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汇总与解析-中药综合技能五_第1页
执业药师汇总与解析-中药综合技能五_第2页
执业药师汇总与解析-中药综合技能五_第3页
执业药师汇总与解析-中药综合技能五_第4页
执业药师汇总与解析-中药综合技能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执业药师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综合技能(5)

☆☆☆☆☆考点121:中成药的贮存和养护

1.丸剂

(1)蜜丸:蜜丸是最不易保存的一种剂型。蜜丸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发霉生虫。

一般应贮存于干燥处,应防潮、防霉变、虫蛀,密闭,注意包装完好。

(2)水丸: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霉变、虫蛀、松碎等。宜置于干燥密封处。

(3)糊丸:若吸潮变软后则易发霉、虫蛀,宜干燥密封保存。浓缩丸、微丸亦可同水

丸、糊丸一样保管养护。

2.散剂:吸湿性与风化性较显著,故须充分干燥,包装防潮性能要好。

3.片剂:极易吸潮、松片、裂片以致粘结、霉变等,发现上述现象不能使用。

4.膏剂

(1)煎膏剂(膏滋):若保管不当,可出现结皮、霉变、发酵、变酸、糖晶析出等现

象,而不宜药用。煎膏剂应密封,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保存。

(2)膏药:若贮存日久,有效成分易散失;贮存环境过热,膏药容易渗过纸或布外;

贮存环境过冷或吸湿,黏性亦降低,贴时容易脱落。故宜贮于密闭容器内,置于阴凉处贮存。

(3)软膏(油膏):受热后即易熔化,质地变稀薄,会出现外溢现象。应在遮光容器

中密闭贮存,置于阴凉、干燥处。

5.合剂:成分复杂,久贮容易变质。置于阴凉处保存。在贮存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

的沉淀。

6.颗粒剂:极易受潮结块、发霉。颗粒剂应密封贮存于室内阴凉、干燥处。

7.胶囊剂:容易吸收水分,轻者可膨胀,胶囊表面浑浊,严重时可长霉、黏连,甚至软

化、破裂。胶囊遇热易软化、黏连,故贮存温度不宜超过30℃;过于干燥又易脆裂。故应

密封贮存于室内阴凉干燥处。

8.糖浆剂:其水溶液易被真菌、酵母菌等所污染,使糖浆被分解而酸败、浑浊。除另有

规定外,糖浆剂含蔗糖量最好为60%(g/ml),近于饱和溶液。盛装容器为棕色瓶,灌装后

密封,贮于室内阴凉处。

9.注射剂(针剂):易受到光、热影响,因此应密封于中性硬质玻璃安甑中,遮光,防

冻结,防高热等。注射剂除应遮光贮藏外,还应按规定的条件贮藏。

10.胶剂:在温度过高或受潮时,会发软发黏,甚者会黏连成团,有时发霉变质。胶剂

宜密闭贮藏,置于室内阴凉干燥处防止受潮。

11.酒剂:应密封,置阴凉处贮存。在贮藏期间允许有少量轻摇易散的沉淀。

12.露剂:水溶液内的挥发性物质易于散发,使香味走失,降低疗效,同时也容易生霉

和发生大量的絮状沉淀而变质。露剂应密封,置阴凉处保存。

13.栓剂:栓剂的基质是可可豆油或甘油明胶一类低熔点的物质,遇热容易软化变形。

当空气中湿度过低时,它又会析出水分而干化。故在贮藏中,应以蜡纸、锡纸包裹,放于

纸盒内或装于塑料或玻璃瓶中,注意不要挤压,以免互相接触发生黏连或变形。宜置于室内

阴凉干燥处,除另有规定外,应在30C以下密闭保存,防止因受热、受潮而变形、发霉、

变质。

☆☆☆考点122:中药(中成药)非处方药遴选原则

1.应用安全

(1)根据古今资料和临床长期使用证明其安全性大。

(2)处方中无十八反、十九畏、不含毒性药物,重金属限量不超过国内或国际公认标

准。

(3)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剂量用药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或虽有反应也多为

