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2_第1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2_第2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2_第3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2_第4页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想的风筝[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独特体验解读文本,体味生活,学习表达;力求引导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说中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教学目的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谊。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课前准备1.(实物)风筝一只2.简单的PPT课件3.布置学生放一次风筝五、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我们已前放飞过风筝,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2.学生自由说。3.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板书:22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2.学生各自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开始自学。3.交流。(1)请学生谈读后的感受,深浅不论,能谈就好。(2)按小节指名读课文,随机正音。(3)读自认为读得不错的地方。(4)把认为很值得好好读读的地方推荐给大家。(3、4要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5)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适时板书:讲故事写板书放风筝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说出这篇回忆性文章的结构。一(1~3)写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放上天空的风筝。二(4~9)回忆刘老师笑谈腿疾、认真上课和他放风筝的情景。三(10~11)抒发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此环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不拘一格,要求不能太高。)读文(不拘形式),请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三、默读全文,进行质疑。(学生自由谈,浅层次的解决,深层次的存疑,留待下一课时解决。)第二课时一.简单回顾,深情导入1.读题。2.我们知道这是著名作家苏叔阳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苏先生回忆了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说残腿写板书放风筝、追风筝)3.同学们,通过昨天的初读课文,刘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4.好,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苏叔阳先生回忆往事一幕又一幕,走近这位让人难以忘怀的刘老师。二.逐层渐进,走近人物(一)学习第4自然段1.请指读第4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你认为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知道的?2.交流。预:(1)慈祥忠厚的(2)幽默的(3)乐观的3.相机映示: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wā)”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所掉一条腿的。”请一两名学生读讲故事的部分,适当提醒读的语气及动作,读完谈谈感受。4.听了这个故事,生接读——,映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将关键字变红(泛、酸涩、尊敬),问:这是为什么呀?(笑是因为刘老师的幽默风趣,泛起、酸涩是为刘老师遭遇的不幸而悲伤、同情,尊敬是因为刘老师化悲苦为快乐,乐观地面对不幸)5.请齐读这个部分,再一次感受刘老师幽默与乐观,读出孩子们复杂的心情。(二)学习第5自然段1.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刘老师?2.学生交流。预:(1)刘老师写板书很累。映示: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请你圈圈其中的动词。A、找出关键的动词(撑、离、转、写、转)。读一读,说说感受。B、请一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想象一下画面。再请学生谈谈感受。C、所以,生接读——映示: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2)刘老师有着顽强的毅力。A、主要从“站上好几个小时”“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体会,请说说自己生活中长时间站立的感受。B、所以,生接读——映示: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3)刘老师是敬业的。A、问:我们都觉得刘老师为我们上课好累,那刘老师的内心是否和我们想得一样呢?(生自由回答)B、是的,刘老师是这样的爱着工作,爱着我们,真是让人感动。所以,生接读——映示: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3.是啊,这心跳里包含着多少钦佩、感动、感激、尊敬、爱,这真是一种别样的心情。齐读第5自然段。(三)学习第6——9自然段1.师述: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以述读的方式带过第7自然段。2.请同学们默读第8、9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开始吧,别忘了圈圈画画,写写批注。3.交流第8自然段。预:(1)心灵手巧的人。(各式风筝,以读带过。)(2)热爱生活的人。(做风筝有情趣,放风筝努力为生活添乐趣)(3)有童心的人。(笑得那么天真,风筝放得那么好)理解点一:刘老师放风筝时是快乐的映示图文: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A、看图感受快乐。B、理解“漾”字。(发自内心的,十分快乐)C、为什么他放风筝时是那么快乐?(他放的是亲手制作的风筝;以残疾的身体放起了风筝是很不容易的;他觉得放起的风筝自由自在,自己仿佛也自由自在……)理解点二:喜爱放风筝,实际是热爱生活。映示: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A、从“决不肯”中你感受到什么?(一种执着,执着地爱着生活)B、他不肯失去的到底是什么?(学生自由谈)(4)是啊,刘老师不肯失去的是为生活增添快乐的机会,由此可见他是多么热爱自己的生活啊!板书:热爱生活4.交流第9自然段(1)最让我难忘的是——出示: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2)谈感受。①刘老师是个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的人。变红字: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故意说明在挑战自我、[更显示出他要用残疾之身为学生作出榜样,去影响去教育学生]笑着即不怕困难乐观、叫着即表示心中的快乐、蹦跳着是一种忘我、喊着是一种自信,虽然我有残疾但我能做得很好……)每说一种感受读一次。