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合集10篇_第1页
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合集10篇_第2页
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合集10篇_第3页
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合集10篇_第4页
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合集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合集10篇精选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合集10篇八年级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灵敏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断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二、重点、难点1.重点:灵敏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灵敏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难点的打破方法:三、课堂引入创设情境:在军事和航海上经常要确定方向和位置,从而使用一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四、例习题分析^p例1〔P83例2〕分析^p:⑴理解方位角,及方位名词;⑵依题意画出图形;⑶依题意可得PR=12×1。5=18,PQ=16×1。5=24,QR=30;⑷因为242+182=302,PQ2+PR2=QR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QPR=90°;⑸∠PRS=∠QPR—∠QPS=45°.小结:让学生养成“三边求角,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意识.例2〔补充〕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拟短边长7米,比拟长边短1米,请你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分析^p:⑴假设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先求三角形的三边长;⑵设未知数列方程,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5、12、13;⑶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52+122=132,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解略.此题帮助培养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八年级数学教案篇2单元〔章〕主题第三章直棱柱任课老师与班级本课〔节〕课题3.1认识直棱柱第1课时/共课时教学目的〔含重点、难点〕及设置根据教学目的1、理解多面体、直棱柱的有关概念.2、会认直棱柱的侧棱、侧面、底面.3、理解直棱柱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侧面是长方形〔含正方形〕等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棱柱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本节的例题描绘一个物体的形状,把它看成怎样的两个几何体的组合,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才能和表达才能.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几何体,〔分好学习小组〕老师准备各种直棱柱和长方体、立方体模型教学过程内容与环节预设、简明设计意图二度备课〔即时反思与纠正〕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在现实生活中,像笔筒、西瓜、草莓、礼品盒等都呈现出了立体图形的形状,在你身边,还有没有这样类似的立体图形呢?析:学生很容易答复出更多的答案。师:〔继续补充〕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美国的迪思尼乐园、德国的古堡风光,中国北京的西客站,它们也是由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那么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广泛的应用呢?瞧,食物中的冰激凌、樱桃、端午节的粽子等。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多面体、棱、顶点概念:师:〔出示长方体,立方体模型〕这是我们熟悉的立体图形,它们是有几个平面围成的?都有什么一样特点?析:一个同学答复,然后小结概念:由假设干个平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多面体上相邻两个面之间的交线叫做多面体的棱,几个面的公共顶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2.合作交流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何体。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中闭眼摸出某些几何体,边摸边用语言描述其特征。〕师:同学们再讨论一下,能否把自己的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说明:真正表达了“以生为本”。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活泼,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师:请大家找出与长方体,立方体类似的物体或模型。析:举出实例。〔找出区别〕师:〔总结〕棱柱分为之直棱柱和斜棱柱。〔根据其侧棱与底面是否垂直〕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而分为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直棱柱有以下特征:有上、下两个底面,底面是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而且彼此全等;侧面都是长方形含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直四棱柱。3.反应稳固完成“做一做”析:由第〔3〕小题可以得到:直棱柱的相邻两条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4.学以致用出例如题。〔先请学生单独考虑,再作讲解〕析:引导学生着重观察首饰盒的侧面是什么图形,上底面是什么图形,然后与直棱柱的特征作比拟。〔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最后完成例题中的“想一想”5.稳固练习〔学生练习〕完成“课内练习”三、小结回忆,反思进步师: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哪些地方比拟难学呢?合作交流后得到:重点直棱柱的有关概念。直棱柱有以下特征:有上、下两个底面,底面是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而且彼此全等;侧面都是长方形含正方形。例题中的把首饰盒看成是由两个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的组合,或着是两个直四棱柱的组合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才能和表达才能。这一点比拟难。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或设计作业本及课时特训八年级数学教案篇3[教学分析^p]勾股定理是提醒三角形三条边数量关系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之一。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处,“数学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正是这章书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分析^p问题的才能,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络比拟、探究、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进展正确的应用。本节教科书从毕达哥拉斯观察地面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谈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一些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发现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勾股定理,这时教科书以命题的形式呈现了勾股定理。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教科书正文中介绍了我国古人赵爽的证法。之后,通过三个探究栏目,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勾股定理,开展几何思维。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学会简单的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二、过程与方法引入两段中西关于勾股定理的史料,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引发同学们的考虑。通过动手操作探究与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经历小组协作与讨论,进一步开展合作交流才能和数学表达才能,并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知识。三、情感与态度目的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对勾股定理进展探究与验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的才能。四、重点与难点1、探究和证明勾股定理2纯熟运用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醒课题1、老师展示图片并介绍第一情景以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为引,介绍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时的对话,为勾股定理的出现埋下伏笔。