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识巩固课件_第1页
糖尿病知识巩固课件_第2页
糖尿病知识巩固课件_第3页
糖尿病知识巩固课件_第4页
糖尿病知识巩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是糖尿病?1什么是胰岛素?2糖尿病的典型和不典型表现3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4如何诊断糖尿病?5糖尿病的危害6糖尿病综合管理新理念71糖尿病是糖吃多了引起的???2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同时存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高糖升高为特征各种器官并发症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IDFDiabetesAltas,4thedition.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20093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降血糖的肽类激素,是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减少促进肝,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胰岛素血糖始终保持血糖的动态平衡血糖下降4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5出现以下症状也要警惕糖尿病:皮肤反复长疖痈、伤口不愈合、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下肢麻木、尿中有蛋白

常见的不典型表现搔痒视物不清饥饿疲倦皮肤干燥6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多食少动年龄>45岁出生时低体重<5斤有异常妊娠的妇女,曾分娩过巨大胎儿的妇女7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1.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1)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2)空腹血糖(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7.0mmol/L(126mg/dL)或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

明确诊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89糖尿病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10远期目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近期目标:全面降糖,防止急性并发症11“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五驾马车”“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五驾马车是基础,“预防并发症”是终极目标12减轻胰岛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内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科学饮食可以帮助您肉类(蛋白质)主食(碳水化合物)蔬菜13每日至少进食三餐,早/中/晚餐的食物比例为1/5、2/5、2/5或1/3、1/3、1/3,通过减少每餐份量,增加用餐次数的方法可降低血糖波动加餐时间:10点、16点和睡前科学饮食同样可以享受健康生活*更多糖友饮食内容,请关注5月“糖尿病饮食大观园”专题合理控制摄入总热量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少量多餐,每日3~6餐14饮食管理窍门:控制食物份量使用标准量具控制食物份量,避免过量增加饱腹感的小窍门放慢进食速度多吃绿叶蔬菜增加饮水量餐后坚持短暂散步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15与家人一同进餐的小贴示:用标准碗盛米饭(可装2两熟米饭)确保正确的主食摄入量肉类食物一天的摄入量相当于一副扑克牌大小可少量吃零食,并从主食中减少相应的量饮食管理窍门:一日健康饮食搭配营养早餐丰富午餐清淡晚餐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16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功能有利于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合理运动有助于*更多糖友饮食内容,请关注4月“糖友运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专题17散步、购物、做家务、打太极拳最低强度运动跳交谊舞、做体操、平地骑车、打桌球爬山、慢跑、打羽毛球、爬楼梯跳绳、游泳、举重、打篮球最低强度运动低强度运动中强度运动高强度运动牢记运动的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常见的运动项目18逐步增加运动量的步骤刚开始运动时,坚持每次5~10分钟,每周2次以后每次运动逐渐增加2~5分钟当感觉身体可以适应更多运动时,每周再增加1天运动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最终目标:每次坚持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19运动前后注意事项运动前全面检查身体状况选择舒适的衣物选择合适的场所穿舒适的鞋,并在运动后检查足部运动前做5~10分钟热身运动运动后做5~10分钟整理运动结束后半小时及时补充水分关于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需征求医生的建议20运动中的安全防控结伴去运动一旦感觉疼痛或呼吸费力,立即停止运动运动时喝些水随身携带应急糖果以备低血糖时服用随身携带一张注明糖尿病病情的卡片-急救卡21运动时如何预防低血糖?避免单独进行运动推荐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以上运动应采取下列预防措施运动前及运动中适当加餐随时监测血糖运动前后最好监测血糖较大运动量后,进食量要适当增加22当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血糖达标,需要药物来帮助糖化血红蛋白值糖化血红蛋白值

饮食运动饮食运动23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HbA1C>7.0%)时,就应开始药物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如果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控制好血糖,建议您咨询医生,选择适合您的药物,包括起始胰岛素治疗。24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口服降糖药第1代:动物胰岛素(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第2代:人胰岛素(改善了免疫原性-减少过敏反应)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更好的模拟生理-更安全、更方便)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如人GLP-1类似物GLP-1受体激动剂25胰岛素使用中的注意事项2~8°C保存,切勿冷冻预混胰岛素注射前需要充分摇匀根据不同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按时进餐注意注射部位轮转针头不能重复使用需加强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注意事项第3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更有效、方便、安全26药物不同,作用机制各异27双胍类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可使体重下降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率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降糖特点:盐酸二甲双胍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8磺脲类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降糖特点: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9磺脲类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低血糖发生可导致体重增加安全性:特别提醒:各种磺脲类药物在体内作用强度和时间不同,请遵医嘱,不要自行选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0噻唑烷二酮类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1.5%降糖特点:马来酸罗格列酮和盐酸吡格列酮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1噻唑烷二酮类单独使用时不会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常见副作用是体重增加及水肿可能增加骨折和心衰发生的风险因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在我国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安全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2格列奈类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机理: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3~1.5%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降糖特点: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3格列奈类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安全性:格列奈类是我国指南推荐的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其中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4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机理:降糖特点: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5~0.8%,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不会增加体重,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5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作用机理:降糖特点: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和维格列汀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0%不增加体重代表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6有效监控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坚持监测,控制血糖长期达标有助于调节饮食、运动及药物剂量间的平衡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自我监测可帮助您37血糖各点血糖谱糖化血红蛋白尿糖血压体重及腰围血脂足肾脏眼底心血管病血糖其他监测指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38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血糖监测时间血糖控制目标值:空腹3.9~7.2mmol/L非空腹≤10.0mmol/L空腹、午餐前、晚餐前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睡前夜间有低血糖症状时剧烈运动前后39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血糖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不可逆反应,并与血糖浓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所以能反映2~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40监测频率[1]: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一次,达到目标后每6个月测一次控制目标[1]:<7.0%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2.UKPDS35,BMJ2000;321:405-12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显著减少[2]…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4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30~80%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致命组合:心、脑、肾、视网膜病变血压的监测:严格控压好处多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压,会降低下列风险:中风44%心肌梗死21%微血管病变29%糖尿病高血压致命组合:心、脑、肾、视网膜病变42糖尿病无合并高血压:每月检查一次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每天早晚测量血压;待血压控制平稳后,可每周测量1天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监测频率控制目标<130/80mmHg血压的监测:频率血压很高,要注意了!4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年科普版)

控制血脂的好处

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脑、肾、视网膜病变、死亡率糖尿病容易伴发血脂异常44每年至少查一次(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用调脂药物治疗者,需要增加检测次数妊娠期间每三个月查一次项目目标值HDL-C(mmol/l)男性>1.0女性>1.3TG(mmol/l)<1.7LDL-C(mmol/l)未合并冠心病<2.6合并冠心病<2.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降脂目标:监测频率:45血糖控制差的患者应每天监测4-7次已达到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开始阶段每日至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

后每日监测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达标后每周监测血糖2-4次血糖监测频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46每月查一次:体重、血压、腰围/臀围每两至三个月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足背动脉搏动及神经病变检查每半年至一年一次:血脂、眼底、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心电图,必要时做胸部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其他指标的监测:47糖尿病是一种公认的身心疾病,要治“糖”先治“心”!保持心理健康可帮助您乐观面对生活摆脱不良情绪,提高抵抗力提高治疗效果48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只要正确、有效地治疗,血糖达标了,就能明显延缓或减少并发症正确认识疾病客观接受病情,立即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