②你能体会到他喊出的是什么吗?(快乐!幸福!激动!)所以,当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时,生接读——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③难怪我想,生接读——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其实,能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也完会相信,生接读——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3)师述:是的,刘老师就是这样热爱生活,那么自信,时常挑战自我,让生命发出最强音。板书:生命的顽强四、整合提升,理解题义1.师述:不见刘老师已经三十年了,可是刘老师的音容笑貌,一举手一投足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再回想起刘老师放飞风筝的画面,你觉得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理想)他的理想是什么?(自由、快乐、和常人一样地生活、做好自己的工作、培养学生、让自己的生命充实……)从刘老师的风筝中我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预:热爱生活,挑战自我、挑战人生;笑对坎坷,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对生活要有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要做有理想的人,要有凌云壮志,要志向高远…………2.师述:是的,慈祥忠厚、心灵手巧的刘老师他是那样的幽默乐观,意志是那样的顽强,对生活是那样的热爱,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在我们的心田播种下一颗颗理想的种子,使我们的心中升腾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在广阔的天地中,我们越飞越远,大有作为。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柳枝染上了嫩绿,连翘花唱起生命之歌,风筝漫天飞舞的时候,我依然轻轻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思念您————————思念您————————思念您————————思念您————————请学生说说思念的内容。五.积累表达,拓展延伸从以下两项练习中任选一项完成。1.从第2、5、6、9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2.将上面说的内容写成小诗或优美语段。板书:22理想的风筝笑谈腿残热爱生活跳写板书生命的顽强争放风筝第三课时(略)教学点:品析三处省略号的作用。品读第1、2两节,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既然写“理想的风筝”,是否可以就写放风筝,其它不要写了?文中几次提到圆木拐?你有什么想法吗?教学反思:一、取与舍《理想的风筝》是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对孩子们来说这真的是一篇“长课文”。编者的意图很明显,是要和初中的内容相衔接,为初中的学习作准备。教长课文就有一个取舍的过程,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这是一个教师解读教材、体现理念的过程。上了课,又听了专家的指导,对“取舍”有一点理解。我以为到了高年级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文本真的很长,所以要挑最重要的教。二是学生的学情,会的少教、不教,要挑学生不会的教。再说“痛苦”。就以《理想的风筝》来说吧,篇幅长不说,就纵观全文其内容丰富,生动细腻,叙事抒情融合在一起,写作方法又蕴含其中。可以说全文既直白又含蓄,处处是抓手,又处处无抓手。想放又怕散,想收又怕牵,还真的是痛苦!在课上正是因为不肯“舍”,前面的时间花得较多,导致后面的课堂不能掀起高潮,甚至最后的练笔部分草草而过。听了导师朱丽春老师交流时的话,我想要真正解读文本把握教材不仅仅限于读、想,还在于不断地将全文上勾下连,尝试、比较、调整,将文本的真正内涵捏在手中,不断打磨头脑中现有的理念,将“取舍”成为联系后的“取舍”,只有这样舍了才能得。二、牵与引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学生的感知可能贫乏,感悟可能肤浅,第二课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的感知丰富起来,感悟更深刻到位。所以今天这堂课主要的目标是感受人物形象,进而感悟人物品质,最终理解“理想的风筝”真正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了从感性提问到带着主线问题研读的方式进行,将“说残腿”“写板书”“放风筝”三个板块置于“你认为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这根主线上,让重点分散于课中,让课趋于散而不乱,逐层渐进,走近人物。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当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我的引导略显生硬,语言也不够简洁,使得课堂在某些地方显得牵强,不够流畅。其实细细品味,无论是牵还是引,教者心中都有一个方向,但质是不同的。牵,心中只有那个要的答案。引,是将学生、文本、课堂三者联系起来,教师像舵手,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将课堂引向文本真正的内涵。对于“引”我还有这样的理解:教师应该依着学情引导孩子学有层次,学有深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注重了层次的体现。在认识刘老师这个主人公的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三个层次:初识刘老师(看插图,说容貌,读句子);走近刘老师(体会故事中的风趣与乐观、感受板书背后的顽强);走进刘老师的内心深处(体会放飞风筝的快乐与幸福,感悟其生命的顽强与对生活的热爱)。在学习第5自然段中,体现了“写得累(感知)--意志顽强(感受)—敬业爱生(感悟)”的过程。也有意识地将教师的引导着重放在最深的那一层上,力求恰到好处而不是多余。三、课内与课外一提到这样一组词,不禁联想到一串内容。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作业(联系紧密而不过于宽泛),课内文本学习与课外拓展阅读(做到有效而有情趣),教师的课外备课与课内指导(大量涉猎又精挑细选),教师的课外修养度与课内影响力(内外兼修以外养内),刘老师的课内与课外(形成了知识与人格的合力),朱老师谈的课堂教学与她的课外生活(他山之石可经攻玉)……这一切都让我内心有所触动。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着联系二字。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中,朱老师一再地强调联系的思想。她将语文课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许对于我来说有难度,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是认同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多读书,不苦钻于课堂,要时常抬头看方向,融于生活这个广阔的世界,善思考,巧联系,从而让广阔的世界为我们的课堂服务。导师诊断意见:四位老师都很有思想、很有见地、很有理念、很有功底。对我的印象:优雅、沉着、示范性强,追求的是润物无声的个人风格。(1)把握教材要抓“联系”四位老师对教材都有比较深透的把握。把握教材、把握课堂是教语文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当教材出现在我们面前,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