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样本_第1页
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样本_第2页
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样本_第3页
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样本_第4页
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一、项目提出背景国内地区辽阔,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是世界上至少国家。因而,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局限性,是国内基本国情,然而,国内既有耕地正受到“水资源局限性、耕地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当前,耕地水土流失已经是国内头号环境问题。它不但严重影响到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还严重影响到国内13亿人口生存问题。为此,国家组织两院和水利部一起,历经两年时间考察活动,考察成果已经引起国家高层高度注重。国家准备拿出一千个亿资金,进行全国坡耕地改造和治理工程。二、项目立项基本辽宁省某某县是典型丘陵山区,过去是全国有名贫困县之一。通过几十年艰辛努力和重复摸索,本着“科学治理,持续治理,规模治理,开发性治理坡耕地”原则,以抓“两建”(山区生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促“两改”(改进生态环境、改进生产条件);用“两改”促“两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老式农业向当代农业转变);用“两变”促“两增”(农业经济增长、农民增长收入)发展思路,有效实行“三步战略”,建立“三个阻控水土流失工程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三道防线”。创立“三个水土流失防治模式”。科学配备阻控水土流失集成办法。“突破了按小流域进行坡耕地治理范畴和界限,重新拟定和分派坡耕地治理时间和空间。加快了坡耕地治理步伐,扩大了坡耕地治理规模。使坡耕地治理基本上实现了“四化”(既:坡耕地治理原则规范化,坡耕地治理范畴社会化,坡耕地治理速度当代化,坡耕地治理办法机械化)。为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提供了技术推广平台和科技示范基本。三、项目名称某某县机修水平梯田5万亩/年建设项目。四、编制可研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行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顿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辽宁省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某某县土地运用总体规划》;《某某县土地开发整顿专项规划》;《某某县地下水资源调查报告》;《国家劳动定额实行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第(42)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二章项目区概况一、地理位置某某县属辽宁省朝阳市,位于朝阳市北端。地处东经119°14′至120°03′,北纬41°19′至41°23′之间。东部与朝阳县交界,南部与喀左县、凌源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赤峰市宁城、喀喇沁旗及赤峰县隔老哈河相望。东北与敖汉旗毗邻。是一种典型丘陵山区。二、水文气象某某县属辽西山地丘陵区。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努鲁儿虎山纵贯全县,中部地势较高,是老哈河与大凌河分水岭。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县面积74%。较大河流有老哈河、蹦蹦河、海棠河等。

本县处在中温带亚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7.8℃。一月平均气温-11.4℃,最低气温-27.2℃,北部-30℃;七月平均气温23.9℃,最高气温40℃。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487毫米,北部448.5毫米,较干旱。无霜期152天,北部125天。

