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_第1页
《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_第2页
《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_第3页
《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_第4页
《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1《小数的性质》意在引导学生在探究比拟大量材料的前提下,寻找不同数位小数之间的关系。本堂课,我也试想在课堂上还充分时间,给予学生小组合作,自己研究。但是随着课堂的演进,一切超出了我所料。回忆整堂课,就着备课本的教案以及课件,我先提问学生,2.50元是否等于2.5元。学生兴趣高涨,立即举手表示自己的理解。面对学生积极的情绪,我不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改变将此作为“引子”的教学设计为教学实例展开讨论。学生提出:2.50元表示2元5角0分,2.5元表示2元5角,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所以2.50元和2.5元可以用等号连接。也有学生表示,结合数位顺序表,2.50元中的2.50表示2个一,5个非常之一,0个百分之一;而2.5元表示2个一,5个非常之一,单位一样数字表示的意义一样,所以二者可以用等号连接。如今回想学生当时的说法真好。接着,我问,像“2.50元=2.5元”这样的例子你能举出几个吗?班级里一个根底不是很好,但是上课举手总是分外积极的男生,第一时间兴奋地举起小手。出于考虑这样的问题,不难,我请他来答复。学生提出“4.30=4.3”。我问,同学们,这样的两个数字相等吗?没有了单位名称的帮助,学生迟疑了,有人说不相等,有人说相等。于是,我赶紧切入主题,给出今天的学习目的,要求学生学习了这堂课后再来解答。然后我引入例题,激发学生考虑“0.1米、0.10米和0.100米大小相等吗?”我想按着教材的提示,学生应该会去考虑将0.1米化成1分米,0.10米化成10厘米······但是事与愿违,学生照旧停留在计数单位上,之前的学习,以米为单位,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分米,第二位是厘米,第三位是毫米,后两位是0,就表示什么都没有,所以其实都是表示1分米,似乎停留在此处乐此不疲。整个年级68名学生竟只有一个学生想到了将其转化为不同的小单位来考虑。面对学生死寂的气氛,我有些纳闷。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状况,在学生迟迟联络不到单位之间的转化之后,我心里干着急,但又实在想不出该如何引导他们往书本的提示的方向靠拢。最后万般无奈之下,我语:“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想的?”屏幕上出示了,0.1米=1分米,0.10米=10厘米,0.100米=100毫米,我指着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问学生,这三个之间的大小是什么关系,令我大为吃惊的是,两个班学生都想到的是三者之间的进率。那一刹那,我想为什么当学生看到两个有着联络但不同的单位名称的时候,脱口而出的竟是他们之间的进率呢?难道是我平常提到的次数太多?尽管之后课堂还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心里一直很难受。总感觉这堂课不应该呈现如此惨淡景象。综观课前课中,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必须得成认自己在课前备课所花时间还不够多;如,在讨论三个长度的大小时,教参就指出,“可以启发学生想:0.1米、0.10米、0.100米各是几分之几米?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单位来表示?并分别在米吃上指出其长度”我想事先自己做足了准备,不至于有手足无措的慌乱感。其次,课堂上的应变才能还需锻炼,学生学情理解不多。合格老师的道路,其修远兮,吾将且行且珍惜!《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2我在教学《小数的根本性质》时,我没有直接出例如题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3个1。提问:这3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答复。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3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问:如今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不能)师:你能想方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兴趣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答复和老师的评判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出发研究新问题是小数意义的运用。接着通过观察米尺,引导学生得出0.1=0.10=0.100。让学生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再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时,小数的大小不变。接着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验证:0.3=0.30,再次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这节课,以学生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环节明晰。但是正如所有的课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反思下来我觉得本节课中老师还是讲得多了一些,因此留给学生稳固练习时间少了一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表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3一、创设故事情境,鼓励大胆猜测。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猜测是一个多向思维的心理过程,是培养创新萌芽的好方法。由此,在课伊始,利用喜闻乐见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猜测揣摩“孙悟空会对沙和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老师的诱导下,学生自觉主动地联络旧知,运用多种方法来进展验证猜测。这样,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新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创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二、通过观察比拟,鼓励自主探究。波利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正确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络。”探究是学习数学的生命线。纵观本课,猜测的提出,验证方法的得出,都是在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结果;老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相机诱导。如:在验证猜测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验证方法,并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叠一叠等多种方法证明自己所猜测的“一样长”是可靠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亲历观察、考虑、操作、讨论、分析、推理等活动,从而推出“小数的性质”。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经历了找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的知识过程,而且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才能。《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4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我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考虑,为把感性的经历与理性的考虑相结合的形式进展教学,从而打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身边生活实际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为生活效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例如1而是先放西游记动画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情境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新课标指出:老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我在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首先是课件出示米尺的一局部〔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并分别提出1分米=〔〕米,写成小数是〔〕米;10厘米=〔〕米,写成小数是〔〕米;100毫米=〔〕米,写成小数是〔〕米。