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_第1页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_第2页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_第3页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_第4页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学校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的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预备

1、实物投影仪。

2、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二、初读指导

三、指导写字

揭示课题

老师谈话,板书课题。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老师订正字音、停顿。

(2)出示字词:(略)

(3)点名读,相机正音。

3、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老师相机教导。

5、理清脉络,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以下内容。

1、出示并认读生字。

2、指导。

3、范写,提示留意。

4、老师巡回指导,订正写字姿态。

1、齐读课题。

2、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4、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

5、读生字词。

6、各自轻声朗读课文。

7、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8、想想,课文哪部分写了以下内容:

(1)有些动植物怕北风,北风很得意。

(2)北风自以为是,但小雨不怕它。

1、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

3、同学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临写。

激发学习爱好。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指导同学把句子读通读顺,尤其是生字要读精确     。

指导同学理清文章脉络。

在观看字形的基础上把握写字的规律,培育同学良好的写字习惯。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的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的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连续精读训练

三、总结。

四、朗读背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听课文录音。

(1)问:北风来了,天气就变冷了,北风呼呼地吹,它都吹向了谁?自读,找出后用笔画一画。

(2)它们怕北风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导朗读。你觉得北风怎样?

2、学习其次自然段。

(1)指名读。

(2)北风是怎样说这句话的?你能把这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语气读出来吗?

(3)过渡:真的大家都怕北风吗?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怎么知道小雨不怕呢?

(2)过渡:小小的鱼儿竟然不怕它,北风这下可气坏了,它是怎样的表现呢?

4、学习第四自然段。气极了的北风猛吹了一口气,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呢?北风想干什么?

过渡:那小雨冻死了吗?

5、学习第五自然段。北风看不见小雨了,为什么会特别得意呢?小雨真的没有了吗?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北风和小雨,你喜爱谁呢?这一篇童话故事,写了强大的北风虽然能够使很多动植物可怕,但是英勇而聪慧的小雨却不怕它。

老师指导: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1、北风来了,天气就变冷了,北风呼呼地吹,它都吹向了谁?自读,找出后用笔画一画。

2、它们怕北风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3、朗读。

1、个别读。

2、把这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语气读出来。

1、怎样读?(坚决、英勇)

2、练习读。

3、气极了的北风猛吹了一口气,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呢?北风想干什么?

1、思索:

北风看不见小雨了,为什么会特别得意呢?小雨真的没有了吗?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2、齐读第五自然段。

沟通

1、反复练习朗读。

2、分段试背。

3、有感情地背诵。

复习导入:

引导同学抓住重点字词绽开肯定的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导感情朗读。

引导同学体会用词的精确表达,并指导朗读。

拓展思维,引导同学说话训练。

指导背诵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学校语文教案篇2

教学理念

1、以同学为本,给同学充分的读书时间与多样的读书爱好,指导同学把课文读好,读懂,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观赏,得到潜能的训练。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舞同学质疑,引导同学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容、易、研、究”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会按课文内容表演,评议。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我们连续学习《好玩的发觉》,同学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

2、争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闻名”是什么意思?

3、小结:小伴侣,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到今日全世界的人都记住着他的名字,这就是闻名。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课文2至3自然段

提问:课题是好玩的发觉,那么达尔文究竟有什么好玩的发觉呢?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至3自然段。

2、谁来说说达尔文发觉了什么?

3、争论沟通。

4、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殊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惊奇

5、指名让同学读好这句话,其他小伴侣想一想惊奇在那里?

6、指名回答

7、达尔文看到这种惊奇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达尔文,你正在小岛上考察。假如看到这种惊奇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

8、争论沟通

是呀,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殊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那些翅

小的昆虫哪里去了呢?

9、朗读其次自然段

10、那么为什么会消失这种惊奇的现象呢?达尔文又是怎样做的呢?

1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2、思索后相互沟通,合作学习,然后汇报。

出示句子:原来,岛上常常刮大风——便渐渐消逝了。

13、让同学说说这段话中讲了哪几种昆虫?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清三种昆虫的状况。

14、思索后争论

出示句式训练: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所以——

翅膀特殊大的昆虫由于——所以——

翅膀小的昆虫由于——所以——

15、让同学表演2至3自然段的内容,集体评议。

16、那么,达尔文是如何找到答案的呢?

