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从军行(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从军行(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从军行(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从军行(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从军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诗歌专题训练从军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从军行①虞世南烽火发金微②,连营出武威③。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侠客吸龙剑,恶少④缦胡衣。朝摩骨都⑤垒,夜解谷蠡⑥围。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挥。方知万里相,侯服见光辉。【注释】①吐蕃、突厥在初唐时期经常进犯唐朝的西北边境。②金微:唐西北边境山名。③武威:郡名。④恶少:指不怕死的年轻将士。⑤骨都:古边塞地名。⑥谷蠡:古边塞地名。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城”两句写景,写出了战场环境恶劣以及战士们的孤苦无依。B.“侠客”两句写年轻的将士们挥剑如龙,把缴获的胡衣穿在身上。C.“沙蹬”两句描写将士们陷入沙漠绝境,在天晴后冲出重围归来。D.“方知”两句设想战争胜利后,受封的将士气势威武,锦衣华服。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出战事紧急,将士们连续出营冲锋陷阵,语言简洁有力。B.诗歌侧面描写了战争中的苦乐悲喜,刻画了战争中英勇的个体形象。C.诗歌从宏观层面对战争做了全景式描写,不拘于一时一事一地一人。D.诗歌属近体诗,对仗精巧,遣词精炼,内容境界一扫前朝颓败风气。3.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①,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注】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其一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B.其一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C.其五“日色昏”指天色已晚,它作为一种背景出现,交代了战争的具体时间。D.其五“红旗半卷”通过明丽的色彩展现了战士强劲凌厉、奋勇挺进的画面。5.作者在表达征人情感及描写战争方面都善用曲笔,请结合两首诗的画线句具体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①。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②。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注]①金微山:古山名,即今阿尔泰山。②明月环:古代大刀的圆形刀柄。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表现出诗人刚健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B.从“玉门”到“金微山”,既言地点,又通过空间的推移,表现我军将士杀敌的决心。C.“梅花曲”为古代诗人所常用,李白通过这一意象委婉表达了对将士远离故土的同情。D.尾联的“单于”“长驱”“铁关”分别对应“虏”“逐”“玉门”,结构自然圆合。7.这首诗的描写非常精彩,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节选)李昂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微①赊。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天边回望何悠悠,芳树无人渡陇头。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田畴②不卖卢龙策,窦宪③思勒燕然石。魔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注】①边微jiào:边境。②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曹操北伐乌丸,田畴建议偷越卢龙口出击并亲为向导,有

功,封亭侯,不受,曰:“岂可卖卢龙之塞,以易赏禄哉?”后因以“不卖卢龙策”为不以功邀赏之典。③窦宪东汉时期名将、外戚,出塞三千余里攻打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行”“悠悠”两个叠音词写出了战士长途跋涉中和遥望故乡时的情状。B.三、四两句是通过“明月”和“落花”这两个想象的意象来表现人物的情感。C.“春云”“桑叶”两句用两个典型事物表现了边塞与内地迥异的气候特征。D.诗人以典故入诗,自然贴切,委婉含蓄,不着痕迹的表现人物的情感态度。9.诗歌虽是只节选了最后几句,却也表现了主人公复杂饱满的形象特点。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③。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凤阙:宫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风,故以凤阙指皇官。③龙城: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照”“自”二字,渲染边疆军情紧急的气氛,表达诗人心底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B.颔联中“辞”“绕”,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作战,解救被匈奴骑兵紧紧包围的龙城士兵。C.颈联中,诗人抓住“雪”“风”的场景描写,表现两军对峙时的紧张场面,有声有色,各尽其妙。D.诗歌尾联,表达了初唐知识分子、士人阶层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的最强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11.这首短诗将书生投笔从戎的全过程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诗人是如何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刘孝仪冠军①亲挟射,长平②自合围。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马肥。贤王皆屈膝,幕府复申威。