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第四册教案
(2010——2011第二学期)
四
年
级
任士军
第1课(2课时)空气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了解氮气的
性质与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整理、加工和分析问题的能
力。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塌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1、蜡烛、火柴、玻璃杯、小木板、废物盒、彩笔等等。
2、空气成分的投影片、图片或光盘资料
三、案例
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1)观察实验:教师演示或分小组实验,提问:“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会发生什
么现象?为什么?
(2)教师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空气的情况。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空气。
请大家讨论两个问题:“你认为空气里面有什么?”“你的根据是什么?”
(3)讨论活动:大家对空气有许多新的想法。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新问题“空气是一种
单一的气体,还是由多种气体混合成的?”(教师记下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判断和相应
的人数。)
2、小组活动指导
(1)提问题:关于空气,我们提出了一些新问题,例如“空气里面有什么?”“空气是否
是一种单纯的气体?”“空气是由儿种气体组成的?”等等。
(2)各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体,空气是有几种气体
组成的。
(3)小组活动。根据问题,小组提出自己的假设。
①每个小组(或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记录纸。
②学生将自己的问题、自己假设、自己的想法等记录在这张记录纸上。
(4)小组交流,汇报各小组的假设。
(5)组织实验活动,验证自己的想法。
①提出新问题:学生对实验的分析中,可能还会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猜想。“杯中剩下的
气体还能支持燃烧吗?”等。
②观察实验:将玻璃杯放好,点燃火柴并放入玻璃杯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③记录现象:将发生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记录纸上。
④讨论:这个实验使我们知道了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讨论方式:学生先在自己的小组里进行讨论;然后是全班同学集体讨论。讨论时,要特
别注意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组织同学之间的交流。
讨论依据: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证据,要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
象进行分析。
经过小组同学讨论后,将大家认同的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如果有什么分歧,也可以记
录下来。小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商量如何解决分歧问题。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匕全班根据各组的汇报达成共识,将全体的和自己的结论记录下来。
(6)进行涂画活动并阅读资料。
①用不同的颜色将空气成分比例涂画出来。
②阅读课本提供的小资料。
3、教学评价
(1)经过着一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所机空气成分的资料,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科技园地”宣传小报。
(3)你还有一些什么问题或还想知道什么?
4,教学札记
第2课(1课时)氧气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有能支持燃烧的性质;并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严谨塌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4、感受氧气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支架(带多用夹)、酒精灯、大试管、胶塞、棉絮、细玻璃管、胶管、高
锦酸钾、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红色的水。也可以从医院购买一些医用氧气。
2、分组实验材料•:氧气(每组两瓶,课前制好,用玻璃片将片将瓶口盖严,实验前再发给
学生)、酒精灯、火柴、镣子、细铁丝(可以从废旧铁窗上拆卜一,将表面的漆或锈用砂纸磨
去)、木炭。
3、氧气的用途的挂图过投影片。
三、案例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1、回忆上
我们上节课研究了空气。空气是由哪些气体混节课所学的激发研
合而成的?《空气的组究情趣。
成》的内容。细心观
察气体。
2、准备2、活动:引导学
教师为每个实验小组提供了一瓶气体。(猜一猜一猜:杯中生积极思
猜它是那种气体?)有什么?考问题。
指导学
生以观察1、认识氧气分组讨论:初步认
实验的方提问:在我们的桌上已经放好了两个集气瓶,认识氧气是识氧气的
法研究氧其中一瓶是氧气。另一瓶是空气。你知道哪瓶一种什么样性质。
气的性质是空气哪瓶是氧气吗?你的根据是什么?的气体。
2、做氧气支持燃烧的观察实验
(1)木炭燃烧的实验
谈话:点燃酒精灯,用镶子夹住一块木炭在分组实验。
酒精灯上烧红。先把木炭放入空气瓶里,观察观察发生培养观
