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_第1页
高中生物教案_第2页
高中生物教案_第3页
高中生物教案_第4页
高中生物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熟悉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2、运用辩证思维,正确看待糖类的功能。

3、能够依据糖类的种类和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能为合理膳食,提出建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难点:糖类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老师提问:不吃早饭,简单得低血糖,怎么缓解低血糖呢?

(口服或注射葡萄糖。)

追问激疑:葡萄糖是糖类的一种,糖类毕竟具有哪些种类和功能呢?

导入课题——《细胞中的糖类》。

(二)新课教学

1、糖类的元素组成

老师提问:糖类常常被称为“碳水化合物”,大家能说一下糖类的元素组成是什么吗?

(C、H、O)

2、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老师提问: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糖类有哪些?

(葡萄糖、蔗糖、淀粉。)

老师讲解:这些糖类有的是单糖、有的是二糖、有的是多糖。

组织同学阅读教材上的单糖的相关学问。老师提问:什么是单糖?常见的单糖有哪些?

(不能水解的糖类就是单糖。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老师追问:葡萄糖的化学式如何书写?为什么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C6H12O6;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老师提问: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叫二糖,而二糖必需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汲取,生活中常见的二糖有哪些?化学式如何书写?

(大多数水果和蔬菜含有蔗糖;发芽的小麦等谷粒中含有麦芽糖;C12H22O11)

老师补充:人和动物乳汁中有含量丰富的乳糖,也属于二糖。

老师提问: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多糖的化学式如何书写?有哪些种类?

((C6H10O5)n;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组织同学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争论常见的多糖在生物体中的分布位置及作用。

(淀粉是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玉米、小麦、水稻的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还大量存在于马铃薯等植物变态的茎或根以及一些植物的果实中;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低于正常含量时,糖原便分解产生葡萄糖准时补充;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还可组成植物茎秆和枝叶中的纤维。)

(三)巩固提高

组织同学思索哪些单糖、二糖和多糖是植物或动物特有的。

(动物特有:半乳糖、乳糖、糖原;植物特有:果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下思索二糖水解后的单糖种类是否全都。

四、板书设计

高中生物教案篇二

第1课时绪论

学问精华

生物基本特征解释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蛋白质是的主要担当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总称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肯定的反应。因而能四周的环境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以便保证种族的连续。

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各个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生物体都能适应肯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物科学的进展阶段主要成就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细胞学说;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试验生物学阶段孟德尔发觉的遗传规律被重新提出

分子生物学阶段1、1944年,艾弗里用细菌作试验材料,第一次证明白dna是遗传物质;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题例领悟

例1:夏日取池塘中一滴水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看,你会发觉一些生物的存在。你确认它们是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b、c、

解析:确认它们是不是生物应主要依据生物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只有生物才具有,而非生物是不行能具有的。因此,这些基本特征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重要标志;另外,要关注题干中“在显微镜下观看”这一条件,从生物基本特征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特征。

答案:a、有细胞结构b、能进行繁殖c、对外界刺激能发生反应

例2:大雁每年秋天由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到其次年春季又飞回北方繁殖,大雁的这种节律行为,从根本上说是由下列哪项打算的()

a、食物b、温度c、大雁的dnad、适应性

解析:大雁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是适应环境的表现。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性、变异性有极重要的作用。大雁的这种迁徙行为是由大雁的遗传物质——dna打算的。

答案:c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应激性的是()

a、鸟的前肢变成翼b、葵花朵朵向太阳

c、狗见仆人摇尾巴d、敲击人的膝盖骨下方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动作

2、病毒可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能产生后代b、具有细胞结构

c、由有机物构成d、能使其它生物致病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分在于生物体具有()

a、细胞结构b、应激性

c、遗传性d、新陈代谢作用

4、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大肠杆菌b、变形虫c、衣藻d、噬菌体

5、20世纪以来,威逼人类生存和进展的重大问题是()

a、粮食、人口b、人口、环境

c、水和能源d、粮食、资源、人口、环境

6、试验生物学阶段讨论的目标和手段主要是()

a、描述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b、观看生物的形态并进行分类

c、用理化手段讨论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d、用试验手段和理化技术考察生命过程

7、、下列属于生物工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营造华北、东北、西北防护林工程

b、建设小张庄农业生态工程

c、在南方建立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d、将某细菌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抗虫棉