一过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4)用药前后不需要特殊检查、诊断。

(5)不易引起依赖性,无"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无潜在毒性,不易蓄

积中毒。

(6)处方中不含有大毒、麻醉、作用峻烈及可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味。

2.疗效确切

(1)处方合理,功能主治明确,使用者易根据自己症状选择。

(2)治疗期间不需要经常调整剂量,不需医师辨证和检查。

(3)经常使用不会引起疗效降低或引起耐药性。

3.质量稳定

(1)有完善的质量标准,质量可控。

(2)制剂稳定,在有效期限内,于一般贮藏条件下,较长时间不会出现变质或影响疗

效。

(3)包装严密,有效期限及生产批号明确。

4.使用方便

(1)外包装明确标出贮藏条件、有效期限、生产批号和生产厂家。

(2)包装内有详细且通俗易懂的“药品说明书”,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药物组成、功能

主治、用法用量、禁忌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以及采取的预防处理措施、贮藏、生产日

期、生产厂家等。

(3)对成人、儿童等不同使用者,说明每日总剂量和每次分剂量,易于掌握。并写明

注意事项。

(4)明确标示药物禁忌、饮食忌宜、妊娠禁忌等。

☆☆☆☆考点123:中药(中成药)非处方药遴选分类

1999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其中西药为165

种,并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划分为23类;中成药160个品种(每个品种含有不同剂

型),并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划分为7科,即内科、

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和皮肤科。2001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

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中确定其中西药88个,中成药106个,共194个药品为乙类非处方药。

2002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三批、第四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一)。

第三批目录其中化学制剂47个(甲类31个,乙类16个),中成药361个(甲类280个,

乙类81个)。第四批目录(一)其中化学制剂107个(甲类59个,乙类48个),中成药

196个(甲类142个,乙类54个)。2003年1月公布了第四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二),

其中化学药制剂51个(甲类24个,乙类27个),中成药249个(甲类192个,乙类57

个)。

☆☆☆☆☆考点124: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感冒用药

1.荆防颗粒(冲剂)、合剂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

嗽白痰。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发热明显,汗出,口渴,咽喉肿痛,咳吐黄痰。

2.扑感片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疏散风寒。用于风寒型感冒、流感所引起的头痛身酸,恶寒发热,

喷嚏,流涕,咳痰稀白。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者不适用,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从事高空作业、

驾驶、机械操作等工作者禁用。

3.伤风感冒颗粒(冲剂)

功能主治:散风寒,发微汗。用于伤风流涕,咳嗽头痛。

注意事项: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4.风热感冒颗粒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利咽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

嗽,多痰。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5.桑菊感冒片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6.柴胡口服液

功能主治:解表退热,用于风热感冒发热。

7.双黄连口服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8.建曲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阻中,呕吐胀满。

9.香石双解袋泡剂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解毒除湿,通腑泻热。因夏令感冒表寒里热所致发热、恶寒无汗、

头痛身痛、口干咽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

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度腹胀、腹泻、恶心、腹痛,应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10.午时茶颗粒、袋装茶

功能主治:解表和胃。用于感受风寒,恶寒发热,内有食积,或伴有呕吐、泄泻。

注意事项:哺乳期妇女慎用。

11.参苏丸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用于体弱感冒,气短乏力,怕冷发热,头痛鼻塞,咳

嗽痰多,胸闷恶心。

12.荆防败毒丸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发表解肌。用于流行性感冒,恶寒发热,头痛咳嗽。

13.感冒灵颗粒(冲剂)、胶囊

功能主治:解热镇痛。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上消化道溃疡、膀胱颈梗阻、幽门卜二指肠梗阻、甲状腺机能

亢进、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慎用;本品含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马

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在中西药联用时请注意;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

空作业等。

14.感特灵胶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肺止咳。用于感冒初期引起的咳嗽,流清涕,头痛目眩。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糖尿病患者、上消化道溃疡、膀

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等患者慎用;本

品含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及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在中西药联用时请

注意;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等。

15.贯防感冒片

功能主治:祛风,解毒,止痛。用于感冒初起,发热恶寒,鼻塞流涕。

16.维C银翘片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

疼痛。

注意事项:膀胱颈梗阻、幽门十二指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以及前列腺肥大、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及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在

