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培优训练常见的物质二_第1页
2023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培优训练常见的物质二_第2页
2023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培优训练常见的物质二_第3页
2023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培优训练常见的物质二_第4页
2023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培优训练常见的物质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浙江省科学中考二轮复习培优训练:常见的物质二1.科学兴趣小组对CH4还原Fe2O3进行探究,取48.0gFe2O3粉末,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对反应及产物等作探究。(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O(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CH4,停止加热后继续通CH4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高温(3)A中有如下反应:jCH4+4Fe2O3^=8Fe+jCO2+j;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y=2xb、装置B、C增加的质量比为9:22(4)控温加热一段时间后,继续通CH4至冷却,A中剩余的35.2g固体为Fe和FeO的混合物。剩余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为go.做酸碱实验时,小明将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钢溶液中,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献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实验过程如下:【建立猜想】①氢氧化根过量② ③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设计】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醐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步骤二: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03溶液,若观察到,猜想②正确:若只观察到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A.紫色石蕊试液B.铜片C.铁锈.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2)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时间/min01234567•••冰的温度/℃-200000102030•••冰的状态固态固、液固、液固、液固、液液态液态液态•••蜡的温度•••因而没有观察到。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C。请你分析小科的猜想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某固体粉末由Mg、MgO、Mg(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实验过程】步骤I: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步骤H:倾斜Y形管,有气泡产生,待样品充分反应,测得生成气体体积为55.6mL,根据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转化为质量约为0.005go步骤m: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回答问题】(1)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A.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B.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2)通过步骤HI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o(3)结论:该样品中物质的成分是 。.小应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如图甲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l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一段时间,在t3时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化如乙图所示。(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o(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在ti时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3)基于数显设备显示,在t2到t3期间的瓶内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的原因是 (4)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小应为了比较3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催化作用的强弱,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用海藻酸钠制成大小相同的微球90粒(在本实验中不参与反应,忽略温度对其体积的影响)作为催化剂支架,按下表所示负载等量催化剂;组另abc海藻酸钠微球/粒303030催化剂JMnO2CuOFe2O3②连接如图甲所示装置3套,注射器内盛入5%的H2O2溶液20mL;将不同组别的30粒海藻酸钠微球分别放入3套装置的锥形瓶中:③推动每套装置的注射器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5%的H2O2溶液20mL;待全部注入后,用压强传感器采集200s内压强数据。已知:H2O2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不同组别锥形瓶内压强数据如图乙所示。回答问题:(1)请写出以MnCh为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o(2)上述实验可通过比较,判断3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的强弱。根据图乙信息可知,前50s内,3种催化剂中,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最弱。a组在60s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至常压,最可能的原因是瓶内气压过大导致.化学小组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1)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进行验证。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可能含有的离子O(2)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验证。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 (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盐酸挥发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目的,将5mL稀盐酸换为,其余试剂及操作与实验2相同,然后比较实验结果。.在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经过多次实验后,根据实验收集的多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乙中(选填""■中”)是冰,熔化过程经历了mino(2)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o(3)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减小实验误差”)。.请回答以下问题:(1)装置中标“葭的仪器名称是;(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3)通常情况下,乙快(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直接反应制取乙快,同时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写出实验室制乙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金所在研究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她们查阅了资料。