板书:反复观看比较

1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

是啊,达尔文通过反复、观看、比较,最终明白了“只有适应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

即—适者生存,这才是达尔文最好玩最有意义的发觉。这个好玩的发觉对达尔文的科学讨论成果有了很大的关心。

三、学习生字

“容、究、易、研”

①观看“容、究”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同学发觉回答

③说说怎样记住“易、研”这两个字。

④同学沟通

⑤老师范写生字,同学监写、描红。

四、复述课文

1、老师指导复述

考虑发觉—观看比较—得出结论

2、同学自己练习复述

3、同桌自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

板书设计:

7、好玩的发觉

反复观察比较

达尔文由于……就……

最终找到答案由于……所以……

由于……便……

学校语文教案篇3

【教学设计思路】

落实自主学习。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学问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同学的进展为本必需承认同学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肯定获得信息的力量、感受语言的力量。老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同学。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同学也能粗略地看懂。”老师就应当引导同学“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学问和情感体验。

加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利于同学间、师生间语言沟通、情感沟通、思维碰撞。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同学间、师生间进行的,老师要给同学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爱好、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老师要深化小组中,留意同学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育同学语言运用力量、交际力量。但此过程还要留意敬重同学的共性体验。

力求学科整合。本课内容与美术学科联系甚密,且同学因年龄小对画画又特殊感爱好。教学中老师要满意同学的这一需求,让同学在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培育同学的动手绘画力量、想象力量、创新力量。

【教学目标】

1、熟悉“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画自己的家乡。尽可能多的引导同学参加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要依据自己班同学的实际和家乡的详细状况。

1、教学重点:

课文第2、3、4、5自然段,了解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依据第一、二册教材实际和同学的基础确定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景色的漂亮;说自己家乡的样子;(确定这个难点主要是想同学年龄小不会留心家乡什么样,或根本不清晰家乡在哪。所以家乡一词要从广义理解:生活的所在地、家乡老家等。但不要消失说自己家所在的楼。)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重点突破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预备】

1、通过观看、访问或与家长谈天,了解自己家乡在哪里和它的样子。

2、用小彩笔画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的图片。

3、课文中图的课件或投影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说说自己的家在哪里?

你想把自己漂亮的家乡画下来吗?我们先学一学课文中的小伴侣是怎样用画笔,向我们介绍家乡的?(由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拉近生活与学习的距离,体现学为所用,即学习有明确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借助音节读准字音。

自主习得力量培育之一:巩固拼音的拼读技能;加强已识字的运用;学习认读新字。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读课文(合作学习体现之一),要求:

⑴互读互助:

读要努力读正确,听要仔细,发觉错误帮他改正。

⑵读后标出自然段。

思路:这一过程除训练同学把课文读正确外,还培育同学的合作、互助意识--同学借助他人的关心,在合作中形成力量。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问不是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同学在肯定的文化背景下(肯定的情境),借助他人(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关心,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资料、媒体、实物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检查反馈同学初读课文后的识字状况:

⑴内容:

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或短句,强化识字

宽虾脚捡贝壳原奔密匹市楼

⑵形式:

可指名读、可开火车读

导语:

过渡到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

第一板块:

1、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感知发觉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同学,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自己读课文,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汇报后老师要有意识让同学知道文章的整体: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其次板块:

2、读课文,感悟语言:

⑴观看彩图并读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让儿童画与语言之间建立联系,又体现学科整合思想)

①找一找:每一个自然段与五幅彩图的联系。

②说一说:指出联系。

③读一读:相应的自然段。

⑵按自然段学习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内容,感悟语言,体会情感。熟悉其次个整体)说明:

其次、三、四、五、六自然段能结合语言与图画说出家乡的美、读出家乡的美。

其次、三、四自然段可打破自然段的挨次进行教学--按同学宠爱自然段的爱好所需,这也体现敬重同学的选择和关注同学的共性体验。

以其次自然段为例:(自主学习力量培育之二)

①细读其次自然段。(目的是引导同学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育同学的语感。)

想一想这次再读你又知道了什么?

(结合插图、投影片或电脑课件汇报,同时启发同学想象,在情境中感受画面中的形象)

(汇报重点指导语言表达挨次及感悟语言内涵,构成单幅图画的美:A、家乡在哪里;B、家乡怎么样;C、画中的人在做什么)

结合图画、语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②随同学的汇报指导同学的朗读,激发同学对家乡的宠爱。如: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要读出对家乡的赞美感。

“那海滩上……”要读出涛涛置身于海滩享受海滩给他带来的欢乐的情感。

③启发想象再朗读本自然段,回归自然段整体。(合作学习体现之二)

课文的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可放手让同学合作学习,也可让同学对画面的宠爱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学习方法可同第一自然段学习方法)

⑶说说自己的家乡:(学习运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法)

表述内容:

①家乡实景(生活的所在地、老家)

②想象中家乡的漂亮景色。

第三板块:

3、有语气地朗读全文,体会感情。(回归文章的整体)

⑴自读后指名读。

⑵选择自己喜爱的自然段并把它背诵下来。

四、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自己宠爱的自然段,有力量的也可背诵全文。

2、用小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或想象中的家乡。(让语言与简笔画之间建起桥梁——体现语文学科与美术的整合。)

学校语文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读题,质疑:

从题目你想到了什么?(灰雀什么样?它在哪儿?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以“灰雀”为题……)

2.打开书,听老师范读课文,看看我们提出的哪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二、检查预习状况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郊”:左边的“交”是表音部分,末笔捺改点。