周公问:“窃闻乎大夫善数也,请问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夫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得尺寸而度,请问数安从出?”商高答:“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2、老师展示图片并介绍第二情景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某种特性。二、师生协作,探究问题1、如今请你也动手数一下格子,你能有什么发现吗?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呢?3、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吗?三、得出命题勾股定理: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解释:由于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所以,把它叫做勾股定理。四、勾股定理的证明赵爽弦图的证法〔图2〕第一种方法:边长为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个直角边分别为、,斜边为的直角三角形围在外面形成的。因为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加上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外围正方形的面积,所以可以列出等式,化简得。第二种方法:边长为的正方形可以看作是由4个直角边分别为、,斜边为的角三角形拼接形成的〔虚线表示〕,不过中间缺出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小洞”。因为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等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加上正方形“小洞”的面积,所以可以列出等式,化简得。这种证明方法很简明,很直观,它表现了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高超的证题思想和对数学的钻研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五、应用举例,拓展训练,稳固反应。勾股定理的灵敏运用勾股定理在实际的消费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发现和使用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问题,你可以吗?试一试。例题:小明妈妈买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小明量了电视机的屏幕后,发现屏幕只有58厘长和46厘米宽,他觉得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六、归纳总结1、内容总结:探究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利于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方法归纳:数方格看图找关系,利用面积不变的方法。用直角三角形三边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观察归纳注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表示正方形面积,再次验证自己的发现。七、讨论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他们模糊不清的概念,给他们一个梳理知识的时机,通过提示性的引导,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概念豁然开朗,为后面勾股定理的应用打下根底。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大家很快就通过数格子发现了勾股定理的规律。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吗?跟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请同学们课后在反思天地中都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八年级数学教案篇4一、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历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区分唯物观点.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开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进步数学化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进步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1问题:以下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3)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师生行为:先让学生进展小组合作交流,再进展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③能否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详细形象.分析^p及解答:〔1〕;〔2〕;〔3〕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二、联络生活,丰富联想活动2以下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xx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师生行为学生先独立考虑,在进展全班交流.老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考虑的过程,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1)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2)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3)能否比拟深入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分析^p及解答:〔1〕;〔2〕;〔3〕概念:假如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活动3做一做: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师生行为:学生先进展独立考虑,再进展全班交流.老师提出问题,关注学生考虑.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①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②学生能否顺利抽象反比例函数的模型;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活动4问题1:以下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问题2: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4时,y的值.师生行为:学生独立考虑,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引导.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分析^p及解答: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数.2、分析^p: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的值.解:〔1〕设,因为x=2时,y=6,所以有解得k=12因此〔2〕把x=4代入,得三、稳固进步活动51、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3时,y=8.〔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求y=2时x的值.2、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学生独立练习,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老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四、课时小结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历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目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八年级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和地位:众数、中位数是描绘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两个统计特征量,是帮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的根本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亲密相关,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才能的最好素材。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众数和中位数两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两概念的运用。本节课的难点是对统计数据从多角度进展全面地分析^p。因为利用数据进展分析^p,对刚刚接触统计的学生来说,他们原有的认知构造中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历,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例,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打破这一知识难点。