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取一瓶氧气,把瓶口的的现象。察实验能
玻璃片移开一个缝,用镜子夹住烧红的木炭慢记录观察力、记录实
慢伸进瓶内。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到的实验情验现象的
况。能力。
(2)铁丝燃烧的实验
参照上述方法进行铁丝在空中和氧气中燃汇报实验培养分析
烧的实验。结果。问题的能
讨论: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组进行力。
讨论。
指导学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愿组合也可以)学生可以
生以搜集收集有关氧气的用途的资料。翻阅教材;可
资料的方以从图书馆
法,了解氧查阅:也可以
气的用途去问有关的
教师:还可以培养学
上网查阅相生自己或
关的资料。如小组合作
果有条件的搜集资料
话,最好的办的能力。
法是自己亲
自录制一部
分有关氧气
的应用的录
象片段。
阅读资料将自己搜培养学
集的资料进生自己筛
阅读资料后,进行资料的整理。行整理。选、整理资
料的能力。
向同学们培养学
展示自己整生与人交
理的资料,并往的能
交流资料。请他们进行力,交流
评价。信息的能
力。
四、教学札记
第3课(1课时)二氧化碳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空气污染的原因与危害,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2、初步学会做说明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学习一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
法。
4、使学生体会到二氧化碳的性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平底烧瓶(或大广口瓶)、带玻璃管和胶管的胶塞、食用碱粉末(既碳酸
纳)、醋(盛在瓶内)、集气瓶、玻璃片、大烧杯、蜡烛(一高一矮)、火柴、清石灰水(将
石灰粉末加水、搅拌、沉淀,取上层澄清的溶液,放进瓶里,盖严,贴上标签)。
2、适量的碱和醋(供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用)。
3、自制泡沫灭火器(详见参考资料)。
4、泡沫灭火器的构造及用法的挂图或投影片。
三、案例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1、提问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
氧气的知识。氧气有什么性
质?复习过去学过的知识并回培养学
(2)空气中除了氧气以外,答新的问题。生提出问
还有什么气体?题的能力。
2、讲述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二氧化
碳的性质。
学习新1、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学生分组制取二氧化碳。
课怎样得到二氧化碳呢?我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在
1、指导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瓶子里放一些碱的粉末,往瓶
学生制取碳含量很少,要把它从空气中里到一些醋,可以看到醋与碱
二氧化碳分离粗来很困难。人们在实验发生反应,冒出气泡,这就是
中发现,把某些酸和碱放在一二氧化碳。立即用带导管的塞
起,它们会发生反应,放出二子把瓶口盖严,将导管的另一
氧化碳。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端伸入集气瓶底,一会儿就能培养学
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如果看到生动手操
2、师生小结瓶内不冒泡了,可以把瓶子摇作的能力;
总结学生实验操作的情况。一摇;摇也不冒泡了,就需要增强学生
再加些碱或醋(一般是开始多的观察能
放些碱,醋可以陆续加入)。力。
每组收集两瓶,瓶口用玻璃片
盖严。
(教师巡视指导)
2、指导1、观察二氧化碳是无色、分组观察二氧化碳。
学生研究无臭的气体。汇报观察结果。
二氧化碳讲述: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记录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课
的性质瓶内的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本中。
小结:二氧化碳是无、无臭
的气体。
2、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
具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
①指导学生实验。学生做说明二氧化碳不能
支持燃烧、比空气中的实验。培养对
(在烧杯里放两根点燃的蜡比实验能
烛,一高一•矮,将一瓶二氧化力。
碳,像倒水一样沿烧杯内壁慢培养细
慢往烧杯里倒,注不要倒在蜡致的观察
烛的火焰上,观察有什么现象能力。
发生?)
②组织讨论:学生讨论发言:
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内,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烧的蜡烛熄灭了,这说明什一二氧化碳是自上而下慢
么?慢充满烧杯的。
3、引导学生发现二氧化碳培养分
具有比空气重的性质。析问题的
提问:烧杯里有空气。二氧化碳只能力。
①倒二氧化碳前,烧杯内有比空气重,才能像往杯内倒
出蜡烛外,还有什么物水一样(演示一下)自下而上
体?把空气排走,充满杯子;如果培养分
②杯内有空气占据空间,比空气轻,就倒不进去,就像析和推理
而又能把二氧化碳倒不能把空倒进装满水的杯子的能力。
进去,并且把空气挤一样。
走。这说明二氧化碳有
什么性质?你是怎样
3、了解解释这种现象?
二氧化碳③矮的蜡烛先灭,高的蜡一是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的其他性烛后灭,你怎样解释这二是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质种现象?