三、资源概况某某县是“六山一水三分田”丘陵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这是某某县两大优势。80年以来,农作物以玉米、谷子、小麦、高梁、大豆为主。经济作物重要是向日葵。森林盖率达30.4%,以牛、羊猪为主畜牧业发展迅速,牛肉和家兔已走向国际市场。土特产重要有蜂蜜、红蘑、杏仁、黑瓜籽、大葱、大蒜等。

四、农业概况某某县当前已经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但严重干旱使咱们结识到,必要冲破“雨养农业”老式生产模式。通过大面积削减了玉米、谷子、高梁等粮食作物栽培面积,提高了土豆、西瓜、烤烟、蔬菜、甜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使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达到4:6。“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货币农业”已登上了某某县农业生产舞台,并成为主角,开始浮现了历史性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正在由老式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

五、基本设施基本设施明显改进。公路建设共投资近1.3亿元,铺设油路277公里,新建桥梁227座5688延长米,改造路基139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143个村通了油路;拓宽了101国道某某段,开通小叶线南出口;阜朝、锦赤两条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投资5400万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正在建设中。城乡供电能力明显提高。城网投资8450万元,完毕了电网改造、一次变增容改造、陶瓷工业园供电等工程;农网投资2.6亿元,完毕了二期改造、重点输电线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实现了全县农村户户通电。今年采用政府投入、上级补贴、公司集资、部门自筹等方式筹资5100万元,新建和改造建青线、建深线、朱青线等输电线路,建设了小塘、小马场、青松岭三个变电所,将有效缓和农村生产生活用电紧张状况。通讯能力明显增强,固定电话达到13.8万户,移动电话达16万部以上,有线电视顾客达到6.3万户。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开通公文传播网络,建成全省首家县乡视频系统工程。六、社会经济状况某某县地处辽宁省西部,是一种半干旱丘陵山区。全县现辖9个镇,23个乡。342个村,总人口约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万人。总土地面积729万亩,其中丘陵面积占43.3%,山地面积占30.4%,平原面积占26.3%。坡耕地面积103万亩。新修梯田40万亩。有效改进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使粮食产量从两亿斤跨越到十亿斤。预测完毕农业总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42.9%,比增长1.9倍。龙头公司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引进了投资1.5亿元绿龙公司、投资1.2亿元承德颈复康药业、投资1.2亿元兴诺米业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深加工能力强、对农户和产业有较大牵动力龙头公司。到末,全县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公司达40家,晋升省级龙头公司4家、市级22家,全县38%以上农户已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分别达到48%和62%。产业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依托龙头公司建设,进一步加大了产业构造调节力度,龙头基地互动格局基本形成。杂粮、马铃薯、烤烟、甜菜等产业基地建设正在向专业化、规模化、原则化方向发展。有机食品基地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最大有机杂粮生产基地。设施农业、裸地蔬菜、中药材生产成为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今年新建原则化冷棚3000栋。以坡耕地治理为主农业产业是农村经济第一主导产业,重点示范和推广拉动了农村经济。带动了养殖业、畜牧业、杂粮业等农副产品总产值增长48.2%,实现人均收入1100元。