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_第1页
第二章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_第2页
第二章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_第3页
第二章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_第4页
第二章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第1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上节回顾:1.环境行为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与概念来研究人在城市与建筑中的活动及人对这些环境的反应,由此反馈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当中去,改善人类生存环境。2.环境行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环境场所、使用者群体、社会行为对象3.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4.环境行为心理学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构造论第2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章环境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

第二节知觉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

第3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教学目标:掌握环境感觉、知觉、认知的特征,掌握环境感觉、知觉、认知在空间环境设计的运用教学重点:理解感觉、知觉、认知的特点教学难点:感觉、知觉、认知在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第4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节感觉一、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感觉类型:视觉、听觉、化学感觉(嗅觉和味觉)、皮肤感觉、本体感觉等。第5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感觉的过程: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将其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便产生了感觉。外界(内部)刺激→感官→对应的各神经中枢→运动器官→行为

第6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外界信息中,从视觉获得的信息所占的比例最大,从听觉获得的信息次之,从皮肤觉(包括温度觉、触压觉、干湿觉等)获得的信息再次之。

二、感觉的基本特征

第7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感受性和感受阈限感觉的特点感受性和感受阈限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基本特征

每个人都有感觉器官,但各人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却不相同。同一个声音,有人听得到有人听不到;同样亮的光线,有人看得见有人看不见,这就是感觉能力的差别。我们把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第8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你能感受到一根头发落在你的肩膀吗?你能看到黑夜里的物体吗?第9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实验证明,小于3g的物体不能引起我们重量感觉;1公里外的光亮度小于1/1000烛光也无法使我们产生光感觉。第10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称为“感觉的适应”。

适应现象,除痛觉外,几乎在所有感觉中都存在,适应的表现和速度不同。除暗适应外,其余各种感觉适应大都表现为感受性逐渐下降乃至消失。

视觉适应中的暗适应约需45分钟以上;明适应约需1-2分钟;听觉适应约需15分钟;味觉和轻适应分别适应约需30秒和2秒。感觉的适应第11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相互加强或削弱(二)联觉1、色彩的温度感2、色彩的距离感3、色彩的轻重感4、色彩的面积感5、色彩的动静感(三)不同感觉的补偿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第12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暖色与冷色1、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象征着:太阳、火焰。

绿色、兰色、黑色--为冷色,象征着:森林、大海、蓝天。

灰色、紫色、白色--为中间色;

冷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暖,暖色调的亮度越高--越偏冷。

红色和明亮的黄色调成的橙色--给人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青色、青绿色、青紫色--让人感到安静、沉稳、塌实。

2、色彩可以使人有距离上的心理感觉。黄色有突出背景向前的感觉,青色有缩入的感觉;其排列如下:红色>黄色≈橙色>紫色>绿色>青色;

暖色为前进色--膨胀、亲近、依偎的感觉。色彩明亮--前进!

冷色为后退色--镇静、收缩、遥远的感觉。色彩阴暗--后退!

3、色彩的面积,面积一样大的两种色彩,明度高而色浅的有放大的感觉;反之则有缩小的感觉4、暖色使人兴奋,为动感色彩;冷色使人沉静,为静感色彩感第13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一节感觉第14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节知觉一、知觉知觉的定义:知觉是在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知觉的过程: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觉,经大脑皮质联合区对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于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决策,这便是知觉。第15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第16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知觉的整体性

把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知觉成为一个同样的有机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可使人们在感知自己熟悉的对象时,只根据其主要特征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而被知觉。你能数得清多少长颈鹿吗?第17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知觉的理解性

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由于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也不同,与知觉对象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在复杂的环境中,知觉对象隐蔽,外部标志不鲜明,提供的信息不充分时,语言的提示或思维的推论,可唤起过去的经验,帮助人们去立即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使之完整化。此外,人的情绪状态也影响人对知觉对象的理解。这些都叫做饼干!第18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知觉的恒常性

人们根据已往的印象、知识、经验去知觉当前的知觉对象,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觉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视网膜中的映象是近大远小,但在知觉中它的大小是不变的。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听知觉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保证了人在变化的环境中,仍然按事物的真实面貌去知觉,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第19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知觉的选择性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很多的,人们总是按照某种需要或目的主动地有意识地选择其中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突出清晰的知觉映象,而对同时作用于感官的周围其他事物则呈现隐退模糊的知觉映象,从而成为烘托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选择性。晁少女与老妇第20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节知觉与认知知觉定势