4、师生小结:通过这个实
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有两个
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比空气重。
5、观察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的反应。
讲述:我们再来做个实验。记录: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课
每组都有一瓶澄清的石灰水,本中。
把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进装(装空气的瓶子里的石灰
有空气和装有二氧化碳的瓶水依然澄清,装二氧化碳的瓶
内,摇一摇,观察有什么现子里的石灰水变混浊。)
象?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二氧化学生汇报。
碳有什么性质?实验结果说明:二氧化碳可
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空气中虽然也有二氧化碳,
但含量太少,在短时间内不会
使石灰水边浑。)这是二氧化
碳的特性,可以根据这个性质
6、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鉴别二氧化碳。
提问:通过以上的观察实验,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性
质?小组汇报。
大家讨论。
4、探讨1、谈话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你推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资料:
的正负面想二氧化碳有什么用图?1、观察图片或教材插图。
影响2、讨论2、阅读资料
(1)二氧化碳有哪些用学生做灭火实验。
途?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出示泡沫灭火器的构造、
有哪些影响?用法图)在泡沫灭火器内,分
(2)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怎别装着酸性和碱性的液体,但
样灭火的?不混在一起;灭火时,将泡沫
3、活动火火器倒过来,这两种液体就
组织学生模拟二氧化碳灭会混合,发生剧烈的反应,产
火器灭火的活动。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几泡沫从
4、小结:根据二氧化碳不喷嘴喷出,覆盖在火焰上,使
支持燃烧的性质,乐意用它来火熄灭。
灭火,泡沫灭火器就是根据这
个道理制成的。
四、教学札记
第4课(2课时)燃烧与灭火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了解灭火的一些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假设性
解释的能力。
3、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和行为。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灭火学具、火柴、蜡烛、旧铁桶等。
2、有关灭火方法的挂图、光盘、录象资料等。
三、案例
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1、提问复习过去学培养学生提
引出问题(I)氧气有什么性质?过的知识并回出问题的能力。
(2)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答新的问题。
2、谈话学生发言。
在前两节课里,我们反复地谈到燃回答问题。
烧。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燃烧是怎
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燃烧
和灭火”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1、认识燃烧和易燃物小组看图。激发学生对
(1)提出问题:你见过哪些燃烧现交流和讨论。燃烧的研究兴
象?趣。
(2)组织讨论和记录学生进行讨指导学生认
论。识燃烧现象。
哪些物体容易燃烧?哪些物体不容学生填写记使学生认识
易燃烧?并分别记录下来。录。易燃物。
2、燃烧的条件学生思考与
(1)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燃烧需学生讨论问判断燃烧需要
要哪些条件?题。的条件。
(2)推测:根据问题进行推测,三选择推测答
个推测答案,你同意哪一条就在那一条案。
的()里面“J二
(3)谈话: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认识燃烧需
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盘上,它能要一定的条件,
不能马上燃烧,为什么?既综合认识燃
(4)实验:取一根火柴,把它放在学生边做实烧的三个条件。
铁盘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会发生什验,边记录实验
么现象?现象和结果。
(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进行小汇报实验结果。
结。
3、燃烧的利与弊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
谈话:我们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燃烧对我们识燃烧给我们
了更好地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有什么好处?带来幸福,也给
人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带来灾害。
燃烧给我们
带来I那些灾
害?
4、安全用火我们应该怎增强学生安
(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样预防火灾?全用火和自我
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学生讨论:保护的意识
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所1、我们怎样
以,我们要特别注意防火。预防火
灾?
2、我们遇到
火灾怎么
办?
(2)各小组汇报交流讨论的情况。学生采用各
种方式进行汇
报交流,例如演
小品、模拟火场
(3)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逃生等。
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
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在农村,不要在
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遇到
火灾,我们要给119打电话,或者呼喊
大人救火。
四、教学札记
第5课(2课时)地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等概貌。
2、通过对地球及一些自然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概
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3、激发学生了解地球、探索地球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4、向学生进行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教育。
二、教学准备
1、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上的水、山脉、丘陵、平原、湖泊及动植物的图片。
2、地球形状与大小的示意图(赤道周长、子午圈长等)。
三、案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谈话: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什么样的?你了解关于死囚的事情吗?今天我
们就来说说地球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提问:观察地球的彩色图片,从照片上我们能知道什么?
(2)学生分小组讨论和交流。(你是怎样知道地球的形状?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有多大
的?)
(3)指导学生阅读资料。
2、人类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
(1)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一个
球体的呢?
