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_第1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_第2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_第3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_第4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兰州一中2017—2018-1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地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各类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轮廓模糊的流星B。圆缺多变的行星C。拖着长尾的卫星D。星光闪烁的恒星【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的特征.星云看上去是轮廓模糊的一片,A错。圆缺多变的是行星的卫星,B错。彗星可以看到拖着长尾,C错。星光闪烁的恒星,D对。故答案选D。2.下列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再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为总星系。故答案选D项.点睛:天体系统的层次和级别:3.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由里向外依次是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D.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太阳大气的结构.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答案选B项。4.下列地球能源资源中,与太阳辐射没有密切联系的是A.煤、石油等B.风能C。核能D。水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能源绝大多数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风能是大气运动产生的,而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是太阳辐射能,所以风能来源于太阳能;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化石能源是地质史上由生物遗体形成的,归根结底也来自太阳辐射能;核能的能量来源于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和裂变,与太阳辐射无关,故答案选C项。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太阳辐射是地质作用中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各种外力作用共同改变着地表形态;④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形成了自然带分布上的规律之一: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2)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①作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③水能发电站利用的水能多由太阳能转化而来;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生物能也是太阳能转化来的.④大棚农业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的光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5.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A。逆时针1恒星日B.自西向东23时56分4秒C.顺时针1太阳日D。自东向西24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特征。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3时56分4秒,为1恒星日,24小时为昼夜交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因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6.下列行星属于巨行星的是A。金星B.地球C.木星D.天王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所以正确的选择C项。7。下图中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预设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图中纬线是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B对。A、C、D在不同半球中偏转方向不变,错。考点:地转偏向力.8。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B。昼夜更替C.北京的地方时比伦敦的早D。四季更替【答案】D【解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A不符合题意;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人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昼夜更替,B不符合题意;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北京的经度位置在伦敦的东边,因此北京的地方时比伦敦早,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C不符合题意;四季更替与地球的公转有关,与自转无关,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该实验最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的更替B。四季的更替C.运动物体偏向D。地方时差异10.若图示为二分二至中的某一天,则图示日期P地A。昼短夜长B.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C。当地时间6时日出D。此日过后白昼逐日变长【答案】9.A10。B【解析】9。从“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可知为地球自转,故实验只能演示由于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问题.而最明显的是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的差异需地球上两个经度不同的地方比较分析才能反映,四季的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运动物体的偏向必须是地表运动物体才产生偏向.故答案选A.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1.若不考虑地表起伏状况,图中A、B、C、D、E各点中,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同的点各最多有几个A。4个、3个B。5个、3个C.5个、2个D.2个、2个12.夏至日,图中B—E各点中,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BCDEB。DBCEC。ECDBD。BDEC13。图中地方时相同的地点是A。A和BB.D和EC.A和CD。B和C【答案】11。B12。B13。B【解析】11。除南北极点外,其他地方角速度相等,图中5点的角速度都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同纬度点的线速度相等,AB两点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故答案选B项。1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因此D点的昼长大于B点;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长越短,南极圈以及以为极夜,因此C点的昼长大于E点;因此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DBCE,故答案选B项。13。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图中D和E位于同一经线上,地方是相同,故答案选B项。14。下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中心点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代表北半球冬至日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结合图示的自转方向和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判断:①表示南极圈内出现极昼,表示冬至日;②北极圈内出现极昼,表示夏至日;③晨昏线过极点,表示春秋分日;④南极圈内出现极夜,表示夏至日,故选A项。15。大气圈气体的主要成分是A.碳与氧B.气体和悬浮物C。氢与氦D。氮和氧【答案】D【解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故答案选D项。16。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地球内部的A。地壳下部B.岩石圈C。软流层D.下地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地下岩浆的发源地,其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故答案选C项。17。下图为某地地震波波速随深度的变化图,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地震波在5km处突然增多,为莫霍界面。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18。