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鞍山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鞍山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鞍山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鞍山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鞍山市达标名校2020年高考一月生物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0X

A.X表示氧气浓度,Y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B.X表示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Y表示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

C.X表示人体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Y表示细胞核内DNA的数量变化

D.X表示数量呈"J"型增长的种群所经历的时间,Y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

2.下列现象与细胞凋亡无关的是()

A.单性植物花器官的退化B.花生子叶切片时细胞的死亡

C.胚胎发育过程神经元的减少D.健康成人体内肠组织中细胞的死亡

3.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C。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传回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此中枢会整合这些信息并与调定点比较,相应地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

温的相对稳定。体温调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正常人体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

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病毒

|刺激

L激素甲一国斗一激索乙—*|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致热性细胞因子|细胞代谢增强|

|产热增加|

|散热减少|

A.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

B.体温上升期,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

C.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体温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

4.利用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下列四组转化实验,能发生转化的实验组有()

①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蛋白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②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RNA降解酶处

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DNA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④加

热杀死的R型菌与活的S型菌混合培养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5.下列关于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栖类属于XY型性别决定方式

B.生物的性别决定都取决于性染色体的组成

C.在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与性别决定有关

6.碱基类似物5-澳尿嗜咤(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C配对。在含有5-Bu、A、G、C、T

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

B.碱基类似物5-浸尿嗑咤属于化学诱变剂

C.很多位点发生C-G到T-A的替换后,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

D.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2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7.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就升高体温(发烧)来对付。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烧会导

致人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等副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B.人体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能刺激某些细胞增殖与分化

C.寄生在细胞中的病原微生物,需要由抗体进入细胞进行消灭

D."发烧”后常用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8.用3H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的DNA双链,将该细胞转至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

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则该精原细胞的分裂方式为减数分裂

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则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不一定含3H

C.若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不同,则该精原细胞的DNA只复制了一次

D.若子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9.2005年,人们发现在东非肯尼亚的帕秦罗岛上有一个"中国村”,祖传约在600年前,由郑和船队的队

员与当地妇女结婚后繁衍而成。如果通过比较DNA的碱基序列、确认该村的村民与我国汉族人是否有传

说中的亲缘关系,最好从该村村民与我国汉族人的下列哪种结构中提取DNA()

A.常染色体B.X染色体C.Y染色体D.线粒体

10.桔小实蝇是热带和亚热带瓜果的主要害虫,某种群雌雄比例为1:1,研究人员分别在2010年和2013

年采用诱捕相诱捕桔小实蝇雄成虫的方法来调查该种群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00

2010年

2013年

100.//VL

o、_<—■~~■—•_■

123456789101112

月份

A.2010年1-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S”型增长

B.2013年1-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基本呈“J”型增长

C.2013年6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约为640头

D.推测可知,温度对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化没有影响

11.科学家研究发现野生型大肠杆菌种群中出现了两种X酶失活的突变体甲、乙。正常X酶的第38号位

置为甘氨酸,突变体甲、乙的X酶该位置的氨基酸分别是精氨酸和色氨酸,且前后位置的氨基酸均不变,

但研究发现,在乙的后代中又出现了野生型大肠杆菌。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大肠杆菌突变体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应该是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B.大肠杆菌的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C.细胞中任一基因发生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不一定使大肠杆菌的性状发生改变

D.野生型大肠杆菌中X酶基因的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12.如图为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结果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蛉

A.若A组处理改为S型菌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

B.若B组处理改为用射线照射过的活R型菌,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

C.若C组小鼠处理后一段时间再施加A组处理,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

D.若D组处理改为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则小鼠死亡的时间可能提前

13.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活细胞能产生激素等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高等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C.浆细胞中内质网膜形成的囊泡可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D.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14.下图是果蝇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及其部分染色体组成(数字代表对应的染色体,字母表示染色体

上的基因)。不考虑染色体变异,据图判断此果蝇基因型是()