(2)请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中的材料,也可以看一看我们课文提供的材料,小组进行讨论。
(3)教师介绍一些关于人类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其他故事。
3、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的概况
(1)我们在讨论人类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时候,有的同学提出了地球上和地球
内部都有什么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请同学们讨论“地球的表面有什么?”“地球的内部是什
么样的?”等问题。
(2)请你们资源结成小组,选择1~2个问题进行有重点的讨论。
(3)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推荐出小组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
(4)教师播放一些有关地表形态的录象片过展示一些有关地球内部的图片,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热爱地球的情感。
4、师生总结
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地球表面有高山、平原、海洋、河流、湖泊等。在那里生活着人类
和各种各样的生物。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可爱的家园。
5、教学札记
第6课(1课时)昼夜交替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了解昼夜变化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2、初步学会演示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3、通过研究昼夜交替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发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准备
1、每组两个小地球仪、两个电筒。
2、村庄的白天和黑夜的图片、太阳东升西落的图片。
3、有关地球自转的光盘或网络资料。
三、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地球》•课,了解了许多关于地球的事情。今天
我们一起研究有关地球上发生的自然现象。
(二)学习新课
1、观察白天和黑夜的特征
教师谈话:(出示村庄的白天和黑夜的图片)
(1)说一说:看到了这幅图片,你想到可什么?
(2)提出问题:
①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②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出现与什么有关系?
③地球上的白天或黑夜是怎么来的呢?
2、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1)教师谈话:白天和黑夜交替的出现与什么有关系?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能不能说明昼
夜形成的原因呢?请同学们设计•个实验,来说明你的想法。
(2)学生设计证明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3)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模拟实验。(这是对比实验。用的是同样大的地球仪,地球仪
受到同样多的光照。用灯光或蜡烛的光表示太阳,用地球仪表示地球。在两个地球仪上,分
别贴上一个标记。一个地球仪不动,另一个地球仪在围绕轴转动)
(4)分小组进行实验和观察。
①说实验要求。
②观察实验现象。
③小组填写观察结果。
(5)学生汇报:在这个实验中,自己有什么发现。
3、组织讨论
组织学生要论关于昼夜交替的问题,引起学生分析和归纳概括关于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的关系。
(1)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告诉了我们什么?
(2)如果没有昼夜的交替,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3)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会循环出现?
4、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资料
(1)自学。
(2)根据本课的学习,提出新的问题。
5、教师小结
经过同学们的认真研究,我们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了解了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
自转形成。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同学们认真地观察,仔细的做模拟实验,相互团结合作,
体现了一种认真做科学的敬业精神,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四、教学札记
※第7课(1课时)四季变化
(选讲课:见教师教学用书)
第8课(2课时)爱护地球家园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和生物的共有家园。
2、激发学生爱护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情感和责任感。
3、养成爱护地球家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准备
1、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图片和人们破坏环境的图片资料。
2、政府部门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等方面的部分法律和法规等。
3、学生可以准备保护环境或污染环境的图片、光盘及文字资料。
4、学生在校内进行的采访实况(录音或录像)。
三、案例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教师谈话:(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还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如果没有地球,贵发生什么现象?在这些有生命的物体中,如果缺少了哪一部分,又会发声
什么现象呢?
教师谈话:没有地球,人类和生物就无法生存。在这些有生命的物体中,缺少了哪一
部分,其他部分就难以存在。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地球是动物植物与人类共同生活、和谐相
处的美好家园。
(-)学习新课
1、认识地球是动植物和人类共有的家园
(1)观察课文插图,提问:这幅插图能否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为什么说地球是动植物和人类共有的家园?
教师叙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对保护自然环境的生
态平衡起着决定性的调节作用。因此,地球是人类、动物和植物一起生息繁衍、和谐相处的
美好家园。
2、人们对地球环境的破坏
教师提问:人类的哪些做法和行为破坏了地球家园?
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时,课业观察、分析课文里的插图:
①大气污染(行驶汽车的尾气污染空气);
②水资源污染(工厂、居民排放污水、废水);
③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一些动物濒临灭绝);
④乱坎滥伐(大批动物、植物减少)。
另外,还可以联系学生知道的其他问题,例如声音污染(噪声扰民);电磁污染(大
量的电磁干扰人的生活)等等。
3、采访人们对拨坏环境行为的看法
(1)设计采访活动
教师谈话:以小组为单位,可以轮流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也可以小组作为专
题采访组的记者团成员采访其他人。扮演被采访的人,可以说明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模拟社
会中的各种人的不同观点。
(2)进行采访活动
小记者采访的内容可以是课文提供的,也可以是小记者自己制定的采访内容。如“吃
完的口香糖能不能随便吐”、“废弃的塑料袋能不能随便扔”、“包装物品要不要那么豪华”等
等。
(3)小记者(或记者团成员)向大家汇报采访结果。
(4)谈一谈,听了小记者团成员的汇报你有什么想法?