接着课件出示: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最后让学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观察,发现了什么?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O(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展交流、讨论,这一活动老师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究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化的。我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拟,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考虑、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根底上进展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详细到抽象的转化。严密联络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证实,从而到达很好的教学效果。《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51、加强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络。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于现实,富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只有与现实生活亲密联络,才能使学生实在理解数学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独立考虑与自主探究的动力,基于此理念,在设计新课导入时,采用了学生熟知的让学生说出学生尺中一段的长度的情景,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中数学的意识。2、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数学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拟、讨论,自己获得知识,锻炼自己的分析、推导和概括才能。3、关注学生独立考虑后的合作与交流。例6教学,采用分组学习,把如何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交给学生来处理,在学生独立考虑分组学习后,老师把讲台让给了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让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4、首尾照应,教学完好。通过小数性质的学习,最后顺利解决了开课时提出的问题,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启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学好数学知识,就能很好地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习的,即使是学,也是学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可见,教学要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化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互相联络,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充分地展如今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感知,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打破了难点,从而到达优化教学的效果。如:在教学例5时,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0.1米=0.10米=0.100米,0.30=0.3,并经过学生思维的碰撞,概括得出小数的性质,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缺乏之处:课堂中由于本人的语言组织的不够,教学环节不够自然,特别是由于本人的忽略,课件中还有好几处错误。真如熟语所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恳请各位同仁多提珍贵意见,以便今后更好地进展教学。《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6一.教学内容:第34~35页的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二.教材解读:本课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拟和归纳,探究小数的性质。例5先通过两个小朋友交流铅笔和橡皮单价的情境,引起学生进展比拟的需要,通过比拟,使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例6结合购物的情境,通过讨论一组食品单价中哪些“0”可以去掉,引导学生在应用小数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的活动中,学会化简小数,并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三.目的预设:1.使学生经历小数性质的探究过程,理解小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进展化简或改写。2.培养观察、比拟、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才能,开展学生的数感。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增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四.教学重点、难点:探究小数的性质。五.资利用学生经历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的意义,掌握了小数的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及计数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局部有关小数的生活经历,如:会看各种文具、食品的价格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例6的食品价格牌、小黑板。六.课程施行1.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知道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出例如5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哪些问题?2.探究教学例5。刚刚有同学提到,这两件文具的单价实际上是相等的,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照你们的想法,可以用等号把0.3和0.30这两个小数连接起来〔板书:0.3=0.30〕,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进一步启发:谁能想方法解释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学生独立考虑后,把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活动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并引导学生分别从钱数的多少和每个小数所含计数单位的个数进展解释。教学例5后“试一试”。小黑板出示一把有刻度的学生尺,提问:你能在直尺上分别找出100毫米、10厘米、1分米的位置吗?知道他们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吗?写成小数又分别是多少呢?解决上述问题后,追问学生:你能比拟0.100米、0.10米、0.1米的大小吗?说一说你的理由。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0.100米=0.10米=0.1米。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能否用其他的方法说明0.1=0.10=0.100?总结和归纳。