平均每年治理坡耕地达3-5万亩,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进。水平梯田兴建水利设施728处,新增灌溉面积12.8万亩,合计投资1.1亿元,新造和整顿土地6.7万亩。第三章坡耕地现状分析一、坡耕地运用现状土地资源数量多,面积大,土层厚,生产性能强,是某某县最大资源优势。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供应能力低,又是某某县劣势。耕地是人类生存之本,而严重水土流失却时时动摇这块人类赖以生存根基。因而,耕地质量低下,农业基本薄弱,生产力落后,又是我县县情。由于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破坏,束缚着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农业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物质基本,导致以干旱为主自然灾害频繁,土质瘠薄,十年九旱。某某县当前3-15度坡耕地共有103万亩,这些坡耕地因没有灌溉条件,农业只能靠“雨养”。在坡耕地运用上也只能“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粮食单产在200-300斤徘徊,人均收入在200元左右。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处在恶性循环之中。二、坡耕地水土流失现状1、坡耕地基本要素土壤和水分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基本条件,土、水、肥又是坡耕地基本要素。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导致地面上水和土离开本来位置,通过坡面、耕地、沟壑流失到较低地方,再汇集到江河里去,为此,导致耕地水、土、肥破坏和损失。因此说,水土流失已经是耕地一大隐患。2、坡耕地是水土流失重点据水文资料记载,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占水土流失总量百分之八十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不但导致土壤和水分破坏和损失,也导致土壤有机质破坏和损失。致使土壤有机质被分解、驱动、破坏,致使土地硬化、沙化,导致生产条件恶化,生产能力丧失。不但使土壤肥力减少,还加剧了沟壑纵横,破坏了地面完整,同步也减少了耕地生产能力,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3、坡耕地侵蚀形态在地貌学中,坡耕地土壤侵蚀是地表形态重新塑造和雕刻过程。在土壤学中,把坡耕地土壤破坏、土壤构成物质迁移和损失及由此导致坡耕地土壤肥力不断下降、衰退过程,叫做土壤侵蚀。从物理学角度看,坡耕地土壤侵蚀,又是一种做功运动,是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在地表土壤运动中一种体现形式。坡耕地土壤侵蚀,更是一种矛盾运动,其外营力和内营力是矛盾运动中两个方面,当外部搬运土壤能力不不大于土壤抗蚀能力时,既发生坡耕地土壤侵蚀和流失。坡耕地水土流失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严重自然灾害。它既是地形破坏因素,又是地形破坏成果。坡耕地水土流失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它受着各种因素综合伙用,共同影响,因而它是一种多因素、多功能、多秩序复杂过程。由于自然因素在空间上有地区性差别,因而,耕地水土流失也有地区性特点。在高寒地区以冻融侵蚀为主,在湿润地区以水蚀为主,在干旱地区以风蚀为主。某某县以水蚀和风蚀为主。水和风是动力,土体是被破坏对象,地形是产生水土流失基本。在影响坡耕地水土流失因素中,各个因素并不单独起作用,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入,互相制约成果。每一种因素均有其各自特点和变化规律。因而,土壤侵蚀在同一侵蚀类型中,有着不同侵蚀形式,在同一侵蚀形式中,有着不同侵蚀形态。由于地表抗蚀力差别及地表植被物状态不同,使坡耕地在同一侵蚀类型状态下刻画出不同侵蚀景观。4、衡量土壤侵蚀限度指标衡量坡耕地水土流失限度,常惯用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限度、沟壑密度、侵蚀基准面作为衡量侵蚀限度指标。(1)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模数:是指在单位坡耕地面积上流失土壤数量,普通采用用近年平均值,单位普通以(m3/km2/a或T/km2/a)表达。(2)土壤侵蚀限度土壤侵蚀限度:是指横量土壤侵蚀状况指标。表达在单位面积内土壤流失数量多少。