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与性格_第1页
从《诗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与性格_第2页
从《诗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与性格_第3页
从《诗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与性格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诗学》看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与性格

一、荷默不死,而死其已至20岁“艾米丽的玫瑰”是20世纪著名的南方小说之一。小说中的女英雄艾米丽出生在南方的贵族家庭。她的父亲很野蛮。他认为村里所有的居民都有女儿。艾米丽已经30岁了。父亲去世后,她遇见了代表北方工业社会的工头荷默,她满怀憧憬与之白头到老,结果荷默无意成家,将其抛弃。为了能与荷默“长相厮守”她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用砒霜毒死了荷默,并与他的尸体同床共眠了四十年之久。学者们通常从南方传统、叙事手法、女性心理或者是哥特特征等角度来研究这部小说,但本文作者试图联系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从悲剧情节论、性格论、悲剧效果等方面来诠释艾米丽的悲剧故事,看是否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二、对悲剧观念的继承与改造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其专门研究悲剧的著作《诗学》中给悲剧下了如下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句的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这个定义从模仿的对象、媒介、方式和目的四个方面,规定了悲剧的性质、特征和功能。他这里所说的“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得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指的就是悲剧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及作用。他还概括了悲剧的六个成分,其中对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描述如下:(1)情节是对行动的摹仿,这是悲剧的基础和灵魂,最为重要。情节就是刻画人物的活动,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中显示的。(2)性格是人物品质的决定因素,通过人物活动表现,它决定了人物行动的性质,导致行动的成功或失败。如果只为刻意表现性格,写出一大串优美动听、很有思想的描述性格的台词,并不会产生悲剧应有的效果。性格在行为选择中显示,特别在取舍疑难的境遇中作出选择,方能鲜明显示性格本色,没有选择就没有性格。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悲剧情节的设定,认为性格决定命运,它在主人公做选择的时候尤其能够凸显出来。如今离亚里士多德提出悲剧的定义已隔了有千年之久,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悲剧不再局限于古希腊悲剧中的民族英雄或者神的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广阔的人类生活,悲剧故事时时处处都在发生,艾米丽的悲剧故事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幕。下面本文就结合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来分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试图更好的理解和欣赏该著作,发挥其悲剧功效,得到心灵的净化和陶冶。三、完美的悲剧效果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指出:“六个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的安排”、“情节是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由此可见,他将悲剧情节放在了首要位置。他还认为悲剧的情节应是完整统一的,即有头、身、尾。“头”指一事不必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的发生;“尾”指一事按必然律或常规自然上承某事,但无他事继后;“身”指一事承前启后,即结构完美的布局不能随便起讫。尽管《献》一文看似叙事时间顺序跳跃,但很显然它的故事情节的安排是遵循了以上原则的。小说开头先是通过全镇居民的送丧来介绍艾米丽的身份,并穿插了对她人生的回忆,包括有纳税、丧父、恋爱、买砒霜等事件,文章最后一部分继续回到送丧上,居民安葬了她之后进入她房间才发现原来她长期与荷默的尸体而眠。所以说从宏观上来看,《献》文谋篇布局堪称完美,情节也前后统一。