中西药联用时请注意;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等。

17.板蓝根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考点125: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咳嗽类药

1.半夏止咳糖浆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逆。

注意事项:适用于风寒咳嗽,其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恶寒发

热。高血压、心脏病严重患者慎用;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体质虚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

服用。

2.风热咳嗽胶囊

功能主治:祛风解热,止咳化痰。用于风热咳嗽,鼻塞流涕,发热头昏,咽干舌燥。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应停药。

3.复方枇杷叶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化痰。用于风热咳嗽,咽喉干燥,咯痰不爽。

注意事项:适用于风热咳嗽;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儿童、老人、孕妇、糖尿病患

者、体质虚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4.芒果止咳片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多痰。

注意事项:新生儿、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在中

西药联用时请注意: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械及高空作业等。

5.二母宁嗽丸、颗粒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黄,不易咳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痰涎聚盛者禁用;糖尿病患者服用前应向医师咨询。

6.通宣理肺丸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咳痰不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

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注意事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养阴清肺膏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8.百合固金丸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

9.苏子降气丸

功能主治:降气化痰。用于痰多色白,咳嗽喘促,气短胸闷,动则加剧。

注意事项:阴虚燥咳者忌服。

10.止嗽定喘口服液

功能主治:清肺热,平喘咳。用于发热口渴,咳嗽痰黄,喘促,胸闷。

注意事项:虚喘者忌用;高血压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1.秋梨润肺膏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质黏,口燥咽干。

☆☆☆☆☆考点126: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中暑类药

中暑临床表现为身热,头晕,大渴引饮,饮不解渴,咽痛喉燥,小便短赤;或是身热,

胸闷,头晕胀,渴不多饮,恶心,吐泻等证候表现。

症状较严重者;素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等慢性疾病者发生中暑;服药后无缓解:儿

童、老年人、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中暑患者不适于自己选择用药,宜在医师指导下选

择用药或去医院进行诊治。。

1.复方草豆蔻酊

功能主治:驱风健胃。芳香矫味药。

注意事项:适用于暑湿吐泻偏寒者;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禁用。

2.六一散

功能主治:清暑利湿。内服用于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治乖子刺痒。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3.砂仁驱风油

功能主治:祛风,行气,降逆,消炎,镇痛。用于食滞不化,腹胀,胃痛,呕吐,伤风

鼻塞,头晕头痛,中暑,风湿骨痛,神经痛,蚊虫啖伤。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4.广东凉茶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去湿生津。用于四时感冒,发热喉痛,湿热积滞,口干尿黄。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孕妇慎用。

5.董香正气水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脱腹胀

痛,呕吐泄泻。

注意事项:蕾香正气水含酒精,酒精过敏者慎用;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

药。

不良反应:有报道服用蕾香正气水可引起心动过速、心源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等。

6.六合定中丸

功能主治:祛暑除湿,和胃消食。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胸闷,恶心呕吐。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7.清凉油

功能主治: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用于伤暑引起的头痛、晕车、蚊虫叮咬。

注意事项: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眼睛、外阴等皮肤黏膜及破损处禁用。

8.十滴水

功能主治:健胃,驱风。用于伤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软胶囊一日用量不得超过8粒;孕

妇忌服。

9.清凉含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用于受暑受热,口渴恶心,烦闷头昏,咽喉肿痛。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10.仁丹

功能主治:清暑开窍。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晕车晕船。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考点127: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伤食类药

1.保和颗粒(冲剂)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脱腹胀满,暧腐吞酸,不欲饮食。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哺乳期妇女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2.复方鸡内金片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消食化枳。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胀满,饮食停滞,呕吐泄泻。

3.山楂调中丸

功能主治:消食健脾,和胃。用于内积食滞,不思饮食,伤食作泄。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孕妇忌服,糖尿病患者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4.大山楂丸

功能主治:开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服。

5.和中理牌丸

功能主治:理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胸膈痞闷,脱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大便不调。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诊断明确的萎缩性胃炎。

6.香砂枳术丸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行气消胀。用于脱腹胀闷,食欲不振,大便不畅。