【资料1】白磷的着火点是40℃,化学式是P4,红磷的着火点是240C,化学式是P,它们和氧气反应的产物相同。【资料2】铁丝绒在空气中能与氧气缓慢氧化,生成红色的铁锈,将氧气消耗至几乎为零。假设图中装置气密性好,根据信息回答问题:(1)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蒸储水温度为20℃,其作用是防止白磷被点燃,依据是 ;(2)待红磷燃烧结束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引燃白磷,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白磷燃烧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不断上升传感器数值一定下降;(3)小金认为用该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够准确,仍有1.7%的氧气剩余,她另取一支试管,将足量铁丝绒置于试管底部,并倒扣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如图乙,较长时间后的现象是 O.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可以从微生物培养液中进行提取。为了寻找更好的提取方法,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稍降低一些后,将一大注射器接到密闭的烧瓶口上,要使水重新沸腾,应该如何操作,这个现象说明:;(2)应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生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生素要在低于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C.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D.溶解的时候选用沸点较低的溶剂代替水.西湖边的宝石山上,赭色“宝石”比比皆是,造型各异,大小不等,闪闪发光,让人喜爱。由此得名宝石山,其实,“宝石”是早期酸性火山喷发出的以二氧化硅为主的岩浆粗大碎屑,并被岩浆中的二氧化碳染成红色。宝石山每天都会迎来大量游客,小丰和小景游玩宝石山后,各自带回一块“宝石(1)小丰的“宝石”体积较小,可放入量筒测量体积,但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①“适量的水”有何要求?o②小丰带回的“宝石”体积约为40立方厘米,利用100毫升的量筒,测出小石块体积,所需的“适量的水”可能是?A.10毫升B.25毫升C.50毫升D.80毫升(2)小景拾得的“宝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于是她利用一只烧杯和量筒完成了测量,操作步骤如下:①小景的“宝石”体积为o②他发现这样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产生误差的步骤是 (填字母),理由O.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有的是用聚乙烯制成的,有的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某同学对包装食品的塑料袋进行探究,以验证其成分。【作出猜想】①该塑料袋是用聚乙烯制成的。②该塑料袋是用聚氯乙烯制成的。【查阅资料】聚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聚氯乙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变为蓝色。【实验探究】该同学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填化学式)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 ;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实验结论】猜想正确。.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1)【初步结论】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o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 ;(2)【实验探究】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I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无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没有Ca2+II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肯定有OH-、coj(3)根据实验I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①NaQ、NaOH②NaCl、Na2cO3③(4)实验n中应加入过量的溶液。【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参考答案:(1)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装置,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检查装置气密性;(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CH4,停止加热后继续通CH4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同时可以防止产物遇空气再被氧化;(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氢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可知,2y=4x,即y=2x;装置B、C增加的质量比即为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36x:44x=9:11,故选:a;112(4)若氧化铁中铁全部转化为铁,此时铁质量:48.0gx--x100%=33.6g,根据质量守恒160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均不变,所以剩余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为33.6g。盐酸过量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AC/CA将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钢溶液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钢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钢过量;②盐酸过量;③恰好完全反应;[实验设计]根据碱能够使无色酚醐变红色,若氢氧化钢过量,加入酚St溶液会变红色,所以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献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根据结论猜想②正确,说明盐酸过量,所以步骤二: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03溶液,碳酸钠溶液会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足量的碳酸钠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氯化钠,故若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产生白色沉淀,则猜想②正确;若只观察到白色沉淀,猜想③正确;[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即为验证盐酸是否过量;A、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可以验证盐酸是否过量,正确;B、铜片与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不可以验证盐酸是否过量,错误;C、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为黄色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验证盐酸是否过量,正确;故选ACo没有采用水浴加热,受热不均匀 (1)[11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冰受热不均,要均匀受热。可采用水浴法加热,能使被加热的物体均匀受热。[2]观察表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冰在达到0℃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直至全部熔化成水,而蜡则是边吸热、边升温、边熔化。因此可得出其最大的不同点:冰有一定的熔点,蜡没有一定的熔点。[3]冰熔化成水,状态变化,质量不变。。