下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甲图中,地面热的地方,垂直大气上升运动,冷的地方,垂直大气下沉,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再促进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顺时针的环流圈,A的热力环流形式是正确的;乙图中,白天,同海拔的山谷上空的空气与山顶的空气比较,山顶附近的空气更接近地面,增温快,温度高,气流上升,而相对而言山谷中的空气温度较低,气流下沉,形成谷风,B的热力环流形式是对的;丙图中,白天,陆地的温度比海洋的温度要高,气流是上升的,形成顺时针的大气环流圈,C的热力环流形式是错误的;丁图中,城市形成热岛效应,温度高,气流是上升的,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环流,D的热力环流形式是对的。答案选C。19.对下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A.①风向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地转偏向力B。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C。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摩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风向D。①地转偏向力②风向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摩擦力【答案】B【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风向方向相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②为风向,地偏力于风向垂直,③为地转偏向力,④为摩擦力,故选B.20。形成风的直接原因A。地面的冷热不均B。地转偏向力C。水平气压梯度力D.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气温分布不均对气压及大气运动状况的影响,属于知识性试题。另外考生还应该明确形成风的直接原因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之间的差异。21.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不是因为A。日地距离适中B。体积质量适中C。有大气的存在D.运动周期适中【答案】B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约为150C,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小.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2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有①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③对地壳运动的影响,火山喷发频繁④对地形的影响,使地表趋于平缓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①正确;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②正确;火山喷发频繁与板块构造,地壳远动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③错误;使地表趋于平缓的时外力作用,与太阳活动无关,④错误,因此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

典例

防御影响地球气候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几率增多,黑子活动的低峰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世界各国和我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测,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扰乱地球电离层人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

干扰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产生极光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产生淡绿色、红色或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叫极光。自然灾害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等.分析下表,回答下列问题。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平均密度(g/cm3)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四季更替地球1。001.005。521年23小时56分有火星0。110。153。961。9年24小时7分有23。下列条件中,火星和地球最接近的是A。重力加速度大小B。公转周期长短C.昼夜交替周期长短D。表面温度高低24。人类深空探测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A。有生命存在B。是距地球公转轨道最近的行星C.有昼夜交替D。是环境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答案】23.C24。D【解析】23.直接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地球与火星的自转周期几乎相同,说明两者的昼夜交替周期长短最接近。故答案选C项.24。地球是目前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唯一的天体,而从表格数目反映火星与地球的日地距离、平均密度、公转周期、自转周期等都较为相似,由此看来火星与地球的环境最为类似,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故人们对它的探索极有兴趣。故选D项。25.2017年暑假期间,在国外游学的甲同学于当地时间20:00给自己兰州的乙同学打电话,此时乙同学手机上显示时间为上午9:00,甲同学可能在A.英国B。新加坡C.俄罗斯D.美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乙同学位于兰州,时间为东八区的北京时间.当北京时间为9:00,甲同学所在地的时间为20:00,该地与东八区相差11小时,根据15°每小时可知120°与甲地相差165°,根据计算可知,乙地的经度为75°W,所在国家为美国,故答案选D项。26.北极地区极昼范围变大的时段是A。春分——夏至B.夏至——秋分C.秋分--冬至D。冬至——春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当夏至日,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最大,到北极圈上。故答案选A。下图中甲为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一年),图乙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部分)。当地球公转速度为M时,完成下列问题.27.此时有关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并向北运动B。南半球,并向南运动C。北半球,并向南运动D.南半球,并向北运动28.若此时乙图中的AB弧表示夜弧,则乙图外圆圆圈的纬度最接近A.0°B.70°SC.10°ND。70°N【答案】27。D28.B【解析】27。读图分析可知,甲为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当地球公转速度位于M时,速度最快,因此在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故答案选D项。28.1月初北半球昼短夜长,根据AB弧表示夜弧,可以判断乙图外圆圈为南纬度,排除CD;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1月初,大概直射20°S附近,此时80°S应该处于极昼时期,排除选项A,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下图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的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时间占一天时间比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9.在ABCD四地中,此日昼夜长短相等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30。在ABCD各地中,地处北极点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答案】29.A30.B【解析】29。读图分析可知,根据图示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判断,A地昼夜平分,故判断为赤道,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A正确;B地出现极夜,判断位于北极圈以内,B错误;C地的昼长大于夜长,C地错误。D地昼短夜长,D错误。故答案选A。30.根据题意,此时是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在上面四幅图中,只有B图是极夜,所以其范围是66°34′N-90°N,有可能为极点,故答案选B项。下图为海陆风形成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31。此图表示的时间应该是A.白天B。夜晚C.冬季D。全天32.比较A、B、C、D四点的气压高低顺序应该是A.A>B>C>DB。A<B<D<CC.D>C>A>BD.C<D<B<A【答案】31.A32.D【解析】试题分析:31.根据图示的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大气环流方向判断,陆地盛行上升气流,判断陆地的气温较海洋高,故判断为白天,由于陆地升温快,故气温较海洋高。32.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故CD的气压较AB低;同一水平面上,水平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因此A点气压高于B点;D点气压高于C点。考点:大气运动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33.若图中α为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地球上的生物将消失C。兰州始终昼长夜短D.