谈话: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全班交流: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老师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我当小裁判:①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②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③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教学例6出例如6情境图,提问:小强买了四种食品,这些食品的价钱中,哪些0可以去掉?先在书上填一填。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组织交流反应。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4.00元可以化简成4元,由此得出整数可以看成是小数局部是0的特殊小数。教学例6后的“试一试”。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吗?学生完成后,组织反应。重点指导把10改写成三位小数的方法。练一练。①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练习后,结合交流让学生再说一说每组的两个小数是否相等。②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练习,交流后提问:两道题中的数,为什么第①题的0.5和0.50相等,而第②题中0.5和0.05不等?你能从其他角度解释一下吗?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并再次明确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3.应用练习六第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口答。追问:703.0505左边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练习六第2题。练习后追问学生:为什么不能把0.018和0.180连起来?练习六第4题。学生练习后,重点讨论:80是怎样改写成三位小数的?练习六第5题。学生练习后,讲解:用“元”作单位表示人民币的数量时,因为“元”后面还有“角”和“分”,所以通常要用两位小数表示。4.课堂作业①练习六第3题。②在〔〕里填上适宜的两位小数。橡皮毛巾5角=〔〕元6元6角=〔〕元直尺牙刷1元零5分=〔〕元3元2角=〔〕元七.课后感想:1.让学生在已有经历的根底上构建和生成新的数学知识课始直接出例如5情境图,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想提出什么问题?只是用简短的提问带出了课本上的情境,展示给学生,没有刻意地去创造多么复杂、多么热闹的情境,因为情境只是为课堂教学效劳的一个手段,到达效果就行。尽管这样的开课很朴实,但朴实中不失实效,使学生及时进入另一个“场景”。0.3元和0.30元相等吗?这个问题学生不难答复,大局部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历作出肯定的答复。于是我进一步启发:谁能想方法解释0.3和0.30为什么相等吗?学生独立考虑后,把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活动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大局部学生想到了0.3元是3角,0.30元是30分也是3角,所以0.3元=0.30元;也有学生解释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30个0.01就是3个0.1,所以0.3元=0.30元;也有学生从小数意义的角度来解释;还有学生更直观了,通过画线段图来解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被唤醒了,思路翻开了,思维活泼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比拟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我们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好的探究过程,为学生构建新知搭建了平台。2.学生越过表象,识别表象后蕴藏的规律合理猜测,大胆验证是学生自觉思维的表达,但这种直接经历还必须上升为科学的理论,这就需要学生能越过表象,识别表象后蕴藏的规律,这样才能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便于举一反三,解决同类相关问题。于是我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生通过独立考虑,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出小数的性质。接着我又设计了我当小裁判这样一个补充练习,再次突出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了小数性质,突出了重点,打破了难点。最后,通过改一改、填一填、涂一涂、划一划、连一连等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及时稳固所学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7《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在重点关键处老师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性考虑,为把感性的经历与理性的考虑相结合的形式进展教学。从而打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同学们身边生活实际中的看到、遇到的事情很自然的感受和运用小数的性质。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为生活效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例如1而是先在黑板上写了三“1”。提问:这三个1中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答复。接着,我在第二个1后面添上一个“0”成10,在第三个1后面添上两个“0”成100。再问:如今这三个数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学生就说不能了。〕然后老师引导提问:你能想方法使他们相等吗?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这个富有启发性、兴趣性、挑战性的问题吸引着学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纷纷开动脑筋、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答复和老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新课标指出:老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老师创设例1这一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教学用具,让学生充分在小组内进展交流、讨论,怎样找出0.1米、0.10米、0.100米的长度。让他们再进展合作分工把他们量、找出来。这一活动老师给足了学生交流、讨论、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自主的发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探究的活动空间中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亲身去经历和感受了的,活动给他们的体验是很深化的,同时结合实物的演示进一步感知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实际都是同一段,进一步看出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是相等的。老师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拟,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考虑、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采取在直观的根底上进展抽象概括,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较好的实现了由详细到抽象的转化。通过做一做的再次动手操作理论和实物的运用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小数的性质。严密联络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例去证实,在我们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去寻找。教学时老师根本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本钱块知识,学生气氛非常活泼、积极性很高。他们充分体验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快乐。