至2分钟,冰升高了4℃,5至7分钟水升高了2℃,冰和水相同时间吸收了相同的热量,二者质量相等,根据片区知道,冰的比热容△tm小于水的比热容。水不能流下 BD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106_xWO-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衿xl00%=84.8%15g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清液,滴加氯化钙溶液,溶液中不再产生沉淀(1)检查装置甲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到分液漏斗中的水不能流下说明装置甲气密性良好,故填水不能流下。A、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1,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导致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大,选项错误;B、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导致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选项正确;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有干扰,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导致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大,选项错误;D、滴加稀盐酸的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逸出,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导致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选项正确;故填BDO(3)见答案。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清液,滴加氯化钙溶液,溶液中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碳酸钠,故填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清液,滴加氯化钙溶液,溶液中不再产生沉淀。(1)氢氧化钢显碱性,能使无色酚献试液变红,氢氧化钢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氯化钢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醐试液变红,故装置中锥形瓶内溶液颜色恰好由红色变无色,说明氢氧化钢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甲中液体流入乙中,氯化钢和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钢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故验证NaOH溶液与C02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操作:打开弹簧夹,现象为:甲中液体流入乙中,产生白色沉淀;(3)①实验前、后均需对装置甲、乙、丙进行称重:当装置甲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对装置甲、乙、丙进行再次称重前,需打开活塞再次通入足量的N?,其目的是使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全部被充分吸收,使实验结果更准确;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乙能吸收水蒸气,装置乙增重为反应产生的水蒸气质量。设: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的质量为心x=3.6g。答:装置乙将增重3.6g。6. 相同时间内排到量筒内的水的体积 偏小6. 相同时间内排到量筒内的水的体积 偏小(1)本实验通过观察相同时间内排到量筒内的水的体积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2)小明在读量筒中的水量时,量筒中液面高于集气瓶中液面,集气瓶内压强偏大,气体体积偏小,所以测量的气体体积会偏小。(3)酸不断消耗,质量分数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所以生成气体的速率就变小了,绘制生成气体的图像时,曲线的斜率变小,所以对曲线进行适当的修改如下图所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 氯化氢气体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没有电离出H+ 红实验结论:根据I和n中小花不变色,in中小花变红色的实验现象,可推知结论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交流反思:(1)一种物质呈酸性,是由于电离出氢离子。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氯化氢气体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没有电离出H+。故答案为:氯化氢气体由氯化氢分子构成,没有电离出H+;(2)根据图“in中小花变红色”,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否 硫酸能够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稀盐酸 红棕色粉末逐渐消失,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色(1)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可能氢氧化钠过量,也可能硫酸过量,还可能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填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2)评价方案二的结论不正确,故填否;不仅生成的硫酸钠能够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的白色沉淀,硫酸也能够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所以加入氯化钢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即猜想①不正确,故填硫酸能够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稀盐酸。(3)溶液中剩余硫酸,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消失,无色溶液逐渐变为黄色,证明猜想①正确。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爆炸 增加尾气处理装置高温Fe?O3+3CO^^=2Fe+3CO2(DD装置的加热必须在A和B装置加热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这样做的原因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加热爆炸;一氧化碳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所以从实验安全或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2)酒精灯的加热温度为400℃-500℃,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C左右,乙组实验的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所以生成物中有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高温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则乙组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2KoH+CO2=K2cO3+H2O 有气泡生成 烧杯、漏斗、玻璃棒除尽碳酸钾,避免对检验氢氧化钾产生干扰(1)成分中可能含有K2c03的原因是氢氧化钾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oH+C02=K2cO3+H2O。(2)猜想2或猜想3成立,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钾,碳酸钾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故填有气泡生成。(4)①由图可知,操作I将固体A与溶液B进行了分离,该操作为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填烧杯、漏斗、玻璃棒。②碳酸钾和氢氧化钾的溶液都呈碱性,都能够使酚醐试液变红,加入足量CaCb溶液的作用是除尽碳酸钾,避免对检验氢氧化钾产生干扰,故填除尽碳酸钾,避免对检验氢氧化钾产生干扰。