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核心素养提升+备课精讲精研】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思想家的学说,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及其意义。春秋战国的时空坐标:注意:一般认为东周包含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其时间起止与孔子编订鲁国史《春秋》时间相当得名;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因这一时期主要的诸侯国之间不断相互攻战而得名。【概念突破】社会转型的含义一是指社会体制的转变,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的地位、行为方式、价值体系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的变迁,即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逐至于雒(今河南有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前701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九鼎”.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楚王问鼎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郑庄公举行大典的祭祀坑问题: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观察这两幅地图有什么变化?1.诸侯国数量上的减少2.增加了长城(从争霸到兼并,大国兼并小国)(战争激烈)3.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政权消失了指引P6【知识延伸】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影响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渐趋统一)2、

华夏认同的产生结果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也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②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过程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华夏文明的先进性:生产力先进(农耕文明);文化优越(礼乐);制度优势(分封、宗法制)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铁器都江堰工程示意图牛尊农业农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农业发展提供原料、商品(提供原料)工商业繁荣部分人从农业生产中脱离(提供劳动力)温饱满足,追求生活质量(提供市场)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各诸侯国货币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手工业商业1、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铁犁牛耕公田抛荒私田开辟私田实际私有国家收入减少井田瓦解私有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井田瓦解私有确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奴隶和平民垦荒种地,得到土地所有权(自耕农)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奴隶主贵族分化、军功地主等大片土地所有者(新兴地主阶级)受租于新兴地主阶级耕种土地的逃亡奴隶或破产农民(佃农)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引发了一系列什么样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唯物史观?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2、

变法运动(1)背景①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②经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③军事: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④思想: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武器(2)目的:富国强兵(3)代表:李悝变法(魏国)、吴起变法(楚国)、商鞅变法……(4)影响:推动社会转型,各国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领域主要内容作用富国(经济)强兵(军事)君主集权(政治)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大家庭拆为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土地私有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废分封,行县制,君主任免。奖励军功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官僚政治建立。加强了户籍管理,有利于增加赋税。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课本P13【问题探究】各国纷纷变法的原因及其效果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孔子与老子(春秋时期):孔子(前551年~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孔子画像材料一材料二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材料三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1、孔子与老子(春秋时期):(1)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2)思想主张①核心观念:“仁”,即关爱他人②政治思想:③教育思想:④文化贡献:孔子画像孔子的思想:1、孔子与老子(春秋时期):儒家·孔子“仁”1.什么是“仁”?孔子曰:“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爱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孝悌者也,其为仁之本也。”“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3.如何做到“仁”?一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爱护百姓;二是在人际关系上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如何做到“礼”?“正名”——亲亲、尊尊,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仁与礼的关系:“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理想: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1)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2)思想主张①核心观念:“仁”,即关爱他人②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④文化贡献: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文献,被称为“六经”,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孔子画像孔子的思想:1、孔子与老子(春秋时期):老子的思想:老子画像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材料四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老子》1、孔子与老子(春秋时期):(1)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2)著作:《道德经》(《老子》)(3)思想主张①世界观:天地万物的本原是“道”②哲学观:追求天人合一,具有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史观;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③政治观: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画像老子的思想:1、孔子与老子(春秋时期):“随着私学教育的出现,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识传播面更加广泛,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和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思想文化的重组与更新。……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摘编自于凯《战国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形成了宽松的社会环境。(2)具体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并受到各国诸侯的重用④思想文化上:教育和学术的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背景: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思想特点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是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强调“天行有常”,又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道家庄子把“道”作为最高准则,宣扬天道,崇尚逍遥自由,提出“齐物”的思想。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讲求实际功利,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代表新兴地主阶层利益。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后世尊称为亚圣。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治观:“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民本思想:“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贵君轻)

人性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

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性善论)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政治观:隆礼重法民本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君舟民水)自然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性观:“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性恶论)儒家·孟子荀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征服自然,人定胜天年代:国籍:地位:著作:庄子生平战国宋国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庄子》庄子的思想学说宇宙观:自然观:“逍遥”人生观:“齐物”,万物本质相同“无所恃”,即不受限制“天与人不相胜”,人要顺从自然。

反映了没落贵族悲观失望,完全丧失了探求真理的信心。

反映了没落阶级逃避现实,去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自我精神麻醉法)与荀子相对道家·庄子年代:国籍:地位:著作:韩非战国韩国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思想学说影响适应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1、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顺应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2、法治观:3、改革观: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强调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外儒内法:表面仁政,实际法治,既能笼络民心,又能保证专制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dí),汉族,,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兼爱非攻

非乐

非命尚贤

尚同

节用

节葬主张刻苦俭朴自我牺牲讲求功利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

提倡节约人财物力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不分贵贱,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言行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爱是相互的精神治国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适用时期以德治国无为而治以法治国兼爱非攻动荡年代、军阀割据时期动荡结束之初,恢复生产、稳定民心、巩固统治适宜于国家稳定,走上正规时期在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连连看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问题:百家争鸣争什么?在争鸣中的共鸣:从“义”这个基点出发,围绕如何改变社会动荡的现状,如何恢复或重建秩序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影响: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治世方案3、历史影响(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