4、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仪家园”
(1)小组讨论:怎样保护地球家园。
(2)小组汇报:保护地球家园的方法和建议。
5、指导学生自学阅读材料
6、组织学生开展以“人与地球”为主题的活动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使我们知道:人类面临着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在地球上
的许多地区,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人为的环境破坏,有的已经达到十分危险的程度。自然界的
生态平衡受到重大的和不适当的破坏。一些有限的无法取代的资源面临枯竭或受到严重破
坏;环境的污染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大家要积极的行动起来,保护地球不仅自
己要从小做起。而且要积极的开展宣传活动,号召人们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四、教学札记
第9课(2课时)花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朵完全花主要是由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并知道雄蕊和
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
2、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增进研究植物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以下用具用品和植物材料:实物投影仪一台
镜子每名学生一把
新鲜白菜花每名学生一朵
新鲜桃花每名学生一朵
新鲜芥菜和二月兰开花植株1株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想全班学生展示一朵白菜花的整体形态和花中每个组成部分
的具体形态,使学生了解一朵白菜花的结构。
2、组织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观察一朵白菜花,了解花的组成和华中个部分的排列位置。
然后用镜子解剖白菜花,按照教材中的图示,将华中各部分进行排列,并将各部分的数目在
教材上进行记录。
3、按照观察白菜花的方法,组织全班学生观察桃花。
4、引导学生讨论白菜花和桃花二者在结构上的相同点。
5、利用实物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典型花的图,使学生了解大多数植物的花具有相同的结
构,并了解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
6、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认识芥菜和二月兰的花》的活动。为此,应在课堂上向学生展
示这两种带花的新鲜植株,并指明它们的分布地点和生态环境,要求学生进行采集、解剖和
观察。
四、教学札记
第10课(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花,丰富花的知识。
2、提高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感受花的多样性,增进热爱植物的感情。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新鲜或浸泡的海棠花、桑花、杨花、豌豆花、连翘花、牵牛花、水仙花、和丝瓜花(包
括雄花和雌花)。以上花朵应尽量做到每人一朵,至少应做到2人一朵。上述的各种花,如
果有的种类找不到,可用其他同类的花朵代替。也可以准备各种花的图片。
实物投影仪、放大镜。
学生准备:
带枝叶的鲜花2~3种,新鲜野草2~3种。上述每种鲜花和野草应各准备4~5株。如果
找不到,可以准备鲜花和野草的图片。
花瓶一个,剪刀1把。
三、教学过程
I、进行“观察1”、“观察2”和“观察3”。
按照观察的顺序和内容,组织学生观察各种类型的花,并将观察结果分别写在课本中
相应的“我发现”后面的空白处。
上述三项观察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每次观察时,都应向学生提示观察的内容和重点。
2、进行一项调查活动,调查“哪些花适合在居室里种植?哪些花不适合在居室里种
植?”
本项活动可由学生课后在自己家中进行。为了把这项活动做好,教师应做好以下两点:
(1)教师在课堂内讲解活动的意义和做法。
(2)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在调查活动前,让学生多了解一些适合家庭种植的植
物种类的知识。
3、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一些有毒性的植物。
四、教学札记
第11课(2课时)果实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果实的结构是山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组成的;果实有肉果和干果两类。
2、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剖果实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果实结构的能力和分
类能力。
3、增进学生研究植物果实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几种植物的果实实物或图片。
2、教师准备:苹果、柿子椒、花生、豆荚、马铃薯、萝卜、小刀、垫板、小盒、图
片等。
三、教与学的过程
1、在指导学生解剖和观察苹果、柿子椒的结构时,可以利用版画或投影等方式辅助教
学。教师在演示解剖果实的操作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一是要在垫板上横切和纵切果实,不
要损坏桌面;二是用小刀撕,要注意安全,防止伤害自己或他人。
2、在指导学生观察花生果和豌豆荚的结构时,最好让学生在小盒里剥花生果和豌豆荚,
以免花生豆和豌豆滚到地面上,影响教学秩序。
3、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苹果和柿子椒的结构,归纳和概括果实的共同特征时。可以
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认识苹果的结构特征,使学生知道苹果的结构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第二步,认识柿子椒的结构特征,使学生知道柿子椒的结构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第三步,认识苹果和柿子椒的共同结构特征,使学生知道苹果、柿子椒的结构都是由
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4、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花生果和豌豆荚的结构,归纳和概括果实的共同特征时,要
以参照上述方法,指导学生功能自主学习。
5、在观察、比较苹果和柿子椒、花生果和豌豆荚共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
