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乡愁
基础常识填空:
(1)《乡愁》的作者是,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和诗评家。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的强烈愿望。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他非常喜欢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piao()。
⑵你这样下去,真的是自掘坟3()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3)民族的深情像一条纽带,把海xid()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juan恋,是诗歌创作历久就新的主题
之一。《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之愁,
读来有一种震hdm人心的力量。多少游子,在读到这首诗时都净然泪下。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诗人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去世。余先生一生漂泊,出生在大陆,求学于美国,任教于
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ApanBban)»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
缘自那首脍灸B炙)人口的《乡愁》。余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
新大陆和一个岛屿。他的人生就是一段接一段的甲(刻骨铭心B入木三分)的思念。最初,
思念的是台湾;后来,思念是祖国;再往后,变成对中国文化一一汉魂唐魄的无限眷恋。读他的诗,
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乙(A苍凉B凄凉)与顽强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乙处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修改句:
4.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
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向一一“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
既单纯又丰富。
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
D.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5.下列对《乡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达了其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
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
韵律感。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
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6.朗读《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A.急速、悲壮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D.轻柔、平淡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在描写表现乡愁的形象时借助了哪些形容词,有什么作用。
2.诗人笔下的乡愁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吗?为什么?
读余光中《乡愁》一诗,回答下面问题:
3.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
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B.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
愿望。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
韵律。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
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4.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5.这首诗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在描写表现乡愁的形象时借助了哪些形容词,有什么作用。
7.诗人笔下的乡愁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吗?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8.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以纪实手法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
B.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意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丰
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
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的词语、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
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9.“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0.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的表达作用。
11.简要分析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
・课后拓展阅读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诗人选取了哪些具体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什么特点?
2.“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作者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
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理解。
3.诗人为什么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颗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母亲一样的蜡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试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
3.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培优第三阶一一中考沙场点兵
(2020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1.试就选文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及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2.有人评价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形象化的可触摸的”又有一种“厚重的沧桑感”,任选
一点,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第4课乡愁
基础常识填空:
(1)《乡愁》的作者是,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和诗评家。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的强烈愿望。
【答案】(1)余光中诗人(2)思乡盼望祖国统一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型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国籍、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
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
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
上加以拓展延伸。《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在阅读诗歌内容的基础
上,整体感知诗歌大意,联系写作背景,诗歌的主旨,来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根据诗
歌《乡愁》内容可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
烈愿望。
‘培优第一阶一一基础过关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他非常喜欢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Pico()o
⑵你这样下去,真的是自掘坟加()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3)民族的深情像一条纽带,把海xid()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答案】(1)票(2)墓(3)峡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拼读汉字字音及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正确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汉
字的音形义,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了解汉语拼音的拼读拼写规则,平时要读准字音,注意标
准调号。汉字书写方面,最常见的错误是形近致错,音近致错,形、音相近致错,随意简化字
致错,意义相近而致错。书写汉字时,要掌握汉字的笔顺、间架结构,书写要工整仔细。本题
要注意“邮票、坟墓、海峡”的正确写法。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juan
恋,是诗歌创作历久mi新的主题之一。《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
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之愁,读来有一种震hdn人心的力量。多少游子,
在读到这首诗时都漕然泪下。
【答案】眷弥撼shan
【详解】
①眷:关心;怀念。注意“眷”与“誉”的区别。②弥:更加。③震撼: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
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撼”与“憾”形近,注意区分。④潸,读shdn,流
泪的样子。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诗人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去世。余先生一生漂泊,出生在大陆,求学于美国,任教于
香港,最终落脚于台湾高雄的西子湾畔ApanBban)0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
缘自那首脍灸B炙)人口的《乡愁》。余先生曾把自己的生命划分为三个时期:旧大陆、
新大陆和一个岛屿。他的人生就是一段接一段的(刻骨铭心B入木三分)的思念。最初,
思念的是台湾;后来,思念是祖国;再往后,变成对中国文化一一汉魂唐魄的无限眷恋。读他的诗,
迎面而来的是一种入骨的乙(A苍凉B凄凉)与顽强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②处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处乙处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很多读者对于余光中赞赏有加。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B
(2)AA
(3)很多读者对余光中赞赏有加。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
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
旁部首。''脍炙人口”是成语,固定搭配,“畔”很容易读成“bdn”。(2)本题考查学生的词义
辨析能力。首先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即可。A刻骨铭心,形容留下的印象极其
深刻,永远忘不了(多用于形容对别人的感激)。B入木三分,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
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结合语境
分析,甲处应该填写:刻骨铭心;A苍凉,苍茫,凄凉。B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
或景物)。结合语境分析,乙处应该填写:苍凉。(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用词不当。
”对于”改为“对”。
4.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
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二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向一一“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
既单纯又丰富。
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
D.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答案】D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乡愁》有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
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
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
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据此,答案为D。
5.下列对《乡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达了其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
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
韵律感。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
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答案】B【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B.有误,“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的表述错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诗歌最后一节才由对故乡及亲人
的思念上升到了家国之思,所以B项不正确。
6.朗读《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A.急速、悲壮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D.轻柔、平淡
【答案】C
【详解】
C.感情基调即为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心中的感触,一般要通过意象来表现,而读者在读诗歌时也
会产生一些共鸣。诗歌常见的感情基调有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
激昂、消沉等。这首诗,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都找到了具体的对应物,抒发了诗人不尽的思
乡之情,表达了孤岛人民盼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
基调,故选C。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在描写表现乡愁的形象时借助了哪些形容词,有什么作用。
2.诗人笔下的乡愁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吗?为什么?