何谓从军乐?往返速如飞!【注】①冠军:诸军之首,这里指汉名将霍去病。②长平:指大将军卫青。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即将读者带入一场出击敌虏的宏伟战事中,笔力劲健,辞意畅足,令人快意振奋。B.前两句描写两位神勇过人的汉将形象,三、四句展现的是一幅万千汉骑军容壮盛的图景。C.诗人分别咏敌我景象,叙我军语带夸耀之气,述敌虏笔含嘲讽之意,笔法颇具映衬之妙。D.“往返速如飞”回答了前句的设问,还表达出将士渴望战争结束,迅速返家的急切心情。13.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何谓从军乐”中“乐”的理解。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唐)王维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颈①,归来报天子。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①名王:匈奴王。②牙璋:调兵的符信,这里指代军队。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吹角”二句从行军写起,“喧喧”二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士兵们起床后、出发前紧张忙碌的热闹场面。B.杨诗首联用“烽火照西京”和“心中自不平”分别写出了军情的紧急和人物的内心,交代了事件展开的背景。C.“笳悲马嘶乱”四句,具体写战斗的过程。一个“乱”字,概括了双方即将投入战斗时笳鸣马嘶嘈杂一片的情景。D.“牙璋”二句采取跳跃式的结构,出句写军队辞别家乡,对句写边塞战斗场面。这种跳跃十分自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15.“从军行”为乐府旧题,内容多描写边塞战争。请概括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参考答案:1.A2.C3.①赞颂了将士们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爱国热情。②赞颂了将士们不怕牺牲、乐观坚强的英雄气概。③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战斗豪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写出了战场环境恶劣以及战士们的孤苦无依”错误。“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描写双方在边关孤城,列阵对垒,表达了战士豪情万丈的英雄气概。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开篇写出战事紧急,将士们连续出营冲锋陷阵”错误。第一二诗歌写金微山烽烟再起,唐军从河西武威出兵,是从战争整体的局势着眼,没有写具体的哪一次战事。B.“侧面描写”错误。通过“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等内容可知,诗歌正面描写了战争及战争中的人。D.“诗歌属近体诗”错误。本诗属于乐府类诗歌。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烽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意思是金微山烽烟再起,唐军从河西武威出兵,金山指西域北部,而河西、陇右是大唐精兵屯扎处。“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描写双方在边关孤城,列阵对垒。赞颂了将士们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爱国热情。“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细致的写了唐军战斗力强大,士卒剽悍凶狠,大唐陌刀、马槊、强弓劲弩、明光铠,确是装备精良!这两句描写击溃敌军之速。赞颂了将士们不怕牺牲、乐观坚强的英雄气概。“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写大唐疆域的辽阔和征战的辛苦,萧关是关中四关之一,北萧关直面草原强敌,蒲海即罗布泊。“沙磴离旌断”字里行间战斗之激烈跃然纸上,“晴川候马归”画面感极强,就如电影中战后的镜头。“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挥。方知万里相,侯服见光辉”诗人再次提到了李广,交河在西域车师国故地,作者想象李广封侯,享受应有的荣耀。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战斗豪情。4.C5.“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间接抒情。远处传来的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诗人运用曲笔,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自己思念亲人、怀乡恋土的感情。“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侧面烘托,出征时声势凌厉、迅猛无比的后续军队正要上战场,却还未来得及与敌军交手,便已在半路获得捷报。避开正面描写战争,运用曲笔,从侧面烘托出前线战斗的迅速与战果辉煌。【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其五‘日色昏’指天色已晚”错误。“日色昏”接在“大漠风尘”后面,并不是指天色已晚,而是指风沙遮天蔽日。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其一中,“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两句间接抒情,久戍不归的征人“独上”孤零零的戍楼,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这一缕笛声,对于“独上”孤楼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诗人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乡恋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使全诗更富有意蕴,使用的是间接抒情的方式。其五中,“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是侧面烘托。读者的悬想是紧跟着刚才那支军队展开的,可是在沙场上大显身手的机会却并没有给到他们。