依照侵蚀模数大小划分为六级:(<500)可以视为极微度,微度侵蚀(500-1000),轻度侵蚀(1000-),中度侵蚀(-3000),强度侵蚀(3000-5000),某某县属强度侵蚀区,侵蚀模数在(3000-5000)之间。极强度侵蚀(5000-6500),激烈侵蚀(>6500)。单位普通以(T/km2/a)来表达。(3)沟壑密度沟壑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沟壑总长度。用km/km2表达。某某县沟壑密度平均值是2.76公里/平方公里。(4)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是通过侵蚀基准点水平面。(5)水力侵蚀由于水力作用引起耕地土壤及其母质剥离、搬运、破坏、沉积现象为水力侵蚀。某某县依照坡耕地土壤侵蚀特点,在水、土、肥高效运用与管理基本上,因地制宜布置保水、保土、保肥办法,摸索出水、土、肥高效运用与治理模式,为丘陵山区创造“两高一优”生态农业,增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根据,创造了有效技术途径。第四章坡耕地治理必要性一、坡耕地类型、分布及生产能力分析某某县系丘陵山区,是一种以粮食生产为主农业大县,某某县土地资源具备类型多、数量大、地区差别明显特点。全县以褐土为主,另一方面是草甸土和局限性万亩风沙土。褐土遍及全县,风沙土位于老河流域东北部,草甸土分布在十二条河流低阶地上。按水文要素划分为三大川:南部地区凌河川、北部地区蹦河川、西部地区老河川。按地貌类型划分为高丘地、低丘地、台丘地。为了精确反映不同坡度耕地分布限度,将全县坡耕地按坡度划分为四级:3度如下坡耕地为第一级,共75万亩。3-5度坡耕地为第二级,共51.4万亩。5-15度坡耕地为第三级,共51.6万亩。15-25度坡耕地为第四级,共9.6万亩。从土地类型分布格局来看,我县以3-15度地区上土地类型为主,土地运用类型控制着土地开发运用方式和治理方向。从南部到北部考察,土地运用特性存在着明显差别。全县大体分为:南部低山丘陵土石质山区,西部沿河低山丘陵山区,北部低山风沙丘陵山区。南部低山丘陵土石质山区,大某些耕地在8度以上,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耕地坡度较大,治理难度较大。西部沿河低山丘陵区有老哈河环绕,平地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呈丘陵地带,坡度较缓,耕地坡度以3-10度为主。该地土地资源丰富,土层较厚,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较好,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地生产能力强,是全县肥沃产量区。北部地区,是低山风沙丘陵山区,气候较寒冷,降雨量较少,地下水位低,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基本靠“雨养”。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土质瘠薄,耕作粗放,土地运用不合理,致使土壤退化严重,有机质含量减少,农业生产面临着不利因素,使经济和生态都处在恶性循环之中。二、坡耕地面积及运用现状分析某某县耕地特点是面积大,人均耕地数量多,土层较厚,生产性能较强,土壤侵蚀严重。据耕地面积普查成果表白,全县拥有耕地面积217万亩,其中坡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均耕地4.6亩。在土地资源方面具备很大优势。近年来,在耕地运用上普遍存在着“以多为胜、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现象。“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是过去真实写照。耕地粗放经营加剧了土壤侵蚀,致使土壤退化严重,有机质含量减少。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处在恶性循环之中。由于对坡耕地粗放经营和管理,致使坡耕地生产能力逐渐损失,使农业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物质基本。导致以干旱为主自然灾害频繁。每年施肥量除去作物吸取外,在土壤中积累甚少。由于逐年增施化肥,又导致土壤物理构造退化,致使坡耕地越种越薄,产量越种越低。经营上粗放加剧了土壤侵蚀,使坡耕地成为水土流失集中区。据水文资料记载,坡耕地水土流失量占水土流失总量百分之八十以上。严重束缚着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分析由于某某县地形是中间高、四周地,使坡耕地缺少涵养水源必要条件,降雨后形成径流快,汇集时间短,大某些地表水资源未加运用而流走,入渗量只占降雨量到20%。由于土壤以粉质为主,构造疏松,容易流失。