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调研检测试题_第1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调研检测试题_第2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调研检测试题_第3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调研检测试题_第4页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调研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半期调研检测试题(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为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和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边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风语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转,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有删改)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是为了与上文村人“满是鄙夷和不屑”做对比,对人性的丑陋进行有力批判,以加深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B.“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的描写,暗示“他”当时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但后面挨砖的情节表明“他”没有把疤哥考虑进去。

C.“爹”带着“他”到祖坟前询问生意的情节,说明爹知道“他”做非法生意后,希望“他”改邪归正,但爹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

D.“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他”有着怎样的人生“三部曲”?请简要分析。(6分)6.“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由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患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而梁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呈“浅阅读”趋势》)材料三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到危机根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摘编自2014年9月《中国教育报》)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7.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浅阅读的定义→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浅阅读的常见内容

B.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专业人士的担忧→中学生阅读主流及困惑

C.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

D.浅阅读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大众阅读的现状调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愉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材料的画面感和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们恰恰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因为中学里已经流行浅阅读,所以大学里也已经很难遏止浅阅读的发展趋势,最终使"读书无用论"在校园里占据上风。

D.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9.根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11.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利足也

利:对……利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D.锲而不舍

锲:刻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C.荀子认为,人的先天条件是“学”的决定性因素,但也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文章第二、三段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的角度论述,第四段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角度论述。13.请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①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①关城:潼关、函谷关。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朝闻游子唱离歌”,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

B.首联、颔联中“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的深秋时节,“微霜”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

C.此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称道。如“树色催寒”中“催”“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②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③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第Ⅱ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_____。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_____。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_____,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19.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20.下列交际用语中,各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使用错误的词语。(5分)

①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学生给老师的书信)

②家严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某人对朋友的询问)

③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某人给友人的请柬)

④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让我们深受教育。(班会上学生的发言)

⑤齐齐哈尔第二制药生产的某注射液,在临床上出现了一定的不良反应,已导致9人死亡。(药监局发出的紧急通知)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21.请欣赏下面一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个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漫画的寓意。(6分)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中检测答案选择题答案: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属于无中生有。回文定位到最后一段,“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原文并没有提及现代传媒对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的影响。D;A项“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是为了与下文“爹”的反应形成对比,在情节上蓄势;“人性丑陋”过于勉强;B项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思考”错误;C项“爹”并不知道“他”做非法生意。①最初,“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是个“老实蛋子”。②由于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他”开始制造并售卖地沟油,依靠这一非法生意,成为村里的风光人物。③违法的“他”受到法律制裁,被判无期徒刑,“他”要在狱中度过一生。

6.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时,“他”只是说“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生意,“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暗示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C;“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有误,人文、精神危机并不是阅读危机引发的。8.A;B项,青春小说不是浅阅读在中学生中流行的真正原因,而是因为中学生缺少读书时间;C项,“‘读书无用论’在校园里占据上风”有误;D项,“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有误。9.①新媒体的发展、普及和信息量的增加;②缺少阅读时间;③浮躁的社会情绪: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对知识、学问的轻视等;④学习生活压力大;⑤读者有参与的乐趣B根据句意和对称,可以对比排除,然后确定B项。B利:善于,擅长“人的先天条件是“学”的决定性因素”错13①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②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B;“形象生动地”错误,非常直白地描绘。①离别的不舍。“朝闻游子唱离歌”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②远行的担忧。颔联和颈联表现了魏万跋山涉水,路途艰险,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之情③真诚的关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