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经历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诵读诗歌:《观沧海》

通过《观沧海》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引出《登幽州台歌》中不同的抒情方式和情绪体验。

二、整体感知

1.读诗

题目注意停顿——登/幽州台/歌

提示:这首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抓住关键

提问:这篇《登幽州台歌》哪一个字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绪状态?

师:涕(涕泪满衣裳临表涕临汪然出涕凭轩涕泗流),痛哭流涕,无限悲伤之情。

师: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陈子昂会在幽州台上痛哭流涕呢?

(板书:为什么哭?)

三、深入理解

师: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

师生活动

1.展示作者生平中的关键资料,探究写作心理

资料①

21岁的陈子昂怀着经邦济世、建功立业的情怀辞别故乡,写下这样一句诗: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子昂摔琴》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主人亦何问,旅客非悠悠。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答洛阳主人》

问1:通过这三则资料,我们可以得出陈子昂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师: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有大气魄之大丈夫。

问2:那这样一位大丈夫再登上幽州台之前是什么样的情感?

资料②

陈子昂被武后垂青后,虽得到过重用,但由于其政见与武周政治环境相悖,在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前后,因“误识凶人,坐缘逆党”缘故,陷狱几至于死,得武后宽免,他也表示愿意“束身塞上,奋命贼庭”以赎罪。

陈子昂随军出征契丹,当前军失利、全师处于安危成败之际,他向武攸宜献策,自愿带领万人为前锋破敌,但武攸宜因他“素是书生”,并非勇将,未采纳他的请求。陈子昂数日后再次进谏,武攸宜很不高兴,把他由参谋降为军曹掌书记。陈子昂,只好独自走出营帐,孤身一人来到幽州台。

师:本觉得是君王的信任,也是建立功勋的机缘。但现实却是英雄失路的悲怆,是时无明君了解自己的困惑。而面前的幽州台上曾发生的君臣美谈与自己的现状截然相反,所以如此一位士大夫再登临之前便情绪低落,郁郁寡欢。

问3:到底是什么样的幽州台能激起陈子昂如此之情?

师:幽州台,又名黄金台。题中的“幽州台”乃燕昭王为招贤而特建。建台之初,昭王有约,为“得贤士以共国”(事见《史记·燕召公世家》)。令下,群士竞至,昭王择贤以“师事之”,“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陈子昂《感遇诗》其十六,下引同题,只标序号)。君尊士敬,情比师友,同商共治,果不数年,弱燕崛起,战胜强齐。此后,“幽州台”便作为“君士共治”的象征。

2.作者登上黄金台时,为什么哭?

写作背景:公元696年,陈子昂在建安王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这是一个可以向建安王直接提出谏言的职位。不久,他随武攸宜出征攻打契丹。对所有人而言,这是一个建功伟业,扬名立万的时刻。出征期间,面对危急的军情,陈子昂多次积极建言,甚至请求亲自带领万人作攻敌先遣队以破敌人攻势。然而,并不通晓军事的武攸宜非但不采纳其意见,反而心生怒气,把他降为低级官吏——军曹。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诗人登上了幽州台(幽州台遗址图片),写下了这首诗歌。

而彼时的诗人,站在这荒草丛生,颓垣断壁的幽州台上,再也看不到台下贤者兴奋论述振兴燕国之策的场面,再也看不到求贤若渴的贤君,那么,四顾茫然间,哪些感想会涌向这位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诗人心头(此时他会想什么)?

接下来让我们静下心来,反复诵读诗歌,依据具体诗句发挥想象,力争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活动:学生再次充满感情齐读文章。

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来者和古人指的是谁?

明确这里的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来者指:当今礼贤下士的明君。

明确“为什么哭”:“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自己也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因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而哭

②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

师:当诗人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作者想到:天地广大,人生渺小,人生偶然;造化弄人;理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悠悠天地之间,自己在何处才能找到归宿。这能不“怆然涕下?”

小结:作者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