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1页
安徽省铜陵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2页
安徽省铜陵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3页
安徽省铜陵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4页
安徽省铜陵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铜陵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2.下列现象中反映了共生关系的是()。

A.小麦与稗草共同生长在一片土地上

B.青蛙与蟾蜍在同一个池塘内生活

C.鹿与斑马生活在同一草原的不同范围内

D.豆科植物根部有固氮菌的生长

3.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捕食链B.腐屑链C.寄生链D.混合链

4.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种群平衡D.季节性消长

5.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A.A>B>C>D>EB.A>B>C>D<EC.A>B<C<D<ED.A<B<C<D<E

6.下列光谱成分中,可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主要是()。A.绿光B.红光C.紫外光D.红外光

7.最先提出生物群落概念的是()

A.达尔文B.亚里士多德C.莫比乌斯D.林德曼

8.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是()。A.海平面上升B.气候变暖C.气候带北移D.平均温度降低

9.生物进化的两种动力是()

A.突变和自然选择B.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遗传变异与人工选择D.特变与遗传漂变

10.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11.下列概念中,由英国植物学家坦斯利首次提出的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

12.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A.时间长B.范围广C.闭合式D.以上三者都是

13.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原因是由于()。A.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B.它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C.它的理论逐渐形成D.以上全部内容

14.生物固氮的过程是将大气中的N2转化为()

A.NO3-

B.N2O

C.NH3

D.NO2

1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6.演替的方向性是指()。

A.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不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B.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C.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短到长

D.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长到短

17.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

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

18.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馈控制和多元重复控制同时存在,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有效地保持。

B.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长,层次越多,自动控制的机能越完善,所以食物链应无限延长。

C.生态系统控制是有既定目标的控制。

D.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差,是由于其作物品种多、产量高。

19.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20.小地老虎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总积温为K1,某地年总积温为K,那么小地老虎在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是()

A.K-K1B.K/K1C.K+K1D.K1/K

21.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

A.雨量充沛B.温度适宜C.阳光充足D.食物丰富

22.几种主要气体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大小的正确排序为()

A.二氧化碳>甲烷>氟里昂>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氟里昂>甲烷>一氧化碳

C.氟里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氟里昂>甲烷

23.种群均匀分布的模型为()。

A.正二项分布B.负二项分布C.泊松分布D.离散分布

24.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

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2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26.自然界中某个种群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必然牵动整个食物网,首先反映在()。

A.其数量上B.食物链上C.营养级上D.消费者身上

27.下列原因中,不是生态失调原因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28.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俄罗斯

29.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A.生物种类B.地球自转C.纬度或经度的递变D.气候条件

30.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二、填空题(20题)31.豆芽、韭黄、蒜黄等是在黑暗条件下形成的______现象。

32.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多种动物所食,这样的食物链是______。

33.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能源属于______性自然资源。

34.具有镶嵌性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_______群落。

35.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浓度逐级升高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

36.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37.林德曼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______定律,又叫林德曼定律。

38.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经济、______三个亚系统组成。

39.常见的生态模型有三种:动态模型、______和最佳模型。

40.具有镶嵌性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______群落。

41.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通常包括乔木层、______、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层次。

42.按干扰的来源,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43.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人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44.根据对光照强度的适应,陆生植物可分为阴性植物、耐阴植物和______植物三种类型。

45.种群的调节功能是通过种群的增长潜势和共同作用的。

46.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和农生演替两类。

47.初级生产者中的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来自______。

48.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_____。

49.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群落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______。

50.根据人口增长公式,如果B—D是正值,人口数量就会不断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52.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净生产量加大。()

A.正确B.错误

53.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也是生态因子。()

54.风力、水力和生物资源等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正确B.错误

55.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因为降水量太大。()

A.正确B.错误

56.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中人为因子起决定性作用。()

A.正确B.错误

57.易患“克山病”的地区是由于氟元素含量过高。()

A.否B.是

58.春化现象反映的是植物开花与日照长度的关系。()

59.逻辑斯谛增长区别于指数增长的地方就是它引入了环境容量这一参数。[]

A.正确B.错误

60.在我国东部,森林土壤的类型从南到北依次为砖红壤、红壤、黄壤、棕壤和暗棕壤等,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

62.简述净初级生产力划分的四个等级。

63.简述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区别。

64.简述顶级群落的特征。

65.简述二氧化碳使气候变暖的原理。

五、论述题(5题)66.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是什么?