11.Ca(OH)2+2HCl=CaC12+2H11.Ca(OH)2+2HCl=CaC12+2H2OCaCl2和HC1酚酗溶液不变色 产生气AC石灰石/大理石AC石灰石/大理石I: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2HCl=CaC12+2H2O。I:{猜想}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如反应后氢氧化钙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是CaCb和Ca(0H)2,如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是CaCb和,如稀盐酸有剩余,则溶液中的溶质是CaCb和HCL故填CaCb和HC1。{进行实验}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醐溶液变红,猜想一不正确,即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钙,则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酸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醐溶液不变色,故填酚醐溶液不变色;猜想三正确,即溶液中含有HCLHC1在溶液中能够与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故填产生气泡。{反思与拓展}(2)A、氧化铜不与氯化钙反应,能够与HC1在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蓝,能够验证HC1的存在,选项正确;B、铜与氯化钙和HC1都不反应,不能验证HC1的存在,选项错误;C、紫色石蕊试液遇到氯化钙溶液不变色,HQ溶于水呈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够验证HC1的存在,选项正确;D、硝酸银溶液中含有银离子,与氯化钙和HC1都能够反应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不能验证HC1的存在,选项错误;故填ACo(3)由实验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HQ,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h,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石灰石或大理石,其中的碳酸钙与H。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最后过滤除去过量的石灰石或大理石,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故填石灰石或大理石。两个气球膨胀的速度(或“相同时间内两个气球膨胀的大小”)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氯化钠 HCO;(1)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试管中,观察两个气球膨胀的速度或相同时间内两个气球膨胀的大小来判断反应的速率;/℃蜡的状态固态固态固态粘稠变稀液态液态液态•••(3)图乙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画出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利用图像分析说明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假定每分钟受热物质吸收热量相等)o4.工业纯减中含少量氯化钠。某科学兴趣小组想测定某工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滨称取15克该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如图),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并利用测量乙装置增加的质量,求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甲的气密性,小滨采用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到说明装置甲气密性良好。(2)小江指出小滨的测量方法存在较大误差,下列情况会导致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 oA.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1,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B.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有干扰D.滴加稀盐酸的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逸出(3)小江提出另一种测量方法:取15克样品配成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2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o该方法中,如何确定样品溶液中碳酸钠已完全反应?o(填实验操作及相关现象)。5.小郑利用图示装置和药品验证可溶性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1)验证可溶性碱能与酸反应打开活塞a,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Ba(OHb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o(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b。写出验证NaOH溶液与CO?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o(3)小郑取44.4克纯净的碱式碳酸铜样品,利用图装置(夹持仪器省略)验证其化学式为Cu(OH)2co3。(已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可得到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①实验前、后均需对装置甲、乙、丙进行称重:当装置甲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对装置甲、乙、丙进行再次称重前,需打开活塞再次通入足量的N2,其目的是(2)①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当把稀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没有立即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氯化钠,无二氧化碳生成;②分析实验,小组同学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微观示意图,根据题给信息可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氯化钠,所以图乙②中的虚线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符号为HCO;。酚酥试液的量少了2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滴入4滴酚酸溶液碳酸氢钠【详解】[猜想]酚献是一种有机酸,在pHV8.2的溶液里呈无色,当pH>8.2时呈红色;在强碱性环境中很不稳定,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的物质,所以猜想②为:酚配试液的量少了;[获取证据](1)取4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醐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2)取2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4滴酚酸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3)取2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加适量水稀释,滴入4滴酚酬溶液,振荡后红色没有消失。[处理与分析]根据图像发现图1和图2的阴影部分相似,叠加后两者基本重合。据此我们可以判断碳酸钠溶液刚开始和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钠,没有生成二氧化碳,然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再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溶液 方案一不可行,因为稀盐酸和氯化铁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将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氢氧化钙溶液中(1)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钙没有完全变质;(2)方案一是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该方案不可行,因为稀盐酸和氯化铁均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不能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3)经过实验验证,氯化铁溶液中含有盐酸。