径流把耕地表土大量冲走,使土壤侵蚀模数高达3700吨/k㎡/a,年平均侵蚀深度在2.7毫米以上。据土地普查资料测算,每年每亩耕地流失降雨量达70立方米,相称于100毫米降雨。合计全县每年在坡耕地上流失降雨量高达7210万立米,相称于凌河流域总水量。每年每亩平均流失土壤2.46吨,合计全县每年在坡耕地上流失土壤量高达254万吨。全县每年耕地肥份损失共计1980吨,其中(有机质585吨,氮肥545吨,磷肥850吨)。因而,导致坡耕地土壤质量日益瘠化,缺氮缺磷十分严重。水土流失不但使坡耕地土壤肥力下降,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更为严重是使坡耕地遭到毁灭性切割、蚕食、埋压等破坏。坡耕地被径流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没通过治理坡耕地,沟壑侵蚀正在活跃发展,速度之快,危害之大,成为农业生产严重隐患。由于某某县水土流失量重要产生在生产用地上,这样,年年流失是水土,留下则是贫瘠。第五章坡耕地治理可行性分析一、坡耕地治理必要性坡耕地是一种有限资源,是重要农业物质产出地,也是水土流失发源地。坡耕地是水土流失重点。坡耕地水土流失,是土地生产能力破坏和损失,也是生存条件破坏和损失。因而,治理坡耕地是发展农村经济制高点,是建设生态农业主线办法,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二、坡耕地治理可行性某某县有效地实行三步战略,“治理荒山”,“建设以人工沙棘林为主生态防护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第一道防线。拦蓄天然降雨,汇集地表径流,解决了“改进荒山植物生长环境和提高植物成活率”问题。从到当前,正在实行第二步战略,治理坡耕地,“建设以坡改梯为重点农业生态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第二道防线”。这是“三步战略”中,实行保水、保土、保肥办法最重要一种环节。通过创造了“机修水平梯田原则化治理模式”,提高了治理速度。从-末共新修高原则水平梯田40万亩,将“坡耕地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变成“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从主线上解决“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土地生产率、土地运用率”问题。并在坡耕地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成功创造了“机修水平梯田原则化治理模式”。为项目建设可行性奠定了雄厚基本。通过技术示范、推广和普及,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利益,使全县农民对治理坡耕地有着极大热情和积极性。因而,实行坡耕地治理项目不但可行,并且,势在必行。第六章坡耕地治理实行方案坡耕地治理是一项投资多,时间长,规模大,范畴广,政策性强社会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历届领导班子都把治理坡耕地,做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主线任务,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结合“十二五”期间规划治理任务,调动全社会力量全面组织实行,并提出坡耕地治理指引思想、治理理念、筹划办法和实行环节。一、坡耕地治理指引思想实行坡耕地治理项目指引思想,第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第二坚持土地宏观调控和农业构造调节基本原则。第三坚持综合治理、持续治理、开发性治理原则。第四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方向。二、坡耕地治理“新理念”土地是极其宝贵稀缺资源,节约用地是国内基本国策。因此咱们提出“以保护耕地为主体,以治理耕地为手段,以开发运用耕地为方向,并达到三者协调统一”“新理念”。克服了长期以来“国家花钱修地,农民免费种田”旧观念。建立高效农业,必要更新观念,改革投入,对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要进行尝试性改革,用国家投资扶持各乡搞以机修水平梯田为主农田基本建设,开发土地再承包给农民有偿使用,回收资金在用于土地开发,创造资金滚动持续投入新机制。有条件地方,要搞集中连片高效农业区,建设一定数量商品粮基地,以促使商品经济发展,使坡耕地治理在提高产量、振兴山区经济中,具备基本产业位置,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制高点。促使老式农业逐渐向生态农业转变。