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北京市房山区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北京市房山区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北京市房山区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北京市房山区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房山区2021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学校开展“走进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活动的宣传稿,请阅读后完成后面小题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境,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放。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有了节日,日子便有了起伏。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色彩。它们从历史烟尘中逶迤而来,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弥散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霏霏细雨,【甲】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思。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乙】成粽叶式的青绿。人们赛龙舟,插菖蒲,千百年来沿袭不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佳节的那一轮明月【丙】着亲人间浓浓的祝福和思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是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绪在这时彻底爆发。灯笼、爆竹、春联成了节日的(①)典形象,绚丽的色彩和欢庆的声浪使春节尽情绽放。传统节日承载了古老而年轻的文化气息和地方风情,像水一样拍打着你,让你感到一种无形的东西已经穿透你的肌肤,进入你的灵魂深处。(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和在括号处选填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调tiáo悄qiāo①经B.调diào悄qiǎo①精C.调tiáo悄qiǎo①经D.调diào悄qiāo①精(2)结合文意,在【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浸湿凝聚晕染B.晕染浸湿凝聚C.凝聚浸湿晕染D.浸湿晕染凝聚(3)文段中引用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作者是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4)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本句把节日比作码头,生动地写出了节日能让人们停下奔波的脚步,享受美好的休闲时光。B.“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本句以“漂亮的领结”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节日对生活的装点作用,让平凡的生活增加了仪式感。C.“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悄然走来”赋予了端午节以人的情态,把端午习俗源远流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特点写得形象而含蓄。D.“春节是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绪在这时彻底爆发。”因为春节有敲锣打鼓、放鞭炮、逛庙会等热烈的庆祝仪式,所以这句话把春节比作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活画出春节期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2.保护传统节日,珍爱中华文化,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努力。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则材料,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节日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了解社情民意的基础上,。这种努力无疑为我们保护传统节日的愿望打了一针强心剂。A.国家将三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展示出重视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B.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展示出重视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C.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展示出保护和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D.国家将三个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节假日,展示出保护和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姿态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的习俗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春节即将到来,学生会开展了多种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在“有福同享”活动中,同学们准备选择不同字体的“福”字,并配上相应的新年寄语送给朋友。请仿照下面示例,任选一个完成。【示例一】送你“圆润福”,祝你新的一年圆圆满满。【示例二】送你“洒脱福”,祝你新的一年无忧无虑,自在潇洒。