为了强化悲剧效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重要的技巧是“突转”和“发现”。他指出:“突转”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转向相反的方面,这种“突转”,并且如我们所说,是按照我们刚才说的方式,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发现”,如字义所表示,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使那些处于顺境或逆境的人物发现他们和对方有亲属关系或仇敌关系。悲剧之所以能惊心动魄,主要是靠突转和发现。《献》文中最主要的突转发生在她父亲逝世后的那个夏天,孤苦无依的艾米丽被荷默抛弃,于是她买了砒霜。镇里所有的人都以为她要自杀了,但结果却是此后的几个月偶尔可以看见她的身影在窗口晃过。以艾米丽的经历为叙事视角的话“发现”可以是指她从不知道荷默的玩世不恭到知道的转变;而如果以镇上居民为叙事视角的话,“发现”是指在艾米丽死后,他们进入她的房间后知道了当初的砒霜是用来毒死荷默的。这些“发现和突转”对推动故事的发展,强化悲剧的效果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完美的悲剧情节应该只有一个单一的结局,也就是不管好人恶人,均应由于某种性格弱点或巨大过错而受到可怕的苦难,做出可怕的事情。《献》文中就是由于艾米丽的偏激而做出了毒害情人荷默的事情,并且承受了孤老一生的悲惨结局。四、艾米丽—艾米丽的悲剧性格亚里士多德认为性格是仅次于情节的第二个要素,是人物品质的决定因素,它通过人物活动表现,它决定了人物行动的性质,导致行动的成功或失败。他还认为,悲剧的主角既不是彻头彻尾的好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介于两者之间,既不十分善良也没有为非作歹。他们仅仅是因为某种很小的过失导致随后的悲惨命运。在福克纳笔下,艾米丽在父亲未逝世前“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给人感觉象是一个纯洁的贵族小姐;在她去世后全镇的男子出于敬慕之情去送丧。这说明艾米丽并不是一个惹人厌恶的坏人,她甚至曾经受到青年男子的追求。但是她也并不是柔弱的女子形象,而是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她无视客观环境而坚定自己的行为,她这样的孤立独行导致了最后的悲剧人生。她一直位于父亲的保护之下,突然失去了父亲而无法接受现实,她父亲去世后的连续三天她都面无表情地告诉来哀吊的客人说她父亲没有死。镇里参议员们派出代表团向艾米丽进行访问,通知她纳税。她坚定不移的反复强调“我在杰婓逊无税可交”。她是这么的坚定执着以至于代表团无法可施,只好不了了之。她对待代表团的态度正说明了她不善接受时代的变化,死守着没落了的南方传统不放。她不光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前来哀吊的邻居和收税的代表团,对于她的爱情也是同样强硬坚定。当荷默无心成家离她而去之际,在偏激个性的驱使下,坚定的爱情转变成为仇恨,艾米丽将挽留荷默之心付诸于骇人听闻的暴力行为,毅然选择偏激的手段毒死了荷默,将他尸体永远留在身边。很显然,她对荷默的控制欲和占有欲部分是受到父亲对她的影响。因为她父亲傲慢守旧,缺少同情心,永远是“叉开双腿,背对艾米丽,手执一根马鞭”,赶走求婚者,牢牢的控制她的婚姻。性格决定命运,正是她这种偏激的个性最终导致了她孤独终老与世隔绝的悲惨命运。尽管如此,读者还是对艾米丽寄予同情,把她看成是南方传统道德观的牺牲品,是强大父权制的牺牲品,并没有对她进行指责和批评。五、不公平运算的:或罪行刑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个正常人都有怜悯和恐惧之情,而悲剧能够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为了引起读者的怜悯和同情之心,悲剧主体必须是由处于顺境中变成陷入逆境,并且遭到不公平的厄运对待。这样人们听到比自己更好或者与自己相似的人“受到祸害,推人及己,想到自己也可能受害,就会有恐惧心态。”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一开始是一位无忧无虑处于父亲保护下的贵族小姐,然而不久她的处境就发生了逆转:父亲逝世,她全部财产就是那座房子;爱上北方劳工,满心欢喜与之结婚却遭到抛弃。尽管艾米丽毒死情人,读者却对她一点也恨不起来,相反读者对她更是一种怜悯惋惜的态度,因为归根究底,她也只是一个过分被父亲管制却又想追求自己爱情的女人,她只不过无法接受父亲和南方贵族传统的消逝,再加上遇人不淑,惨遭抛弃,这些苦难先后向她涌来,使她一时失手铸成大错。艾米丽所遭受的不公平厄运引起了读者深深的同情和怜悯。她的命运与现实生活有相通相似之处,她有着和普通人相似的缺陷,错误地落入悲惨结局。读者由此及彼的联想到悲剧中的厄运灾祸也可能相似的发生在常人身上甚至读者自己身上,这就造成了读者的恐惧心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还强调了悲剧净化洗涤心灵的功能。人之初,性本善抑或性本恶,我们很难确定,但就人的主观愿望而言,向善之心总是占了主导地位的。她的悲剧向读者敲响了警钟,使得读者心灵得到了净化,时刻提防自己不要发生类似的错误,要接受人生的苦难和逆境,将这些不幸转而在精神发展上起到一种积极作用,这也许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