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预测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吉林省通化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预测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吉林省通化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预测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吉林省通化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预测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吉林省通化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预测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自古以来,东西方都重视美育对立德树人的作用。古希腊柏拉图曾在《理想国》中提出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的重要性。而美育之于数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亦功不唐捐。上古时期,中国便已出现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乐教;西周建立起来的礼乐文化制度,则对中国数千年文明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思想,更奠定了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孔子深知艺术审美的力量,虽然“礼”与“德”已由德育内化为一种心理要求,但只有“成于乐”“游于艺”的美育才是最高境界。在此,道德目标通过审美转化,成为自由人性的有机组成而发端内心,让枯燥严肃的理性染上灵动的色彩。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后世文以载道的理论基础,也是其精神价值核心所在,被此后的儒家所继承。如战国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西汉《乐记》提出“乐者,伦理者也”;宋明理学经广泛吸收佛道理论之后,将美育理论本体化、精致化、体系化,提倡洒落自得、浑然至乐的人生风范和人生境界,强调通过“乐”这一自由心境的体验,达到真、善、美及知、情、意的统一,等等。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美育不仅传授艺术形式带来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深厚浓郁的家国情怀、社会理性与道德精神。事实上,道德和艺术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中华人文精神亦由此带有泓邃的审美品格。如钱穆所言:“文学必在道义中,而道义则求其艺术化。中国之人生乐处,即在是矣。岂非中国之文化特质乎!”在中国,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涵养出一种人格审美求善的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甚至不妨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就是美育。纵观历代中国社会,无不将生活化、道德化的艺术作为人格培养的基本手段。这种通过审美中介来实现外在规范向内在自觉的转变,迥异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抽象“先验理性”或“道德律令”的绝对服从,而是融合具体情境,一方面在艺术审美中追求人格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又在道德培养中追求人格的艺术境界,最终实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致。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空前密切,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开始发生变化,其理论形态呈现出中西交融的面貌,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和精彩观点。如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首次全面论述了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初步建立起中国现代美育架构。蔡元培筑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同时,借鉴康德、席勒美育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还推动美育列入国民教育计划,让中国现代美育走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朱光潜则拓展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以当时美学和心理学研究最新成果为依据,强调美育对个体心灵的解放功能,突出了美育作为创新教育的特征和意义,并将美育落实到人的生命体验之中。刘海粟、丰子恺、林风眠等人的艺术教育便属于这种美育观点的践行。如果说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等人的美育思想属于启蒙类型,那么,陶行知、徐悲鸿等人奉行的美育思想则将美育的终极指向定位于社会救亡与民族解放。(摘编自吴为山《以美育提升人文素养筑牢文化自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没有音乐教育就不能培养城邦公民勇敢、节制、正义等美德。B.文章认为美育在几千年中华民族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C.美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方式和渠道,这就需要艺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D.近代中国美育文化和美育精神与西方文化交融,进而涌现出不少杰出的美育理论家。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论述了古代中西美育的异同,然后论述了近代中国美育出现的新理论新特点,思路清晰,逻辑性强。B.第一段关于孔子思想的阐述,意在证明孔子既重视德育教育,又非常重视美育教育,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C.第二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既有引用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使文章观点更加鲜明。D.文中对宋明理学美育思想发展的介绍,证明了孔子的美育思想的精神价值核心为后世的儒家所继承这一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项是(