【选项一】送你____________________。【选项二】送你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联联共庆”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几副对联,请帮他们找出适合春节张贴的一副。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和()A.B.C.D.E.F.答案:1.①.C②.D③.宋④.苏轼⑤.B2.A3.①.【选项一】送你“方正福”,祝你新的一年正直坦诚。②.【选项二】送你“灵动福”,祝你新的一年轻松如意。③.上联:C④.下联:B二、古诗文阅读(一)(共5分)4.默写(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2)羹饭一时熟,_______。出门东向看,_____。(《十五从军征》)(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①“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表现了范仲淹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②“_____?_____”(《过零丁洋》)体现了文天祥身陷敌营宁死不降的坚贞气节。你还记得哪些表现家国情怀的古诗文?请写出连续的两句:③“_____,_____。”答案: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不求闻达于诸侯③.不知饴阿谁④.泪落沾我衣⑤.浊酒一杯家万里⑥.燕然未勒归无计⑦.人生自古谁无死⑧.留取丹心照汗青⑨.示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⑩./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下面小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5.此诗写景凸显了一个“奇”字:在“八月即飞雪”的奇特天气下,诗人通过奇妙想象,将严冬大雪比作“___”;又通过“冷难着”“不得控”等细节,表现出边塞天气的___。面对边塞风雪,诗人不觉其苦,反觉壮美,字里行间流露出___之情。6.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A.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答案:5.①.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开/梨花;②.奇寒/寒冷;③.豪迈/乐观/喜悦/昂扬6.D(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7.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执经叩问/执迷不悟无慕艳意/慕名而来B.持汤沃灌/赴汤蹈火稍降辞色/喜形于色C.圣贤之道/中道崩殂久而乃和/春和景明D.走送之/走投无路穷冬烈风/理屈词穷8.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理解:因为人们都知道“我”小时候就“好学”但又家境贫寒,所以愿意帮助我。【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翻译:又忧虑没有大师、名人交往。理解:因为家里贫穷,又担忧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所以作者在成年后才想办法去学习。【丙】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翻译: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并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理解:虽然与同舍生相比自己的生活贫困艰难,但作者独得其乐,这也正是他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原因。9.宋濂与王冕的求学过程有相似之处,其中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请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分别加以说明。【材料】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②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⑤若不见。会稽韩性⑥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节选自宋濂《王冕传》)注:①诸暨:古地名,今浙江省诸暨市。②蹊:践踏。③曷:为何,为什么。④策:通“册”,书本。⑤恬:心神安逸。⑥韩性:字明善,会稽(今属浙江绍兴)人,大学者。答案:7.B8.丙9.【答案示例一】最打动我的是他们都非常勤奋。宋濂在冬天手指不能屈伸的情况下借书抄书(成年后到百里外问师求教,寒冬季节行走在数尺深的大雪里四肢被冻僵);王冕每晚看书到天明。【答案示例二】最打动我的是他们都热爱学习。宋濂没书就借书、抄书,没有老师就到百里外求师;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忘了放牛的事,即使被父亲责打也“复如初”,在寺庙读书时,庙里的土偶“狞恶可怖”,他虽然年纪小,但“恬若不见”。三、名著阅读10.《水浒传》和《儒林外史》两部作品分别为我们展现了江湖“群英图”和士林“群丑图”。两位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都非常注意表现他们的共性和个性,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特征。请从任意一部作品中选出两个人物,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并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他们的不同之处。答案:【答案示例一】我选择《水浒传》中的武松和林冲。共同点:两人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不同点:林冲性格中有隐忍退让的一面,,比如在大相国寺里,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他竟然忍气吞声地放走了他(或:刺配沧州道中,差役董超、薛霸将林冲的双脚按进滚烫的水中,烫伤了脚,第二天又让他穿硌脚的新草鞋上路,他忍了下来;/初到沧州牢营,被差拨骂得狗血淋头也没有抬头应答一句,待其发作后,再陪笑施礼);武松则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比如为兄报仇,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或:为施恩报仇,醉打蒋门神等)。