二、简答题

1992年,陕西一农夫从河中捞起一块重达20多公斤的不明物体——“怪肉”,这是不是生物?经观看此物体具有不断生长的特点,因此初步推断为生物体,经鉴定为大型粘菌复合体。构成“怪肉”的微生物有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该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核酸、多糖、矿物质等。特殊是具有能刺激人体细胞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退多种疾病等功效。

(1)、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基本组成物质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担当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2)、粘菌、乳酸杆菌、醋酸杆菌和酵母菌的生长、生殖发育、应激性等都是生物体在不断地与四周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可见

(3)、科学家制造“超级菌”分解石油属于在环境爱护方面的应用。

自我评价答案:

1234567

aaddddd

1)蛋白质、核酸(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3)生物工程

高中生物教案篇三

【学海导航】

1、学问方面

(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2)娴熟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观看。

2、力量方面

(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参加课堂争论与沟通。

(2)养成良好的试验习惯。

【基础整理】

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

的集中。

2.类型

(1)自由集中

①特点:物质通过简洁进出细胞。

②实例:水、、、、乙醇、苯等。

(2)帮助集中

①特点: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

的集中。

②实例:葡萄糖进入。

二、主动运输

1.运输方向:由一侧运输到一侧。

2.所需条件

(1)需要细胞膜上相应的帮助。

(2)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3.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根据生命活动需要,主动选择汲取所需要的,排出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三、列表比较自由集中、帮助集中与主动运输的区分: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自由集中帮助集中

运输方向___浓度

→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___浓度→

___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氧气、CO2、水、

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

补充:大分子的跨膜运输

1.: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如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啐片及年轻的红细胞等。

2.:物质以囊泡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的过程。如分泌蛋白的分泌等。

3.实现胞吞和胞吐依靠于细胞膜具有,这一生命活动过程所需的ATP主要通过细胞内线粒体进行的有氧呼吸供应。

【跟踪训练】

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水分子出入细胞

2、水稻汲取Si4+多,番茄汲取Ca2+多,缘由是()

A.土壤中Si4+和Ca2+的多少

B.细胞液中Si4+和Ca2+的多少

C.细胞供应的能量多少

D.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

3.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育液的3000倍。假如在培育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量分数马上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4.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汲取的物质是()

A.氧气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

5.主动运输和帮助集中的相同点是()

A.都需要消耗ATPB.都顺浓度梯度进行

C.都需要借助载体D.都能按生命活动需要汲取物质

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汲取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汲取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胞吞、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7.下列关于主动运输意义的论述,不合理的是()

A.使细胞汲取养分物质和排出废物时摆

脱了浓度的限制

B.使细胞可以主动地选择汲取养分物质和排出废物。

C.使细胞汲取全部养分物质大大加快

D.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

8.图A、B、C表示的是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A是自由集中

B.图B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图C是主动运输

D.图C细胞内物质浓度不断上升,说明该物质进行逆浓度运输

9.在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A.自由集中B.帮助集中

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

10.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载体的是

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B.O2进入肺泡

C.K+被汲取进入小肠绒毛D.CO2进入毛细血管

11.对于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物质来说,下列哪一项是该物质进入细胞的必要条件:

A.必需是动物细胞

B.细胞必需供应能量

C.细胞的该物质的浓度肯定比细胞内高

D.细胞必需有大液泡

12.轮藻细胞中的钾离子浓度是它生存的水环境的63倍,这与轮藻细胞的哪种结构或生理作用是无关的()

A.细胞膜上的载体B.细胞质中的线粒体

C.细胞膜的被动运输

D.细胞膜的主动运输

13.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亲密相关的是()

①酒精被胃黏膜汲取②细胞与内环境进行气体交换③肾小管壁上皮细胞汲取原尿中的Na+④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汲取氨基酸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4.下列物质中以相同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甘油和二氧化碳B.氨离子和水

C.氨基酸和水D.葡萄糖和糖元

15.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集中区分于帮助集中的是()

A.由高浓度向低浓度集中

B.需要载体

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集中

D.不需要载体

16.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线粒体,与这一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细胞膜功能()

A.自由集中B.帮助集中

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

17.透析型人工肾起关键作用的是人工合成的血液透析膜,其作用是能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这是模拟了生物膜的()

A.流淌性特点B.选择功能

C.选择透过功能D.主动运输

18.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可使心肌细胞对Ca2+汲取量明显削减,而对K+汲取则不受影响。这种毒素的作用是()