7.木香顺气丸、颗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脱腹胀痛,恶心,暧气。

8.神曲茶(六曲茶)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健胃消食。用于风寒感冒,伤食腹痛。

☆☆☆☆☆考点128: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胃脱痛类药

1•宝宝乐

功能主治: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寒,脱腹隐痛,喜温喜按,胃

纳不香,食少便滤。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者;孕妇忌服。哺乳期妇女慎用。

2.丹桂香颗粒

功能主治:益气温胃,散寒行气,活血止痛。主治脾胃虚寒、寒凝血瘀证,症见胃院痞

满,疼痛,暧气,腹胀。

注意事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忌服;妊娠和月经

过多,及有自发出血倾向者,有热证或阴虚火旺证者慎用。

不良反应:偶见轻度胃脱不适,一般可自行缓解。

3.复方元胡止痛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功能主治:疏气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胃脱胀痛,胸胁痛,月经痛。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不适用于脾胃阳虚:孕妇慎用。

4.胃复宁胶囊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止痛,制酸。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不适用于心脏病心慌心动过速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

用。

5.胃疡灵颗粒

功能主治:温中益气,缓急止痛。用于腕腹胀痛,喜温,喜按,食少,乏力;适用于慢

性胃炎有上述症状者。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不适用于肝肾阴虚;胃部灼热,口苦反酸者忌用;孕妇

慎用。

6.左金胶囊

功能主治: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肮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

不喜热饮。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脾胃阴虚。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

7.香砂养胃丸

功能主治: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胃院满闷或泛吐酸水。

注意事项:胃痛症见胃部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舌燥者不宜服用本药。

8.温胃舒胶囊

功能主治: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脱凉痛,饮食生冷,受寒痛甚。

注意事项:胃大出血时忌用;孕妇忌用:糖尿病患者或胃院灼热痛证、重度胃痛应在医

师指导下服用。

9.胃得安片、胶囊

功能主治:和胃止痛。用于胃痛,胃酸偏多者。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剧烈胃痛、呕吐、黑便者;孕妇慎用;急症胃痛及溃疡病活动期胃

痛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0.六味安消散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导滞消积,行血止痛。用于胃痛胀满,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痛

经。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久病体虚的胃痛患者;小儿及孕妇忌服;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

浮肿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1.胃苏颗粒

功能主治: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治胃院胀痛。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稳定,切勿恼怒。

☆☆☆☆考点129: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泄泻类药

1.补脾益肠丸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泄泻证。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胃肠实热、感冒发热者慎用。

2.固本益肠片

功能主治: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所致慢性泄泻。

注意事项:泄泻时腹部热胀痛者忌服。

3.葛根苓连片

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粘,肛门灼热。

注意事项:泄泻腹部凉痛者忌服;治疗因滥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紊乱病人疗效欠佳。

4.香连片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泄泻腹痛,便黄而黏。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考点130: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便秘类药

1.便秘通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润肠通便,适用于虚性便秘,尤其是脾虚及脾肾两虚型便秘患者。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用后有口干现象。

2.龙荟丸

功能主治: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糖尿病患者慎用。

3.麻仁丸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年老体虚者不宜久服.

4.麻仁润肠丸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难等忌用;月经期慎用;年青体壮

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

5.五仁润肠丸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体弱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大便干燥如羊屎,难排出者,在

医师指导下,可增加药量。

6.款蓉通便口服液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便秘,产后便秘。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年青体壮者便秘时不宜用本药:服用本药出现大便稀清时应立即

停服。

☆考点131: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实火证类药

1.苓连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脏腑蕴热,头痛目赤,口鼻生疮,湿热带下,疮

疳肿痛。

2.三黄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

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3.一清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

痛,大便秘结及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肿大,牙龈炎见上述症状者。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考点132: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头痛类药

1.天舒胶囊

功能主治:活血平肝。主要用于血瘀所致血管神经性头痛。

不良反应:偶见胃部不适,头胀,月经量过多。

2.叶绿油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消疲提神,祛风除湿,理气止痛。用于关节痛、神经痛、扭挫伤

