最明显的特点。对于这样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张鸿认为,“实体和网络不可互相替代,它们只是人们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或者是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的变化。我们应该两者兼顾,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摘编自2017年1月光明网《“互联网+”渗入生活细分领域国人乐享“指尖”生活》)材料四:人类有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变得完全不一样。我们想一想,互联网对生产力有直接的提升作用吗?间接的作用可以有,比如可以把制造出来的商品卖到世界不同角落,这对产量和价格都有所推动。互联网更重要的还是对人本身的改变。尤其是我们熟悉的QQ和微信。在不同的地点,我们总可以保持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并不一定直接提升生产力,但是对于人的生活内容和体验来说,互联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转型是非常根本性的,让我们从原来只关注生产,到不仅可以关注物质生产,更可以关注那些非物质的体验和享受。这其中也包括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原来可能只有耶鲁、北大、清华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有了互联网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千千万的普通人、老百姓,特别是千千万的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金融提供直接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原来金融体系主要是为国企,为大的已经成功的民企服务的,但是互联网金融与其说是对大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还不如说是为广大的老百姓、千千万的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不管是屌丝出身,还是富有的家庭出身,我们都能够享受到现在的技术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和机会。(摘编自金融界资讯《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滴滴快车可以有效提升车辆利用率,增加司机的收入,缓解城市出行难的问题。B.材料二中,无论是农村网民数量,还是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C.随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深入用户生活,传统生活方式诸多方面呈现出“互联网+”的趋势。D.借助互联网,我们都有机会分享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可以学到的知识。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网约车彻底解决了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出行供需矛盾,汽车共享出行又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B.由材料二可知,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到2016年产生了飞跃,而增长率在2015年出现了暴涨。C.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制造出来的商品卖到世界不同的角落,这是互联网对生产力的直接提升作用。D.互联网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和潮流,网络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必将取代实体经济。E.互联网使得金融不再是贵族俱乐部,而是为广大百姓、众多小微企业提供直接的金融服务。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互联网在出行和交流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参考答案:7.B

8.BE

9.①带来了出行的便利,提升了车辆的使用率,颠覆了用户的出行方式和理念。如滴滴快车拼车(滴滴出行)、摩拜单车和手机导航。②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分享和传播。前者如利用QQ和微信等,在不同地点总可以保持联系;后者如利用互联网,原来可能只有名牌大学的学生才能学到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学习、传播和分享。7.试题分析:根据图表内容B项2006、2009、2010、2011年,农村网民数所占比例比上一年有所下降。8.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A项,“彻底解决了”说法错误,应该是“有效缓解了”。C项,应该是间接提升作用。D项,“必将取代实体经济“无中生有,过于绝对。”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四中,然后从“出行”和“交流”两个反面进行概括。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2.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松柏树林林斤澜

⑴北京的冬天,全靠松柏树保留点绿色。松柏树到处都被赞赏,在寒冷的北方,挺立在风沙里、风雪里、风暴里,就更加英雄了。⑵北京四郊都有拿松柏树取地名的:一棵松、五棵松、柏树坟、柏树地……西山的山沟里,有个地方叫三棵松。真有三棵抱不住的松树,鼎足而立,枝杈舒展,气宇轩昂。老乡们说是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位“忠义千秋”,并肩拉膀地站着,成百年就这样儿站着,一般的好哥们是比不了的。要问这不累得慌?据赶车的说:有天深夜惊了马,一看是遇见了张三爷下来遛弯儿。据放羊的说:有年大风雪压塌了羊圈,关二爷还来敲过窗户。他是拿马鞭敲的,要是青龙偃月刀,窗户早给敲碎了。⑶听了这些传说,如果目不转睛地看着松柏树,大有可能得到老乡们得到过的启发:松柏树是神灵的树。⑷偌大的北京城,东南角上有个小小的龙潭湖。龙潭湖的东南角上,有一片小小的松柏树林。清晨,走到河沿,就会有略带辛辣的清香,扑鼻而来。隔三五棵树,就有一个人贴近针叶,深深呼吸,好像亲吻。双手动弹,帮助呼吸,就像拥抱。功夫到家的,一呼一吸,鼻子里全带出哨声来。据研究家说,这清香里饱和着“臭氧”,这“臭氧”延年益寿,消除百病。据说第一百几十中学的一个小姑娘,前两年眼见不行了,现在中学毕了业,考上大学了。那边那个半老汉,呼吸的哨音好像鼻子里养着只黄鸟,他是准备提前退休的人。现在做完呼吸又去上班了……⑸是

