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_第1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_第2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_第3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_第4页
毛泽东思想概论 课件 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思想概论目录CONTENTS①②③④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⑥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⑦⑧⑨⑩⑪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⑫独立自主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一)群众路线的形成1.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是群众路线的萌芽阶段。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明确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为了争取、维护和实现工农群众的利益,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消灭私有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5年10月,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制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进一步提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6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我们今后怎样工作》的小册子,强调从事群众宣传,“要时刻留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领导群众的本领,只有在群众中虚心领受他们的指教才能够学得”。

第一节

群众路线的形成及其发展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一)群众路线的形成1.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是群众路线的萌芽阶段。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民众大联合是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提出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动员组织群众的思想。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群众路线的形成阶段。1928年6月,周恩来在党的六大所做的组织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有脱离群众的危险,这种危险还很大,“党应改变旧的一切命令群众、压迫群众的方法,而坚决的去执行说服群众、引导群众的实际工作”。1928年10月,《中央通告第七号》批评了党员与群众相脱离或强迫命令群众的现象,提出“党员职业化”的要求。同年11月,中共中央告全体同志书批评了命令主义不去说服群众、鼓动群众,而用机械式的命令去恐吓群众的工作作风,再次号召“党员的职业化”,通过职业化“深入群众中去,把党的影响到群众中去扩大,同时能把群众的意识正确的反映到党里来,使党成为真正群众的党”。第一节

群众路线的形成及其发展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一)群众路线的形成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群众路线的形成阶段。1929年9月,根据中央会议精神和周恩来多次谈话的要点,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三次提到“群众路线”,这是在党的正式文件里第一次出现“群众路线”的概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党的领导人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具体阐释。3.抗日战争时期是群众路线走向成熟的阶段。“七七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全体中华儿女都投入到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伟大斗争中。党在这一时期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在发动群众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使日寇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第一节

群众路线的形成及其发展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一)群众路线的形成3.抗日战争时期是群众路线走向成熟的阶段。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建党以来实践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第一次系统阐明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要求每一个党员,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工人、农民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广泛的联系,并经常注意巩固与扩大这种联系;理解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并帮助他们组织起来;决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并以革命精神不疲倦地去教育人民群众,启发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经常警戒自己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性,注意防止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对群众路线基本内涵的界定,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走向成熟。第一节

群众路线的形成及其发展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二)群众路线的发展1.解放战争时期群众路线得到丰富。群众路线的作用,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充分体现。“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群众路线的作用,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充分体现。陈毅曾深情并形象地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说到底是人民的胜利。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群众路线得到继续发展。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人民群众成为国家主人。社会地位的根本变化,调动了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为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实现,充分展现了人民的力量、人民的作用。将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艰巨复杂任务的完成联系起来,彰显了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一方面强调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强调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第一节

群众路线的形成及其发展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二)群众路线的发展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群众路线得到继续发展。1956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群众路线实践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地位做出了新的概括:一是深化了对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认识,将党作为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任务的工具。二是进一步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分析了如何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作用的结合。三是进一步明确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四是进一步阐明了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性。五是进一步明确了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中的地位,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将其确定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大基本内容之一。第一节

群众路线的形成及其发展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一)群众路线的科学含义1.“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和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群众,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转化为实践要求、实践自觉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将人民利益及其实现放在首位,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2.“一切依靠群众”是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科学认知与高度肯定。人民是中国革命、建设的主体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一切依靠群众,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推动者,是“真正的英雄”。二是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的力量源泉,是党需要紧紧依靠的“铜墙铁壁”。第二节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一)群众路线的科学含义3.一切依靠群众,要求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一切依靠群众,需要教育引导群众,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群众,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群众、启发群众,这是发挥群众主体力量的思想基础。一切依靠群众,需要将群众组织起来,凝聚群众力量,这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组织基础。4.“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贯彻群众路线的路径与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凝练,也是判断工作方法正确与否的重要准则,内含深入实践、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尊重民意、验证理论等本质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就是倾听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建立在科学把握认识运动基本规律基础上的,强调了群众实践对正确认识形成的基础性与决定性作用。第二节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一)群众路线的科学含义“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群众路线的实践指向和目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实践需要党的正确主张、党的理论作指导,否则人民群众的实践将是盲目的实践,无法达成实践的目标,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党的正确主张只有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经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体现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党的正确主张才能由理论变为现实,接受实践的检验。总之,党的群众路线四个层面的内涵是一个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是价值取向、力量基点、认识方法、实践指向的有机统一。第二节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二)群众路线的实质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诠释了群众路线的实质。群众路线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创造性运用。1.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就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肯定了人民群众在人类历史发展、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作用,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是这一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2.群众路线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飞跃过程,其实质就是发现真理、修正错误、完善决策、强化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一种认识方法,也是一种工作方法。第二节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二)群众路线的实质3.群众路线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党的群众路线蕴含人民地位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人民力量至上、人民评价至上等价值理念。一切为了群众,体现了人民地位至上、人民利益至上,表达了对人民地位、人民利益的关切。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了人民力量至上,表达了对人民力量的推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体现了人民评价至上,表达了对人民意见、人民智慧的尊重。4.群众路线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群众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蕴含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深入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将群众意见经验进行加工提炼、形成党的政策主张的过程,是集中的过程。将党的政策主张付诸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和人民群众评价的过程,又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经过实践检验、人民评价,对党的政策主张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过程,又是集中的过程。第二节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认识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直接关系党的生存和发展,由此决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1.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认识路线。正确的认识路线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认识来源于实践,实际上就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善于向人民群众学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智慧。同时,领导者要善于“加工制作”从群众那里得来的“原料”“半成品”,对“原料”“半成品”进行科学抽象和概括。第三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总目标、总任务以及实现总目标、总任务的方针和原则。不同历史阶段因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党的政治路线存在差异。但不同历史阶段政治路线的基础是一致的,即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最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共同奋斗来实现总目标、总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是人民的政治,离开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无法完成其政治任务、实现其政治目标。3.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组织路线。无产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中国共产党是按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特别重视发展党内民主以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三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3.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组织路线。党的八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发扬党内民主,鼓励一切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和地方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上下级之间的生动活泼的联系。只有这样,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才能有效地扩大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和及时,才能灵活地适应各种具体情况和地方特点,党的生活才能生机勃勃,党的事业才能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二)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1.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群众路线是建立在人民主体地位基础之上的,新时代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三节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第十一章

群众路线(二)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2.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