【答案】1.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作用:以一种轻淡的描写使乡愁浓
缩于面积很小、程度很轻的对象之中,反衬出乡愁的浓烈,同时增加了音律美。
2.不是。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诗人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
由个人的亲人之思和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歌形象及品味重点词语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
中的意思、作用,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形象,学会分析该字词在诗歌中的作用。解
答本题时,首先要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同时要在把握诗歌主旨的
基础上进行分析。结合诗歌内容“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
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可以得出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作用:可以结合新诗三美“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分
析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及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在阅读诗歌内容的基
础上,整体感知诗歌大意,联系写作背景,诗歌的主旨,来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根据
诗歌《乡愁》内容“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知,诗人
笔下的乡愁不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
诗人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亲人之思和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读余光中《乡愁》一诗,回答下面问题:3.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
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B.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
愿望。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
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
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4.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5.这首诗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在描写表现乡愁的形象时借助了哪些形容词,有什么作用。
7.诗人笔下的乡愁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吗?为什么?
【答案】3.A
4.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青年时期的夫妻分离;中年时期的母子生死之别;现在游子与大陆
的隔离。
5.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出来。
6.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作用:以一种轻淡的描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
很小、程度很轻的对象之中,反衬出乡愁的浓烈,同时增加了音律美。
7.不是。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诗人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
由个人的亲人之思和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解析】
3.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乡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的
同时,更体现了诗人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据此,A项中“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
假”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
4.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全诗共四节,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
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
离。据此理解概括即可。
5.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
在”四个人生阶段。可以看出,诗文是以时间为序的。据此理解作答。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
应物:小时候的小小的邮票一长大后的窄窄的船票一后来的矮矮的坟墓一现在的浅浅的海峡。
作者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几个形容词,用给人以细小而轻微的形容词,形
象地将乡愁寄托在具体的意象当中,更反衬出作者的乡愁之浓烈;同时''叠词”的使用,又增
添了诗歌的韵律美。据此理解作答。
7.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本题可依据诗文第四节理解分析作答。《乡愁》一诗,
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一方坟墓,都
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
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体现了诗人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据此可以说,作者由个
人乡关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8.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以纪实手法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
B.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意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内容丰
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C.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的长短句的变化,
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D.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的词语、有叠词、有变换的量词,
加强了诗歌的音韵之美。
9.“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10.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的表达作用。
11.简要分析这首诗在结构上的特点。
【答案】8.A
9.“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在诗中的作用是:这四个词语
组成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绵绵的思念,前面三节
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10.“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叠词,以一种轻描淡写的笔触,使“乡愁”
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11.《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的均衡、匀称;段式、句式
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为避免追求统一走向极端,而追
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
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解析】
8.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A.本诗作者选择最具有特征性、最能表现不同时期离愁别恨的
“客观对应物”来表达。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的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
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以此表达台湾和大陆人长期隔绝。所以“以纪实手
法抒写了作者自己‘少小离家'到‘老大难归’的思乡情愫”表述错误,是象征手法。故选A。
9.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作用。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可
以看出,这是按照从小到大的时间顺序贯穿全诗,抒发的情感依次指:母子分离、夫妻分离、
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歌的意境在最后一节得到升华。诗人的感情超越了个人和家
庭,拓展出呼唤华夏统一的深远意境,祖国才是''我"真正的故乡,是乡愁的真正源头。这四
个词语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绵绵的怀念,层次的递进流露出诗人对乡愁情感的
不断加深。据此作答即可。
10.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本题要求分析诗歌叠词的表达效果,可以抓住叠词的音韵效果,
以及叠词本身的意义来分析。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所用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
“浅浅的”四个叠词,都突出了事物的小,不重要,但它们要寄托的却是难以言表的故乡情,
所以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浓浓的乡愁。据此作答即可。
11.本题考查诗歌结构上的特点。本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
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
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
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同时各节在同一位置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外)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以及四节中“小小”
“窄窄”“矮矮”“浅浅”等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课后拓展阅读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诗人选取了哪些具体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什么特点?