的树吗?只怕是

的树吧!⑹北京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松柏树早不耐烦,冒犯着霜冻嫩绿了起来,翠绿起来,油绿起来……坚定不移地浑身显出碧玉的光彩来。北京人这时却爱说:“隔河看柳。”那柔柔的柳条,透出来嫩黄嫩黄。它有金黄的颜色,又有黄金没有的妩媚。为什么不说“隔河看松柏”呢?也许只有饮食清简的人,才更喜爱冷静的碧玉。⑺这时,鸟儿们一阵阵飞过天空,它们看见了龙潭湖水,看见了水边的嫩黄新绿,就唧唧啾啾地下来歇一歇,找一找吃的。爱鸟爱到馋得想占有的人们,就在树林里张起挂网,地上布置了拉网,常常和遛弯儿的人发生矛盾。⑻但松柏树林里没有这些事。偶然也有零星小鸟,下到松树枝上站一站,失望地呼叫着伙伴们飞走。柏树上连这样的偶然也是没有的。鸟儿们对“臭氧”的辛辣有敏感吗?还是柏树太严肃了,成了禁区,“红子”、“黄鸟”的小夜曲轻音乐在这里不自在,更不用说那百灵鸟的电子音乐了。⑼多么美好的事物也有缺点,连灾难也难得避免。⑽有年夏天,松树林的西北角,出现了红蜘蛛。这东西有个血红的肚子,另外就是许多只脚,整天忙忙碌碌地爬来爬去,吐着丝,结成网。有时用一条丝吊着,有时在网上横行,和道士画符一样。血红应当是鲜艳的色彩,丝也和丝绸的丝差不多,可是构成了肮脏、霉烂、窒闷、怪异,最后是恐怖。⑾松树干了,黄了,枯了,死了。那样英雄的形象,却叫这些小东西弄得毫无办法。一棵树弄成这样,已经叫人难过。十棵二十棵就是一片,叫人看了只好掉头走开,说恐怖那是不假的。松树有另外的一面:太老实,太驯服,太顺从。它不长刺不长毛,也不长臭胶和毒汁儿。⑿那年冬天从西北来了寒流,白天也是零下好几度,持续了十几天。大雪压枝不化,树根的雪堆冻成冰坨。等到又一度春回大地,雪化冰消,咦,红蜘蛛死绝了。⒀树干滋润起来,有个把地方鼓胀起来,拱出来一星嫩绿,绿得闪亮。日长夜长,长出一枝新松,和枯枝对照,衰老和青春同在,死亡和生命并存。这是哪位诗人还是哲学家说过的吧。我好像这才认识了松柏树。

7.简述第⑵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8.在第⑸段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2分)9.赏析第⑹段划线句的修辞表达效果。(3分)10.指出第⑹段作者强调“隔河看柳”的目的。(3分)11.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第⑴段是全文的总括,下文围绕“更加英雄”来展开。B.⑵—⑻段从多方面刻画了松柏的特点,为下文做铺垫。C.⑼—⑿段采用欲扬先抑写法,更充分展示了松柏形象。D.第⑼段是过渡段,使文章在结构上显得更加自然流转。E.第⑾段写出了松树的另一面,对其提出了含蓄的批评。F.文章最后一段描写生动,情与理交融,令人回味悠长。12.结合全文,分析最后一句中“好像”一词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7.引用关羽和张飞的传说(1分),增加了松柏的神奇色彩,使文章更具可读性(1分)。8.神灵,生命9.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松柏一天比一天更绿(1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松柏已等不及严寒的消退就冒出新枝的样子(1分)。由此表现其生命力的顽强以及不屈的性格。(1分)10.用杨柳的艳丽、妩媚衬托出松柏朴素、不事张扬的本性。(写出衬托1分,分析2分)11.A、E12.“好像”在此处代表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与先前对松柏的认识产生一定的反差。(1分)第一段中作者写他认为松柏是一种英雄之树,在看到松柏死而复生的过程之后,作者才真正认识到松柏生命力的坚韧、顽强。而用“好像”一词,表面上是不肯定、不确定,实际上是作者对松柏更深一层认识的体现。(2分)既呼应第一段,又是全文的总结,是对松柏特性的更高层次的归纳。(1分)