A.AaBbddB.AaBbXYC.AaBbXYdD.AaBbXdXd

15.研究发现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且载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可

能消耗能量,也可能不消耗能量,而通道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时不消耗能量。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

方式叙述,不合理的是()

A.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B.Na+不能通过通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

C.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

D.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16.下列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B.鉴定DNA时,将溶解的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

C.可以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D.观察质壁分离时,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黑藻的叶片

17.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I组)为对照进行

了以下实验:n组去除顶芽,in组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2

1.O

0.8

0.M6

0.O2

A.本实验中的第in组实验可以省去

B.I组和n组对比说明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

C.I组侧芽生长长度较短的原因是侧芽生长素浓度较高

D.本实验可以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18.脂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作用

B.蛇毒中的磷脂酶因水解红细胞膜蛋白而导致溶血

C.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

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19.(6分)细胞通过分裂来增加数量,不同分裂方式的过程中细胞进行的生理活动有所不同。下列与细

胞分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需要完成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有丝分裂保持了细胞在亲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减数分裂维持了生物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20.(6分)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A,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代谢旺盛,核仁的体积较大

B.人体细胞的细胞膜外侧分布有糖蛋白,有利于接收信息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线粒体分布在细胞中央,有利于吸收和转运物质

D.植物根尖成熟区细胞含有大液泡,有利于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21.(6分)某高等植物细胞呼吸过程中主要物质变化如图,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P*CO2+H2O

①②

C6H|2。6A丙酮酸一

「C2H5OH+CO2

A,若该植物为玉米,则③只发生在玉米胚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B.该植物②过程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等量的葡萄糖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丙酮酸的量不同

18

D.只给根部细胞提供同位素标记的H2O,在O2和CO?中能同时检测到"0

22.(8分)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

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所有后代均可以存活)

的性状表现是

b

B

A.都是白色性状

B.都是红色性状

C.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

D.红色性状:白色性状=3:1

23.(8分)蕾香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可以有效缓肺炎患者出现的肠胃不适现象。某研究小组进行实验,

探究赤霉素(GA3)以及6-茉氨基腺嚓吟(6-BA)对蕾香种子发芽的影响,有关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

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着香种子发芽的过程中不受外源激素的调节

B.实验所测得的数据中,浓度为300mg/L的GA3对蕾香种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C.GA3和6-BA对蜜香种子发芽的影响都没有体现两重性

D.由图中可以看出GA3和6-BA具有协同作用

24.(10分)不定根的形成是植物发育生物学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内某团队研究不同浓度IAA对大豆下胚

轴插条不定根形成的影响。实验材料为大豆品种主茎型和分枝型的下胚轴插条,实验处理是下胚轴插条浸

在相应浓度IAA溶液2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下胚轴,8天后测得不定根数目如下表:

浓度plmol-L101050100300

主茎型

平均值1221322817

分枝型浓度3moM.101050100300

平均值13.1515.7530.7518.511.75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IAA浓度对两个品种插条不定根形成均具有两重性

B.在IAA浓度为300HmoM?条件下,分枝型插条可能部分死亡

C.随着IAA浓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形成不定根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

D.IAA对不同品种的处理效果差异明显的原因可能是遗传物质不同

25.(10分)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特殊DNA序列,随着细胞的衰老端粒逐渐延长

B.胰岛B细胞中只有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C.细胞的增殖过程既受细胞核的控制,也受温度等条件的影响

D.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要依靠细胞免疫,与细胞凋亡无关

26.(12分)以下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和结论,不正确的是

保温、分离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

①35s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

保汩分离)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

②32P噬菌体与细菌混合-----<、=、0Mlig斗〜/,日一

、沉淀物的放射性很曷

A.此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上清液中含有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大肠杆菌菌体

C.①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未进入大肠杆菌中

D.②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27.(12分)下列关于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膜蛋白比磷脂更容易移动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是水溶性的