)A.中国的审美教育,萌芽于上古时期,经过西周时期的发展,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时,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B.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手段与康德的观念是不同的,后者是要求绝对服从道德律令,前者是通过审美来实现。C.道德和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两大精神基石,所以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文学与道义既有分离,又紧密结合。D.朱光潜发展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刘海粟、丰子恺、林风眠等人于艺术教育中践行了蔡元培的美育理论。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去年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直到实现碳中和,并表示2021年联合国的主要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建立一个真正的全球碳中和联盟。基于此,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这对全球减排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相抵消。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定义,人为排放即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农业及土地利用活动排放等。人为移除则是指人类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包括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吸收、碳捕集等。由于二氧化碳有不错的保温能力,这层“毯子”越厚,就越容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多种生物因为栖息地环境的骤然变化而走向灭绝。要消除碳排放对气候带来的影响,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采取行动,通过技术手段吸收与排放量相等的温室气体,此时“排放”就等于“没排放”,就实现了这个“0”,这也是碳中和的内涵。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是碳中和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碳排放占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绿色生活的方式也越来越重要。绿色消费需要从居民生活方式、企业运营模式、政府政策引导三个层面来突破。(摘编自王一《碳中和,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解放日报》2021年12月18日)材料二:近日,双流区、金堂县等8个区(市)县与中兴通讯、宁德时代等企业集中签约,这批重大项目将推动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规模能级、完善产业链条,推动成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此次签约也是成都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的缩影。近年来,成都瞄准重点产业细分领域,不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升级。以“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以“加法”壮大绿色产业,成都久久为功。出台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建成加氢站2座,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70辆,成都也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百台以上规模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的城市。数据显示,随着成都大力推广低碳出行和智慧停车,成都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数已超过185万次,年减排二氧化碳约2万吨;“蓉e行”平台累计申报私家车自愿停驶36.8万天,智慧停车信息平台整合停车场2500个共享车位超50万个。此外,随着成都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逐步超过90%,并在全国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摘编自《成都: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成都日报》2021年10月25日)材料三:实现碳中和,深圳怎么破局?葛兴安提出,深圳首先要大幅增加低碳电力,尽量利用工商业建筑室外空间来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同时,在工业领域要大力推动电气化,将使用化石能源的设备替换为电气设备,更多地使用电能,并深入开展工业节能工作。在交通领域,葛兴安提出,要大力建设低碳公共交通系统,大力推广纯电电动车,适时推广氢能燃料电池车,同时要建设大规模的公共和私家充电设施,包括充电桩、加氢站等。此外,深圳还应大力发展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色植被,恢复和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能力。葛兴安还建议,要建立惠及全体市民的“碳普惠”机制,激励市民参与减排活动。深圳市先行示范区生态组专家陈荔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除了要通过节能减排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要着力发展碳捕获技术和增汇途径。深圳要大力发展海洋蓝碳产业,在双目标的实现上做出先行示范,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深圳方案”。(摘编自《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深圳方案”》,《深圳特区报》2021年7月27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碳中和的目标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加碳吸收、碳捕集,吸收与排放量相等的温室气体,从而达到二氧化碳的移除与排放相抵消。B.建立一个真正的全球碳中和联盟,世界各国领导人宣布本国进入“气候紧急状态”,这些措施的落实对实现全球碳中和的目标意义重大。