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打不碎的鸡蛋[意]马菜巴一只帕多瓦种的母鸡,在靠近帕尔马城的一所农庄里出生长大,它有个毛病:生出的鸡蛋的蛋壳很容易碎。原因在于其它的母鸡都吃小石子和石灰微粒,所以:它们生下的鸡蛋壳都结实;而它只吃小麦、高粱和玉米粒,或者吃小虫子,它吃的虫子有玫瑰色的、黑色的和其它各种颜色的,它从来不吃小石子和石灰微粒,因为它消化不了。要是偶然吃下去一颗石子,那石子就整天呆在它的胃里了,而且使它整夜合不上眼,所以,它生的鸡蛋壳很容易破碎。一天帕多瓦母鸡听到一位卖鸡蛋的商人对农庄的女主人抱怨说,有一只母鸡生的蛋太容易破了,每次运输途中都得碎。母鸡听了十分担心,因为它知道,一旦女主人发现了那些蛋壳易破碎的鸡蛋都是它生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把它宰了。农庄附近有一家大理石匠铺。一夭,母鸡试着去尝大理石粉末。石粉既不好吃也不难吃,但跟小石子和石灰微粒一样难消化。第二天,它生下的鸡蛋蛋壳呈大理石的颜色,外表十分好看,但还是很容易打碎。另有一天母鸡从石匠铺面前走过时,看到有一桶罐子打开着,上面写有“硬化剂”的字样。“但愿这东西没有毒。”可怜的母鸡自言自语道。母鸡在那白色的糊状物上啄了两三下,原来那是石匠用来粘大理石的粘胶。它随后跑回到鸡舍去,因为要是吃了那东西要死的话,它情愿死在自己的窝里也不能死在马路上。它久久地睁着眼睛等着肚子作疼,最后它睡着了,它一夜睡到大天亮。黎明时它生了蛋。它不像往常那样啼叫以通知女主人来取蛋,它拿了鸡蛋到一片树丛后面去。母鸡先用嘴啄,然后拿一块石子敲:这一回,它生的蛋可真硬,于是,它就把鸡蛋放回鸡舍去。帕多瓦母鸡生下的蛋在运输途中没有破碎,它被放在市场的货摊上,让一位工人的妻子煎鸡蛋吃。女人回到家,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碗边,她拿起帕多瓦母鸡生的这个鸡蛋在碗边一敲。但鸡蛋没打碎,碗却打碎了。“咦,真怪!”女人自言自语,她拿起鸡蛋,在大理石做的桌子角上敲。大理石被敲掉了一角。她拿来了锤子,试着用锤子敲鸡蛋。还是敲不碎,于是她把那只蛋放在一边,因为她不好意思对丈夫和儿子说自己连一只鸡蛋也敲不碎。丈夫与儿子吃了用三只鸡蛋煎的蛋,而不是四只。妻子说人家卖给她一只不新鲜的鸡蛋,也许已经坏了,所以她故意没煎进去。第二天,她那个大学生儿子把几只烂西红柿和那只鸡蛋放进包里,因为那天有部长来参观。那个部长诡计多端,他想与大学生们见面,让他们鼓掌欢迎。大学生们商议好给予他应有的欢迎。当那位部长一出现在学校门口时,烂西红柿和臭鸡蛋朝他劈头盖脑地扔过去,那个工人的儿子瞄准了部长,把那只敲不碎的鸡蛋朝他的前额扔过去。只听见“啪”,像是打过去一块石头似的,部长应声倒地。大家把他抬出去,用冰水袋敷在他的额头上,因为部长的前额正中长出一个大鼓包。尽管用冰水敷,他那个肿包越来越大,活像犀牛的角。打从那天以后,部长再也不接见大学生了,也不再去参观什么开幕式了,因为不管怎么冷敷和治疗,部长额头上的那块包怎么也消不下去了。

(选自2008第2期《小小说选刊》)

19.文中画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述其特点。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6分)答:

20.小说以“打不碎的鸡蛋”为线索,写了一只帕多瓦母鸡,一位工人妻子,还写了一位部长先生,请问这些形象具有怎样共同的性格特征?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答:

21.鸡蛋,居然“打不碎”,这显然是个虚构的故事,使人想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卡夫卡的小说《骑桶者》。请从主题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简要谈谈这类小说的基本特征。(4分)答:

22.从首段来看,作者对只会下易碎鸡蛋的帕多瓦母鸡,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有关文字,解说理由。从帕多瓦母鸡的遭遇中,你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简述。(6分)答:

参考答案:19.(6分)手法:延迟(“摇摆”、“一波三折”)法(2分)特点:作者在情节发展上故意设置一些障碍,使人事进展出现波澜。(1分)