就在中途,捷报传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情节发展得既快又不免有点出人意料,但却完全合乎情理,因为前两句所写的那种大军出征时迅猛、凌厉的声势,已经充分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作者不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选取未和敌军直接交手的后续部队,对战果辉煌的“前军夜战”只从侧面带出,避开对战争过程的正面描写,从侧面进行烘托,让读者从“大漠风尘日色昏”和“夜战洮河北”去想象前锋的仗打得多么艰苦,多么出色,从“已报生擒吐谷浑”去体味这次出征多么富有戏剧性。一场激战,不是写得声嘶力竭,而是出以轻快跳脱之笔,通过侧面的烘托、点染,让读者去体味、遐想。6.A7.①调动了听觉和视觉的感官描写战场环境。写听到《梅花落》曲和鼓声鸣起,看到像明月一样圆的刀环和兵气入云。②以侧面描写方式描写战争场面。本诗通过鼓声、兵气侧面烘托战场气势。【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议论”错,“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尾联是抒情,本诗没有议论。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描写了笛声高奏《梅花落》之曲,手中的大刀的刀环像明月一样圆。“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写瀚海之上战鼓咚咚,杀气直冲云霄。这是从听觉和视觉的感官描写战场环境。颈联的意思是:鼓声在大漠瀚海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充斥在云间。这句话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而是从鼓声、士兵的豪迈气概侧面烘托出战场的气势。8.B9.①既有先靖国难后谋家室的豪情,又有因远戍边疆而思乡念亲的温情。②既有决胜千里建不世之功的壮志,又有功成不居的淡泊。③既有对和平的渴望,又有不惧战争、誓擒单于的豪气。【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想象的意象”有误。“明月”是眼见的实写意象。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人说“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微赊”,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流露出先靖国难后谋家室的豪情。“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但因长久戍守边疆,思乡之情非常浓烈。“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诗人借用古人典故,表达的是想要决胜千里建立如窦宪般伟业的壮志,又流露出功成不居的淡泊。“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诗人说现在打仗就是为了以后这里没有战争,为此誓擒单于。这里既有对和平的渴望,又有不惧战争、誓擒单于的豪气。10.B11.①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片段,作形象概括的描写。书生如何辞别家人,怎样投笔从戎、一路上行军情况等,一概略去不写。这样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去感受书生以国事为重、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②诗人采取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写包围敌人,接着展示激烈的战斗场面。这种跳跃十分自然,而且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解救被匈奴骑兵紧紧包围的龙城士兵”错误。“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理解错误。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至于如何辞别家人,怎样投笔从戎、一路上行军情况等,一概略去不写,只抓住最有代表性片段,作形象概括的描写,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②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最后两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采取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而且这种跳跃十分自然,而且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12.D13.①乐在将士骁勇善战:霍去病、卫青两位将领亲袭敌虏,可谓雄姿英发,勇武过人;将士们手控雕弓,足蹬壮骑,亦是轩昂骠勇,军容壮盛。②乐在装备弓强马壮:雕弓燥硬,强劲有力;征马健硕,纵横驰骋。③乐在敌虏屈膝投降:敌军迫于汉军的强大威势,即便是贵族贤王也只得屈膝投降;④乐在战事速决速胜:将士们痛快激战,往返如飞,战役胜得干脆利落。【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表达出了将士们渴望战争结束,迅速返家的急切心情”错。“往返速如飞”表达的是将士们速战速决的从军之乐。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字词含义及诗歌情感的能力。诗歌首联以劲健的笔力,勾勒霍去病挟弓亲射敌虏的雄姿,随即续以卫青之师铁钳般“合围”单于的远镜头,在纵横千里的背景上,展示两支雄狮猛然直捣匈奴的雄奇景象。写得辞意畅足、振奋人心。此句之“乐”在将士骁勇善战:霍去病、卫青两位将领亲袭敌虏,可谓雄姿英发,勇武过人;接着是行进万千汉骑的雄壮军容,在落叶的萧萧声中、舒爽的秋空之下,展现了汉将士们手控雕弓、足蹬壮骑的轩昂骠勇之态,令人神往。此句之“乐”在将士们手控雕弓,足蹬壮骑,亦是轩昂骠勇,军容壮盛;颔联还写出装备的弓强马壮,此刻正值天高气爽的秋日,万木叶落,连勇士们手中的雕弓,也变得燥硬强劲;浩瀚辽远,正适合肥健的征马扬蹄而飞!以这样弓强马壮的雄狮横行塞外,又何敌不克、何城可挡?此句之“乐”在雕弓燥硬,强劲有力;颈联化出了一幕幕铁骑所向、敌虏纷纷溃降的镜头:这里是霍去病之师的斩将搴旗、长驱直入,直杀得敌虏闻风丧胆,连匈奴的左右贤王也战战兢兢屈膝求降;那边又传来大将军的胜利捷报,单于夜遁,汉师之幕府(将帅之外的营帐),声威震动匈奴上下。此句之“乐”在敌虏屈膝投降,敌军迫于汉军的强大威势,即便是贵族贤王也只得屈膝投降;最后写胜利凯旋的路上,刚刚经历了一场痛快激战的将士们,正雄赳赳回返边塞。在这样的时刻,谁要问他们“什么叫从军乐”?他们难道不会像诗中所说的那样,骄傲地回答:“参加这样往返如飞的胜利作战,就是从军者的最大快乐啊!”此句之“乐”在战事速决速胜,将士们痛快激战,往返如飞,战役胜得干脆利落。14.D15.相同点:均表达了爱国思想,以及杀敌报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