三、坡耕地治理筹划为了开发治理好坡耕地,一方面进行了“坡耕地普查”,依照不同坡度,将全县坡耕地划分为三级:3°如下坡耕地为第一级,共75万亩;3°-15°坡耕地为第二级,共103万亩;15°-25°坡耕地为第三级,共9.6万亩。依照耕地不同侵蚀限度、类型、坡度,采用不同治理办法,制定切实可行实行方案。全县3°如下一级坡耕地75万亩,可以暂时维持现状,重点抓好防止保护工作;将3°-15°103万亩坡耕地作为治理重点;对15°-25°9万亩坡耕地原则上要退耕还牧还草,统一制定政策。从开始至末,全县已修水平梯田40万亩。筹划从开始,每年以5万亩速度治理坡耕地,到共用十二年时间,将既有60万亩坡耕地基本治理完(祥见附表)。四、坡耕地治理环节导致耕地水土流失一种重要因素,那就是坡度。因此,治理坡耕地办法,必要环绕着如何“变化坡耕地坡度”做文章。变“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为“三保田”(保水、保土、保肥)。然而,坡耕地水土流失又是一种过程,不但仅限于坡耕地上。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而,必要坚持按三步战略,实行保护与治理耕地集成办法。第一步战略,“治理荒山”,建设以人工沙棘林为主生态防护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第一道防线”。创立了“荒山水平槽整地治理模式”。减少了侵蚀坡耕地地表径流。解决了“改进荒山生态环境”问题。据水文资料记录,某某县100万亩沙棘林,年蓄水量相称一座大型水库蓄水量。这是保护耕地,避免坡耕地水土流失重要办法。也是实行保护耕地第一种环节,为坡耕地治理打下了重要基本。第二步战略,“治理坡耕地”,建设以坡改梯为主农业生态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第二道防线”。创立“机修水平梯田原则化治理模式”。将“三跑田”(跑土、跑水、跑肥)变成“三保田”(保土、保水、保肥)。从主线上解决“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土地生产率、土地运用率”问题。实现了十年机修水平梯田40万亩目的,这是变化坡耕地水土流失状况,治理坡耕地主线性办法,也是坡耕地治理重要手段。第三步战略,“治理沟壑”建设以蓄水拦沙为主洪水防御体系,形成控制水土流失“第三道防线”。通过“拦蓄径流、汇集洪水、涵养水源、抬高地下水位”,建立沟壑梯级开发治理模式,达到“避免洪水泛滥,吞噬、蚕食耕地目,起到保证耕地治理工程安全作用。在解决“兴水利”和“除水害”问题同步,也提高了耕地后备资源储备。在治理坡耕地同步,开发耕地潜在效益。五、坡耕地治理办法坡耕地治理是一项投资多,政策性强,规模大,范畴广保水、保土、保肥工程。坡耕地治理办法,涉及政策办法、技术办法和社会办法三种。用政策办法变化农民开发、治理、运用土地观念。用技术办法控制着土地开发运用方式和治理方向。用社会办法扩大治理范畴,实现坡耕地治理社会化。加快了坡耕地治理速度。1、政策办法长期以来,由于农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靠、要思想严重,舍不得在耕地上投入。存在着“国家花钱治地、农民免费种田”旧观念。必要靠政策,更新农民思想观念,用政策改革投入机制,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确立典型乡镇,如选取奎德素、榆树林子、喀喇沁等重点乡镇,坚持改革投入机制,变过去“单一投资渠道”为“内外结合、多层次、多方位投资渠道”。实行国家投资、群众自筹、乡水利站负责对新修梯田进行水利设施配套“三位一体”新机制。全乡每年自筹资金100万元,平均每人每年40元,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了坡耕地治理步伐。持续五年每年每个乡都保证了修高原则水平梯田-3000亩治理任务。不但要实现坡地梯田化,也要实现梯田水利化。由于坚持科学治理坡耕地,使新修水平梯田粮食产量倍增,让农民在坡耕地治理中增长了收入、获得了利益、尝到了甜头、极大焕发了群众积极性。不但提高了效益,也变化了群众治田观念。实现了过去“国家花钱要我治”到当前“自筹资金我要治”主线转变。2、社会办法由于在投入机制上,实现了国家多方扶助,群众自筹投入,形成自我滚动、自我发展新型机制。全县浮现了“春季留地造田”、“夏季农闲抢治”、“秋季突击会战”局面。每年各乡均有村民代表,积极到乡政府争取坡耕地治理任务。治理顺序还要通过人代会抓阄来拟定。使全县坡耕地治理已经纳入科学、规范、积极轨道上来。走出了“国家投资”和“群众自筹”相结合,“农机支持”“和“水利配套”共参加新路子。浮现了搞农田基本建设由“政府搭台”“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整个“社会大合唱”局面。3、技术办法(1)应用“原则化水平梯田治理模式”为坚持规模、保证质量,是坡耕地治理工程宗旨。为此,全县抽出一批专业技术干部,依照坡度、坡长和每亩土方量来拟定田面宽,力求做到长、宽、平、直,环山等高。