生推想和讨论:“果实的结构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6、指导学生认识干果和肉果,并给果实分类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活动。教
师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果实或其他植物的器官按小组分发给学生,也可以用学生自带的磁疗
进行研究。此外,还可以利用课文中插图进行教学。
7、罂粟既是药用植物,又是毒品植物。利用阅读中关于对毒品植物一罂粟的资料介绍,
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禁毒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学中可以
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
四、教学札记
※第12课(1课时)果实的形成
(选讲课:见教师教学用书)
第13课(1课时)饮食与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事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知道人们每天所吃的事物应该讲究合理搭配。
2、学会鉴定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三种营养成分的简单方法。
3、关注自己的健康,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准备
1、面粉、纱布、玻璃杯、水。
2、向日葵种子、花生、肉皮、白纸。
3、碘酒、滴管、米饭、馒头、黄瓜、白菜、萝卜等。
4、科学配餐表格。
三、案例
教学过程教学指导学生活动教学目标
导入新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引起学生
课呢?对食物营养
问题: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学生交流。的关注,初步
分?了解生物的
小结: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淀粉、蛋白营养成分。
质、帐房、维生素、水、无机盐、纤维素等。
食物的1、学习检验食物一般供养成分的方法。学习用实
营养成分谈话:我们怎样来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学生讨论验方法检验
呢?检验的方法。食物的营养
2、介绍实验方法:成分。
实验一:把面粉包起来在水中挤压,得到
面筋,检验蛋白质。
实验二:把花生米在纸上掘压,检验脂肪。
实验三:给食物点上稀释的碘酒,检验淀
粉。
3、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食物营养成分的检
验。
谈话: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检验食物中营
养成分。下面各小组可以自己选择一些食物
进行检验。
要求:培养学生
(1)边实验边观察。动手动脑的
(2)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实验单上。能力。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学生分工、
(1)检验蛋白质的方法:把面粉包起来然后操作实
在水中挤压,得到面筋就是蛋白质。另外,验,并进行记
还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来检验蛋白质。录。
(2)检验脂肪的方法:把花生、肉等在
纸上撼压会留下油迹。油迹就是脂肪。
(3)检验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1~2
滴稀释的碘酒,能变成蓝色的食物里含有淀
粉。
各种营4,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学生讨论。认识营养
养成分对谈话: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各有什么作与人的生长
人体的作用?和健康的关
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系。
小结。
谈话: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食物营养的一学生阅读扩展知识。
些情况。资料。
应用知活动」学生进行培养学生
识的活动谈话:你喜欢去麦当劳吗?你认为麦当劳辩论活动。分析问题的
的快餐中营养搭配有什么特点?能力
活动二学生分组与人合作
谈话:我们能不能根据学到的知识来设计讨论制定配的能力。,
•份学校营养配餐的食谱。餐食谱。培养学生
(四人一组)运用所学知
谈话:和爸爸、妈妈共同设计自己家一周学生回家识的能力。
的食谱。(教师要注意组织该活动的后续工与父母商量。
作)
四、教学札记
第14课(2课时)爱护胃和肠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胃和肠在人体内的位置,知道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2、了解胃肠的常见疾病和预防方法。
3、讲究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教学准备
1、人体消化器官的模型或挂图;
2、自制的胃和肠的纸模型;
3、彩笔、白纸、胶水等;
4、猪胃、猪小肠等。
三、案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糖批发商的供应链优化策略考核试卷
- 知艾防艾 共享健康-防艾滋病传染病教育主题班会
- 春季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路径与实践
- 2025企业员工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合同样本
- 2025YY借用人员合同范本
- 2025租赁合同到期不续签如何处理赔偿问题
- 2025商业店铺租赁经营合同
- 2025年土地置换住宅合同
- 2025标准二手车买卖合同协议书样本
- 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审核登记表
- GA 255-2022警服长袖制式衬衣
- GB/T 5202-2008辐射防护仪器α、β和α/β(β能量大于60keV)污染测量仪与监测仪
- GB/T 39560.4-2021电子电气产品中某些物质的测定第4部分:CV-AAS、CV-AFS、ICP-OES和ICP-MS测定聚合物、金属和电子件中的汞
- GB/T 3452.4-2020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4部分:抗挤压环(挡环)
- 计划生育协会基础知识课件
- 【教材解读】语篇研读-Sailing the oceans
- 抗肿瘤药物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 排水管道非开挖预防性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交通工程基础习习题及参考答案
- 线路送出工程质量创优项目策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