痛、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及蚊虫叮咬痒痛,晕车、中暑和布疮初起。

注意事项:外用药,不可内服。

3.薄荷锭

功能主治:散风,泄热。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注意事项:外用药,不可内服。

4.苗菊上清丸、片、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怕风发热、偏正头痛、鼻塞、牙

疼。

注意事项:体虚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牛黄上清丸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

龈肿痛,大便燥结。

注意事项: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成药;有心律失常、心脏病、肝病、肾病

等慢性病严重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考点133: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郁病类药

柴胡舒肝丸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气郁不舒,脱胁胀闷,不思饮食,呕吐酸水。

注意事项:孕妇及月经量多者忌服;身体虚弱者不宜服用;胸胁胀痛严重者应去医院就

诊。

☆☆☆考点134: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不寐类药

1.安神补脑液

功能主治:健脑安神,生精补髓,益气养血。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头晕乏力。

2.复方枣仁胶囊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本品含罗通定60mg.

3.人参珍珠口服液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安神益智。用于心悸失眠,头昏目糊,健忘,乏力。

4.天王补心液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5.脑乐静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精神忧郁,烦躁失眠。

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禁用。痰多者不宜用。

☆☆☆考点135: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眩晕类药

1.脑心舒口服液

功能主治:滋补强壮,镇静安神。用于身体虚弱,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

痛眩晕。

2.全天麻胶囊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

注意事项:外感头痛眩晕者忌服。

3.脑立清丸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用于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

注意事项:体弱虚寒者不宜服用。

4.清眩丸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用于头晕目眩,偏正头痛。

注意事项:阴虚阳亢者不宜服用。

☆☆☆☆☆考点136: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虚证类药

1.百令胶囊

功能主治:补肺肾,益精气。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腰背酸痛。

注意事项:凡阴虚火旺、血分有热、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热病者禁用。

2.茯苓白术丸(党参白术丸)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化湿。用于脾虚湿困,食欲不振,脱腹胀闷,大便滤烂,形

体虚弱,神疲乏力,面色萎黄。

注意事项: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有下坠者忌服。

3.固本延龄丸(固本延龄丹)

功能主治:固本培元,滋阴,补髓填精,强壮筋骨。用于虚劳损伤,腰痛体倦,心悸失

眠,肌肤憔悴,须发早白,经血不调,食欲不振。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外感或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服木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

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白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4.健脾生血颗粒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成人气

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

注意事项:忌茶,勿与含糅酸类药物合用;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滤、咳嗽痰

多者慎用。

不良反应:服药期间,部分患儿可出现牙齿颜色变黑,停药后可逐渐消失。少数患儿服

药后,可见短暂性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轻度腹泻,多可自行缓解。

5.益气维血颗粒

功能主治:补血益气。用于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注意事项: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澹、咳嗽痰多者慎用。

不良反应:偶见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可自行缓解或停药后症状消失。

6.左归丸

功能主治: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儿童禁用。

7.十全大补丸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四肢不温。

注意事项:孕妇及身体壮实不虚者忌服;外感风寒、风热、实热内盛者不宜服用;服本

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赤石脂或其制剂。

8.桂附地黄丸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用于腰膝酸软,肢冷尿频。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具有口干舌燥、烦躁气急、便干尿黄症状的糖尿病,慢性肾炎,高

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孕妇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赤石脂或其制剂。

9.附子理中丸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脱腹冷痛,肢冷便滤。

注意事项:不适用于急性肠胃炎,泄泻兼有大便不畅,肛门灼热者;孕妇慎用;高血压、

心脏病、肾病、咳喘、浮肿患者或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慢性肠

胃炎、泄泻患者服药3天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服药后如有血压增高、头痛、心睡等

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

☆☆☆☆☆考点137: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月经不调类药

1.调经丸

功能主治:理气和血,调经止痛。用于气郁血滞,月经不调,行经腹痛。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

2.固经丸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固经。用于阴虚血热,月经先期,经血量多、色紫黑。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畏寒肢冷者不宜服用本药。

3.暖宫七味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功能主治:调经养血,温暖子宫,驱寒止痛。用于心、肾脏"赫依”病,气滞腰痛,少腹

