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教案: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4.2 平面与平面垂直_第1页
优选教案: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4.2 平面与平面垂直_第2页
优选教案: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4.2 平面与平面垂直_第3页
优选教案: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4.2 平面与平面垂直_第4页
优选教案: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四册11.4.2 平面与平面垂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2平面与平面垂直(2)本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四(人教B版)第十一章《11.4.2平面与平面垂直(2)》,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空间中垂直的综合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线面垂直的学习,学习面与面垂直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从而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学科素养A.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B.灵活运用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空间中的位置关系问题.1.数学抽象:面面垂直的性质2.逻辑推理:空间中垂直关系的证明3.直观想象:空间中垂直关系的观察4.数学建模:常见的平面与平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教学重点: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空间中的位置关系问题.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意图核心素养目标一、情境与问题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平面与平面相互垂直,能得出什么性质呢?证明:如图所示,设,过O在平面内作与垂直的直线OB,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因为,所以,因此又因为且,所以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文字语言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符号语言eq\b\lc\\rc\}(\a\vs4\al\co1(α⊥β,α∩β=m,a⊂α,a⊥m))⇒a⊥β图形语言例1.如图所示,已知,在与的交线上取线段,且分别在平面和平面内,它们都垂直于交线,并且,求的长。解:连接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因此是直角三角形在中,有进而在中,有例2.如图,P是△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PA⊥平面ABC,平面PAC⊥平面PBC,求证:BC⊥AC.证明过A作AE⊥PC于E,由平面PAC⊥平面PBC,且平面PAC∩平面PBC=PC,可知AE⊥平面PBC.又BC⊂平面PBC,故AE⊥BC.又PA⊥平面ABC,BC⊂平面ABC,故PA⊥BC.∵PA∩AE=A,PA,AE⊂平面PAC.∴BC⊥平面PAC.又AC⊂平面PAC,故BC⊥AC.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三个作用(1)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2)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3)作平面的垂线.2.垂直间的相互转换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P是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a的菱形且∠DAB=60°,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1)若G为AD的中点,求证:BG⊥平面PAD;(2)求证:AD⊥PB.[思路探究](1)eq\x(菱形ABCD,∠DAB=60°)→eq\x(△ABD为正三角形)→eq\x(BG⊥AD)eq\o(→,\s\up14(面PAD⊥底面ABCD))eq\x(BG⊥平面PAD)(2)要证AD⊥PB,只需证AD⊥平面PBG即可.[证明](1)如图,在菱形ABCD中,连接BD,由已知∠DAB=60°,∴△ABD为正三角形,∵G是AD的中点,∴BG⊥AD.∵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BG⊥平面PAD.(2)如图,连接PG.∵△PAD是正三角形,G是AD的中点,∴PG⊥AD,由(1)知BG⊥AD.又∵PG∩BG=G.∴AD⊥平面PBG.而PB平面PBG,∴AD⊥PB.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综合应用例3.如图所示,已知中,,是斜边上的高,如图所示,以AD为折痕将折起,使为直角,在图(2)中,求证:(1)面面BDC,面面BDC;(2)证明:(1)由已知有,因此在图(2)中,有面又因为面,所以面面同理,面面(2)因为,所以图(1)中,有,从而因此图(2)中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从而,所以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1)重视转化涉及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综合问题的解题关键是转化,即证面面垂直,转化为证线面垂直;证线面垂直转化为证线线垂直.(2)充分挖掘线面垂直关系解答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综合问题时,通常要先证出一个关键的线面垂直关系,由此出发才能证出其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关系,因此要注意线面垂直在解题过程中的枢纽作用.跟踪训练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且与底面ABCD垂直,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N是PB的中点,过A,D,N三点的平面交PC于M,E为AD的中点.求证:(1)EN∥平面PDC;(2)BC⊥平面PEB;(3)平面PBC⊥平面ADMN.[思路探究](1)证明EN∥DM;(2)由AD∥BC可证AD⊥平面PEB;(3)利用(2)可证PB⊥平面ADMN.[证明](1)因为AD∥BC,BC平面PBC,AD平面PBC,所以AD∥平面PBC.又因为平面ADMN∩平面PBC=MN,所以AD∥MN.又因为BC∥AD,所以MN∥BC.又因为N是PB的中点,所以点M为PC的中点.所以MN∥BC且MN=eq\f(1,2)BC,又因为E为AD的中点,所以MN∥DE,且MN=DE.所以四边形DENM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N∥DM,且EN平面PDC,DM平面PDC.所以EN∥平面PDC.(2)因为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且∠BAD=60°,所以BE⊥AD.又因为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且E为AD中点,所以PE⊥AD,BE∩PE=E,所以AD⊥平面PBE.又因为AD∥BC,所以BC⊥平面PEB.(3)由(2)知AD⊥平面PBE,又PB平面PBE,所以AD⊥PB.又因为PA=AB,N为PB的中点,所以AN⊥PB.且AN∩AD=A,所以PB⊥平面ADMN.又因为PB平面PBC.所以平面PBC⊥平面ADMN.由面面判定定理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直观想象,分析概括,推理论证,获得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通过定理思辨,提升学生对面面垂直性质的准确理解和应用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通过典例分析,提高学生对面面垂直证明的应用能力,提升推理论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及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三、达标检测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其他与交线不垂直的直线均不与平面β垂直,故D项叙述是错误的.]2.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序号有________.①α∥β,β⊥γ,则α⊥γ;②α∥β,β∥γ,则α∥γ;③α⊥β,γ⊥β,则α⊥γ;④α⊥β,γ⊥β,则α∥γ.①②[③④不正确,如图所示,α⊥β,γ⊥β,但α,γ相交且不垂直.]3.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平面PAC⊥平面ABC.(1)判断BC与平面P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2)判断平面PBC与平面PAC的位置关系.解:(1)BC⊥平面PAC.证明:因为AB是☉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所以∠ACB=90°,所以BC⊥AC.又因为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C,BC⊂平面ABC,所以BC⊥平面PAC.(2)因为BC⊂平面PBC,所以平面PBC⊥平面PAC.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E为AB的中点,N为BC的中点,沿DE将△ADE折起.若平面ADE⊥平面BCDE,求证:AB=AC.证明(1)取DE的中点M,连接AM,∵在翻折前,ABCD为矩形,AB=2AD,E为AB的中点,∴翻折后AD=AE,且AM⊥DE,又平面ADE⊥平面BCDE,∴AM⊥平面BCDE,∴AM⊥BC,又N为BC的中点,∴MN⊥BC,∵AM∩MN=M,∴BC⊥平面AMN,∴BC⊥AN,又N为BC的中点,∴AB=AC.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观、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四、小结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两个平面垂直;(2)直线必须在其中一个平面内;(3)直线必须垂直于它们的交线.2.面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揭示了“面面垂直、线面垂直及线线垂直”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数学中的化归转化思想,其转化关系如下:五、课时练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