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大学之道》课件57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5.2《大学之道》课件57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5.2《大学之道》课件57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5.2《大学之道》课件57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5.2《大学之道》课件57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性默写2.“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自勉。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3.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

求实创新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香港大学——明德格物大学之道1.

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重要文言知识;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增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学习目标学之所得检查任务一:认识作者,了解《大学》《大学》是一本怎样的书?《大学》相传是孔子门生曾参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所作,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

《大学》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能引起儒者的特别注意和关注。从韩愈、李翱推崇《大学》《中庸》以来,它才不断被一些儒者所重视,在儒家经学史中地位开始逐步上升。后朱熹将其编入“四书”,便与《论语》《孟子》《中庸》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且居“四书”之首,地位空前。同时,确立了其在经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释题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什么是大学?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作者介绍任务二:梳理文言大意,积累文言知识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句,理解文章大意。

学之所得检查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彰明。后一个“明”作形容词,美好的。明德也就是美好的品德。(3)亲民:亲,一说亲近,一说当作“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5)得:处事合宜;收获。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大学问的宗旨在于彰显美德,在于亲近百姓,在于达到

最完善的境界。学之所得检查大学之道(宗旨)是什么?为什么先要明确目标呢?明德新民至善美好的德行亲近爱抚民众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三纲”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递进的逻辑关系。“三纲”中,“明明德”侧重于“内圣”,“亲民”侧重于“外王”,“止于至善”是最终追求。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大学》通篇所阐释的是一种修己治人之道,即儒家思想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外王”源自道家,成于儒家。“内圣”就是克己修身而实现人格的完善,“外王”就是积极入世,关怀社会,心忧天下,建功立业的人生态度。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道应达到的境界然后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才能心安;心安才能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有所收获。事物有根本有末节,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事情先后,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达到三纲的七个步骤知止(目标、理想)定、静、安(心态、情感意志层面)虑(理性思考)得(收获成功)2.这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人要有目标。明确了“知止”的目标后,才会“定、静、安、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虚度此生。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知止”到“能得”,“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学之所得检查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10),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族中的关系整齐有序。(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9)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10)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代想要在天下彰显完美的德行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族;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的人,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的人,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的人,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使心意真诚的人,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研究了万事万物然后就会获取知识;获取了知识然后就会心意诚实;心意诚实了然后就会内心端正;内心端正了,然后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然后家族才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然后国家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使心意诚实端正内心修养自身整治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归于太平“八目”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基础,做好这些的目的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条件,“修身”的目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们是由大至小的条件关系,或者是由小至大的因果关系。“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内部关联:

“三纲”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是进阶方法。

在“三纲”中,“明明德”是大学教育的起点,也是儒家修身的基点,“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亲民”的最高阶段。

在“八目”之中,修身是中枢环节,围绕这个环节,论述前后依次递进,往前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对应“三纲”中的明明德阶段,修身是前四者的发展终点;往后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应“三纲”中的亲民阶段,修身是后三者的发展起点。任务2:1、文章大量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其好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文学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顶针的修辞作用是:从内容上,可使描绘更加清晰,使说理更加严密,使抒情更显深切;从形式上,可使行文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结构紧密。

1、文章大量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顶真手法的运用使论述更为严密。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再如“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可见,顶真手法的运用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日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使论述层层深入,逻辑严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方法齐家治国平天下目的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止定静安虑得步骤目标大学之道人生进修阶梯内圣外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课堂练习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

道:风尚B.在明明德明:彰明C.定而后能静静:心不妄动

D.患而后能得得:处事合宜

A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齐其家齐:达到同样的高度

B.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庶人:平民百姓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根本

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先正其心A.见贤思齐焉

B.在明明德

C.自贼者也

D.就有道而正焉

B.

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拓展:《礼记》中的名言警句播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种子,它便会生出“修身”之根,进而长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枝干,最终结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果实。希望同学们能一生谨记:修身立德,不忘初心!愿你们的生命之树都能开出绚烂之花,结出大道之果!大学之道与君共勉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3《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4《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读书检查学之所得检查——情境默写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2.《大学之道》开篇即点出了“三纲八目”的“三纲”,即“

”。这是“大学之道”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事立教”的目标所在。3.“

”四句,层层深入,逻辑严密地论述了志向坚定带来的一系列益处,也是达到“至善”境界的过程。【参考答案】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大学之道》中“

”两句从“三纲”出发,表明要想彰明美德于天下,应该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5.《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6.《大学之道》中阐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5.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6.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