A.抑制呼吸酶的活性B.抑制Ca2+载体的活动

C.转变了细胞膜的结构D.转变了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

19.在法囊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很不相同,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的离子浓度,未涂阴影部分代表海水中的离子的浓度。

(1)K+和Cl-在细胞内积累,而Na+等在细胞液中的含量低于海水中的含量,这表明

(2)K+和Cl-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这种汲取方式叫,这种汲取需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和。

(3)Na+和Ca+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向是,它们的汲取方式属于。

(4)法囊藻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与海水中各种离子浓度不成比例,其结构基础是。

20.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如图所示,为肯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怜悯况。

(1)据图指出A、B、C所示物质运输方式:A是,B是,C是。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酶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3)乙醇、CO2和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

21.下图是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方式的模式图(黑点代表物质分子),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与甲相比,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丙相比,乙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物质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22.人工膜(在特定条件下人工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如下图)常被用于膜的透性的讨论。科学家用人工膜试验发觉:K+很不简单透过,假如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的缬氨霉素(一种短肽),K+便可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集中。

(1)缬氨霉素在此处的功能相当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做同样的试验,缬氨霉素不能帮助Na+通过膜,说明:_______________。

(3)K+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将若干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K+溶液中,l小时后,分别测量这些细胞内K+的浓度,并据此做出曲线图(图5),K+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_,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从A点开头,细胞内的K+浓度不再增加,缘由是K+的运输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有关。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基础整理】

一、1.顺浓度梯度2.(1)①集中作用

②氧气、CO2、甘油、

(2)①载体蛋白②红细胞

二、主动运输

1.低浓度高浓度

2.(1)载体蛋白(2)能量

3.养分物质,代谢废物

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自由集中帮助集中

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否是是

是否消耗能量否否是

代表例子氧气、CO2、水、

甘油、乙醇等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葡萄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离子通过细胞膜等

补充:1.胞吞2.胞吐3.肯定的流淌性

【跟踪训练】

1.C2.D3.D4.D5.C6.A

7.C8.B9.B10.C11.B12.C

13.B14.A15.B16.C17.C18.B

19.(1)细胞对矿质元素的汲取具有选择性

(2)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主动运输载体能量(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主动运输

(4)细胞膜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

20.(1)自由集中帮助集中主动运输(2)主动运输(C),由于主动运输需细胞呼吸供应能量

(3)自由集中自由集中主动运输

21.(1)需要载体(2)需要消耗能量

(3)主动运输(乙)

22.(1)K+的载体

(2)缬氨霉素不能作为Na+的载体

(3)主动运输离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

高中生物教案篇四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其次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学问如细胞成分、结构及植物根、茎、叶结构等内容联系特别紧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2)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的试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

2、力量目标

(1)通过观看、试验、推理等手段,培育同学的观看思索、试验动手、类比综

合的力量和制造思维力量。

(2)培育同学利用网络资源来猎取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和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树立辩证唯

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分,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二、教法设计:

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究问题,(2)引导同学进行探究、推理,(3)设计试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同学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结果。

2、直观教学法:通过试验、图片及多媒体帮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详细,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同学更好地从感性熟悉上升为理性熟悉。

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试验和动画,让同学在获得感性熟悉的同时,老师层层设疑,激发同学乐观思维,主动探究学问,培育同学观看、思维、推理及综合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

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看一下,看看结果如何。成熟植物细胞

一、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别过程。

问:刚才看到了什么现象?(原生质层收缩于细胞壁分别开)

问:这种想象叫质壁分别。这里得“质”指的是细胞质吗?(原生质层)

问:在质壁分别过程中,液泡有什么变化?细胞液有什么变化?(液泡变小,细胞液削减,颜色加深)

问:细胞液削减,颜色加深是什么缘由造成的?(水分削减,浓度增加造成的)

问:细胞为什么会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问:发生质壁分别以后,在细胞质和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中是空的吗?有什么物质?

问:要是把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什么状况呢?

用课件动画显示质壁分别复原过程。

问:把发生质壁分别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为什么会复原?

问:细胞为什么会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问:通过细胞的纸币分别和复原试验,得出什么结论?

(1)成熟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渗透系统

(2)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小结:通过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试验,证明白成熟的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汲取水分。根尖分生区时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的主要方式是吸胀吸水,根毛区的细胞是形成中心液泡的成熟细胞,其吸水的主要方式是渗透吸水。

问:根毛区的细胞能进行吸胀吸水吗?

问:死亡的植物细胞会发生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