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必1)_第1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必1)_第2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必1)_第3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必1)_第4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课件)高二历史(选必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考:新中国的外交历经了怎样的过程?导入新课《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1.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当代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段获得的不同成就,针对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所对应的不同外交方针(时空观念)。2.通过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能够分析出政策背后形成的原因,并通过相关史实总结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唯物史观)。3.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能够探究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三大方针的内涵意义(史料实证)。4.了解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的概念(历史解释)。5.内政决定外交,通过学习中国的外交成果,了解祖国在一步步的变得强大起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整体感知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与原则2.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历程及成就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及其影响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结合国际形势理解新中国外交的方针和政策。时间轴时空史观01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古代:以强盛国力为基础的朝贡外交近代:屈辱外交思考: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外交体现出什么特征?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中国古代外交

中国近代外交

中国现代外交中国外交的演变朝贡外交屈辱外交(不平等条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影响外交的因素①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②国家性质;③国家力量;④国内外形势。材料:英国伯默斯顿: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1.背景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材料: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诞生的新中国,此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和外交上不承认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于摇篮之中。另一方面,刚刚取得民族独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孤立无援。——郭永虎,张杨《社会主义外交观》思考:此时影响新中国外交的国际因素有哪些?①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和封锁(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外交上不承认)唯物史观材料: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外交》思考:此时影响外交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屈辱的外交

②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1.背景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2.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思考:试着利用材料中的词语概括新型外交关系的总方针,并结合课本总结其特点。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学习聚焦】特点:以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8-79,梳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三个具体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49年意义: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历史解释具体方针含义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史纲上】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史纲上】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8-79,完成下表。材料2:“一边倒”的实施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游艳丽《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材料1:“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历史解释】谈谈你对新中国制定“一边倒”的理解?主要原因:(1)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发展经济的需要。(2)战后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遏制中国。(3)中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4)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内容:建国后提出三大外交方针,其中以一边倒为核心,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质:针对西方国家抵制中国所采取的政治方针。影响:①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②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③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④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⑤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⑥受苏联影响,不利于同非社会主义国家交往。历史解释题:解题思路:背景(政治、经济等,内外因等)

内容

影响(积极消极等、当时后世等)等角度进行回答条约规定“一旦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政府同时给中国三亿美元贷款,利息是1%,为期5年。中国可以在贷款正式生效后10年内偿还。3.外交成就:(1)建国后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形成第一次建交高潮(2)1950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加强了中苏合作,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最终形成。(一)建国初期的外交(1949年—50年代中期)——奠定基础,走向国际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特点:革命性及意识形态色彩时空史观(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我认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重点:重视国家利益——国家外交意义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②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③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4)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3.外交成就:(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性质目的内容意义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①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②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6)1956年外交关系进一步发展①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家建交;②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3.外交成就:1.外交政策:(1)形成了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

(支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两个拳头出击(2)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

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自1959年中印边界首次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公开袒护印度……

1960年7月,苏联作出从中国撤退全部专家的决定,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协定和合同,废除了多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2.外交成就:(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冲破封锁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中法建交为何被称为“外交核爆炸”(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1.背景:①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国劣势,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②资本主义阵营:欧洲联合,日本崛起;③社会主义阵营:中苏关系恶化,关系降到冰点;④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民族独立,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2)国内时局:(1)国际时局: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发展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949——70年代)2.外交政策:一条线3.外交成就:同一纬度的国家中、日、美、欧团结起来团结亚非拉地区一大片(2)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这是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1971年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联合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外交50年》思考:中国得以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

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支持;直接原因: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策略。

思考: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①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③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④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唯物史观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1、断交:美国和台湾必须断交,只有民间交往;2、废约:美国和台湾废除1954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3、撤军:美国必须撤出在台湾的驻军。1648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建交公报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基辛格秘密访华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或中美邦交(3)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3.外交成就: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的原因?材料1: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尼克松讲话材料2: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材料3: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材料4:《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与台湾当局在1954年间签订的正式国际条约,该条约是以军事为基础、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合作的多目标条约,本条约的基本精神是反共的,不仅在武力军事上协防台湾,亦反对共产主义渗透台湾。

美国:①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②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多极化趋势加强,美苏争霸处于劣势中国:①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根本原因:中美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4)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之后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①原因:②过程:③意义: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日建交联合声明美国的“越顶外交”和中日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三)20世纪70年代——打开新局面3.外交成就: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三大政策20世纪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结交盟友广交朋友“化敌为友”革命外交强调意识形态国家外交考虑国家利益新生之路02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新中国外交的特点》思考:对比建国初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政策有何转变?阅读课本P80,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分析转变的原因。转变:一边倒→全方位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调整国际:①根据国际形势变化,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②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唯物史观3.外交成就

(2)世纪之交:与周边国家关系取得新进展(1)改革开放之初:发展大国关系①解决了与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②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③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的关系取得新进展。①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②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第20次“10+1”领导人会议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2.外交政策:全方位、无敌国、不结盟(3)21世纪以来与世界各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形式-伙伴标志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000

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2003

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1999

成立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治理平台)2001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史纲下】【史纲下】成员国:【2001】加入:中、俄、哈、吉、塔、乌(乌兹别克斯坦)

【2017】加入:印度、巴基斯坦2001

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总部设在中国)2009

“金砖国家”(中、俄、印、巴)领导人首次会晤【史纲下】

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提供重要平台2010南非加入【史纲下】2015

成立新开发银行【史纲下】参与维和行动3.外交成就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978——2012年)03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坚定支持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发达国家周边国家非洲国家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与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稳步发展。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十八大以来的外交成就(2)外交成就世界发展大势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化,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严峻,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1)背景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年中共十八大以来(2012-2017)思考:根据以上信息,概括此阶段的外交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3124

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九大以来的外交关系(2017年以来)(1)理论创新:一坚持三推动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2,按照下列几个角度梳理十九大以来的外交成果。(2)实践创新①构建外交新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表现:九大以来的外交关系(2017年以来)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边国际性会议;出台多项推进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作为常任理事国,中国倡导、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关于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中国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改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峰会上◎张高丽签署《巴黎协定》通过主办主场外交,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②提出中国方案: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2)实践创新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年中共二十大以来(1)背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政策理念:①四个反对: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

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②一个宗旨: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③一个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

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

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12年——至今)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强弱的晴雨表,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朋友圈”关系示意图,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0501020304✥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形势❈社会制度❋领导人的智慧家国情怀习近平外交思想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你是怎样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当代中国的外交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外交精髓十八大以来外交十九大以来外交中国外交智慧本课小结1.(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答案】C【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据所学可知,影响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题干中提及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说明与周边国家交往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周边国家与中国可以深化合作共谋发展,C项正确;典例研析2.(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观看苏联电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据统计,1949—1959年国内放映的苏联电影达750多部,如《列宁在十月》《科学院士帕夫洛甫》《普希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观众约19亿人次。这一现象说明(

)A.“一边倒”方针推动中苏全面交流 B.国家重视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C.“双百”方针的贯彻丰富人民生活 D.“一五”计划促进了文化事业繁荣【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苏联电影的特点是政治宣传为故事前提,英雄人物是影片核心,强调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国同是社会主义国家,放映苏联电影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故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后,观看‘苏联’电影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1949—1959年国内放映的苏联电影达750多部”说明国家重视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B项正确;

3.(2021·江苏·高考真题)如图《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答案】D【详解】根据漫画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队伍朝着和平之路,并在宣传栏上有“五项基本原则”,而“战争之路”那边空无一人,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D项正确;4.(2021·山东·高考真题)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A.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