【答案示例二】我选择《水浒传》中的李逵和鲁智深。他们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鲁智深粗中有细,比如,在打死郑屠后说“你这厮诈死”,趁机离开现场;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比如,宋江有一天在宴会上吟诗道“盼招安”,李逵一脚踢翻桌子,怒吼:“招安招安,招甚鸟安!”【答案示例三】我选择《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和严监生。共同点:兄弟俩同样贪吝、自私。不同点:严监生是吝啬懦弱的地主“文人”,他怕权势,怕恶者,如胞兄惹事,公人来找他,他“不敢轻慢”,小心伺候,严贡生则是狡诈贪婪的劣绅,他根本不在意传统道德,亲兄弟的财产也巧取豪夺。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据《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生校园餐饮的浪费数量触目惊心。据统计,某大型城市的中小学生每餐人均粮食浪费量约为130克。这个数字看似不大,但综合整体来看,每年校园餐饮的浪费总量约7780吨,折合经济损失约1.6亿元。【材料二】粮食生产、收获以及之后各环节存在的浪费现象,往往被人们忽视。播种环节,以小麦为例,如果每亩地能节约1公斤种子,那么这一季全国就可以节省约3.5亿公斤粮食;同样是机械化收割,一些国产设备的收割损耗率在3%-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不超过1%;仓储方面,直接堆放的储存方式易导致鼠咬、霉变,不仅造成极大浪费,而且降低了粮食品质。面对这些“隐形浪费”,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大量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各类农业车辆中增加触控显示设备,用以实时反馈多台车辆联动、车辆运行、农田环境等状况;运用无人机喷药、施肥、巡视农作物生长、监管农田状况;建立粮食储备的智慧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粮食温度、气体浓度,让储备粮真正成为“放心粮”。在加工环节,由于过度追求精加工,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在150亿斤以上。为此,国家粮食局、工信部等部门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关于促进粮油加工业节粮减损的通知》。通知指出,应合理控制粮油加工精度,大幅减少加工环节的损失浪费。【材料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3年,“光盘行动”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2020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光盘行动”再次成为全民积极响应并践行的行动准则。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采取措施落实“光盘行动”,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各级各类学校也大力宣传,教育学生餐餐光盘。11.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浪费既表现为_____,又表现为_____,并且数量触目惊心。12.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对我国节约粮食的前景做出推测并说明理由。13.请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图表,就如何减少校园餐饮浪费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11.①.显形浪费②.隐形浪费12.我国节约粮食前景乐观。因为目前已有大量先进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进行规定;/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举国上下从机关单位到个人都积极响应。13.建议学校食堂的饭菜能够更符合学生的口味;/建议学校食堂能够增加饭菜品种;/建议学校能够改变餐饮供应方式,由盒饭变为自助餐。(二)(阅读《月夜》,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张恒①把明天考试可能涉及的一些重点内容复习了一遍后,已经快十点了。母亲催促我早点休息,别太疲劳,影响明天考试。②我躺在床上,瞌睡却老不来,像是被什么东西拦截了。可能是老想着考试,也可能是换了环境,但总感觉还有其它原因,是什么却想不出。③母亲执意要来城里陪我,说高考是大事,陪着我她放心。更主要的是来为我做饭、洗衣服,让我安心复习,安心考试。为了省去住宾馆的钱,母亲特意找了一个亲戚家。这亲戚是远房表亲,平时不大来往,但听说是为我考试,加之这里平时只有一位老人居住,没有妨碍,所以二话没说就应许了。④亲戚家住的地方其实算作城乡接合部,离考点比较远。不过环境还不错,单门独户,清静得很。尤其是屋后有座小池塘,四周长着一些树,有阴凉遮着,有清风徐徐吹着,坐在下面看书很舒适。塘水虽有些浑浊,但水里蒲草绿茵茵的,氤氲着淡淡的清香。蒲草旁边有几只青蛙浮在水面,伸展着四肢,鼓着警惕的大眼睛,你不动,它也不动,你一动,它就“哗”地一声钻进蒲草里。⑤过了十点,其它声音都停下来,唯有一阵阵的蛙声“呱呱”传来,而且夜越静声音越清晰、越响亮。我明白了,拦截我瞌睡的就是这一阵阵的蛙声。⑥肯定是屋后池塘里白天看到的那几只青蛙在鼓噪。我想,白天也没得罪它们哪,干嘛夜里要敞开嗓子叫,影响我睡觉?注意力一旦缠在这蛙声上,就更睡不着了。思维跟着蛙声的节奏,一阵来一阵去、一阵高一阵低,格外兴奋,越想睡着就越睡不着。心,开始烦躁;身子翻来覆去,腿不自觉地敲打着床铺,发出“咚咚”的响声。⑦可能是响声惊动了睡在隔壁的母亲。不一会儿母亲推开我卧室的门,问我怎么还没睡着。我如实说,青蛙叫好吵人。母亲“哦”了一声,叫我忍着,心静下来就能睡着,然后悄悄退出去,轻轻关上门。我听到母亲的脚步声好像进了客厅,而后又出了门。是上厕所吧。⑧好在蛙声只鼓噪了一会儿,过不多久,屋后便安静下来。⑨我庆幸,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没有了蛙声,夜很静,静得让我很快就睡去了。⑩第二天早晨,我又去屋后的池塘边读书。埂边的树一夜休憩后更加青翠,塘埂的草被露水打湿更加柔软,清新的空气让我连做了几个深呼吸。浮在水面的那几只青蛙还是昨天的姿势,见着我不沉也不逃,鼓着湿漉漉的大眼睛,不再像昨天那么闪着警惕的光芒。