C.脂双层的两层磷脂分子是完全相同的D.质膜中的胆固醇能限制其流动性

28.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和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不同,分别为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

B.演替是随时间的推移,群落中一个种群代替另一个种群

C.部分土壤中小动物死亡,可能不改变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现状说明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29.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特征的叙述中,不1E确的是()

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较多

B.代谢强度不同的细胞中线粒体数目有差异

C.合成胰蛋白酶的胰岛细胞中内质网发达

D.携带氧气的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30.胃蛋白酶(pH>l.0时会发生不可逆的变性而失活)只会消化外源食物中的蛋白质,而不会消化胃组

织自身的蛋白质,这归功于胃腔表面的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下图是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示意图,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A.若①和②表示"促进"或"抑制",则①指的是促进作用,②指的是抑制作用

B.HCO;能中和胃酸,使胃细胞表面黏液层的pH接近2.0,从而使胃蛋白酶失活

C.主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胃蛋白酶原,该过程会消耗能量

D.胃蛋白酶原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形成胃蛋白酶

31.遗传、变异与进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独立生活的生物体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多方向性等特点

C.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否定了"用进废退”现象的存在

D.蝶蟾、鳄鱼、大猩猩和人四种生物中,大猩猩和人的DNA碱基序列差异最小

3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功能复杂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

B.能将染色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和改良苯酚品红溶液等碱性染料

C.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也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严格地说,只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

色体

33.有四位同学分别选择花生子叶、紫色洋葱鳞片叶、黑藻叶、菠菜叶进行了四组实验,内容如下:

甲:将花生子叶切出薄片,用苏丹IV染液染色,用清水漂洗,制片后显微镜观察。

乙: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用L6g/mL蔗糖溶液引流浸润,显微镜观察。

丙:撕取一片幼嫩的黑藻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

T:称取5g菠菜叶,只用无水乙醇研磨提取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肉眼观察。

以下对四位同学的实验评价,正确的是()

A.甲同学应该用51%的酒精洗去浮色,才能看到细胞中的红色脂肪滴

B.乙同学所用蔗糖溶液浓度太大,导致细胞死亡,无法看到质壁分离

C.丙同学所用黑藻叶太厚,无法看到叶绿体围绕液泡环形流动

D.丁同学用无水乙醇浓度合适,可以看到四条清晰的色素带

34.科研人员利用秋水仙素干扰植物小胞子的有丝分裂过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惜考的是

营养细胞

(L基因表达)

生殖细胞

(L基因不表达)

营养细胞

(L基因表达)

2个营养细胞

(L基因表达)

A.生殖细胞的形成需要经过不均等分裂

B.生殖细胞的形成经历细胞分裂和分化

C.高浓度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分裂结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35.吞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入胞外抗原,运至溶酶体,溶酶体酶使抗原片段化。用氯化钱和氯喽分别处

理吞噬细胞,可以提高溶酶体内的pH,使酸性水解酶失活。下表是探究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摄取、分解

和传递过程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氯化钱氯瞳

对照组11mmol/L1.1mmol/L

组别

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抑制率观察结果抑制率

控制项目

(%)

(%)(%)(%)(%)

抗原摄取151313151

抗原分解2913551452

抗原加工前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7126633157

抗原加工后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8471176124

A.抗原传递的效率只与抗原原本的空间结构有关

B.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的传递都能起部分抑制作用

C.抗原的分解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

D.1.Immol/L氯建处理对抗原的摄取无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36.等位基因l/i位于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控制人类的ABO血型。基因F、产能控制红细胞膜表面相应

特异性抗原的合成,i基因不能。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A和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O