在治理迈进行测量打点,定点运土,重点地块由专业人员分工进行技术指引,并负责检查验收,尽量做到省工、省力、集中连片。在长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经验公式,被称为“原则化水平梯田治理模式”。运用B=1/4亩土方量经验公式,来拟定田面宽。这是用来指引坡耕地治理工程技术办法。(2)坚持人工与机械相结合,坚持人工与机械相结合,加快治理速度。由于坡耕地治理任务集中,工程量大,治理强度远远超过劳动力承受能力。为了既不误农时,又保证完毕任务,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办法,全县有拖拉机830台,每年都集中轮训机手,提高施工作业技术水平。大面积水平梯田靠机械,小面积零星地块靠人工完毕。一方面用拖拉机开通作业道路,按测量规定,定点运土,完毕重要工程量,然后用人工平整田面,修复田埂。这样省工、省力。每年都能保证按筹划完毕治理任务。坚持一年三季人机结合治理办法,春季在播种前抢治一某些,不耽误当年种植,地多人少地方留出一某些耕地,待挂锄后来再进行治理。百分之八十治理任务放在秋季,人机结合,集中会战。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坡耕地治理速度。(3)搞好配方施肥,提高粮食产量科学治理,提高粮食产量。在坡耕地治理实践中,充分发挥科技主导作用,使新修梯田缩短了效益周期,做到梯田当年不减产。对于机修梯田第一年耕种,要调节作物布局,搞好配方施肥。新修梯田在填方一面深翻种土豆,在挖方一面种甜菜,当年每亩收入就可达到500元。对于人工修梯田,尽量保持熟土还原,当年深翻种土豆和向日葵,次年种玉米,第三年种谷子,土地基本上恢复了地力,使农民治理坡耕地积极性不受到伤害。使治理坡耕地实现坡地梯田化、梯田原则化、农业产业化。第七章坡耕地治理效益分析一、坡耕地治理成果1、提高了治理速度某某县县委、县政府通过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按照“构造调优、效益调高、产业调大、龙头调强”发展思路,使农村经济得到稳步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日益增强。从1998-十年中,全县共修高原则水平梯40万亩,实现了每年四万亩治理速度。2、拟定了治理模式“大禹杯”建设十三届夺杯,拟定了“水平梯田原则化治理模式”,并得到了省政府必定,“辽宁梯田在朝阳,朝阳梯田在某某”。也就是说,某某县梯田,代表着辽宁省梯田最高水平。3、获得了治理成果粮食产量比八十年代增长2亿公斤到十亿斤,坡耕地治理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发展必由之路。二、坡耕地治理效益某某县通过有效实行第二步战略,对坡耕地进行科学治理,完毕高原则水平梯田40万亩。在保水、保土、保肥等方面效益明显,这是有目共赌。1、保水效益按“水平梯田原则化治理模式”将40万亩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将每年流失100毫米径流拦蓄在梯田里,40万亩水平梯田可以拦蓄径流9240万立米。其保水效益相称两个中型水库蓄水量。每年按5万亩治理速度计算,将每年可以拦蓄径流333.5万立米。2、保土效益按“水平梯田原则化治理模式”将40万亩坡耕地,修成水平梯田。将每年每亩2吨土壤流失量控制在梯田里,40万亩水平梯田,每年可以控制土壤流失量80万吨。其保土效益十分可观。每年按5万亩治理速度计算,将每年可以拦土壤流失量10万吨土壤流失量。3、保肥效益实验研究数据表白:40万亩水平梯田,每年可以保持土壤中肥份损失1600立米(其中氮肥296吨,磷肥340吨)。有效改进了土壤日益瘠化,缺氮、缺磷现状。每年按5万亩治理速度计算,将每年可以保持土壤中肥份损失2万吨。4、增产效益一方面是粮食产量有明显增长。80年代粮食总产量1.2亿公斤,粮食总产量增长到4亿公斤。平均每亩梯田比坡耕地增长产量300公斤。这只是单纯产量上效益。每年按5万亩治理速度计算,将每年可以提高产量1500万公斤。如今某某县已经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小杂粮生产闻名全国。“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货币农业”已登上了农业生产舞台,并成为主角。总之,开发坡耕地内在潜力,改进耕地生态环境,变“三跑田”为“三保田”,是保护农业基本资源有效办法,是拉动经济增长制高点,是实现“老式农业”向“当代农业"转变主线任务。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第八章财务分析一、投资估算每年按5万亩治理速度计算,治理1亩坡耕地,用机械修一亩高原则水平梯田需要资金元(涉及10%前期工作费和管理费)。5万亩需要资金一亿元。需要新增拖拉机推土产500台。东方红拖拉机85090元/台,推土机129000元/台。第一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