冷痛,月经不调,白带过多。

注意事项:忌气恼劳碌;孕妇忌服,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合并

贫血者以及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一般服药1个月经周期,其症状

无改善,或月经量过多,或经水淋漓不净超过半个月,或出现其他症状者,应去医院就诊。

4.同仁乌鸡白凤丸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

体弱乏力,腰酸腿软。

5.逍遥丸、浓缩丸、合剂、颗粒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

食欲减退。

6.养血调经膏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暖宫止痛。用于经血不足、子宫虚寒引起的经期不准,行经腹痛,

宫寒带下,腰酸腿软。

7.调经止带丸

功能主治:补血调经,清热利湿。用于经期延长,淋漓不净,赤白带下。

注意事项: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或合并贫血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一般服药1

个月经周期,其症状无改善或月经淋漓不净超过半个月,或出现其他症状者应去医院就诊。

赤白带下持续不断或伴有异味者,应去医院就诊。

8.止血片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用于月经量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中量或大量出血,一次8片,一日3〜4次,

可配合其他药物。

注意事项:月经量多,色淡,质稀,伴有气短、便滤、头晕、心慌等气血亏虚引起的月

经过多,不宜用本药;月经量多、色黑、血块多,伴腹痛拒按,因血瘀引起的月经量多,不

宜服用本药;月经量过多,合并严重贫血者不宜服用本药;服药3天后出血不减少,应去医

院就诊。

9.益母草膏、口服液、颗粒、片、流浸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用于月经量少,产后腹痛。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气血两虚引起的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头晕心悸、疲乏无

力等不宜选用本药;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糖尿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

医师指导下服用;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各种流产后腹痛伴有阴道

出血.,服药1周无效者应去医院就诊。

10.加味逍遥丸、口服液、颗粒

功能主治: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两胁胀痛,心烦易怒,倦怠食少,月经不调。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忌气恼劳碌;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合并贫血者,应在医师指导

下服用;青春期少女及更年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一般服药1个月经周期,其症状无

改善,或月经量过多,或经水淋漓不净超过半个月,或出现其他症状者,应去医院就诊。

11.八珍益母丸、片、膏

功能主治: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头晕心慌,疲乏无力,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后错。

12.乌鸡白凤丸、口服液、片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心慌气短,疲乏无力,月经不调,腰腿酸软,白

带量多。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不宜喝茶

和吃白萝卜,以免影响药效;患有高血压、肾脏病、糖尿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应在

医师指导下服用。

13.当归红枣颗粒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用于月经量少,色淡。

注意事项:合并贫血者应在医师指导卜服用。糖尿病患者服药前应向医师咨询;服用一

个月经周期症状无改善者,应向医师咨询。

14.妇康宝口服液

功能主治:补血.,调经,止血。用于面色萎黄,头晕乏力,月经错后、量多、色淡,经

期延长。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月经量多,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者,应向医师咨询;糖尿病患者、

有内科疾病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5.四物合剂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用于头晕乏力,月经量少、色淡。

☆☆☆考点138: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痛经类药

1.妇康宁片

功能主治:调经养血,理气止痛。用于气血两亏,经期腹痛。

2.痛经灵颗粒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痛经。

注意事项:气血亏虚所致痛经不宜选用,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少腹隐痛喜按;服本品时

不宜服用人参或其制剂。

3.艾附暖宫丸

功能主治:暖宫调经。用于经期腰腹冷痛,经血量少,经期错后,带多清稀。

注意事项:月经先期量多,色鲜红或紫,经行腹痛,疼痛不减或更甚,伴有心中烦热、

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本药;已婚妇女经期错后者应排除早孕,或月经来

潮后服药。

4.妇科得生丸

功能主治: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满胁痛,经期提前或错后,行经腹痛。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月经错后时,应注意早孕,已孕者应停服。