为了得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将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氢氧化钙溶液中,氢氧化钙先与盐酸反应,待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钙与氯化铁反应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等质量的锌、镁、铝的价格远高于铁的价格一氧化碳有毒,丙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于铁的价格一氧化碳有毒,丙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1)上述步骤2中,实际操作时,将粗铁棒锻打成薄铁片,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由参考资料可知,等质量的锌、镁、铝的价格远高于铁的价格,因此湿法炼铁的方法是实际中应用不广;(3)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氢气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所以开始反应时,应先进行的操作是先打开甲处分液漏斗活塞,用产生的氢气先排净试管内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故选A;(4)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因此甲、乙两装置中质量减少量n为生成氢气的质量,在加热的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A=Cu+H2O,丙中氧化铜固体粉末减少量m2为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根据反应关系H2+CuO高温CuH2+CuO高温Cu+凡。固体减少的量80-64=16可知: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而图示丙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因此不能用丙图的装置进行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BaCb/氯化钢 ① ③④/④③ ②氯化钢和碳酸钠反应能够生成碳酸钢沉淀和氯化钠,和硫酸钠反应能够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氯化钠,浊液中白色沉淀物质是碳酸钢和硫酸钢。[提出猜想]当氯化钢过量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钢;当碳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当硫酸钠过量时,滤液中含有硫酸钠;当碳酸钠、硫酸钠都过量时,滤液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滤液里除了NaCl外,还可能含有氯化钢,或硫酸钠,或碳酸钠,或碳酸钠和硫酸钠。猜想①可以是:BaCL或氯化钢;[实验探究]若现象a只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钢,因为氯化钢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氯化氢;若现象a只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或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故填:③④;若现象b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气泡,说明滤液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因为氯化钢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钢沉淀能够和稀硝酸反应,而氯化钢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钢不能和稀硝酸反应,若沉淀全部不溶解,则滤液中含有氯化钠和硫酸钠。故填:②。(1)随着反应不断进行,盐酸不断被消耗,反应物浓度降低,导致速率变慢(2)解:设实际消耗稀盐酸质量为工答:用100克21.9%盐酸进行实验,得到盐酸的利用率是16.7%。⑶硝酸银溶液;加入盐酸浓度越大挥发出的氯化氢越多,与碳酸钙反应的氯化氢变少,导致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越少。(1)利用7.3%稀盐酸制取CO2时,第6〜18分钟时反应速度不断减慢,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反应不断进行,盐酸不断被消耗,反应物浓度降低,导致速率变慢。(2)详解见答案。(3)实验中,小科发现盐酸的浓度越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越少。猜想这可能跟盐酸的性质:易挥发有关,为进步验证自己的猜想,装置B可选用硝酸银加以检验,因为硝酸银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盐酸的浓度越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越少的原因:加入盐酸浓度越大挥发出的氯化氢越多,与碳酸钙反应的氯化氢变少,导致生成二氧化碳质量越少。(2)ABD⑶当温度、溶剂种类相同时,物质的溶解性与加入固体种类有关(1)由第三组数据,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中g-7.6g=2.4g,则20℃时2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8g,那么剩余固体质量为:10g-4.8g=5.2g;(2)从表中可以看出,由1、2两组数据可知,溶剂的种类不同,溶解的质量不同,溶剂种类影响固体溶解性。由3、4两组数据可知,固体种类的不同,溶解的质量不同,固体种类影响固体溶解性。由3、5两组数据可知,温度越高,硝酸钾的溶解性越大,则温度影响固体溶解性。由1、3两组数据可知,溶剂多一倍,溶解的多一倍,溶剂的质量不会影响固体溶解性。实验所需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质量均为10g,不能说明固体质量影响固体溶解性。故选ABDo(3)通过比较3、4两组实验,加入固体种类的种类不同,其它条件都是相同的,那么得到结论:当温度、溶剂种类相同时,物质的溶解性与加入固体种类有关。升华液化见解析干冰在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所以水中的气泡中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白雾其实就是小水珠。[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C,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小科的猜想是错误的。B1.2g镁、氧化镁和氢氧化镁(1)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故选B;(2)样品中的镁元素完全转化到氢氧化镁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镁质量是2.90g,样品中镁元24素的总质量为2.90gx获=1.2g;58(3)设镁的质量是x,x=0.06g,假设样品中只有镁和氧化镁,则氧化镁质量是2.00g-0.06g=L94g,1.94g氧化镁中24镁兀素质量是1.94gx—=1.164g,则样品中镁兀素质量是0.06g+L164g=1.224g,大于1.2g,因此假设不成立,则样品中含有镁、氧化镁和氢氧化镁。占燃4P+5O2—2P2O5大于 集气瓶内的氧气被消耗 红磷的数量较少或装置漏气(合理即可)(1)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燃4P+5O2^2P2O5;(2)根据图乙可知,时刻集气瓶内的气压是升高的,则:在ti时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3)基于数显设备显示,在t2到t3期间的瓶内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的原因是:集气瓶内的氧气被消耗了;(4)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因可能是:红磷的数量较少或装置漏气。MnO22H2O2 2H2O+O2T 锥形瓶内气压增长速度 Fe2O3瓶塞跳出(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锌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MnO22H2O2 2H2O+O2To(2)由图可.