“散”: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s3ns4n。

“脯”: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p*f(。

“蹦”:左面“足”的第六笔撇改竖,第七笔捺改提。

“惹”:上面是“若”,不是“苦”。

“仰”:右面不是“印”,比“印”少一笔。

“渣”:右上的“木”,中竖不带钩。

“定”:最终一笔是平捺。

“或”:偏旁是“戈”字部;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倒数其次笔是“撇”不要忘写;最终一笔是点。

“但”:右面的“旦”是表音部分。

“肯”:下面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郊()脯()蹦()若()

校()哺()崩()惹()

仰()渣()但()

迎()查()担()

理解词义:

郊外:城市外面。

漫步     :任凭走走。

欢蹦乱跳:欢快而随便地蹦跳。

惹人宠爱:惹,引起,引起人的宠爱。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惋惜:值得惋惜。

确定:本课是确定的意思。

诚恳:言行跟内心思想全都(指好的思想行为)。

坚决:稳定顽强;不动摇。或态度坚决、坚决。

2.练习朗读,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时爱惜灰雀更爱孩子的事。)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恳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宠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用“()”画出来。

2.我们把课文根据不同时间划分为三个部分。

过渡语: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可爱的词语,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列宁喜爱灰雀?边读边画批。

2.汇报自学状况:

(1)三只灰雀非常可爱;从“粉红”、“深红”、“欢蹦乱跳”等词看出。

(2)列宁特别喜爱这三只小灰雀;从“每次”、“都要”、“仰视”、“常常”等词语中看出。

3.填空,读一读,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投影)

课后思索·练习4

过渡语:这么可爱的三只灰雀,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三、学习课文其次部分(从“一天”到“男孩坚决地说”。)

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四组对话,其他同学换位思索:假如你是列宁,在说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这种心情?

(1)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

(一天,我(列宁)突然发觉平日关怀、照看的三只灰雀少了一只,心里别提多焦急了。)

(我是从“找遍”、“问”、“自言自语”中体现出来的。)

(2)练习读出列宁说话中的语气。

(第一句表现出急迫的心情;其次句表现出担忧;第三句表现出惋惜;第四句表现出满怀盼望。)

(3)小结:列宁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充分说明白他对灰雀的宠爱。

2.假如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

(1)同桌沟通,然后自由汇报。

(我(小男孩)突然听列宁这么一问,非常慌张,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于是,张口就说:“不知道。”说完怕列宁不信,紧接着又强调一遍:“我不知道。”)

(当听到列宁说:“那肯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色寒冷,它怕冷。”看到列宁如此地怜惜、关爱这只漂亮可爱的灰雀,“我”真想告知他灰雀没有死,它被“我”捉回家了,由于“我”太喜爱它了。可是,话刚要出口,又被“我”吞回肚里,由于,“我”怕列宁知道此事后,会严峻地批判“我”。)

(可是,“我”又听到列宁自言自语地话,知道他那么宠爱这只小灰雀,又为它的失踪而那么惋惜、难过时,“我”再也不能不说实话了,于是,“我”动听地说:“会飞回来的,肯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在列宁的追问下,“我”更加坚决了说出实话的决心。)

(2)小结:由小男孩开头慌张地说:“不知道。”到坚决地说:“肯定会飞回来。”这一冲突的心理变化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3.分角色练习对话,思索: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使孩子熟悉到了自己的错误。

(1)请同学们质疑、解疑。

A.列宁为什么问这个小男孩而不去问别人。

(列宁擅长观看,他过去确定见过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表现分析灰雀的失踪确定和这个男孩有关系,所以就有意去问他。)

B.听了男孩的回答,列宁会怎么想?

(孩子在回答列宁的问话时,显得恐慌,不知所措,更进一步证明失踪的灰雀与他有直接关系。)

C.列宁为什么要说:“那肯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列宁的话中,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有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的觉悟,以情育人,体现了这位宏大领袖超群的训练艺术和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惜。)

D.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呢?

(列宁自言自语,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的。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惜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许多人宠爱灰雀,关怀着灰雀的命运,看不见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听不到灰雀的.歌声,别人心里会难受的。)

(2)在列宁真情实感的启发下,男孩鼓起士气说出了原来不敢讲的话,读孩子的话,体会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心地和善、诚恳。)

过渡语:男孩说的话兑现了吗?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1——13自然段)

默读11——13自然段,质疑,解疑。

1.男孩送回了灰雀,为什么还低着头?

(他还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后悔、内疚。)

2.列宁为什么不明明白白地问问男孩灰雀失而复回的缘由?

(事情已经很明显,没有必要再问,更主要的是列宁不愿让男孩尴尬,说明列宁善解人意,也说明白列宁对小男孩的宠爱。)

3.为什么说男孩是诚恳的?

(由于男孩能熟悉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五、总结全文

附: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通过学习《灰雀》这篇课文,你从列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师:列宁这样一位宏大的革命导师,能关怀、爱惜身边的一只小鸟,这种行为不正是我们现在提倡的保护生态平衡,爱护益鸟的典范吗?

你能不能也为爱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做点什么?如:针对乱砍乱伐、捕获珍禽兽等行为写一份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