海陆风将消失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66°34′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南北极圈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度数【答案】33.A34。B【解析】33.读图分析可知,角α为黄赤交角,如果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将终年直射赤道,A正确;地球上生物存在的重要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故B不符合题意;黄赤交角变为0°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C错误;海陆风的形成是海陆热力性差异导致的,与黄赤交角的大小无关,D错误。故答案选A。34。由于地轴与黄道面成66°34’夹角,故黄赤交角为23°26',A错误;图示角α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即黄赤交角,B正确;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C错误;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决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D错误。故答案选B项.点睛: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产生的影响:一、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或变小.二、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因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而如果黄赤交角减小,极圈的度数增大,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减小,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随之减小。三、五带的范围变化:热带是指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寒带是指地球上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温带是指没有太阳直射及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即: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划分界线。因此黄赤交角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将减小,温带的范围扩大。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距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即假设为角a。角a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减小。五、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越大,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昼夜长短的差值也更大。因此,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小,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也随之变小。六、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因此,当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会更明显。当黄赤交角变小,其结果与上相反。35。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风向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B【解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B箭头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需明确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最终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即可回答。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风向的三个力作用。二、非选择题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右图所示的日期是.判断的理由.该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2)右图中c点的时刻为;这一天a点的昼长是小时。(3)右图所示的状态处于左图地球公转中_点的位置。(4)兰州市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日增大的时段与左图中①②③④中的段吻合.(5)当地球位于左图中的A位置时,地球上昼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答案】(1)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cba(2)12时(12:00)8(3)C(4)①②(5)北半球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及光照图的综合判读等相关知识。(1)本题光照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以及以南为极昼,北极圈以及一杯为极夜,节气为冬至日,时间为12月22日。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C点距离南回归线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b点位于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次之,a点位于北回归线,距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因此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是c、b、a.(2)读右图,c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时间为12时;图中晨昏线为昏线,a点所在的纬线与昏线交点所在的经线的时间为a点的日落时间,该交点和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相差30°,两地相差2小时,根据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为18点可知a点所在的时间为16点,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2,得出a地昼长为8小时。(3)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有图时刻所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左图中A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4)兰州位于北半球,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在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随后太阳直射北移,兰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兰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因此兰州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的时间段是从冬至—春分—夏至。左图中的C为冬至,D为春分,A为夏至,对应的过程为①②。(5)当地球位于A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3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1)左图中虚线表示波,实线表示波。(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向下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a为界面,其以上部分A为.(3)横波经过b界面时,纵波速度突然,b为界面,其以下部分C为,其以上部分B为。地下3000km处的物质状态可能是,判断的依据是。【答案】(1)横(S)纵(P)(2)加快(增大、加速)莫霍地壳(3)消失下降(减慢、减小)古登堡地核地幔液态或气态横波无法通过【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布.(1)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结合纵波和横波的差异:纵波的波速比横波波速快,判断虚线表示横波;实线表示纵波。(2)地球内部结构自上而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界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读图直接可判断,经过a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a界面为莫霍界面,其以上部分A为地壳.(3)当地震波通过界面b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说明B为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所以C地核,B为地幔,根据b界面以下横波消失,反映b界面以下的物质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38。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根据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③、④表示的辐射名称分别是①辐射,③辐射,④辐射。三者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次序是(填序号)。(2)大气把(填名称)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填名称)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