个人的知识、经验、兴趣、别人的言语指导或环境的按时,会促使知觉判断的心理活动处于一定的准备状态而具有某种倾向性,心理学中称这种倾向性为知觉定势。第21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2)在固定不变或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对象最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如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变化着的曲线。第22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3、人的主观因素,如任务、目的、知识、兴趣、情绪不同,则选择的知觉对象也不同。4、刺激物各部分相互关系的组合,如彼此接近的对象比相隔较远的对象、彼此相似的对象比不相似的对象容易组合在一起,而成为知觉的对象。接近相似连续第23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节知觉与认知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点: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则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处处表现出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2.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3.从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第24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节知觉与认知四、知觉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和嗅知觉等。根据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根据知觉所反映的客体,把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反映分为知觉暂留和错觉。第25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知觉暂留和错觉

1、知觉暂留存在于各种知觉中

2、知觉暂留

当刺激物停止作用于人的感官以后,人的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保持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就是知觉暂留。

3、错觉及有名的几何图形错觉第26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27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28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错觉就是和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错误的知觉。所有的感官都产生错觉,而错视表现最明显,同室内设计也最密切。

第29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利用错觉进行知觉环境设计利用错觉可以在尽可能节约成本造价的基础上给人知觉的舒适性。如以小比大、以高衬低、划大为小、界面延伸,以及光线、色彩、界面质地等其它艺术处理。第30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质地的知觉特性与室内空间界面设计1、质地的知觉特性质地是指室内空间各个界面及家具、设备、陈设等表面材料的特性在视觉和触觉中的印象。①重量感②温度感③空间感④尺度感⑤方向感⑥力度感质地的知觉特性第31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室内空间界面设计

室内空间界面设计,就是利用物体表面质地的视觉、触觉特性,根据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材料表面的肌理特性,对空间各个界面进行选材、配材和纹理设计。

第32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二节知觉与认知二、认知认知指的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认知心理学家代表皮亚杰:同化(assimilation):人们习惯于用固有的图式去解释所面临的新事物,并把新的信息纳入固有的图式之中。顺应(accomadation):建立新图式的过程同化是图式量的改变,顺应是图式质的改变皮亚杰的理论是结构主义的认知心理学,提供是关于心理结构的设想。第33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第34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一〉视觉的机制:视觉是光进入眼睛产生的,人眼所能感受到的电磁波长为380~780毫微米,由于视觉,知道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明度,人所获得的信息有80%是来自于视觉。一、视觉与环境第35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LD视角

视力为1.0,视力正常,临界视觉为1度,若视力下降,则临界视角值增大。

在设计中,视角是确定设计对象尺寸大小的依据。〈二〉视觉的要素1.视角视角是由瞳孔中心到被观察物体两端所张开的角度。在一般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能辨别5m远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其相应的视角为1,即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视角定义该视角为最小视角。第36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视力是表征人眼对物体细部识别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2.视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会逐渐下降,所以作业环境的照明设计应考虑工作者年龄的特点。第37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最佳动视野3、视野

视野是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静视野和动视野。

人机工程中,一般以静视野为以据设计视觉显示器等有关部件,以减少人眼的疲劳。最佳静视野第38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人眼在不同颜色刺激下的色觉视野是不同的,称为色觉视野。人眼对不同颜色的视野第39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色觉视野第40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视野的研究对于操作控制及视觉空间的设计非常重要,如各种控制室等。人们往往需要注视某一方向,并兼顾控制仪表。显示器位置要在不影响观察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视野内,使用频率高,需要辨认的放在主视野内,不常用的放在余视野内。视野的作用重要的:3°内;一般的:20~40°内;次要的:40~60°内。一般不在80°视野之外设置,因其视觉效率太低。对于视觉观察不利的因素应尽量安排在视野之外。第41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绝对亮度:

眼睛能感觉到光的光强度。人眼非常敏感的。完全暗适应的人能看见50英里远的火光。4、光感第42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根据光感的特性,在视觉设计中,如果我们希望光或由光构成的某种信息容易为人们感觉到,就应提高它与背景的差别,增大光的面积。相对亮度:

相对亮度是指光强度与背景的对比关系,称为相对值。

第43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观察各种显示仪表时,视距过远或过近,对认读速度和准确性都不利,一般应根据观察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380~760mm之间选择最佳视距。视距是人在操作系统中正常的观察距离。头部转动角度:左右均不宜超过45度,上、下均不宜超过30度。当转移视线时,约97%时间的视觉是不真实的,所以应避免在转移视线中进行观察。5、视距第44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色彩的知觉范围:

视野内的色彩感觉并不完全相同,视野的边缘部分虽然能够察觉物体,但感觉不到色彩。在离开视觉中心点90度的地方,除非是光线很亮的情况下,任何的物体都是灰色的。人眼对波长555微米的光最敏感,介于黄和绿之间。6、色觉第45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色彩与亮度:

人的眼睛能分辨出十万种不同的颜色,但当光线很暗时则一切都成为灰色。第46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1、暗适应与明适应〈三〉视觉特征

明适应——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m,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人眼对光亮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人在明暗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作,视力会出现短暂的下降,频繁出现这种情况,会产生视觉疲劳,容易引起事故发生。需频繁改变亮度的场所,采用缓和照明,避免光亮度的急剧变化暗适应——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时,开始时看不见,经过一定时间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第47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2、眩光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出或由光滑表面的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残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等,这些都将影响操作者的正常作业,应尽量避免强光和玄光的出现。第48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知觉和外界的事实不一致时,会发生知觉的错误。大部分的错觉发生在视觉方面。3、视错觉主要有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及物体运动错觉等。设计时,为使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考虑视错觉的影响形状错觉有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及透视错觉等。色彩错觉的对比错觉、大小错觉、温度错觉、距离错觉及疲劳错觉等。第49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4、视觉的运动规律眼睛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即先看到水平方向的东西,后看到垂直方向的东西。所以,一般机器的外形设计成横向长方形。

看清和看准物体,视线的移动有一定规律,这些规律有利于在设计中满足人体工效学的设计要求。视线运动的顺序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至下,顺时针进行。对物体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准确、迅速、且不易疲劳。第50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率优先的顺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在视线突然转移的过程中,约只有3%的视觉能看清目标,所以工作时,不应有视觉突然转移的要求。如需要人的视线突然转动时,应要求慢一些才能引起视觉注意。应给出一定标志,如利用箭头或颜色预先引起人的注意。或者采用有节奏的结构。第51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1、视觉陈示陈示是指各种视觉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陈列显示出来。视觉陈示即是以视觉形式来传递各种信息。视觉环境主要指人们生活工作中带有视觉因素的环境问题。一是视觉陈示问题,二是光环境问题。〈四〉视觉环境良好的陈示要表现出易于使人了解和解释的形式。第52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视觉陈示的原理:视距:

视距对细节的设计、位置及色彩和照明等的处理非常重要。

观众的视距与陈列物品的尺寸有关。改变放置展品的水平面,方便眼睛在观看时可以不断调节焦距而不是固定在某一点上,可以减少眼睛疲劳。视角:

视觉陈示在水平方向上最好看。第53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灯光陈示的色彩:

尽量避免含糊不清的色彩同时使用,色彩不应太多,要使人能分辨,不应超过22色,最好10种以内。红-警告;黄-危险;绿-正常。同一色彩来说,色彩饱和度高的受背景的影响也小。红光的波长长,射程远,可保证大视距。但从功率耗损而言,越纯的红光功率损失越大。而兰绿光的功率消耗小,而且人的主观感觉亮度高,所以实际上在同等的功率下,兰绿光的射程较远。整体效果:

强光、弱光最好不要太近,以免相互影响。光陈示过多会冲淡对重要信号的注意。第54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光线的来源有两种,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2.光环境设计:照明设计的一般要求:

适当的亮度

工位与背景的亮度差

眩光和阴影的避免

光色第55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适当的亮度:照度低会看不清,当超过一定的临界时视力由于玄光,影响视力。过亮的环境也使眼睛感到不适,增大视觉的疲劳。细微的工作照度高;粗放的工作照度低。观察运动物体照度高;静止物体照度低。用视觉工作照度要求高;不用视觉工作低。儿童要求低;老人要求照度高。第56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工位与背景的亮度对比:

局部的照明与环境背景的亮度差别不宜过大,太大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因光线变化太大眼睛需不断的调节以适应。眩光和阴影:浅色的眼睛比黑眼睛更易受到玄光的干扰。

第57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一是将光源移出视野,视线的活动集中于视平线以下,将灯光安装在正常视野以上,水平线上25℃,45℃以上更好。第58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二是间接照明,反射光和漫射光都是良好的间接照明,可消除玄光,阴影也会影响视线的观察,间接照明可消除阴影。第59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光色会对整个的环境色调产生影响。可以营造气氛色调。光色色彩的还原:

光色会影响人对物体本来色彩的观察,造成失真。影响人对物体的印象。日光色是色彩还原的最佳光源,食物用暖色光、蔬菜用黄色光比较好。光有不同的颜色,光和色不可分的:黑暗环境中应提高色彩的纯度或不采用色彩处理,采用明暗对比的手法。第60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二、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

听觉:盲人用来定位,一般人近作为语音交往、相互联系和洞察环境的手段;

声音无处不在,既与室内外环境密切相关,也与局部和整体的环境体验密切相关。既有消极影响,更多的是积极影响。对声音的巧妙利用还能获得某些特殊体验。第61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听觉与心理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声音条件下,人们对于视觉的景观评价会有所不同。在景观环境中,人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和视觉景观想和谐的声音环境,也即称为“声音”。公园中的声音包括以下三大类:自然声音:园林中自然的声音主要有风声、雨声、鸟、昆虫等动物的叫声、植物的声音(如树叶被风吹的沙沙声)、流水的声音。人的活动声:包括人与人交流的声音,人在展开活动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如:谈话声、演奏声、歌唱声、叫卖声等。人为制造的声音:包括一切以电子或人工的手段发出的声音。如:施工的声音、背景音乐、广播声、交通噪声等。

第62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自然声音自然声带给我们强烈真实的现场感。树木冻裂的噗噗声,海水与流沙摩擦的嘎吱声,钱塘涨潮的轰轰低鸣,风过杨树的沙沙声,都给我们不同的感觉和联想,中国古典园林就常利用山泉叮咚、雨打芭蕉等声音营造意境。风声承德山庄万壑松风近有古松,远有岩壑,因风入松林发出瑟瑟涛声而得名。沧浪亭翠玲珑修竹掩映,微风徐来,似丝竹管弦之声第63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雨声阴雨绵绵时,水榭、石舫旁配置的水生植物便能形成良好的视听效果,也可在电话亭、带座椅的树池等处欣赏植物听觉景观;大雨倾盆时,人们则愿意在室内倾听窗外的风声雨声,此时种植于厅、堂、楼、阁周围墙基、角隅、窗前等处的植物,在雨水作用下便形成类似古典园林中“移竹当窗”、“雨打芭蕉”的景观。拙政园的听雨轩拙政园的留听阁第64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水声自然界的水声主要有溪声、泉声、瀑声、潮声等,不同的水体的声音给予人们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意境。案例:寄畅园八音涧以涧声取境的典范。引二泉水经园外暗渠入涧,使无声的泉水随堑道迂回、跌宏,产生“金、石、丝、竹、土、革、木”等八音,大有高山流水之调,产生无穷趣味。第65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虫鸟鱼鸣声借自然界动物之声来营造独特的气氛和含蓄的意境。案例:西湖柳浪闻莺以青翠柳色和婉转莺鸣为公园景观的基调,园中闻莺苑有闻莺馆和百鸟苑,数百只黄莺、画眉、百灵鸟和相思鸟鸟鸣不绝,婉转悦耳。故名柳浪闻莺,传递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意境。第66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

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噪声的反感,并不表明人们只喜欢安静的环境。对声景观的设计应该结合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噪声的预防与去除,另一方面的内容是优美声环境的构建。案例:蒙德里安广场湖中安放了迷人的喷泉,喷泉可以高达15米。喷泉的声音消解了飞机的噪声,让噪音达到了一种“新生”。人工声第67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第三节多种感觉与环境设计二、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

嗅觉:嗅觉也能加深人对环境的体验和记忆(《味道》)。嗅觉信息也常常成为视觉的引导。

第68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嗅觉与心理

嗅觉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的?研究证明,大脑的嗅觉中心与涉及情感、恐惧和记忆的大脑部分密切相关。这表明嗅觉与我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对房地产商来说,嗅觉的这种魔力并不新鲜,他们早已知道如何充分利用嗅觉——在开发区周围开设面包店或咖啡店,利用烘烤面包和冲泡咖啡散发的香味来提高销售率。有科学家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夜总会里散发海水或薄荷的气味。结果发现与没有这些气味的情况相比,人们的情绪更加激动,更加热烈,舞得更多,笑得更欢。

第69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气味是一种无形的形态,可是往往却是一些无形无态的事物无形中影响了我们对事物的感知。一阵凉风,一股热气,一阵清香,一股恶臭,它们对我们的影响会很大,以致于有时会完全改变我们游玩时的心境。所以在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对这些元素的发掘和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气味在景观中的运用有较深的探索,使气味与空间意境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人们对环境感知的深度和加深了人对空间感知的印象。第70页,共79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一拙政园——雪香云蔚亭雪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