教学目的分析^p:认知目的:〔1〕使学生认知众数、中位数的意义;〔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才能目的:〔1〕让学生接触并解决一些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新学数学、用数学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3〕在问题分析^p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情感目的:〔1〕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提供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互相评价,进步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才能。教学辅助:网络教室、多媒体辅助网络教学课件、BBS电子公告栏、学习资库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采用了讨论发现法。即课堂上,老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或老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讨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现概念的产生过程,表达“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表达他们的主体地位,而老师是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鼓励来表达自己的主导作用。另外,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始终坚持对学生进展“学疑结合”、“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的学法指导,这对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才能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八年级数学教案篇6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简单函数的图象.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与认识函数图象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看图、识图才能.难点:在画图的三个步骤的列表中,如何恰当地选取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问题.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函数有哪三种表示法?(答: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2.结合函数y=x的图象,说明什么是函数的图象?3.说出以下各点所在象限或坐标轴:新课1.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描点法.其步骤:(1)列表.要注意适中选取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什么叫“适当”?——这就要求能选取表现函数图象特征的几个关键点.比方画函数y=3x的图象,其关键点是原点(0,0),只要再选取另一个点如M(3,9)就可以了.一般地,我们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这就要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列出表来.(2)描点.我们把表中给出的有序实数对,看作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3)用光滑曲线连线.根据函数解析式比方y=3x,我们把所描的两个点(0,0),(3,9)连成直线.一般地,根据函数解析式,我们列表、描点是有限的几个,只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这有限的几个点连成表示函数的曲线(或直线).2.讲解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和例.画出函数y=x+0.5的图象.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自己动手画图.练习①选用课本练习(前一节已作:列表、描点,本节要求连线)②补充题:画出函数y=5x-2的图象.作业选用课本习题.四、教学注意问题1.注意浸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研究函数的图象,对图象所表示的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就更有形象而直观的认识.把函数的解析式、列表、图象三者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认识函数的本质特征.2.注意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积极性.3.认识到由于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化,代替了手工绘图功能.故在教学中要倾向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才能.八年级数学教案篇7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能纯熟掌握简单图形的挪动规律,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可以探究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2、才能目的:①,在理论操作过程中,逐步探究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②,对组合图形要找到一个或者几个“根本图案”,并能通过对“根本图案”的平移,复制所求的图形;3、情感目的:经历对图形进展观察、分析^p、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开展初步的审美才能,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图形连续变化的特点;难点:图形的划分。三、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四、教具准备:多媒体、磁性板,假设干小正六边形,“工”字的砖,组合图形。五、教学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探究新知:(演示课件):教材上小狗的图案。提问:(1)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2)它可以通过什么“根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3)在平移过程中,“根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小组讨论,派代表答复。(答案可以多种)让学生充分讨论,归纳总结,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对每种答案都要肯定。看磁性黑板,展示教材64页图3-9,提问:左图是一个正六边形,它经过怎样的平移能得到右图?谁到黑板做做看?展示教材64页3-10,提问:左图是一种“工”字形砖,右图是怎样通过左图得到的?小组讨论,派代表到台上给大家讲解。气氛要热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掘他们的想象力。(演示课件)教材65页图3-11,提问:这个图可以看做是什么“根本图案”通过平移得到的?畅所欲言,互相补充。课堂小结: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启发学生在我们周围寻找平移的例子。课堂练习:(演示课件)教材65页“随堂练习”。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完成。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触严密、典型。答案不惟一,对于每种答案,老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六、教学反思:本节的内容并不是很复杂,借助多媒体进展直观、形象,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兴致较高,课堂气氛活泼,参与意识较强,学生一般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教学过程中浸透数学美学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八年级数学教案篇8课题: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错例剖析课【教学目的】精选学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问题时出现的典型错例加以剖析,帮助学生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少犯错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入性。【课前练习】1、关于x的方程ax2+bx+c=0,当a_____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当a_____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当△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________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典型例题】例1以下方程中两实数根之和为2的方程是〔〕(A)x2+2x+3=0(B)x2-2x+3=0(c)x2-2x-3=0(D)x2+2x+3=0错答:B正解:C错因剖析: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极易误选B,又考虑到方程有实数根,故由△可知,方程B无实数根,方程C适宜。例2假设关于x的方程x2+2(k+2)x+k2=0两个实数根之和大于-4,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A)k>-1(B)k<0(c)-1<k<0(D)-1≤k<0错解:B正解:D错因剖析:漏掉了方程有实数根的前提是△≥0例3〔20xx广西中考题〕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2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求k的取值范围。错解:由△=(-2)2-4(1-2k)(-1)=-4k+8>0得k<2又∵k+1≥0∴k≥-1。即k的取值范围是-1≤k<2错因剖析:漏掉了二次项系数1-2k≠0这个前提。