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N0·ert中,N0为()

A.种群初始数量B.环境容量C.种群增长率D.增长时间

2.群落中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A.密度B.多度C.盖度D.频度

3.棉田中的七星瓢虫是棉蚜的天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C.捕食D.共生

4.热带雨林的分布区域是()

A.亚热带B.热带C.温带D.寒带

5.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6.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A.偏途顶极B.土壤顶极C.气候顶极D.地形顶级

7.水生群落主要取决于()。

A.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B.阳光进入水的深度C.水中氧气的含量D.水生植物的数量

8.艾维因肉鸡,生长速度快,体形大是一种优良品种肉鸡,它的形成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根据人类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C.人工根据肉鸡生长需要定向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共同结果

9.我国东部地区成为湿润森林区,主要受()

A.山风影响B.季风影响C.谷风影响D.海洋风影响

10.生态学的研究(从研究对象上分)经历了四个阶段,下列哪个顺序是正确的

A.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B.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

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11.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12.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13.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较简单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苔原

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弱的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常绿阔叶林D.冻原

15.生物物种存在、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B.个体C.种群D.群落

16.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17.人工栽种西瓜、果树等,常呈()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三者都不是

18.个体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个体

19.下列植物属于耐阴植物的是()。

A.槐B.红豆杉C.侧柏D.松

20.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21.起始于裸岩的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A.地衣群落B.苔藓群落C.草本群落D.灌木群落

22.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23.下列有关自然种群的不规则波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B.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C.非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D.非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

24.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25.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x-x0).Y中,x0代表()。A.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一段时间的天数D.总积温

26.生长在水中的溞在夏季具有发达的头盔,到冬季头盔就消失,这是溞对温度变化的()

A.生理适应B.形态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27.山地的方位对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是()。

A.北坡森林上界比南坡高

B.东坡与西坡及东北坡和西南坡日照时数多,其次为东南坡和西北坡

C.南坡或东北坡最暖和,而北坡或西坡最寒冷

D.辐射收入南坡最多,北坡最少

28.从人类的食性来看,我们所处的营养级是()

A.第一、二级B.第二、三级C.第三、四级D.第二、三、四级

29.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说法中有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在生命开始后就进行着B.人工选择是人类产生以后才开始的C.自然选择是次要的D.人工选择是次要的

30.在环境条件相同时,落叶松幼龄林的净生产力比成熟林()

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31.生态系统一词首先是谁提出的

A.埃尔顿B.林德曼C.奥德姆D.坦斯利()

32.农业上最好的土壤结构是()。A.网状结构B.团块结构C.团粒结构D.块状结构

33.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种群的()

A.实际增长率B.自然增长率C.内禀增长率D.瞬时增长率

34.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35.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引入澳洲大陆后,和牛羊之间的关系属()

A.共生B.捕食C.竞争D.种内斗争

36.与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相比,生活在高纬度低温环境下的恒温动物其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一现象称为()

A.阿伦定律B.谢尔福德定律C.贝克曼定律D.霍普金斯定律

37.冬天雪兔换上了白毛,是对有雪环境的适应,但当降雪延迟,白毛雪兔很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称为()。

A.保护色B.适应性C.生存斗争D.适应的相对性

38.荒漠植物的生理机制和形态结构是()。

A.叶和枝具有特殊的繁殖构造B.叶面缩小和退化C.根系强大,肉质D.叶和枝具有发达的气孔保护组织

39.按环境范围的大小,可将环境分成()。

A.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类环境、生物环境和自然环境

C.土壤环境、水域环境和气体环境

D.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40.将蜜蜂引入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所增加的环节是()

A.一般生产环B.增益环C.高效生产环D.减耗环

41.世界人口的增长动态是()

A.增长率上升B.出生率增加C.死亡率降低D.老龄化严重

42.鹿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中,生长缓慢甚至停止,此现象是()对生物生理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A.日照长度B.日照强度C.常年温度D.有效积温

