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程标准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昆阳人,小名三宝,又作三保。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后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因跟随燕王朱棣屡立战功,朱棣称帝后提拔他为内宫太监,并赐姓郑。
“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俊而小”“齿若编贝”“声音洪亮”,而且“博辨机敏、谦恭谨密、知兵习战”。
——《明史·郑和传》郑和是谁?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一、郑和下西洋何为“西洋”何为“西洋”?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婆罗洲(即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婆罗洲(文莱)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一、郑和下西洋下“西洋”目的材料一成祖……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材料二在祖法儿国,中国宝船到彼,开读赏赐毕,其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将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别子之类,来换易紵丝、瓷器等物。……夷中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国必欲得之。
——《瀛涯胜览》政治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下“西洋”目的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根本目的:示中国富强(炫耀国威)一、郑和下西洋下“西洋”条件下“西洋”条件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渐丰富。材料三: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经济基础:明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最根本条件)科技保障: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地理知识的丰富政府支持:明成祖鼎力支持郑和出众的个人能力宽约57米长约140米郑和“宝船”模型(现代仿制)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航船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一、郑和下西洋下“西洋”概况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概况时间次数7船数200多艘(最多)人数27000多人(首次)到达范围最远到达1405—1433(28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一、郑和下西洋特点郑和哥伦布达·伽马比较结果时间1405--14331492--15041497--1498次数741人数27800人1000~1500人160人船数共200余艘17艘4艘船只大小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长24.5米,宽6米长34米,宽8米拥有设备航海图、罗盘针罗盘针罗盘针时间最早次数最多人数最多船数最多设备最先进船只最大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比郑和与欧洲四次重大远航,探究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一、郑和下西洋影响印度尼西亚三宝垄泰国三宝塔寺马来西亚三宝庙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一、郑和下西洋影响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七次大规模远航和馈赠性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走向富强。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亚美利加以前六十年,当维哥达嘉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士大夫强烈反对,甚至在史书中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已。——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为何郑和下西洋未能产生巨大影响?二、戚继光抗倭何为“倭寇”《倭寇图卷》局部(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二、戚继光抗倭倭患加重中国明代(郑和时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开,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英)李约瑟博士“滨海细民,以海禁过严,生理(活)日促(艰难),转而从盗。”
——(明)赵文华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海防力量强大明朝中后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推行极其严厉的海禁政策,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互相勾结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戚继光(1528—1588)
(1)第一阶段1561年,倭寇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
(2)第二阶段
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自1559年至1566年,戚家军历13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69人,敌我伤亡比例30:1。
——《明朝那些事儿》“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写于19岁读兵书时)“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写于抗击倭寇时)“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写于巡视海上驻军时)“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写于晚年功成身退时)——戚继光《止止堂集》淡泊名利,热爱祖国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材料二: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倭变事略》材料一:(倭寇)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材料三: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明史·戚继光传》正义的反侵略斗争戚家军军纪严明,作战英勇当地群众大力支持戚继光个人军事指挥才能二、戚继光抗倭
材料研读:这首军歌表现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凯歌》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继光《止止堂集》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二、戚继光抗倭
材料研读: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1573年,葡萄牙殖民者获得澳门租借居住权,澳门主权仍属于中国。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条约,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与祖国分离446年。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澳门之殇明朝的对外关系友好交往——郑和下西洋战争冲突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国力强盛国力衰弱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建立海洋意识,和平交往的同时不放弃武力抵抗。总结归纳和平交流共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图》材料一根据材料,说说郑和下西洋和当今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相似之处。
材料研读航线和到达的范围大致相同和平交流共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2015年7月,在由中国郑和研究会主办的“和平、交流、发展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船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说说郑和下西洋和当今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相似之处。活动的主旨都是倡导“和平、交流”,都是向外国展现中国的强盛,都是为了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等。
材料研读和平交流共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三: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探索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四川绵阳交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中国白糖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4年厦门市集美区乐安小学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 创业扶持政策大揭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物理课程挑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幼儿园数学互动学习试题及答案
- 压力应对测试题及答案
- 中国机绣面料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4年毕节市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4S店整车采购业务会计分录及涉税事项
- 红酒加工合同协议
- 无学历求工作简历模板
- 家畜饲养考试题及答案
- 变电站交、直流系统培训课件
- 高中英语3500词词汇
- 2025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分析试题及答案
- 门窗安装施工方案
- 财富顾问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二手房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