事实上,当1-2k=0即k=时,原方程变为一次方程,不可能有两个实根。正解:-1≤k<2且k≠例4〔20xx山东太原中考题〕x1,x2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1=0的两个实数根,当x12+x22=15时,求m的值。错解: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m+1〕,x1x2=m2+1,∵x12+x22=(x1+x2)2-2x1x2=[-〔2m+1〕]2-2〔m2+1〕=2m2+4m-1又∵x12+x22=15∴2m2+4m-1=15∴m1=-4m2=2错因剖析:漏掉了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根的前提条件是判别式△≥0。因为当m=-4时,方程为x2-7x+17=0,此时△=〔-7〕2-4×17×1=-19<0,方程无实数根,不符合题意。正解:m=2例5假设关于x的方程(m2-1)x2-2(m+2)x+1=0有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错解:△=[-2(m+2)]2-4(m2-1)=16m+20∵△≥0∴16m+20≥0,∴m≥-5/4又∵m2-1≠0,∴m≠±1∴m的取值范围是m≠±1且m≥-错因剖析:此题只说(m2-1)x2-2(m+2)x+1=0是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而未限定方程的次数,所以在解题时就必须考虑m2-1=0和m2-1≠0两种情况。当m2-1=0时,即m=±1时,方程变为一元一次方程,仍有实数根。正解:m的取值范围是m≥-例6二次方程x2+3x+a=0有整数根,a是非负数,求方程的整数根。错解:∵方程有整数根,∴△=9-4a>0,那么a<2.25又∵a是非负数,∴a=1或a=2令a=1,那么x=-3±,舍去;令a=2,那么x1=-1、x2=-2∴方程的整数根是x1=-1,x2=-2错因剖析:概念模糊。非负整数应包括零和正整数。上面答案仅是一局部,当a=0时,还可以求出方程的另两个整数根,x3=0,x4=-3正解:方程的整数根是x1=-1,x2=-2,x3=0,x4=-3【练习】练习1、〔01济南中考题〕关于x的方程k2x2+(2k-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x2。〔1〕求k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实数根互为相反数?假如存在,求出k的值;假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根据题意,得△=(2k-1)2-4k2>0解得k<∴当k<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存在。假如方程的两实数根x1、x2互为相反数,那么x1+x2=-=0,得k=。经检验k=是方程-的解。∴当k=时,方程的两实数根x1、x2互为相反数。读了上面的解题过程,请判断是否有错误?假如有,请指出错误之处,并直接写出正确答案。解:上面解法错在如下两个方面:〔1〕漏掉k≠0,正确答案为:当k<时且k≠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k=。不满足△>0,正确答案为:不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实数根互为相反数练习2〔02广州市〕当a取什么值时,关于未知数x的方程ax2+4x-1=0只有正实数根?解:〔1〕当a=0时,方程为4x-1=0,∴x=〔2〕当a≠0时,∵△=16+4a≥0∴a≥-4∴当a≥-4且a≠0时,方程有实数根。又因为方程只有正实数根,设为x1,x2,那么:x1+x2=->0;x1.x2=->0解得:a<0综上所述,当a=0、a≥-4、a<0时,即当-4≤a≤0时,原方程只有正实数根。【小结】以上数例,说明我们在求解有关二次方程的问题时,往往急于寻求结论而无视了实数根的存在与“△”之间的关系。1、运用根的判别式时,假设二次项系数为字母,要注意字母不为零的条件。2、运用根与系数关系时,△≥0是前提条件。3、条件多面时〔如例5、例6〕考虑要周全。【布置作业】1、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x2+2〔m-1〕x+m2-9=0有两个正根?2、,关于x的方程mx2-2〔m+2〕x+m+5=0〔m≠0〕没有实数根。求证:关于x的方程〔m-5〕x2-2〔m+2〕x+m=0一定有一个或两个实数根。考题汇编1、〔20xx年广东省中考题〕设x1、x2是方程x2-5x+3=0的两个根,不解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x1-x2〕2的值。2、〔20xx年广东省中考题〕关于x的方程x2-2x+m-1=0〔1〕假设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m的值。〔2〕m=5时,原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假如有,求出它的实数根;假如没有,请说明理由。3、〔20xx年广东省中考题〕关于x的方程x2+2〔m-2〕x+m2=0有两个实数根,且两根的平方和比两根的积大33,求m的值。4、〔20xx年广东省中考题〕x1、x2为方程x2+px+q=0的两个根,且x1+x2=6,x12+x22=20,求p和q的值。八年级数学教案篇9一、学生起点分析^p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二、教学任务分析^p《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在,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详细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p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和探究精神;④能正确地进展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稳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第一环节:质疑内容:【想一想】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忆,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展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第二环节:课题引入内容:1.【算一算】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的平方,并提出问题:是整数〔或分数〕吗?2.【剪剪拼拼】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入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第三环节:获取新知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议一议】:,请问:①可能是整数吗?②可能是分数吗?【释一释】:释1.满足的为什么不是整数?释2.满足的为什么不是分数?【忆一忆】:让学生回忆“有理数”概念,既然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说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根底【找一找】:在以下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第四环节:应用与稳固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右1〕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的解:〔右2〕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的【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右3〕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稳固了本课所学知识.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内容: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2.客观世界中,确实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3.除了本课所认识的非有理数的数以外,你还能找到吗?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效果:学生总结、互相补充,学会进展概括总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习题2.1六、教学设计反思〔一〕生活是数学的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大量事实都证明一点,与生活贴得越近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浓重兴趣,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本节课中老师首先用拼图游戏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课程内容通过学生的生活经历呈现出来,然后进展大胆置疑,生活中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那它们终究是什么数呢?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获取新知,创设了积极的气氛.在教学中,不要盲目的抢时间,让学生可以充分的考虑与操作.〔二〕化抽象为详细常言道:“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老师应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开启学生的思维,因此对新数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还应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能用恰当数学语言进展解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安排了一些环节,加深对新数的理解,充分感受新数的客观存在,让学生觉得新数并不抽象.〔三〕强化知识间联络,注意纠错既然称之为“新数”,那它当然不是有理数,亦即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新数”不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为进一步学习“新数”,即第二课时教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这一点:“新数”不能表示成分数,为无理数的教学奠好基.八年级数学教案篇10一、教学目的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