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儒学发展的制度分析_第1页
两汉儒学发展的制度分析_第2页
两汉儒学发展的制度分析_第3页
两汉儒学发展的制度分析_第4页
两汉儒学发展的制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汉儒学进展的制度分析两汉儒学进展的内在动力源自王朝的制度建设。汉高祖任用叔孙通制定朝“定制度”,汉武帝变更制度,均反映汉王朝在制度领后中国历史开放的独特社会土壤。如所周知,儒学在两汉的进展已不限于思想领域,而是深刻地影响到汉朝的充说明。一、汉代儒家进展的制度取向治主见,以“王道”缘饰“霸道”,取代汉初的“无为之治”,这成为“汉家制度”的一大①会觉察这一改弦更张乃是儒家思想长期影响体制建构的结果。”他认为“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②〔前202仪与秦朝礼仪,建立了汉家“朝仪”。《史记·礼书》说:“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③这是“汉家制度”的最早仪轨。“定制度,兴礼乐”的主见,认为在“礼治”之下,百姓受到潜移默化,“日迁善远罪世制度解读的经典范式。①贾谊死后,公孙臣、垣公正连续提倡定制度的主见。文帝十三年到十七年间〔前167—前163年〕,汉文帝一度接纳儒家的建议,任命公孙臣为博士,与诸生一同草改历、服色事,又建立五帝庙,谋议巡狩封禅之事。今本《礼记·王制》即由汉文帝时代博士诸生刺六经所作《王制》进展而来。②改历服色事”。③王臧、赵绾都是鲁人申公之弟子。申公为荀子再传弟子,其学制失败。〔135年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⑤这一措施说明汉朝朝廷有意将意识形态变更公开化,并且以儒学为唯一的官方之学。元光元年〔前134年〕,汉矣”。⑥元光五年〔前130年〕,汉武帝推行律令修订,这在各项改革中是最早吾丘寿王等也都参与其中。⑦公孙弘“学春秋杂说”,“少时为狱吏”。⑧董仲舒“朝”,⑨“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⑩可见儒家对汉武帝一朝律令修订参与之深。经过汉武帝时期的律令修订,汉律令共有359章,其中大辟409条,188213472事,?輥?輯?訛增加格外多。汉武帝的制度变更除了修订律令外,还有建立太学、设立察举制度、改革兵“无为之治”的路线,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担忧,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輥?輰?訛变更制度与治夷狄是汉武帝自认为必需“内而不外”之大一统是首位,变更制度是为实现大一统做预备的。“三世异辞”之说改造为“三世异治”。衰乱世,“内其国而外诸夏升平世,“内诸夏而外夷狄”对应于“内其国而外诸夏”的衰乱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朝廷相对关东诸侯已“内”的升平世。汉武帝时代正处于向太平世演化的阶段。①公羊学为论性的缘饰。元封元年〔110年〕汉武帝封禅,便是在这一政治话语中宣告制度变更与出师征伐的成功。二、学官制度:儒家参政的制度保障〔136年②对设置五经博士的制度意义,班固在《汉书·儒林传》赞言中赐予了总结:③刘邦建立“朝仪”的叔孙通原来即为秦朝博士。④博士弟子为处士,射策合格后入“官以官职为核心的政治资源,其进展动力源自儒生个人的“禄利”追求。由此,儒家诸经师法的存续与进展便取决于能否被立于学官。汉武帝所立五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孟》《梁丘易》《谷梁春秋》。汉元帝时,⑤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五经博士恢复王莽改制以前的制度。建武三年增设京氏《易》博士。建武四年增设《左传》博士。不久废黜《左传有严彭祖、颜安乐;《礼》有戴德、戴胜。⑥江公进展了辩论,“江公呐于口”“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汉武帝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⑦⑧后扶植《谷梁传》。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召开石渠阁会议,“召五经名”,“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谷梁”。裁定者汉宣帝、太子太傅萧望之的学术立场偏向于《谷梁》,班固《汉书·儒林传》认为《谷梁》学后来的兴盛就是由于石渠阁会议。⑨汉元帝信任古制,但是今文经学家却无法梳理清楚先王礼制的具体内容,这是详于考释的古文经学登上政治舞台的背景。刘向等谷梁学者兼治《左传》,以弥补《谷梁传》的疏漏。刘歆受其影响,进一步以公羊、谷梁二家的方式作《左①之兴可以清楚地看到政治因素对儒学学派地位升降的深刻影响。“兴②·子。汉武帝制书下行后,太常孔臧、博士平、公孙弘等议:“为博士官置弟子五”④孔臧等人的这一提议为汉武帝所承受并以制的形式确定下来。按制,博士弟“授业如弟子”制书还指出朝廷对博士弟子的考核与叙录:一岁皆辄课,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第可以为郎中,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假设下材,及不能通一艺,辄罢之,而请诸能⑤;其高第可以为郎⑥补文学掌故者则被广泛置于”〕、郡属,在以文书制度为根基的官僚制度中发挥着不行替代的作用。⑦自此以后,博士弟子便成为通经入仕的重要途径。据《汉书·儒林传》记载,加元士之子受业如弟子,没有员额限制,“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⑧东汉以后,太学生规模照旧很大,汉质帝本初元年〔146年〕,太学生增至三万余人。⑨除了立五经博士及招收博士弟子外,“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举措还连续到地方上。汉元帝下令郡国设置五经百石卒史。⑩汉平帝元始三年〔3年〕建立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庠置孝经师一人”。?輥?輯?訛三、察举制度与豪强的儒家化“士”的主见之外,还提出: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①同年,汉武帝下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②元朔元年〔128年〕,有司奏议:“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举廉,不胜任也,当免。”③这一奏议为汉武帝所承受,举孝廉成为二千石官吏的制度性责任。在汉朝朝廷的考量中,“举孝廉”旨在“移风易俗”。西汉丞相曾以“四科”为辟召标准,后来“四科”成为察举的标准。④所谓“四科”,按《汉官仪》所载东汉章帝建初八年〔83年〕十二月己未诏书,“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经明行修,能任博士;三曰明晓法律,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任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⑤“四科”之中,“经明行修”鲜亮地表达了儒家的价值追求。儒家观念成为察举标准,对入仕者是一种价值引导。西汉初年的士人所习尚有法、道、儒、墨诸家,司马谈所撰《论六家要旨》的儒生比例已经相当高,⑥东汉更是到达一半。《汉书·儒林传》记载了公孙弘置博士弟子的奏议后,断言“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⑦可见察举制度深刻影响了禄利之士的行为取向。“大姓”“著姓”,他们以宗族为纽带,成为地方上的强大势力。对于大一统国家而言,豪强·酷吏列传》所载事迹中便有不少牵涉对豪强的镇压。汉武帝时刺史“六条监察地方官“阿附豪强”。⑨然而在小农经济之下,豪强的消灭无法断绝,一旦朝⑩比方汉元帝任太子时候的太子太傅萧望之,“家世以田为业,至望之,好学,治齐诗,事同县”。?輥?輯?訛儒士在获得官爵后转向地方进展,也培育出地方上“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浇灌,极膏腴上贾”。?輥?輰?訛元帝以后,汉朝根本上放弃了抑制兼并、迁徙豪强的政策,豪强势力由此快历史学家赵翼特地论述“东汉功臣多近儒”。?輥?輲?訛东汉时,不少豪强家族累世专攻一经,由“近儒”成为儒学宗师,弟子动辄数百人、数千人。在察举、征”。①豪强由社会经济势力成长为文化势力,再进展成政治势力。依据汉代制度,刺史、太守只能从本地人中辟举僚佐。由于世家大族较之寒②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