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解析】第19课教材图片说明-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知识解析】第19课教材图片说明-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知识解析】第19课教材图片说明-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知识解析】第19课教材图片说明-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知识解析】第19课教材图片说明-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革命军》书影以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革命军》一书作为本课的开篇,是因为该书出版的1903年正是“革命”思想风起云涌的年代。

该书旗帜鲜明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并从正面阐述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一开篇即以高昂的激情讴歌了革命事业之伟大:“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革命军》一书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引导仁人志士走向革命道路的明灯。《革命军》书影2.

《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自戊戌维新时期提出“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的主张,中国的新式教育即已在酝酿、规划中,最终目标是要以“学校”代替“科举”,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晚清规划全国学制最初的计划,只是没有真正实行。1903年制定、1904年公布的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奏拟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才真正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该章程主要借鉴了日本的经验,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于学校教育所涉及的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详细规定。3.孙中山(1866-1925)及其题词孙中山(1866-1925)及其题词选择孙中山的像及其题词,是因为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开始,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而结合孙中山成长的心路历程,还可以认识这场革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入的。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是其走上革命道路的开始。在此之前,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明确阐述了“人能尽其材,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认为“此四事者,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可以说,正是在改良道路上不断碰壁,才促成孙中山走上革命之路。

孙中山的题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1905年8月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每个会员入会时的誓词。4.《民报》创刊号《民报》创刊号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设有图画、论说、时评、译丛、来稿等栏目,每月出版一期,每期6万至8万字。

孙中山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将中国同盟会的主张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指出只要实行这三大主义,就可以“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民报》是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围绕中国是否需要一场革命等问题,与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展开了大论战。5.秋瑾(1875-1907)秋瑾(1875-1907)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幼爱读书,工诗文,好骑马击剑。1896年,在湖南依父命嫁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1903年,随王去北京居住。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1904年夏,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1905年归国后,分别在上海、绍兴会晤蔡元培、徐锡麟,并由徐介绍参加光复会。同年7月回到日本,在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1906年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而归国。萍浏醴起义发生后,曾密谋在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负责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起义。1907年,她往来杭、沪间,发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原定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但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在供词中牵连秋瑾。14日下午,清军包围绍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15日凌晨就义于绍兴轩亭口。6.辛亥革命形势图辛亥革命形势图该图描绘出武昌起义发生后宣布独立的省份,以及南北和谈时革命军政府控制的地区,可以帮助学生从空间上把握武昌起义后的全国形势。

同时,也可以据此了解南北和谈时的形势,认识辛亥革命何以会产生那样的结果。在教学中要利用此图,帮助学生加深对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认识。7.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

1911年12月29日,17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孙中山以16票(每省一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会后,选举会代表留下这张合影,照片上还附有出席会议的17省代表名单,此件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8.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这张合影形象地说明袁世凯所依靠的力量,并能部分解释辛亥革命的成果何以会落到袁世凯的手中。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用西法编练的新式陆军,后来发展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是清末陆军主要力量。袁世凯培植了一大批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形成以他为首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势力不断扩张。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一方面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另一方面又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做大总统。袁世凯转而又以南方革命党人的共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