67.试述土壤质地对生物的影响。

68.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69.试论述生物的生态对策。

70.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六、单选题(0题)7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参考答案

1.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2.D

3.A

4.B

5.B

6.B

7.C

8.D

9.B

10.B解析:原生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需要一个缓慢的生态环境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的次生裸地保留了原有群落的土壤条件,甚至是植物繁殖体,演替系列的进程比较快,故选B。

11.C

12.D

13.D

14.C

15.A

16.A

17.B

18.A

19.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

20.B

21.A

22.B

23.A

24.D

25.A

26.B

27.C解析:C项不能作为生态失调的原因,只能是生态失调的结果,故选C。

28.A

29.D

30.D

31.黄化黄化

32.碎屑食物链碎屑食物链

33.不可再生不可再生

34.镶嵌镶嵌

35.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

36.内禀增长率

37.十分之一

38.社会社会

39.灾难模型灾难模型

40.镶嵌镶嵌

41.灌木层灌木层

42.自然干扰;人为干扰

43.生态入侵

44.阳性

45.环境阻力环境阻力

46.原生演替

47.太阳(或太阳辐射)太阳(或太阳辐射)

48.个体死亡情况

49.季相季相

50.上升

51.Y

52.B

53.Y

54.B

55.B

56.B

57.Y

58.N

59.A

60.A

6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利比希(Liebig)研究各种环境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发现作物的产量并非经常受到大量需要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的限制,因为他们在自然坏境中很丰富;而却受到一些微量物质的限制,它们的需要量虽小,但在土壤中非常稀少。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最大状态之上时,生理现象又停止。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62.陆地各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在0~3500g·m-2·a-1范围内,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

(1)2000~3000g·m-2·a-1。这是高标准的生产力,属于温湿地带,尤其是多雨地区的森林、沼泽地、河流岸边的生态系统,以及在优异条件下处于演替过程中的森林,还有农业集约栽培的水稻田和甘蔗田。这些生态系统虽外貌不同,但水分条件好,温度较高,土壤养分可得到持续供应。

(2)1000~2000g·m-2·a-1。这是陆地适宜气候条件下净初级生产力的标准值,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相对稳定的森林的平均值。这些森林不受土壤及地形的限制或破坏,水和温度也不成为限制因子。此级别包括一部分草地及温带地区生产力比较高的农耕地。

(3)250~1000g·m-2·a-1。干燥的疏林灌丛或矮林以及大部分草地,还包括许多栽培农作物的陆地。

(4)0~250g·m-2·a-1。这是最低值,常分布在极端干燥和低温的地区,也就是大面积的荒漠及两极(南极、北极)地区的冻原及高山带。

63.(1)生物量强调的是一定时间、空间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重量(kg?m-2)。(2)生产力强调的是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生产量的多少(kg?m-2?a-1)。前者表示测定时多年积累的量后者表示单位时间(通常一年)生产的量。(3)生物量随时间而逐渐积累可表现为生物量的增长。而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而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生态系统发展初期可能生产力较高而生物量不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这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生产力却极低。由此可见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力有某种影响。(1)生物量强调的是一定时间、空间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重量(kg?m-2)。(2)生产力强调的是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生产量的多少(kg?m-2?a-1)。前者表示测定时多年积累的量,后者表示单位时间(通常一年)生产的量。(3)生物量随时间而逐渐积累,可表现为生物量的增长。而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而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生态系统发展初期可能生产力较高,而生物量不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这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生产力却极低。由此可见,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力有某种影响。

64.群落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群落。顶级群落的特征为:(1)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2)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稳定。(3)有机物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4)顶级群落若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65.二氧化碳影响地球能量平衡,即热量的辐射。能量主要是以光线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热)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要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升得更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除二氧化碳以外,大气中的甲烷、氮氧化合物等气体浓度的增加,都能引起类似的效应,但在全球增温作用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约占60%以上。