好处:不仅丰富了情节,摇曳的情节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而且使主题的展现更为突出。(3分)20.(4分)要面子,爱虚荣;自欺欺人。意在揭示并嘲讽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高官者,都存在这种丑陋的人性(母鸡的形象则具有象征意味)。21.(4分)艺术表现:立足于丰富离奇的想象,采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赋荒诞形象以深刻的象征意味;主题:突出现实社会生存环境的荒谬冷漠,突出表现世界的异化、人性的沦落和情感的破碎。22.(6分)批评否定态度。理由有二。一是一系列的词语“它有个毛病”“它只吃”“它从来不吃”等等,都暗藏贬意;二是第一个“所以”后的冒号,有着强调对比的作用,意在突出了它与其它母鸡不同,只会下易碎鸡蛋的原因——“只吃精粮”,娇生惯养。(4分)启示(要点):一个人若娇生惯养、养尊处优,就会有碍自我生存,也势必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参考答案:8.A.

9.D

l0.C11.(1)此人虽然有百种罪恶也不加惩治;若是有所回避,就依据他过去所犯的罪行杀死他,甚至灭其家族。(2)皇上很高兴,任命他为少府,又改任右内史,处理政事同从前一样,奸邪之事稍被禁止。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荫登第,调郴尉

登第:应试得中。B.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济时:拯救时世。D.帝幡然而改

幡然:很快而彻底地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B.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C.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D.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恪有孝心,有执政才能。靠祖上荫功登第,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处理人事,能审时度势。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C.唐恪缺少远谋,主张和议。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5分)译文:

(2)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5分)译文:

参考答案:4.B(持节:拿着符节。)5.C(按主谓宾断句)6.C(主张割城是实,但并无降金之心)7.(1)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改变当初行径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2)唐恪的智谋不足以谋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韩)滉,字太冲,性强直,明吏事,莅南曹五年,薄最详致。再迁给事中,知兵部选。时盗杀富平令韦当,贼隶北军,鱼朝恩私其凶,奏原死,滉执处,卒伏辜。自至德军兴,所在赋税无艺,帑司给输亁隐。滉检制吏下及四方输将,犯者痛拫以法。会岁数稔,兵革少息,故储积谷帛稍丰实。然覆治案牍,深文钩剥,人亦咨怨。大历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黎干言状,滉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代宗命御史行视,实损田三万余顷。始,渭南令刘藻附滉,言部田无害,御史赵计按验如藻言,帝又遣御史朱敖覆实,害田三千顷。帝怒曰:“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贬南浦员外尉,计亦斥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方是时,潦败河中盐池,滉奏池产瑞盐。帝疑,遣谏议大夫蒋镇廉状。时里胥有罪,辄杀无贷,人怪之。滉曰:“袁晁本一鞭背吏,禽贼有负,聚其类以反,此辈皆乡县豪黠,不如杀之,用年少者,惜身保家不为恶。”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婺州属县有犯令者,诛及邻伍,坐死数十百人。又遣官分察境内,罪涉疑似必诛,一判辄数十人,下皆愁怖。滉虽宰相子,衣裘茵衽,十年一易。居处陋薄,取庇风雨。门当列戟,以父时第门不忍坏,乃不请。堂先无挟庑,弟洄稍增补之,滉见即彻去,曰:“先君容焉,吾等奉之,常恐失坠。若摧圮,缮之则已,安敢改作以伤俭德?”居重位,清洁疾恶,不为家人资产。自始仕至将相,乘五马,无不终枥下。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奏原死

原:宽容

B.所在赋税无艺

艺:限度

C.遣谏议大夫蒋镇廉状

廉:访查

D.用年少者

用:因为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盗贼杀害了富平令韦当,鱼朝恩为杀人者求情,但是韩滉坚持论处,盗贼最终伏罪,说明韩滉耿直的一面。B.黎干向上报告水灾后农田受损情况,韩滉担心自己因失责被贬而坚持说表奏不实,可见他并不关心百姓的生活。C.韩滉执法有时过于严苛,境内只要有疑似犯罪的必定诛杀,一判往往有数十人被杀,因此他部下都心怀忧愁恐惧。D.韩滉生性节俭,衣裘被褥,十年一换。所住居室正堂原先没有廊宇,弟弟韩洄略加增补,韩滉一见立即拆去。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县令,所以养民,而田损不问,岂恤隐意邪?(2)又以贼非牛酒不啸结,乃禁屠牛,以绝其谋。9.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代宗皇帝的形象特点。(4分)参考答案:6.D