2.“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作者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
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理解。
3.诗人为什么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示例】笛声一一乡愁的时刻相伴。雾里的挥手别离一一乡愁的怅惘。古树一一乡
愁的永恒
2.合适。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故乡的面貌”比作“模糊的怅惘",这里故乡的面
貌不仅仅指故乡的面貌,也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模糊”一词说明作者已离开故乡太久,
对故乡的印象已经模糊;“怅惘”则说出了作者想家而不能回的无奈。
3.“树”代表着家,诗人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明诗人对家的思念是
永恒的,家是诗人一生的守候,是她心中唯一的牵挂。表达了诗人心中永远不会随时间而变淡
的日益浓重的深深的思乡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及作用理解能力。意象就是诗词中描绘的形象,如动物、花草
等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意象作用的赏析方法:描绘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特点、图景画面;概
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分析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结合”是一支清远的笛;雾里的挥手别
离;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可以得出诗人选取的具体意象有:笛声、雾里的挥手别离、古树。
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特点是:笛声一一结合“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分析得出特点是:
乡愁的时刻相伴。雾里的挥手别离一一结合“模糊的怅惘”分析得出特点是:乡愁的怅惘。古
树一一结合“永不老去”分析得出特点是:乡愁的永恒。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辨析能力。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是否合适,答案一般都是
肯定的,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回答。理由可以从意象的特点、作用方面,从表达效果方面,从
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作者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
怅惘”,将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是合适的。诗歌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
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
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
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意象是诗词中描绘的形象,如动
物、花草等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意象作用的赏析方法:描绘出诗词中出现的意象特点、图景
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
不老去”,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
和怀恋、怅惘的情感,家始终是每个人一生的守候,身在异乡,家始终是心中唯一的牵挂,思
乡之情永远不会随时间而变淡,只会日益增加,永不相忘。表达了作者日益浓重的深深的思乡
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颗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
母亲一样的蜡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蜡梅香啊蜡梅香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试分析“一瓢、一张、一片、一朵”等词语的准确性。
3.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答案】1.意象有“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蜡梅香”。
这些意象都是故乡的象征,是思乡的代表,是思念故乡之情的载体。
2.这些词语均言量之小,从而突出思乡之情深,因为只要有一点点就能解思乡之渴。同时,
它们与各自所带的宾语中心语搭配十分恰当。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
种艺术形象。在这首抒发乡愁的诗歌中,作者运用了“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蜡梅香”
等意象。其中“长江水"一一“乡愁的滋味”,“海棠红”一一“乡愁的烧痛”,“雪花白”-
乡愁的等待,“蜡梅香”一一母亲的芬芳。这些意象都是乡愁的载体。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
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一瓢、一张、一片、一朵”这些量词的共同点是都是极小的
单位,在作者看来哪怕极小极少的一点点也能慰藉自己思想的心灵,可见这种思念的深切。同
时这些量词也后面的名词搭配得当。据此理解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题的理解。《乡愁四韵》,台湾诗界泰斗、文化名流、知名学者一一
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名篇。诗歌体裁属于现代诗。全诗内容丰富,感情深厚,通过利用“长江水”
“海棠红”“雪花白”“蜡梅香”等意象直接地抒发了余光中先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据此作答。
一培优第三阶一一中考沙场点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趣味参观指南课件
- 临水电安全培训
- 课件模板使用
- 神奇的眼镜课件
- 物理统计方法
- 产科异位妊娠课件
- 课件最后一次
- 凉山支教考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能力提升试题打印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客店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贵阳市殡仪服务中心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学藏文散文教学课件大纲
- 第4课《乡愁》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苗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数据挖掘(第2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清洗地毯操作流程课件
- 系统硬件-通信模块741-s使用手册
- 球磨机试车方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8.垂线与平行线 苏教版 (含解析)
- 中药的煎煮方法课件
- 医院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