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_第1页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_第2页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_第3页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_第4页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岩滩镇初级中学覃东高

一、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二)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

义。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韩非,是战国末年韩国人。著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

物。《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的主要著作

《韩非子》是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的文章而编成,是

集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虽是一部论文集,可其中却有许多生动的

寓言故事,都是用来说明事理的,例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郑

人买履”等历来为人们所熟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韩非子》中一则

有名的寓言故事一一扁鹊见蔡桓公。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阅读注释一,了解寓言中两个主要的人物:扁鹊和蔡桓

公(教师略为补充)。

扁鹊,春秋战国时代名医,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秦越人的医生

医术高明、学识渊博,走南闯北、治病救人,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

的上古轩辕时代的名医扁鹊名字来称呼他。

桓公,即田齐桓公,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

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

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

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一时人才荟萃,彬彬大盛,齐宣王时规

模达到鼎盛。

2、结合注释,为生字注音(学生自主完成)。

扁鹊(qu6)蔡恒公(huan)有回(jian)睦理(c6u)

肌肤(fu)骨髓(sui)汤熨(tang)(wei)遂死(sul)

3、自由朗读全文。

(三)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完成)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

(1)不治将恐涩(2)寡人无疾

(3)不治将蓬深(4)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5)臣是以无道也(6)使人索扁鹊

2、(教师指点)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同“旋”,回转

(2)疾在媵理,汤熨之所及也。“汤”同“烫”,用热水焙

(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齐”同“剂”,药剂。

3、(师生共同探讨)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之:①君之病在肌肤(助词,的)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代词,他)

将:①不治将恐深(副词,将要)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带兵的人)

③上使外将兵(动词,带领)

4、(师生共同探讨)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②居十日,扁鹊复见

古义:止,停今义:居住,住所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古义:询问今义:请求,邀请

5、结合书下注释和其他工具书,指名翻译,其他学生将有误之

处做上标记。

6、矫正翻译:

常见有误之处有: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

(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译:扁鹊远远地的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C、桓侯故使人问之。[译:桓侯特意派人问他。]

D、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译:(病)在骨髓里,(那

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办法了。]

E、臣是以无请也。[译:我因此就不再说话了。]

7、(学生自主,教师点拨)把课文用“||”分为三个层次,并概

括层意。

(1)一层:桓公不听扁鹊的忠告。(开头至“桓候又不悦”)

(2)二层: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居十日”至“臣

是以无请也”)

(3)三层:桓公病死。(“居五日”至结尾)

(四)体会寓意

1、完成表格

扁鹊桓侯

拜见时间观察过程明断病情预言后果行为表现

一见立有间疾在媵理将恐深无疾

(居十日)二见病在肌肤将益深不应,不悦

(居十日)三见病在肠胃将益深乂不应,又不悦

(居十日)四见望而还走在骨髓无奈何使人问

(居五日)已逃秦索扁鹊,遂死

结合上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析两个人物形象及运用的手法。

明确:扁鹊一见桓公,“立有间”写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

在媵理”写他准确诊断桓公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

二见桓公、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公病情加

重,“不治将益深”,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四见桓公,转身就

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已

逃秦矣”既表现扁鹊对桓公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他的机警。全文

突出表现了扁鹊耐心的劝告和高明的医术。

桓公一句“寡人无疾”,固执、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不应”、

“不悦”,冷冰冰地拒医生于千里之外。扁鹊三见桓公都没有分析病

情、介绍疗法的机会,可见桓公讳疾忌医的严重程度。四见桓公,“扁

鹊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动作描写间接地写出桓公病情严重,达到不

可救药的程度。至此,桓侯仍未觉醒,只是对“还走”不解。最后,

扁鹊“已逃秦矣”,桓侯“体痛”,临死才“索扁鹊”,已无济于事了。

全文对桓公讳疾忌医的特点写得很传神。

2、对比,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艺术特色,利用对比刻画人物,这

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用简洁、传神的语言,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这两

个人物。把扁鹊的善意规劝与蔡桓公的讳疾忌医进行鲜明的对比,揭

示讳疾忌医者的可悲可鄙。

3、补充介绍,概括寓意:

这个故事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也有记载,文字大同小异,

但蔡桓公作“齐桓公”,这可能是传闻有异或文字讹错的缘故,无关

紧要。在传记作品中,它企图说明扁鹊的医术高明。而课文作为一篇

寓言,着重表现的是桓公讳疾忌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寓言内容是有劝谕性的,它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

做。要从劝谕的角度来理解故事的寓意。)

本文劝告大家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帮

助,要注意防微杜渐。

五、背诵全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表格逐层背诵全文。

六、迁移延伸

1继续背诵,并完成课后练习。

2阅读下面《韩非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完成习题。

买梗还珠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1)之柜(2),熏以桂椒(3),

缀以珠玉,饰以玫瑰(4),缉(5)以翡翠。郑人买其梗而还(6)其

珠。此可谓善卖梗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释】

(1)[木兰]一种香木。(2)[柜]这里指小匣子。(3)[桂椒]

桂花和花椒,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