5.痛经片

功能主治:活血散寒,温经止痛。用于经期下腹冷痛,量少不畅。

注意事项:月经先期量多者忌用;痛经并伴有其他妇科疾病者,应去医院就诊:本药不

宜与人参及其制剂同服。

☆☆☆考点139: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小儿感冒类药

1.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红肿,鼻塞流黄涕,咳

嗽,便秘。

注意事项:风寒感冒、大便次数多者忌用。

2.导赤丸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烦口渴,尿黄,大便秘

结。

注意事项:大便次数多或泄泻者忌用;新生儿1次服1/3丸,乳儿1次服1/3-1丸,

每日2次,用温开水化后送服,也可用灯心草1.5g,淡竹叶6g煎汤送服;本品含马兜铃酸

成分,使用时请注意对肾脏的损害。

3.金银花露、合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小儿薄毒,暑热口渴。

☆☆☆☆考点140;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小儿泄泻类药

1.婴儿健脾口服液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止泻。用于婴儿腹泻属脾虚夹滞证候者,症见大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气臭含有未化之物、面色不华、乳食少进、腹胀腹痛、睡眠不宁。

2.儿康宁糖浆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中开胃。用于儿童身体瘦弱,消化不良,食欲不佳。

3.龙牡壮骨颗粒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和胃健脾。用于小儿多汗,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应多晒太阳,多食含钙及易消化的食品。

4.小儿消食片

功能主治:消食化滞,健脾和胃。用于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

5.小儿健胃糖浆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清热养阴。用于厌食或拒食,面色萎黄,体瘦,口干,食少饮多。

注意事项:饮食要定时,不要偏食。忌食辛辣食物、各种饮料以及巧克力等;按照用法

用量服用,婴儿用量应咨询医师。服药1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向医师咨

询。

6.小儿喜食糖浆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化积。用于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引起的

腹泻。

7.启脾丸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辛辣食物。节制饮食,不要偏食;按照用法用量服用,3岁以内

小儿用量应咨询医师。服药1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向医师咨询;服本药

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白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8.小儿胃宝丸、片

功能主治:消食化枳,健脾养胃。用于伤食伤乳,呕吐泄泻,脾虚胃弱,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辛辣食物。节制饮食,不要偏食;便秘者慎用。

☆☆考点141: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鼻病类药

1.鼻炎康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2.鼻通宁滴剂

功能主治:通利鼻窍。用于鼻塞不通。

3.辛夷鼻炎丸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用于鼻炎。

4.鼻窦炎口服液

功能主治:通利鼻窍。用于慢性鼻炎、鼻窦炎引起的鼻塞不通,流黄稠涕。

5.通窍鼻炎片、胶囊、颗粒

功能主治:益气,祛风,通窍。用于体虚自汗,反复感冒,鼻塞,流涕。

注意事项:外感风热,流清涕的鼻病患者忌用;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病缠绵不愈,

或鼻息肉引起的鼻塞头痛应去医院就诊。用药后感觉唇部麻木者,应停药。

☆☆☆☆考点142: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眼病类药

1.风火眼药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退翳明目。用于暴发火眼,翳膜遮睛,沙眼。

2.小儿明目丸

功能主治:清热明目,散风止痒。用于上焦热盛,两眼红肿,疼痒不安,二便不利。

3.珍视明滴眼液

功能主治:明目去翳,清热解痉。用于青少年假性近视,缓解视疲劳。

4.麝珠明目滴眼液

功能主治:消翳明目,用于老年性初、中期白内障。

5.明目地黄丸、浓缩丸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6.明目上清片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明目止痛。用于暴发火眼。

7.杞菊地黄丸、浓缩丸、口服液、片、胶囊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的眩晕、耳鸣、目涩畏光、视物昏花。

☆☆☆☆☆考点143:常用非处方中成药一骨伤科用药

1.骨疏康颗粒

功能主治: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气血不足所致的中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