《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8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上运用所学知识来进展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在本节课教学教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讨论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认真作好自己角色的定位,始终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开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学生的知识与才能同步开展,智育与德育容于一体,较好的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1.尊重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才能。本节课教学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猜测、验证、总结、应用”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首先,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素材,提出0.3=0.30的猜测,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从不同角度去验证猜测。学生从表示的详细钱数;借助方格图,从他们所表示的意义和阴影局部大小;利用数位顺序表等多个角度去验证猜测,总结出小数的性质,然后再把性质运用到生活之中。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思维活泼,课堂气氛融洽,真正做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2.关注生成,让教学真实有效。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当下的思维状态,学生认知的起点,学生的困惑等等。老师要充分关注生成,并合理引导学生的生成,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涂一涂,画一画,量一量等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展思维的碰撞,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体会到了小数性质3.基于生活,尊重学生生活经历。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亲密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的过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取素材,让学生尝试从生活素材中发现小数的性质,并根据生活实际理解和应用小数的性质,实现把学生的生活经历数学化。例如,选取超市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经常看到的标价牌上发现小数的一些特征,在验证小数的性质是时,学生首先想到的也是根据0.3和0.30所表示的详细钱数来验证。这样设计,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考虑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分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汲取上节课的教训,我调整了一下教学方式,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我放慢了教学脚步,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的理解小数的意义,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坚实的根底,同时,我努力培养学生的表达才能,让他们会说小数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的表述根本上到达了我料想的效果。同时,通过对这节课的一些环节的修改也使我的课有了较为明晰的条理,我自己也有明显的感觉,这节课比上次的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缺乏:〔1〕个别环节处理不当,如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的性质后可以先讲授小数的改写,因为小数的化简其实也是小数改写的一局部。〔2〕练习设计不合理,没有表达出层次性(3)板书不够直观明了。比方让学生观察2.5=2.503.00=30.1=0.100.5=0.50这四个等式的时候,应在等式上画几个弧线,让学生更明晰的看出变化的规律。板书应能表达出学生的思维过程。《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9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并能运用小数的性质正确的化解小数和改写小数,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全课分为两个阶段:一、发现规律课一开场,我利用课本《西游记》主题图引出0。1米、0。10米、0。100米这几组数据,请同学们猜一猜,孙悟空为什么笑了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发现0。1米=0。10米=0。100米,从而引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良好的数学情致得意有效的培养。二、应用规律第二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性质用于改写小数和化简小数。由于前面对小数的性质的探究是学生自主进展的,因此在应用起规律来同学们也能得心应手。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把3改写成三位小数上,经过启发,学生都知道要不改变数的大小,必须在3的各位右下角先点上小数点,再添3个零,课末通过联络生活的理论课,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总之,通过本堂课,我们师生共同分享了彼此的见解和成功的快乐,情感溶于快乐之中,知识溶于成功之中。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较好。《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10课题:比大小〔二〕内容:小数的性质课时:1教学准备:教学目的: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拟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拟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根本教学过程:一、一、创设问题情境1、比拟大小。1.26〔〕2.030.23〔〕0.312、0.2〔〕0.20二、自主探究,创立数学模型1、考虑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局部,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三、稳固与应用1、第10页试一试1、2。2、第11页练一练1。3、第2、3题。4、阅读。《你知道吗?》四、总结。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纯熟的应用这一规律。《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11本课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详细事例、借助图形来进展反复比拟归纳,最后能自主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到达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稳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一、我的成功1.能较好把握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课的引入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比照商品的价格一样与否,让学生在参与答复的气氛中激起求知欲。“好的开场是成功的一半”,本课的引入是比拟成功的。另外,在教学中我关注到学生的情绪状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环节设计松紧有度。看来,要上好一节课,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2.教学环节层次清楚,条理性强。这节课主要学习性质概念,比拟散,备课时,我根本能抓住教材的逻辑关系,理顺了教学内容间的关系,从大处上做文章,在小处中润色。3.本课成功的关键是自己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以前上课总不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究,总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多灌输一点,进步课堂“效率”。课堂中,我成了“职业灌输器”,学生充当了“专业接收站”,造成了老师累,学生烦的场面。