四种血型。孟买血型是一种"伪O型”,这种血型的人在我国所占的比率仅为十几万分之一,原因是第19

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H/h影响了等位基因l/i的表现型,其机理如下图所示。

・❽

:.够©

IB_H_IAIBH_iiH_

®©

IBlililAlBhhulili

(1)若只考虑等位基因V/i,人类的ABO血型共有种基因型,若同时考虑等位基因V/i和H/h,

人类的ABO血型共有种________基因型。

(2)一对AB型血夫妇生出一。型血儿子,0型血儿子可能的基因型为,这对夫妇再生一个O

型血儿子的概率为。

(3)若上述0型血儿子和一个A型血女性婚配,生出一AB型血的女儿,那么AB型血女儿获得了父亲的

_________基因,获得了母亲的________基因。

37.下图是某农作物叶片净光合速率(Pn,以CO?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

请回答以下问题:(不考虑co,浓度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16

T

S

•4

77

88

A12

•二

0。

A14

8)

榔6

<ln,0

米40

2叵

O

9:0011:0013:0015:0017:00

时间

11点相比,13点的Cs含量__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者"降低"),原因是

(2)17点后ci值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3)据图分析,该农作物在图示所示时间里有机物(选填"是"或者"否")有积累,如果要

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请根据图中实验数据变化提出两项合理的措施,并说出依据。

38.EV71是引发手足口病的一种人肠道病毒。为制备抗EV71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用小鼠进行实验。

(1)将EV71灭活病毒、EV71外壳蛋白VP1和VP2作为分别注射到3组小鼠体内,引发小鼠机体

的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

(2)多次免疫后,分别取上述3组小鼠的血清和未免疫小鼠血清,测定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强度,结果如

图所示。

■第1组: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

<n

抗原种类

①EV71免疫的小鼠血清抗体(填"是"或"不是")单一抗体,判断依据是

②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与非EV71蛋白结合强度,目的是排除的影响。

③制备抗EV71单克隆抗体时,选用免疫的小鼠脾脏细胞效果最佳,依据是

(3)取相应免疫组小鼠的脾脏,剪碎并用酶处理得到小鼠脾脏细胞,用灭活的病毒诱导,与

细胞融合,筛选获得5个不同的杂交瘤细胞株。

(4)为进一步研究抗体的作用效果,科研人员培养上述杂交瘤细胞株,获得5种单克隆抗体,分别将它

们与等量EV71混合,加入到5组RD细胞(EV71的宿主细胞)中,测定,以分析抗体的

作用效果。

39.科研人员用3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将生长状况相似的三株天竺葵分别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在其他环

境因素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气室中

二氧化碳浓度,绘制了下图。假设天竺葵的呼吸作用强度始终不变,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天竺葵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是。

(2)B组天竺葵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呼吸速率。

(3)C组天竺葵的叶肉细胞中氧气的扩散方向是o在。〜Xi时间范围内,C组天竺葵植株的

平均实际光合速率是ppm/so

(4)在此条件下,若想确定完全光照是否是天竺葵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强度,请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写出进

一步探究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为研究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对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10只、糖尿病模型小鼠20只、黑豆皮可溶性膳食纤维溶液、

生理盐水、血糖测定仪等。

实验步骤:

a.10只健康小白鼠作为A组,20只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平分成B组和C组。

b.实验开始时,对三组小鼠进行某种测量操作,并进行数据统计。

c.实验期间三组小鼠除饲喂等量普通饲料外,还需每天对其进行灌胃处理。

d.28天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

实验结果:

组别实验开始时(mmol/L)28天后(mmol/L)

A1.081.07

B2.273.2

C2.284.38

(1)步骤b中的某种测量操作是o步骤c中C组小鼠用进行灌胃,A和B组小鼠

用进行灌胃。

(2)实验结论为o

(3)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发现,B组小鼠胰岛面积明显萎缩,C组有所恢复。据此推测上表中C组实验结

果产生的机理是.