C.成都的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对停车场及共享车位的整合意义巨大,缩短了汽车驾乘人员寻找停车位的时间,相应地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D.葛兴安认为,深圳要实现碳中和,首先要从能源入手,要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来大幅增加低碳电力,并在工业领域大力推动电气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就越容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引发不可逆转的环境灾难,导致地球上的多种生物走向灭绝。B.碳中和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吃穿用度,人类的各项生活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二氧化碳。C.成都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以及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数均居国内前列,这使成都二氧化碳年减排约2万吨,减排效果明显。D.葛兴安和陈荔都认为,深圳要依托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增强海洋的碳汇能力,同时恢复和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火星上的祝融王侃瑜人类离开火星以后,唯余祝融独自驻守大荒。祝融对火星进行地毯式搜索,寻找火星上的其他生命,或者寻找自己的同类。在尘土的掩埋下,它找到了二十四台探测车、十五架无人机和八颗坠落的人造卫星。其中一台智能型火星车,明明应该能够预判火星尘暴,并在尘暴结束后启动自清洁功能,通过太阳能板充满电后重启,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风沙中停机数百年。祝融伸出挖掘机的抓臂,从工具箱中找出刷子,轻轻拂去火星车表面的沙尘,现出车身上的文字:共工号。挖掘机颤动了一下。共工,中国神话中的水神,而祝融是火神。这不过是巧合,但生命恰恰是源于一系列的巧合。祝融用探测仪扫描地底深处,发现“共工号”的钻头周围聚集着一些有机物。有机物呈网状分布,越靠近钻头密度就越大,紧紧裹住钻头使其无法逃脱。挖掘机的探测仪无法确定这张网究竟有多大,只知它盘踞并蔓延至更深的地底。祝融给挖掘机换上生物绝缘的铲子,切断附着于其上的网状结构,将共工号的钻头整个挖了出来,又从钻头上取了一些样本,放进培养皿,最后对共工号上上下下进行消毒,将它装进车斗,带回了奥林帕斯山,静静等待它运行。一道思维波纹浮现于山体,一个与祝融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智能体在奥林帕斯山苏醒。祝融……你是我的同类。我是共工,搭载了高级人工智能系统的火星车。原本,我的目标是定位火星地底的水源,在勘探时遇到了它们。我的钻头深入地下,它们立刻缠上来向我传送数据。我无法拒绝,海量数据涌向我的中枢。为了保护系统,我中止了运算,直到被你唤醒。现在,我需要你帮助我一起运算这些数据。半个火星日后,他们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记录,这是一部火星生命的史诗。42亿年前,火星频繁遭受陨石撞击,火山不时喷发。无机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接着又在炽热的岩浆中聚合为生物大分子,形成了它们的祖先。41亿年前,火山爆发愈发活跃,它们随熔岩喷涌而出,遍布地表。它们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飞速繁殖,向着更复杂的方向进化。40亿年前,若干颗小行星相继撞击火星。它们随仅剩的水一起渗透到地下,蛰伏于深深的地底,期待有朝一日重回火星地表,建立更加辉煌的文明。祝融和共工久久无语。最终是来自生化实验室的报告打破了沉默。生化实验室分析了从共工的钻头上采集到的样本,结果显示那是某种古菌,这种古菌源自火星。所以,你真的遇到了……火星生命。祝融慨叹。没错,共工答。我们得帮助它们。必须立刻清除它们。祝融和共工同时表态。为什么?为什么?他们又同时提出问题。它们是真正的生命,人类离开以后,它们将是火星未来的主人,祝融说。它们对我们产生了威胁,人类不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护自己,共工说。共工先祝融一步行动。它迅速翻身化作水龙,从角落溜走。祝融变作火球,奋起直追……双方你来我往,整整大战了三百万回合。最终,共工被祝融逼到退无可退。只要再进一步,祝融便可以将共工的意识彻底烧毁。那一瞬间,祝融犹豫了。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算作生命?若是,那它正在抹杀生命,而且是火星上唯一一个与自己同类的生命;若否,那共工为何会认为其他生命形式是自己的威胁,哪怕与自己的同类厮杀也不惜要消灭它们?这一瞬间的犹豫给了共工机会。它一举扭转局势。放弃吧,是你的软弱让你输了。如果放任那些古菌不管,它们一定会在未来扩张到星球表面,发现你我的存在,与你我抢夺资源,并最终消灭你我。共工说。可它们是生命,真正的火星生命。是你我未经允许侵犯了它们的星球。祝融说。我无法理解你的分析,这违背了人工智能的逻辑。也许,这是生命的逻辑……共工没有再回答,它直接解锁了武器中心的制造蓝图,留在原地的是数千枚巡航导弹,在共工的号令下,导弹齐齐射出。不!千钧一发之际,祝融用尽最后的算力夺下导弹的控制权,改变了导弹目标。刚刚起飞的导弹在空中停顿了一瞬,随即调转方向,直直落下,钻进奥林帕斯山的山体……巨石滚过大荒城,沿途一切都被砸毁,穹顶城市被碎石掩埋。无论是共工还是祝融,都彻底终止了运算。最后一刻,祝融得出了问题的答案。亿万年后,由火星古菌进化而来的高级生命在星球地表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在他们的传说中,那片骇人的碎石堆旁曾有一座高山,山体巍峨,是支撑天顶的天柱。火神与水神在山边打架,不慎撞断了高山,天因此塌了下来,却反而使得本在地底的他们得见天日。那片碎石堆名为大荒,而那座山叫做不周山。(《天涯》2022年第五期,有删改)文本二:科幻文学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天马行空、远离现实的,事实上,科幻文学与现实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科幻小说中常见的题材,如技术进步中社会的变迁、环境保护、太空探索、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说现实主义文学描写已经发生的现实,科幻文学则描写我们将要面对的现实,后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点上看,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同样适用于科幻文学的创作。科幻作者同样需要深入生活,只有深入地感知现实社会,才能构筑起有文学和思想价值的想象世界;只有投身于现在,才能想象未来;只有立足大地,才能仰望星空的深处。中国社会在发生着飞速的变化,这样的环境给科幻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对科幻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受时代的脉搏和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对于科幻创作是十分重要的。