知,上述实验可通过比较锥形瓶内气压增长速度,判断3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的强弱,故填锥形瓶内气压增长速度;根据图乙信息可知,前50s内,3种催化剂中,加入氧化铁的瓶内气压增幅最小,则Fe2O3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最弱,故填Fe2O3o(3)a组在60s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至常压,最可能的原因是瓶内气压过大导致瓶塞跳出,故填瓶塞跳出。Na\Cl-H+NaOH溶于水也会放热5mL蒸储水(1)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氯化钠,即含有Na+、Cr;盐酸可能有剩余,即可能含H+;NaOH溶于水也会放热,所以不能由U形管中液面变化确定发生了反应;要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需补充将5mL稀盐酸换为5mL蒸储水的对比实验。A4 试管中的水到达沸点后不能继续吸热 寻找普遍规律(1)根据图乙可知,从第2min到第6min温度不变,是A的熔化过程,它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A是晶体,因此A是冰,熔化过程经历的时间是6min-2min=4min[3]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与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此时试管内的水就不能从烧杯中吸收热量,因此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可以找到物质熔化规律,为了寻找普遍规律。锥形瓶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气体集满,反之未满CaC2+2H2O=Ca(OH)2+C2H2T(1)由图可知,装置中标“屋的仪器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气体集满,反之未满,故填用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气体集满,反之未满。(3)电石的主要成分碳化钙与水直接反应制取乙快,同时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2+2H2O=Ca(OH)2+C2H2b占燃隔绝氧气 P4+5O2-2P2O5氧气/O2铁丝绒生锈,试管中的液面上升,上升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中的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1)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蒸储水的作用是防止白磷被点燃,其原理是隔绝氧气,故填:隔绝氧气;占燃(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5O232P2。5;当白磷燃烧后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不断上升,由于氧气被消耗,因此氧气传感器数值一定下降,故填:P4+5O2点燃-2P2O5;氧气;(3)铁丝绒与氧气、水同时接触而生锈,氧气被消耗,压强减少,因此一段时间后将看到的现象是铁丝绒生锈,试管中的液面上升,上升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中的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铁丝绒生锈,试管中的液面上升,上升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中的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用注射器向外抽气 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C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稍降低一些后,将一大注射器接到密闭的烧瓶口上,要使水重新沸腾,应该这样操作:用注射器向外抽气,这个现象说明: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3]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生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生素要在低于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气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宝石”能浸没在水中,“宝石”和水的总体积不超过量筒的量程。 C50B 取出“宝石”时会沾有水,故加入水的体积偏大(1)①[1]用排水法测量体积,“适量的水”的要求:“宝石”能浸没在水中,“宝石”和水的总体积不超过量筒的量程。②[2]“宝石”和水的总体积不超过量筒的量程,故水的体积不能超过100mL-40mL=60mL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毫升或25毫升,有可能“宝石”放入时不能浸没,故故所需的“适量的水”可能是50毫升,故选C。(2)①⑶小景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宝石”的体积,根据图示可知量筒(分度值为10mL)中减小的水的体积即为“宝石”的体积V=200mL-150mL=50mL②[4][5]因为在B步骤中,取出“宝石”时会沾有水,故加入水的体积偏大,从而造成E中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小,这样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HC1 验证是否有水生成 CO2+Ca(OH)2=CaCO3i+H2O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以检验水的存在,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该同学将装置按A、B、C、D顺序连接好后,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B、D产生明显现象,说明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塑料袋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C无明显现象,说明塑料袋燃烧没有HC1气体生成。B装置的作用是验证是否有水生成;D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i+H2Oo[实验结论]由于塑料袋中没有氯元素,则猜想①正确。Na\Cl-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加反应 NaCl、NaOH、Na2cO3 氯化钢/氯化钙/硝酸钢/硝酸钙 碳酸钠A中的反应的生成物是氯化钠,氯化钠不再参加后面的反应,所以烧杯D上层清液中肯定含有Na+、C1-,故填Na+、CT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参加反应。(2)由I可知,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的溶质的存在可能是NaCKNaOH,Na。、Na2cO3和NaQ、NaOH、Na2co3,故填Na。、NaOH、Na2co3。(3)由实验n的结论可知,加入过量“?”溶液,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说明加入的“?”溶液能够与碳酸根离子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可能是氯化钢、氯化钙、硝酸钢或硝酸钙中的一种,故填氯化钢、氯化钙、硝酸钢或硝酸钙。{实验结论}由实验I、n的实验结论可知,烧杯D中上层清液中含有OH-、coj,则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故填碳酸钠。②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OH)2co3,则装置乙将增重克。6.金属与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其反应速率除受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外,还受温度、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金属颗粒大小等因素影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如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在试管中加入锌粒,用铁架台固定,连接好其他装置(如图甲);③打开活塞,往分液漏斗中倒入一定质量2%的稀盐酸,记录一定时间内量筒中的水量;④取等量、颗粒大小相同的锌粒与等量4%的稀盐酸进行反应,重复实验;⑤用铁片代替锌粒,重复上述实验。(1)本实验通过观察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2)小明在读量筒中的水量时,量筒中液面高于集气瓶中液面,则测量的气体体积会(选填“偏小”或“偏大或‘正常”)(3)实验结论:其他条件都相同时,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图乙是某资料中铁与一定量2%稀盐酸在恒温条件下,生成氢气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实验结论,对曲线进行适当的修改(在答题纸图乙上用实线画出),使其更合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提出问题】氯化氢(HC1)气体显酸性吗?