43.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44.欧洲的穴兔被引入澳大利亚西南部,由于环境适合和没有天敌,每年以112.6千米速度向北扩展,经过16年后澳洲东岸发现有穴兔,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属于()A.种群爆发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周期性波动

45.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

46.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A.相对密度等于40%B.盖度等于40%C.频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47.我国西北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演替发展的最后群落是()

A.桦树和山枸B.杂草群落C.桦、山枸、桤木D.云杉林

48.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49.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A.水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

50.单元顶级和多元顶级之间的真正差异可能在于()。

A.衡量群落最稳定性的时间因素

B.衡量群落相对稳定性的时间因素

C.衡量群落最稳定性的结构因素

D.衡量群落相对稳定性的结构因素

二、填空题(20题)51.林德曼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______定律,又叫林德曼定律。

52.由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寄生性原生动物)→细菌→病毒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类型的食物链。

53.()内环境实际上是生物体内进行细胞生长、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等的场所。

54.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叫______。

55.季节性消长主要是一年内随______和生物生活史的适应性变化。

5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地质大循环和______。

57.新种群也可能是起源于一个占有单一生境的种群,或者说是起源于一个种群的分布区域内,这种类型的种群形成叫做______形成。

58.长江流域夏季__________和秋季寒露风是造成水稻空瘪粒形成的主要原因。

59.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种。

60.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

61.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反馈系统中,被捕食者种群的增长,对捕食者来说是一种______。

62.

63.土壤中某些真菌和高等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称为______。

64.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理想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称为种群的______出生率。

65.大多数群落都有垂直的分化,这种情况称为______现象。

66.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形成的网状结构称为______。

67.食肉性动物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

68.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69.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______法则。

70.水的主要蓄库是____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为改变。[]

A.正确B.错误

72.

第49题原生演替的顶级是森林。()

A.否B.是

7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74.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A.正确B.错误

75.风力、水力和生物资源等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正确B.错误

76.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

A.正确B.错误

77.种群世代有重叠的指数增长模型中,满足r=1这一条件,种群就是稳定的。[]

A.正确B.错误

78.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

A.正确B.错误

79.根据优势种的定义,热带稀树草原中的大树为优势种。

A.正确B.错误

80.小群落形成的原因是垂直因子的成层性。()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

82.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83.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84.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85.水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与光、温相比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87.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六、单选题(0题)88.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在食物链传递时损失最小,人类应该采取的食物结构是()

A.牛奶、牛肉B.禽蛋C.水产D.谷物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A

6.C

7.A

8.B

9.B

10.C

11.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12.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

13.D

14.D

15.C

16.B

17.B

18.D

19.C

20.C

21.A

22.D

23.D种群数量的年间波动,有的是规则的(周期性波动),有的是不规则的(非周期波动)。不规则波动是非周期的或常见的数鼍波动。

24.B

25.B

26.B

27.D

28.D

29.C

30.A

31.D

32.C

33.C

34.D

35.C

36.A

37.D

38.C

39.D

40.C

41.A

42.D

43.C日照时间必须超过某一暗期,才能转向生殖生长,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是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如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和菌类等。

44.B

45.B

46.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47.D

48.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49.D

50.B

51.十分之一

52.寄生寄生

53.生理活动生理活动

54.种群种群

55.季节变化

56.生物小循环生物小循环

57.同域物种同域物种

58.干热风

59.摄食效率;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利用效率

60.水平结构

61.正反馈正反馈

62.

63.菌根菌根

64.生理生理

65.成层

66.食物网食物网

67.大大

68.用于呼吸的能量消耗多

69.李比希最低率

70.海洋

71.A

72.N

73.Y

74.B

75.B

76.B

77.A

78.B

79.B

80.B

81.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危机越来越明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煤、石油、天然气、铀等石化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2)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生物能源的多层次、多级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82.(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

83.(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人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3)遗传特征。(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人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3)遗传特征。

84.(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