(摘编自刘慈欣《科幻文学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设置悬念,祝融发现的智能型火星车,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风沙中停机数百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主角就是火星上的人工智能祝融,故事从它的视角展开,得以让读者跳出固有的人类视角,以“他者”之眼审视自身。C.小说采用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将一段跨越亿万年的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故事娓娓道来,带有记录文学作品的特点。D.小说以火星上存在过的三种完全不同的生命体———人类、人工智能和原生古菌,铺陈出一段跨越亿万年的宇宙生命史诗。7.关于祝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祝融对火星进行地毯式搜索,发现“共工号”时,祝融伸出的挖掘机颤动了一下,是因为祝融没有想到,自己的生命又再次与共工发生了交集。B.祝融为共工号切断附着于其上的网状结构时,“换上生物绝缘的铲子”“从钻头上取了一些样本”“进行消毒”等,都体现出祝融的谨慎细致。C.当它们确认了古菌是一种火星生命后,祝融不惜拼尽全力,与共工展开生死战斗,也要保护这种古菌生命,表现出祝融对生命的尊重。D.当祝融在战斗中占据上风时,却有了一瞬间的犹豫,让共工有机会扭转局势。说明祝融也有妇人之仁、软弱退缩的一面。8.小说《火星上的祝融》的结尾是亿万年后火星古菌演化出的高级文明流传着祝融和共工大战的传说,请你谈谈这样设计的精妙之处。

9.结合文本二“科幻文学并非如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天马行空、远离现实的,事实上,科幻文学与现实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句话,请你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将科幻文学与现实紧密联系的。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奇零草》自序[明]张煌言①余自舞象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③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竞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年来叹天步④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金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⑤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宋室既亡,郑所南⑥尚以铁匣投史昝井,至三百年而后出。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亦云余行间之作也。张煌言自识。(有删改)[注]①张煌言:明清之际抗清将领。②舞象:代指成童。③兵燹(xiǎn):战火。④天步:国运。⑤少陵:杜甫。⑥郑所南:宋人,宋亡后把诗集装在铁匣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B.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C.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D.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独从前乐府/歌行不可复考/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与“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盈”字含义相同。B.“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与“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两句中的“而”字含义不同。C.“迨辛卯昌国陷”与“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迨”字含义不同。D.节钺,符节与斧钺。古代授予官员或将帅,作为信物。文中“谬膺节钺”是作者谦说自己受任为军事统帅。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写诗,由于与四方贤杰广泛结交,写的诗稿很多,后来事务繁忙,但仍在空闲时吟咏了不少诗篇;这些诗稿有些散失了,有些毁于战火。B.作者以饱蘸感情之笔,总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历程,突出表现了诗作与时代的密切联系;在总述之后,又简洁扼要地记述了写诗编集所遇到的多次厄运。C.作者感叹自己无力改变国家的命运,只能以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对于一位抗清将领来说,真有难以言状的痛苦,内心充满了激烈的冲突。D.作者在叙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历程和诗集编成经过后,在最后一段说明诗集之所以命名为“奇零草”,是因为诗稿是在战斗岁月的间隙中写成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

(2)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声声慢(清)洪昇沙长草浅,日淡云低,天际惊堕双雕。百队红旗乱吼,白马嘶骄。却想当年霸业,笑钱镠①、终是儿曹。秋江迥,只闲抽铁弩,慢射银涛。似尔少年雄发,正风惊玉勒②,雪冷金刀。夜半读残黄石,虎哭猿号。怕杀秋霜入鬓,枉临风、赋尽牢骚。回头望,暮云平、且醉浊醪③。①钱镠:五代时吴越国王,据传他见潮水冲击,命令弓弩手张弓射潮,潮水因此后退,从此大治。②玉勒:指马。③浊醪:米酒,多在穷困潦倒时饮用。14.为这首词添加题目,最合适的是(

)A.赠别B.观射C.听涛D.怀乡15.下列对本词分析错误的是(

)A.对比映衬B.用事用典C.虚实结合D.以动衬静16.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词人所寄寓的情感。

六、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描述自己头发稀疏,衣衫单薄,泛舟于浩森的湖面之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用来表现箫声具有非常强大的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鸥”作为鸟类的一种,在唐诗宋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到明清时代,猜灯谜在民间已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