(4)该研究对我们防治糖尿病有何启示?0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

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据图分析,图中曲线表示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因变量Y始终保持OA值不变。

【详解】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与题意相符,A正

确;

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组数是不同的,B错误;

C、肝脏细胞分化的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过程,细胞核中的DNA数量是不变的,与题意所示曲线相符,

C正确;

D、"J”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是固定不变的,D正确。

故选B«

2.B

【解析】

【分析】

1.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

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

A、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属于细胞凋亡,完成正常发育,A不符合题意;

B、花生子叶切片时细胞的死亡属于非正常死亡,为细胞的坏死,B符合题意;

C、胚胎发育过程神经元的减少,属于细胞凋亡,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C不符合题意;

D、健康成人体内肠组织中细胞的死亡为细胞凋亡,实现细胞的自然更新,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甲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乙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

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

【详解】

A、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A正确;

B、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B正确;

C、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

D、由图可知,体温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4.A

【解析】

【分析】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其DNA仍具有转化活性,可使R型菌发生转化。酶具有专一性,可催化特定物质

的水解。

【详解】

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蛋白酶处理后,只能使蛋白质水解,不会破坏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可使R

型菌发生转化,①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RNA降解酶处理后,只能使RNA水解,不会破坏DNA,与

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可使R型菌发生转化,②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DNA酶处理后,DNA被破坏,

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③错误;加热杀死的R型菌与活的S型菌混合培养,

不会使S型菌发生转化,④错误。

故选A。

5.D

【解析】

【分析】

1.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一般是对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的,有的生物的性别决定是ZW型,有的是XY型。ZW

型性别决定普遍存在于鳞翅目昆虫、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之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

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XY型性别决定是所有哺乳类动物、多数雌雄异株植物、昆虫、某些鱼类和两

栖类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生物的伴性遗传

类型有:X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Y染色体上的遗传。

【详解】

A、某些两栖类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A错误;

B、蜜蜂的性别决定取决于染色体数目,无性染色体,B错误;

C、X非同源区段的基因,Y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基因不成对,C错误;

D、对雌雄异体的生物来说,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

例如果蝇X染色体上决定眼色的基因,D正确。

故选D。

【点睛】

对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类型和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是

本题考查的重点。

6.D

【解析】

【分析】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条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

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表现的特征是边解旋变复制。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通常

发生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突变能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最初的原材料。

【详解】

A、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因此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A正确;

B、碱基类似物5-澳尿嚓咤属于化学诱变剂,干扰了正常的碱基配对,B正确;

C、很多位点发生C-G到T-A的替换后,因为C-G之间有3个氢键,而T-A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DNA

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C正确;

D、若原来DNA中的碱基对是T-A,由于碱基配对错误,经过一次复制后,产生了(5-Bu)与碱基A的

配对,进行第2次复制后,出现(5-Bu)与碱基C的配对,第3此复制后才能出现C—G,因此,在此培

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D错误。

故选D。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正确;

人体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作为抗原,能刺激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B正确;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只能在细胞外发挥免疫作用,C错误;

"发烧”后常用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D正确。

8.C

【解析】

【分析】

雄性动物精巢中的某个细胞,经过连续分裂后形成四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则该细胞可能进行的是减数分

裂,形成的四个等大的细胞是精细胞,该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也可能进行的是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

形成的四个等大的细胞是精原细胞,该过程中DNA复制了两次。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产生的子细胞中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有一条链被3H标记,该细胞再经过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只有

一条有3H标记,由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因此第二次分裂结束后

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的数目不确定,可能是。条,最多可能是8条。

【详解】

AB、用3H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的DNA双链,将该细胞转至不含3H的培养液中培养,若该精原细胞进

行减数分裂,则DNA复制一次,因为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子代DNA分子都含3H,其中核DNA

分子位于染色体上,会随染色体精确地平均分配到4个子细胞中;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说明该精原

细胞进行了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由于DNA复制了两次,第二次DNA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

体一条含有放射性,一条不含放射性,由于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所以形

成的每个子细胞中,含3H的核DNA分子数为0~8个,但不会出现四个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上都有放射性,

AB正确;

C、若子细胞中基因组成不同,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该精原细胞的DNA复制了一次或两次,

C错误;