这次我思想开放了,秉承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活”学“小数的性质”。课堂上做到了“三活”——“学生生活中的”,“在活动中学”,“灵敏地学”,总之“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整节课,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归纳。想不到教学效果那么理想,比以前的满堂灌强多了。所以说,放心让学生探究,精心引导学生是成功的关键。二、我的缺乏1.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2.课中某些环节的处理过于细化。总是担忧学生的才能,总想让学生按照固定形式考虑,没有做到放手让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在总结小数的性质时,没能充分让学生多说,在两个同学答复正确以后,便匆匆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进展了总结。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良。《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12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能讨论的不引,学生能发现的不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生能根据老师的引导,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真正还课堂于学生。根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我利用米尺图和正方形图,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自行得出相应的数,然后全班交流这些数的关系。由于学生在汇报时说的都非常明白,所以我没有再去做重复的工作,就只做了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把小数的性质用文字概括出来,我引导学生从左向右观察三个小数的变化,概括出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规律,接着再从右向左观察,概括出小数性质的后半局部: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老师并做相应板书。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把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记住,我让学生读一遍,然后不看黑板试着说一遍,加强孩子的记忆。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小数的性质,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进展辨析:把小数点后的零去掉,不改变小数的大小。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小数末尾的含义,为后面的小数性质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根底。总体上说,本堂课教学思路比拟明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欠精练,有些语言还是过于啰嗦,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方面我要努力改正,争取在备课时把自己的语言组织精练,让每一句话都有用,让每一个字都最精彩。《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13《小数的性质》这节课学生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具有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因此让学生经历过程会带给学生探究的体验、创新的尝试、理论的时机和发现的才能。基于这一新的理念,教学中我没有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设了一个“猜测──验证──反思”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在情境中猜测。活泼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伊始,展如今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幽默幽默的动画情境,在这个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从猪八戒的无知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判断出“25.00”和“25”是相等的,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提出了猜测。猜测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历提出的,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已经向探究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二、在探究中验证。接着我出示探究内容,内容中既有正例〔和0。5相等的小数〕,也有反例〔和0.5不相等的小数〕。而教材的例题学习中只有正例〔比拟0.5和0.50的大小〕没有反例,我认为那样不利于探究活动的深化展开。老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障碍,并及时指导学生寻求跨越障碍的方法,反思获得成功的经历。没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是不值得探究的,没有在探究中战胜困难的经历,其探究才能是难以获得本质性开展的。当然,为了使探究活动富有成效,我充分发挥引导者与帮助者的作用。首先,通过设计探究提纲来引导学生探究,然后在详细探究过程中老师又以“参与者”的身份给予更详细的指导,以保证探究活动不被“卡壳”。为了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合作〔先组内合作再组间合作〕想出了多种方法,表达了探究活动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并通过汇报交流使问题逐渐明朗化,最终推翻了原先的猜测,发现了“小数性质”的本质特征,并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小数末尾”和“小数点后面”的区别〕有了深化地理解。《小数的性质》数学教学反思14“小数的性质”这局部内容教材结合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比拟和归纳,探究小数的性质。例题分两个层次安排的:第一层次通过两个小朋友交流铅笔和橡皮单价的情境,引起学生进展比拟的需要,再通过“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的讨论和交流,体会用不同的方法比拟铅笔和橡皮的单价,结果都是一样的。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借助直尺图自主比拟“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它们也是相等的。根据情境图和得到的等式进展观察、比拟等活动,感知上述两组等式存在着“小数末尾去掉0或添上,小数的大小不变”的特点,从而归纳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上面是教材上例6的情境图,呈现的是购物情境,通过考虑一组食品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理解“化简”的概念,学会化简小数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我在课堂上是这样展开的:⑴学生独立考虑,完成书上的填空,交流得到的答案,牛奶2.80元、面包4.00元和合计10.50元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这样一个过程是“小数性质”应用的内化过程,学生们在练习中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⑵理解“化简”的含义。老师指出像2,80元=2.8元一样,将小数写法简化的过程就是“化简”;⑶验证答案。利用元、角、分这些单位进展验证,例如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2.80元和2.8元是相等的,所以2,80元=2.8元;3.05元表示3元05分,假设3.05元中间的0去掉后就成了3元5角,大小不再相等,所以3.05元中间的0不能去掉。利用元、角、分这些单位进展验证,和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得到的答案是一致的,从而到达进一步理解小数性质和应用小数性质化简小数的合理性;⑷质疑。“为什么超市的消费单上的钱数都是两位小数,不写简单的小数呢?”老师在此题完毕反应时抛出了这个问题。学生的答复有两种,一种理解为都是两位小数便于超市进展加法计算,另一种是为了价钱准确些。第一种理解无意和小数加减法想吻合,第二种理解初步体会到保存两位小数可以使小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