66.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有:①群落内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态型。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长型。生态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②组成群落的物种尤其是优势种植物及优势种的多少常对群落外貌起决定性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③植物的季相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由于植物长势的改变而导致群落外貌的季候差异。陆生植物的开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开花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不同地区的群落也有季相的变化。④植物的生活期如由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所组成的群落因各组成种类生活期的变化使群落的外貌常出现不同。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有:①群落内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态型。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长型。生态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②组成群落的物种,尤其是优势种植物及优势种的多少,常对群落外貌起决定性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③植物的季相,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由于植物长势的改变而导致群落外貌的季候差异。陆生植物的开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开花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不同地区的群落也有季相的变化。④植物的生活期,如由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所组成的群落,因各组成种类生活期的变化使群落的外貌常出现不同。

67.(1)砂土类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土壤黏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能力差,抗旱力弱。砂质土含水少,热容量比黏质土少,白天增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昼夜温差大,对块茎、块根作物的生长有利;砂质土通气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养分,使农作物早发,但有机质累积难、含量低,土壤动物也少。

(2)黏土类土壤中以粉砂和黏粒为主,结构致密,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较强,通气透水性差。黏质土含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好气微生物活动受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和黏粒结合紧密,难于分解,因而积累较多。

(3)壤土类土壤质地较均匀,是砂粒、黏粒和粉粒大致等量的混合物,物理性质良好(不太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土壤生物也较多。

68.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对后代没有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②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能力较弱,其出生率低,个体的寿命长,形体较大,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胜。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对于后代有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能力。一般防御能力较强。虎、豹、大熊猫、棕熊等生物属于K对策生物。具有K对策的生物种群数量比较稳定,一般保持在K值附近,但不超过K值,所以导致其所在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种群数量下降,想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69.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独特的并且是相互联的生态特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r对策和k对策。r对策者生活的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测不确定;死亡率大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大无平衡点通常处在环境K值以下属于未饱和的生态系统有生态真空每年需生物重新定居;种内和中间竞争强弱不一一般较弱;寿命短通常不到一年;对子代投资小常缺乏抚育和保护机制;迁移能力强适于占领新的生境;能量较多的分配给繁殖器官;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是种群迅速发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独特的并且是相互联的生态特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r对策和k对策。r对策者生活的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测,不确定;死亡率大,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大,无平衡点,通常处在环境K值以下,属于未饱和的生态系统,有生态真空,每年需生物重新定居;种内和中间竞争强弱不一,一般较弱;寿命短,通常不到一年;对子代投资小,常缺乏抚育和保护机制;迁移能力强,适于占领新的生境;能量较多的分配给繁殖器官;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是种群迅速发

70.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尤其是大量季节性降水因保蓄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涝灾害并同时降低了地下水库的补给也引起严重的土壤和养分流失。(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手工、农业及城市发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储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和盐渍化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尤其是大量季节性降水因保蓄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涝灾害,并同时降低了地下水库的补给,也引起严重的土壤和养分流失。(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手工、农业及城市发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储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和盐渍化

71.D安徽省铜陵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2.下列现象中反映了共生关系的是()。

A.小麦与稗草共同生长在一片土地上

B.青蛙与蟾蜍在同一个池塘内生活

C.鹿与斑马生活在同一草原的不同范围内

D.豆科植物根部有固氮菌的生长

3.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捕食链B.腐屑链C.寄生链D.混合链

4.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种群平衡D.季节性消长

5.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E五级,按饶基耶尔(Raunkiaer)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的群落中,属于五个级别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A.A>B>C>D>EB.A>B>C>D<EC.A>B<C<D<ED.A<B<C<D<E

6.下列光谱成分中,可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主要是()。A.绿光B.红光C.紫外光D.红外光

7.最先提出生物群落概念的是()

A.达尔文B.亚里士多德C.莫比乌斯D.林德曼

8.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是()。A.海平面上升B.气候变暖C.气候带北移D.平均温度降低

9.生物进化的两种动力是()

A.突变和自然选择B.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遗传变异与人工选择D.特变与遗传漂变

10.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11.下列概念中,由英国植物学家坦斯利首次提出的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

12.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A.时间长B.范围广C.闭合式D.以上三者都是

13.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原因是由于()。A.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B.它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C.它的理论逐渐形成D.以上全部内容

14.生物固氮的过程是将大气中的N2转化为()

A.NO3-

B.N2O

C.NH3

D.NO2

15.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6.演替的方向性是指()。

A.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不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B.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C.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短到长

D.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长到短

17.生态学的发展概括起来,分为()

A.三个时期B.四个时期C.五个时期D.六个时期

18.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馈控制和多元重复控制同时存在,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有效地保持。