D、若子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不同,则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所致,同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查了DNA的半保留复制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意在

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从第一次分裂情况逐次考虑,并且染色单体

在分离时是随机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在分析过程中能够紧扣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Y染色体一定会由男性传给儿子,且一代代传下去不会改变,所以可比较该村男性村民与我国汉族人Y染

色体的DNA,选C»

10.B

【解析】

【分析】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J"型增长曲线

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

的曲线,与密度无关;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

【详解】

A、2010年,5-6月份桔小实蝇种群数增长高于3、4月份,不符合"S"型曲线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的特

点,A错误;

B、2013年1-6月份,根据曲线图估读数据,雄虫种群诱捕数量呈型,而雌雄数量比为1:1,故推测

桔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基本符合"J”型曲线增长,B正确;

C、640头只是2013年6月每诱捕器捕获的雄蝇数量,不代表种群总量,C错误;

D、根据曲线图可知种群数量变化受季节影响,可能是温度变化引起的,D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大肠杆菌为原核生

物,无成形细胞核。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态的基因。

【详解】

A、甲、乙大肠杆菌突变体的出现是X酶的第38号位置的甘氨酸被替换成精氨酸和色氨酸,其他位置未发

生变化,该改变可能是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

B、大肠杆菌的这种变异为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给后代,B正确;

C、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不具有等位基因,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野生型大肠杆菌中X酶基因的改变影响了X酶相关基因

的基因频率,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原核生物的主要特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

掌握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

12.B

【解析】

【分析】

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

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今小鼠今存活;S型细菌今小鼠T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今

小鼠今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今死亡。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并不知道该"转化因子”是

什么,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A、S型菌的DNA在细胞内,DNA酶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A正确;

B、若B组处理改为用射线照射过的活R型菌,有些R型菌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突变菌可能使小鼠死亡,

也可能不影响小鼠存活,B错误;

C、若C组小鼠处理后一段时间再施加A组处理,小鼠通过二次免疫可将S型菌及时消灭,所以实验结果

为小鼠存活,C正确;

D、若D组处理改为S型菌的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则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效率提高,所以小鼠死亡

的时间可能提前,D正确。

故选B。

13.A

【解析】

【分析】

1.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间接联系: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玲内质网进行粗加工今内质网”出

芽”形成囊泡今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9细胞膜。

2.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详解】

A、激素对机体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发挥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是酶,A错误;

B、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形成的胞间连丝具有信息交流和物质运输的作用,B正确;

C、抗体是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在抗体加工过程中,内质网膜产生的囊泡可与高尔基体膜融合,C正确;

D、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激素的作用、胞间连丝的功能、细胞器之间的联系和无氧呼吸的场所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

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14.C

【解析】

【分析】

果蝇有8条染色体,共4对,其中有3对常染色体,且这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都相同,还有1对性染色体

形态、大小不同,即X和Y染色体。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要大。

【详解】

图中画出了四条染色体,由于其上标有基因,根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可以清楚的判断出1和3

号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所以推出2和4号应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由于二者形态不同,即X和Y染色体。

所以此果蝇是雄性;由于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所以2号为X染色体,4号为Y染色体,基因

型是AaBbXY4,选C正确。

故选C,

15.A

【解析】

【分析】

1、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

自由扩散(简单扩

高浓度T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02、。2、甘油,苯、酒精等

散)

协助扩散(易化扩

高浓度T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散)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

主动运输低浓度T高浓度需要需要

糖等

2、大分子的运输方式:

胞吞和胞吐: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

A、无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有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A错误;

B、Na+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逆浓度梯度运出细胞,通道蛋白只能进行顺浓度梯度运输,B正确;

C、在主动运输中协助物质进出细胞的蛋白质是载体蛋白,C正确;

D、物质依靠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A。

16.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高中生物课本上的有些基础实验,包括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

构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观察者网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回忆和梳理这些实验的原理、过程、

结果与结论等,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

A、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而温度既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

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