7.B8.(1)县令,是用来抚养百姓的(2分,“句式”、“所以”各1分),而庄稼损失却不过问(1分),哪里有怜悯百姓疾苦的心意呢(1分)?(2)又因贼没有牛肉酒水就不会聚集举事(2分),(他)便禁止杀牛(1分),来杜绝他们的图谋(1分)。9.体恤百姓;为政谨慎;治官严格。(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附文言文翻译:(韩)滉,字太冲,他性格耿直,精通吏治,在南曹任职五年,簿籍文书详尽细致。两次升任给事中,主持兵部选举事务。此时盗贼杀害富平令韦当,盗贼隶属北军,鱼朝恩偏爱他的凶猛,上奏请求原宥死罪,韩滉坚持论处,贼最终伏罪。自从至德年间开始用兵,各处赋税没有限度,国库供给转运常常隐瞒侵吞。韩滉检查制约下属官员以及四方输将,对犯罪者以法严加惩办。正值连年丰收,战争略有平息,因此积储钱粮逐渐充实。然而他审理文书,严厉苛刻,人们也有怨言。大历十二年秋天,大雨损害庄稼十有八成,京兆尹黎干上奏报告情况,韩滉恐怕会蠲免赋税赈贷百姓,紧持说表奏不实。代宗命御史前往巡察,实际损失三万余顷田地。起初,渭南令刘藻依附韩滉,说本县境内没受损失,御史赵计核查确如刘藻所说,皇帝又派遣御史朱敖审察核实,受害田地有三千顷。皇帝发怒说:“县令,是为了百姓抚养百姓,而庄稼损失却不过问,哪里有怜悯百姓疾苦的心意呢!”贬为南浦员外尉,赵计也贬为丰州司户员外参军。正当此时,水淹河中盐地,韩滉奏报池中出产瑞盐。皇帝怀疑,派遣谏议大夫蒋镇查访实情。当时乡吏有罪,韩滉便格杀不赦,人们责怪他。韩滉说:“袁晁原本是鞭背吏,依仗擒贼,聚集同伙而反叛,这些人都是乡县奸猾豪强,不如杀了他们,任用年轻人,能够惜身保家不作坏事。”又因贼没有牛肉酒水就不会聚集举事,他便禁止杀牛,以杜绝他们的图谋。婺州属县有违反政令的人,诛杀连累邻里,获死罪处死的有数十上百人。又派遣官员分别巡察境内,犯罪涉有嫌疑必定诛杀,一判往往有数十人,部下都忧愁恐惧。韩滉虽然是宰相的儿子,衣裘被褥,十年一换。居室简陋,仅能遮蔽风雨。门前应当列戟,他因为是父亲在世时的宅门不忍心毁坏,便不请求。正堂原先没有廊宇,弟弟韩洄略加增补,韩滉一见立即拆去,说:“先父容身此处,我们奉守,时常担心失去。如果有损坏,修葺一下就行了,怎敢改建以败坏节俭的品德呢?”他身居重位以后,清廉疾恶,不为家人增置产业。从开始做官直到位至将相,前后乘马五匹,没有一匹不是老死在槽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不只是国家不幸,①,才能写出与苍生息息相通、血泪交迸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杜甫安居于华屋之中,那么,②,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命运把这些不幸者抛向生活的底层,苦难与荆棘却造就了不朽的诗篇。在个人的生命之旅中,他们是败军之将,但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③。参考答案: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②中国诗歌将黯然失色(或答“中国文坛”、“中国文化界”、“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也可)③他们却是高视阔步的王者(意思对,且与上下语境吻合即可)解答补写题首先应从整体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回到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句意,画出前后句的关键词,比如第①处要不“不幸”这一关键词,第②处应有“中国诗歌”或“中国文化”等类似的词语,第③处意思应与“他们是败军之将”相对。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端午节有各种小名。〔甲〕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它还能叫“重五”“重午”,“端”原本就有开头、初始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初五”。据统计,端午节叫法更是多达二十几个,甚至包括“地蜡节”“五蛋节”这么生涩的名字。〔乙〕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文献,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但那时屈原已去世750年以上;从唐人欧阳询转抄《风俗通》(东汉末年应劭著)的佚文可见,也许东汉灵帝时端午民俗中已有屈原的影子,但这也是他辞世后400多年的事。其实,关于端午节,不只有一个“纪念屈原”说,在不同地域,还有人认为是源于纪念伍子胥、介子推……只是,学术界大都认为那是牵强附会之词,理由大致与上述原因类似。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流传,因而“端午纪念屈原”的说法地久天长。总的说,〔丙〕端午龙舟竞渡之俗起源于南方;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以纪念屈原跳江自尽,最后形成后来的端午节传统习俗。所以说,端午节民俗大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时间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