我忽然觉得青蛙是有灵性的——知道我在复习考试,竟然控制自己的习性,晚上只叫那么一会儿便不再出声,让我安静地入睡。它一下子让我亲近起来,好像成了我的宠物。我蹲下身子望着青蛙,拽一根小草轻轻扔向水里,想喂它吃,逗它玩。靠前的青蛙划动着腿脚,本能地往后退了一点,依旧鼓着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揣摩我的心思。我暗暗对它们说,放心,我不会伤害你们。我感觉自己和青蛙有了一种默契。⑪第二天晚上还是那样,屋后池塘里的青蛙很准时地在我将要入睡时唱出休止符。蛙声收得很干脆,很彻底,像是一场演出适时落下帷幕。青蛙如此善良,我在感激的同时也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休息,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考出好的成绩。⑫第三天夜里,或许是因为睡得早、睡得好,也或许是因为惦记着最后一科英语考试有听力部分,半夜时分忽然醒了。清凉的月光从窗户里透过来,照着房顶,照着隔墙,照着衣柜,照着盖在身上的被单,感觉像睡在家里一样。趁着好心境爬起来上个厕所,然后站到窗前看看外面,感受着这城郊夜晚的温馨和美丽。⑬看了前面再看后面,可能是为了南北通风,亲戚家的房子在后墙上开了一扇窗户。后窗正对着小池塘,因为距离不远,又有月亮照着,所以池塘边的景物看得比较清楚。早晨读书时认识的几棵树披着月光仿佛已经睡去,池塘里的蒲草浸透了月光也似乎打着鼾声。⑭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我的视线。只见她拿着一根棍子从树荫里走过来,不时地轻轻敲打着塘埂边;趟到头,再回去。清瘦的身影一会儿敞在月光下,一会遮在树荫里。⑮是母亲!瞬间,一股暖流流过全身……(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4.小说讲述了“我”高考期间借宿亲戚家一段往事。作者以“蛙鸣”为线索,串联起“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一晚,“我”躺在床上没有瞌睡,听见蛙鸣,内心_____;不久,蛙鸣停止,“我”感到_____;第二晚,蛙鸣在“我”入睡前准时停止,“我”____;第三晚,“我”发现是母亲制止了蛙鸣,“我”______。15.本文题目是“月夜”,请从文中找出任意一处描写月夜景色的句子抄写下来并进行赏析。16.呵护是爱,放手也是爱。你认可文中母爱的方式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说明理由。答案:14.①.烦躁②.很庆幸③.感激④.深深感动15.【答案示例一】所选句子:“清凉的月光从窗户里透过来,照着房顶,照着隔墙,照着衣柜,照着盖在身上的被单,感觉像睡在家里一样。”这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室内事物沐浴着清凉月光的安适情形,烘托出“我”踏实、安适的心情。【答案示例二】所选句子:“早晨读书时认识的几棵树披着月光仿佛已经睡去,池塘里的蒲草浸透了月光也似乎打着鼾声”。这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夜的静谧,渲染了温暖、美好的气氛,(同时为下文发现母亲做了铺垫)。16.【答案示例一】我认可文中母爱的方式。因为母爱的细心呵护能给我们无限的动力。文中当“我”由于“蛙鸣”睡不着内心烦躁时,正是母亲细心体贴,悄悄驱赶青蛙,给“我”创造了温馨安适的环境,让“我”能够安心地参加高考。生活中妈妈每天早晨都为我准备丰盛早餐,让我温暖中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所以我认可文中母爱的表达方式。【答案示例二】我不认可文中母爱的方式。因为放手才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让孩子面对困难时更多几分自信和从容。文中母亲虽然用牺牲自己睡眠的方式驱赶鼓噪的青蛙,为“我”考前的安睡提供良好环境,但是这样做不能锻炼孩子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学习和生活中,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总是给予我鼓励和指导,然后放手让我自己探究克服困难的方法,锻炼了我的独自自主的能力。所以我不认可文中母爱的表达方式。(三)阅读《小议当机立断》,完成下面小题。小议当机立断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小伙伴危在旦夕,司马光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惊慌失措,而是果断地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伙伴,从而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这种在紧要关头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的行为就叫做当机立断。②当机立断,是生存的智慧。壁虎在遭遇生命危险时会断掉尾巴求生,虽经断尾之痛但能保住生命,这是最大的幸运。生活中有些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有人在大火中不顾生命危险抢救身外之物,最后连同生命一起被大火吞噬。正是因为当断不断,使他们失去了更珍贵的东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③当机立断,是成功的前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与九百民夫一起被押赴渔阳戍守,到大泽乡时遭逢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规定的期限。面对“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两难处境,他们当机立断,发动起义,点燃了反抗暴秦的星星之火。而鸿门宴上的楚霸王项羽犹豫不决,不听从范增的建议,结果错失杀掉刘邦的大好时机,以致于后来四面楚歌,乌江自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可见,抓住机会迅速决断,往往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④⑤当机立断源于【甲】。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大军压境,孙权手下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最终,孙权力排众议,联合刘备,靠着惊人的胆量,以五万对八十万的悬殊兵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如果他怯怯懦懦,优柔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