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地理-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分析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二、教学目标:1.掌握洪水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特征2.以长江水患为例找到解决水文灾害的措施。3.热爱生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灾情特点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四、教学策略与手段:案例分析法、情景剧、合作探究、比较法多媒体课件五、课时要求:1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观看时政新闻《今年以来中国共有7984万人遭受洪涝灾害》。引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解读学习目标】1.掌握洪水灾害的类型、分布及其特征2.以长江水患为例找到解决水文灾害的措施。3.热爱生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自主学习、原生态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本节主要知识,明确预习时的疑问。展示同学展示探究问题。展示要求:(1)展示人员及时到位,分层次、分要点,书写要认真规范。不仅展示结果,更重要的是写清规律方法的总结。(2)其他同学先自主思考研究探究问题,再结合展示内容深入思考,准备合作交流。【合作探究】探究重点:探究案1、2,自学中的疑问探究要求:在组内讨论交流基础上带着个人疑惑动态组合,解决疑惑、碰撞智慧,小组长搞好调控。所有同学可以用另色笔二次补充修改完善展示内容并总结规律方法。将我的疑问反馈到白板处。探究目标:能人人参与,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先一对一,再组内共同讨论;边讨论边记录,充分做好展示、点评准备;讨论完毕能迅速整理或落实基础知识。【反馈表述】1.学生总结发现的问题,给全体同学以提醒2.老师引领学生解决疑难,拔高提升。学生分享梳理掌握的课本知识: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灾情特点。成因上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两方面分析。预设生成问题:名次概念:雨涝VS内涝,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季风区降水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是我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的中下游地区,海拔均在50米左右。我国洪涝的多发地区恰是我国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工业、商业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建筑、交通道路密集,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也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暴雨洪水: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时间上与暴雨时间存在高度一致性。融雪洪水: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山区,受气温的影响大,一般发生在4-5月。冰凌洪水:受河道流向的制约,分布在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主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规律提升】老师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探究一、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成因自然因素①季风区降雨多且集中;冬季降雪多的地方,春季大量积雪融化;(气候)②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地形、地势)③河道弯曲,河流排水速度慢。(河道)④河流支流较多,汇水量大。(支流)人为因素①中上游植被的破坏和陡坡开垦,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排水不畅②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导致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③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湿地减少,对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④建设者的防灾减灾的意识淡薄,防范措施不到位。探究二、自然因素(致灾因子):东部沿海多风暴潮人为因素(受灾体):该地带分布有众多的港口、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是一条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承转】洪涝灾害在我国频发,我们身边的水文灾害主要有哪些?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老师播放视频引起学生对城市内涝的思考。【合作讨论】城市内涝如何防治?怎样“变害为利”。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老师总结:1.合理规划城市储水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可以由湿地、人行道、草坪广场、花园、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2.增加绿地。城市绿地具有缓解积水的能力,是改善城市积水的有效途径之一。3.完善排水管网,提高排水等级标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沟塘、河道、湖泊、湿地等是城市蓄洪、排水的重要载体,不能随意填埋侵占4.加强城市蓄水设施建设,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此外,还可利用房顶种花种草、多建地下蓄水池,鼓励洗车企业多建储水设施等滞留雨水,缓解城市内涝。【承转】如果在洪水中你或者你的亲人溺水,你应该怎样做?(如何自救和互救)?选一个学习小组进行情景剧演示溺水救治。老师总结:水中抽筋:自救一:游泳时发生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一定要保持镇静,停止游动,仰面浮于水面,并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自救。自救二:若因水温过低而疲劳产生小腿抽筋,则可使身体成仰卧姿势。用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使抽筋腿伸直,并用另一腿踩水,另一手划水,帮助身体上浮,这样连续多次即可恢复正常。上岸后用中、食指尖掐进承山穴或委中穴,进行按摩。自救三:两手抽筋时,应迅速握紧拳头,再用力伸直,反复多次,直至复原。如单手抽筋,除做上述动作外,可按摩合谷穴、内关穴、外关穴。自救四:上腹部肌肉抽筋,可掐中脘穴(在脐上四寸),配合掐足三里穴,还可仰卧水里,把双腿向腹壁弯收,再行伸直,重复几次。自救五:抽过筋后,改用别种游泳姿式游回岸边。如果不得不仍用同一游泳姿式时,就要提防再次抽筋。【课堂小结】本节主要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涝灾害的具体分布地区、类型和原因是本节重点。尤其是洪水灾害中的人为因素有哪些。让学生认识到人为活动对灾情有着“放大”和“缩小”的作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只有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关系,才能使生存环境变得更安全。七、板书设计1.洪水灾害2.风暴潮灾害3.水文灾害多发区4.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学情分析: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学生开始进入高中学习的后半阶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养成了较高的地理素养。本部分知识学生不陌生,因为本节学习的内容学生从各种信息渠道都有了解。本节主要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学生知道洪涝灾害但对洪涝灾害的具体分布地区、类型和原因并不清楚。尤其是洪水灾害中的人为因素有哪些不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人为活动对灾情有着“放大”和“缩小”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关系,才能使生存环境变得更安全。教学效果导入运用新闻,引起了学生重视。详细解读学习目标,使学生本节学习有的放矢,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做到了从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从基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到育人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展现出地理学科素养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讨论效率,让学生学会思考。有些疑问是我提前预设的,有些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生成的,这些问题都是从深度学习角度出发,让学生主动发现课程内容的联系,学会思考。课堂点拨时,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效果很好,说出了自己的认识,思考有深度,思路很清晰。教材分析:第二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而本节的水文灾害是其中的一种,所以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而西高东低的地形地势特点又决定了我国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水文特点,因此东部季风区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加上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洪涝灾害严重,而东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乱砍滥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於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使湖泊对干流的调蓄能力也在下降,洪涝灾害越来越严重。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同时还受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的影响,这里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又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因此,联系中国的气候、地貌和水文等知识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分析中国水文灾害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是本节的重点,而中国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本节整合讲授第三章第三节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知识,让学生掌握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评测练习1.读图,如果形成暴雨天气,在A处最容易出现()A.泥沙淤积B.泥石流C.洪灾D.滑坡2.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读“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③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④甲地6月份易产生雨涝,乙地8月份易产生雨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因为降水较少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4.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A.4—9月B.5—11月C.7—8月D.6—8月下图为我国长江干流三个水文站2010年、2011年和多年平均的水、沙特征值对比。读图回答5~6题。5.甲、乙、丙三个水文站按从上游向下游排列的顺序是()A.甲乙丙B.乙甲丙C.甲丙乙D.丙甲乙6.与乙、丙两站相比,甲水文站2010年、2011年的年输沙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差异很大,其原因最可能是()A.2010年、2011年降水量远少于多年平均降水量B.上游水土保持工作非常出色C.三峡水库的建设D.挖沙船作业7.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②湾口呈喇叭口状朝向太平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⑤海底地震⑥地壳运动A.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8~9题。8.从图中看出,长江流域1954年和1983年两次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这两次水灾都是()A.集中性暴雨所致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9.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东部临海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10.下图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读图回答问题。(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评测练习答案1-5CCAAB6-9CDAA10.(1)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2)洪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减产。课后反思:一、在备课中重新整合教材,对教材做必要的删减来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新课程实施以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体现地理课程的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致力于促进学生发展。对教材的提法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我整合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让学生学会溺水时的自救与互救。联系我国突出的城市内涝问题,我设计了一个“城市内涝如何防治?怎样变害为利”,让学生充分讨论形成共识。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它对学生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