B.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长,层次越多,自动控制的机能越完善,所以食物链应无限延长。

C.生态系统控制是有既定目标的控制。

D.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差,是由于其作物品种多、产量高。

19.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20.小地老虎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总积温为K1,某地年总积温为K,那么小地老虎在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是()

A.K-K1B.K/K1C.K+K1D.K1/K

21.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

A.雨量充沛B.温度适宜C.阳光充足D.食物丰富

22.几种主要气体对大气温室效应影响大小的正确排序为()

A.二氧化碳>甲烷>氟里昂>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氟里昂>甲烷>一氧化碳

C.氟里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氟里昂>甲烷

23.种群均匀分布的模型为()。

A.正二项分布B.负二项分布C.泊松分布D.离散分布

24.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

A.种群动态研究B.种群数量C.种内、种间关系D.种群调节

2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26.自然界中某个种群数量突然发生变化,必然牵动整个食物网,首先反映在()。

A.其数量上B.食物链上C.营养级上D.消费者身上

27.下列原因中,不是生态失调原因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28.下述国家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俄罗斯

29.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

A.生物种类B.地球自转C.纬度或经度的递变D.气候条件

30.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二、填空题(20题)31.豆芽、韭黄、蒜黄等是在黑暗条件下形成的______现象。

32.高等植物的枯枝落叶被分解者所利用,分解成碎屑,然后再为多种动物所食,这样的食物链是______。

33.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能源属于______性自然资源。

34.具有镶嵌性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_______群落。

35.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浓度逐级升高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

36.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37.林德曼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______定律,又叫林德曼定律。

38.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经济、______三个亚系统组成。

39.常见的生态模型有三种:动态模型、______和最佳模型。

40.具有镶嵌性特性的植物群落叫做______群落。

41.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通常包括乔木层、______、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层次。

42.按干扰的来源,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43.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人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44.根据对光照强度的适应,陆生植物可分为阴性植物、耐阴植物和______植物三种类型。

45.种群的调节功能是通过种群的增长潜势和共同作用的。

46.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和农生演替两类。

47.初级生产者中的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来自______。

48.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_____。

49.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群落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______。

50.根据人口增长公式,如果B—D是正值,人口数量就会不断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52.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净生产量加大。()

A.正确B.错误

53.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也是生态因子。()

54.风力、水力和生物资源等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A.正确B.错误

55.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因为降水量太大。()

A.正确B.错误

56.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中人为因子起决定性作用。()

A.正确B.错误

57.易患“克山病”的地区是由于氟元素含量过高。()

A.否B.是

58.春化现象反映的是植物开花与日照长度的关系。()

59.逻辑斯谛增长区别于指数增长的地方就是它引入了环境容量这一参数。[]

A.正确B.错误

60.在我国东部,森林土壤的类型从南到北依次为砖红壤、红壤、黄壤、棕壤和暗棕壤等,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定律、Shelford耐性定律。

62.简述净初级生产力划分的四个等级。

63.简述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区别。

64.简述顶级群落的特征。

65.简述二氧化碳使气候变暖的原理。

五、论述题(5题)66.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是什么?

67.试述土壤质地对生物的影响。

68.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69.试论述生物的生态对策。

70.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六、单选题(0题)7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参考答案

1.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2.D

3.A

4.B

5.B

6.B

7.C

8.D

9.B

10.B解析:原生裸地开始的原生演替需要一个缓慢的生态环境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的次生裸地保留了原有群落的土壤条件,甚至是植物繁殖体,演替系列的进程比较快,故选B。

11.C

12.D

13.D

14.C

15.A

16.A

17.B

18.A

19.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

20.B

21.A

22.B

23.A

24.D

25.A

26.B

27.C解析:C项不能作为生态失调的原因,只能是生态失调的结果,故选C。

28.A

29.D

30.D

31.黄化黄化

32.碎屑食物链碎屑食物链

33.不可再生不可再生

34.镶嵌镶嵌

35.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

36.内禀增长率

37.十分之一

38.社会社会

39.灾难模型灾难模型

40.镶嵌镶嵌

41.灌木层灌木层

42.自然干扰;人为干扰

43.生态入侵

44.阳性

45.环境阻力环境阻力

46.原生演替

47.太阳(或太阳辐射)太阳(或太阳辐射)