【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取三朵用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实验现象】I和II中小花不变色,III中小花变红色。【查阅资料】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能电离出H+和cro【实验结论】【交流反思】(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 O(2)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 色。.做酸碱反应实验时,溪溪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如图),一会儿后发现忘了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为探究反应的进程,过程如下:(已知Na2s04溶液呈中性)【建立猜想】①硫酸过量②氢氧化钠过量③【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酚献试液溶液不变色猜想②不正确*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b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猜想①不正确—•'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红棕色的FezCh粉末,振荡猜想①正确(1)【建立猜想】③(2)评价方案二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o(3)方案三处的实验现象是:o9.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信息1.难溶的碳酸盐受热易分解为氧化物和CO2信息2.CO2能与Zn反应生成CO气体信息3.酒精灯的加热温度400-500C,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可达1000C左右(1)D装置的加热必须在A和B装置加热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这样做的原因是 ;从实验安全或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O(2)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在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溶解,无气泡溶解,有气泡2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硫氟化钾溶液变红无现象则乙组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实验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封保存的KOH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猜想,并完成了实验探究。猜想1:只含KOH;猜想2:含KOH和K2co3;猜想3:只含K2co3.(1)成分中可能含有K2CO3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人足量稀盐酸,观察到,说明猜想2或猜想3成立。(3)查阅资料:K2c03的水溶液呈碱性,CaCb的水溶液呈中性。(4)进一步探究过程如下:①操作I所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o②加入足量CaCb溶液的作用是 o.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I: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II: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12和Ca(0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猜想三:o[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醐溶液,振荡;实验现象:;结论:猜想一不正确。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填序号)。A.氧化铜B.铜C.紫色石蕊试液D.硝酸银溶液(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污染水源。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b,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俗称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称为“小苏打”的“兄弟”——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Ch),这个“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同学们进行了相关探究。【提出问题】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是否相同?【设计与实验】(1)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同时全部注入试管中,观察来判断反应的速率。(2)将稀盐酸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并没有立即产生气泡,为了寻找原因,小组同学重新设计了实验。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各滴入2滴酚醐,然后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实验现象如表。滴入酚逐滴滴入稀盐酸,溶液中的变化碳酸钠溶液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立即产生气泡,溶液颜色:红色一浅红色一无色碳酸氢钠溶液浅红色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颜色:浅红色一无色【交流反思】①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当把稀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没有立即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O②分析实验,小组同学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微观示意图,请在图乙②中的虚线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符号。.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对稀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遇到“异常”现象。现象一:向试管中加入2mL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2滴酚醐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然后振荡试管,发现红色消失。【提出问题】红色为什么会消失?【猜想】①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少了;②;③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关。【查阅资料】酚酸是一种有机酸,在PHV8.2的溶液里呈无色,当pH>8.2时呈红色;在强碱性环境中很不稳定,它会慢慢地转化成无色的物质。【获取证据】(1)取4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献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2)取2mL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滴入4滴酚献溶液,振荡后红色消失;(3)取,振荡后红色没有消失。结论:猜想③正确。现象二:向碳酸钠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而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开始没有气泡,过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提出问题】碳酸钠溶液刚开始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获取证据】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处理与分析】根据图像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