腰杼酸痛、足膝酸软、神疲乏力。

2.关节止痛膏

功能主治:活血,消炎,镇痛,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用于关节扭伤及寒湿引起的关

节疼痛。

注意事项:禁止内服。本品含有刺激性药物,忌贴于创伤处;有皮肤病者慎用。皮肤过

敏者停用;血虚无瘀者禁用,孕妇禁用。

3.红花油

功能主治:驱风药。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扭伤,外感头痛,皮肤瘙痒。

注意事项:为外用药,禁止内服。皮肤、黏膜破损处禁用;孕妇禁用;皮肤过敏者停用。

4.云南白药酊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及关节疼痛,肌肉酸

痛及冻伤。

注意事项:禁止内服。皮肤破伤处不宜使用;孕妇禁用。乙醇过敏者禁用;皮肤过敏者

停用;用药后1日内,忌食蚕豆、鱼类、酸冷食物。

5.云南白药气雾剂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肌肉酸痛及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凡遇较重闭合性跌打损伤者,先喷云南白药气雾剂保险液,若剧烈疼痛仍不

缓解,可间隔1〜2分钟重复给药,一天使用不得超过3次。喷云南白药气雾剂保险液间隔

3分钟后,再喷云南白药气雾剂。

注意事项:皮肤受损者勿用;孕妇禁用;皮肤过敏者停用;使用时勿近明火,切勿受热,

应置于阴凉处保存。

6.颈痛灵药酒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活络止痛。用于各种颈椎病引起的疼痛。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乙醇过敏者禁用;服用本品时不宜同时服藜芦、五灵脂、皂荚或

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白萝卜。

7.妙济丸

功能主治:强筋壮骨,祛湿通络,活血止痛。用于四肢麻木拘挛,骨节疼痛,腰腿酸软。

8.颈复康颗粒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散风止痛。用于颈椎病引起的头晕、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9.风痛灵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扭挫伤痛,风湿痹痛,冻疮红肿。

注意事项:为外用药,不可内服。瓶盖宜拧紧,防止药物挥发;孕妇禁用。3岁以下儿

童慎用;使用时皮肤出现皮疹、瘙痒应停用;症状1周内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者,应

去医院就诊。

10.跌打活血散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

注意事项: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内服时对饮酒不适者可用温开水送服。皮肤破伤处不宜

外敷;孕妇禁用。儿童慎用;肝肾功能异常者禁内服。

11.活血止痛散、胶囊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注意事项: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饮酒不适者可用温开水送服;孕妇及6岁以下儿童禁用,

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

12.三七胶囊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外伤出血,跌扑肿痛。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儿童慎用;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

13.养血荣筋丸

功能主治:养血荣筋,祛风通络。用于跌打损伤日久引起的筋骨疼痛、肢体麻木等陈旧

性疾患。

14.跌打损伤丸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舒筋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儿童慎用;月经期停服。

15.克伤痛搽剂、气雾剂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急性软组织扭挫伤。

注意事项:为外用药,忌入口、眼及皮肤破损处。小儿皮肤娇嫩,慎用;孕妇及乙醇过

敏者忌用;使用时皮肤出现皮疹、瘙痒者应停用。

16.风湿痛药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用于风湿骨痛,手足麻木。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儿童以及乙醇过敏者禁用;高血压、糖尿病及肝病患者慎用。

17.活络止痛丸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驱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手足麻木酸软。

18.木瓜酒

功能主治:祛风活血。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四肢麻木,关节不利。

注意事项:儿童以及乙醇过敏者禁用;孕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及肾功能异常者慎服。

19.伤湿止痛膏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痛,关节、肌肉痛,扭伤。

20.史国公药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四肢麻木。

注意事项:高血压、糖尿病及热证患者忌服;儿童以及乙静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

☆☆☆☆考点144:中药不良反应的病因学分类

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

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

关,而与药物变性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

药物变性,指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

特异体质,指病人的特殊遗传素质,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氧酶缺乏等。此类伤害

又可分为两种:

(1)特异质反应,指由于遗传性因素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2)变态反应,亦称药物过敏反应。

3.与中药配伍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常由发生配伍禁忌及中医药配伍发生

相互作用等引起。

4.药物依赖性。

☆☆☆☆考点145:不良反应的程度

1.一般分级:通常将药物的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轻度指轻微的反应或

疾病,症状可不治而愈。中度指不良反应症状较明显,常累及重要的器官或系统。重度指重

要器官或系统出现严重损害,可致残、致畸、致癌,甚至缩短或危及生命。

2.Tallarida标准:此标准分为七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