48.个体死亡情况

49.季相季相

50.上升

51.Y

52.B

53.Y

54.B

55.B

56.B

57.Y

58.N

59.A

60.A

6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利比希(Liebig)研究各种环境生态因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发现作物的产量并非经常受到大量需要的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的限制,因为他们在自然坏境中很丰富;而却受到一些微量物质的限制,它们的需要量虽小,但在土壤中非常稀少。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最大状态之上时,生理现象又停止。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62.陆地各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在0~3500g·m-2·a-1范围内,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

(1)2000~3000g·m-2·a-1。这是高标准的生产力,属于温湿地带,尤其是多雨地区的森林、沼泽地、河流岸边的生态系统,以及在优异条件下处于演替过程中的森林,还有农业集约栽培的水稻田和甘蔗田。这些生态系统虽外貌不同,但水分条件好,温度较高,土壤养分可得到持续供应。

(2)1000~2000g·m-2·a-1。这是陆地适宜气候条件下净初级生产力的标准值,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相对稳定的森林的平均值。这些森林不受土壤及地形的限制或破坏,水和温度也不成为限制因子。此级别包括一部分草地及温带地区生产力比较高的农耕地。

(3)250~1000g·m-2·a-1。干燥的疏林灌丛或矮林以及大部分草地,还包括许多栽培农作物的陆地。

(4)0~250g·m-2·a-1。这是最低值,常分布在极端干燥和低温的地区,也就是大面积的荒漠及两极(南极、北极)地区的冻原及高山带。

63.(1)生物量强调的是一定时间、空间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重量(kg?m-2)。(2)生产力强调的是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生产量的多少(kg?m-2?a-1)。前者表示测定时多年积累的量后者表示单位时间(通常一年)生产的量。(3)生物量随时间而逐渐积累可表现为生物量的增长。而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而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生态系统发展初期可能生产力较高而生物量不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这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生产力却极低。由此可见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力有某种影响。(1)生物量强调的是一定时间、空间内动物、植物等生物的总重量(kg?m-2)。(2)生产力强调的是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生产量的多少(kg?m-2?a-1)。前者表示测定时多年积累的量,后者表示单位时间(通常一年)生产的量。(3)生物量随时间而逐渐积累,可表现为生物量的增长。而生产力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而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生态系统发展初期可能生产力较高,而生物量不大;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这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生产力却极低。由此可见,生物量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生物量的大小对生产力有某种影响。

64.群落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群落。顶级群落的特征为:(1)在系统内部和外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已达到平衡的稳定系统。(2)结构和物种组成已相对稳定。(3)有机物的年生产量与群落的消耗量和输出量之和达到平衡。(4)顶级群落若无外来干扰,可以自我延续地存在下去。

65.二氧化碳影响地球能量平衡,即热量的辐射。能量主要是以光线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热)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要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升得更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除二氧化碳以外,大气中的甲烷、氮氧化合物等气体浓度的增加,都能引起类似的效应,但在全球增温作用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约占60%以上。

66.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有:①群落内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态型。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长型。生态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②组成群落的物种尤其是优势种植物及优势种的多少常对群落外貌起决定性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③植物的季相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由于植物长势的改变而导致群落外貌的季候差异。陆生植物的开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开花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不同地区的群落也有季相的变化。④植物的生活期如由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所组成的群落因各组成种类生活期的变化使群落的外貌常出现不同。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有:①群落内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态型。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长型。生态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②组成群落的物种,尤其是优势种植物及优势种的多少,常对群落外貌起决定性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为优势种。③植物的季相,即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由于植物长势的改变而导致群落外貌的季候差异。陆生植物的开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和开花期的长短有很大差异。不同地区的群落也有季相的变化。④植物的生活期,如由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所组成的群落,因各组成种类生活期的变化使群落的外貌常出现不同。

67.(1)砂土类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土壤黏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能力差,抗旱力弱。砂质土含水少,热容量比黏质土少,白天增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昼夜温差大,对块茎、块根作物的生长有利;砂质土通气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养分,使农作物早发,但有机质累积难、含量低,土壤动物也少。

(2)黏土类土壤中以粉砂和黏粒为主,结构致密,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较强,通气透水性差。黏质土含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好气微生物活动受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和黏粒结合紧密,难于分解,因而积累较多。

(3)壤土类土壤质地较均匀,是砂粒、黏粒和粉粒大致等量的混合物,物理性质良好(不太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土壤生物也较多。

68.①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