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则天的历史地位_第1页
论武则天的历史地位_第2页
论武则天的历史地位_第3页
论武则天的历史地位_第4页
论武则天的历史地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武则天的历史地位摘要: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在一个传统的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一个女子能够称帝,定国号,唯独武氏。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半个世纪将李唐管理得有声有色,更将自己的地位营造得牢不可破,最终取代了李唐王朝。一个出生商家的女子却能历经波折,却能凭着自己恒久的毅力,自己的机智和残忍的决心一步步走上政治的道路,并且能构建自己的王国。对李唐的繁荣昌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多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历史地位。关键词:女皇帝女政治家功绩历史地位1武则天的生平1.1武则天简介武则天(公元624年—705年),名武瞾,并州文水人。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她出生于一个由商入仕的家庭。他的父亲在当时是一个商人,而商人在当时的地位让人不耻。所以说她家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但是他爹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在认识到隋朝即将灭亡的时候,将投资方向转向了政治,而他所选择的对象是后来建立了大唐帝国的唐高祖李渊。而这为武则天的崛起提供了先天的有利条件。1.2武则天的崛起公元649年5月唐太宗英年早逝,而他把自己的家留给了儿子李治。但是李治并不是一个具有一个出色领袖的能力,然而此时的李治已经和武则天有了心领神会的爱情兼知己的关系,李治认为他有这样一个得力的帮手一定可以驾驭这个从父亲手里继承来的国家。在李治登基后,李治将此时在感业寺为尼的“武才人”接回宫中,并且封为“昭仪”。公元655年,李治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而李治体弱多病,武则天替他处理政事,逐渐掌握了大权。1.3二圣临朝武则天在公元660年因唐高宗患病时而取得了参与掌握政权的机会,因为她的精通文史,明敏果断让朝臣臣服,所以和高宗并称为“二圣”。这时实权已完全掌握在武则天手里,唐高宗不过空有其名罢了。可即使这样,唐高宗的身体情况仍能控制朝政,所以她如果完全脱离唐高宗自行其是的话,仍然有被高宗废除的可能。为此,武则天采取了权利辅佐唐高宗的姿态,并且用她的施政成效赢得了唐高宗的完全信任,这应该是武则天得以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副其实的女皇帝的重要原因。1.3登上皇帝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死后,唐中宗继位,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朝中军国大全集于一身。次年,她废掉中宗,立唐睿宗,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她又废掉唐睿宗,改国号为“周”,自立为帝,自称“圣神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知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她82岁时病死,前后掌权45年之久。2武则天的历史地位2.1武则天的功绩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于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诸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唐初100多年鼎盛局面的延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是个较为作为的女皇帝,是以为基本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在她执政期间平定叛乱势力、巩固统一国家;发展科举制度、广泛选拔人才;实施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胸襟气量宽阔、善于纳谏从善。接下来就开始详细描述这些功绩。第一平定叛乱势力、巩固统一国家。在武则天称帝后,在家乡建了7座武氏宗庙,对祖宗进行加封,并把亲信安置在重要位置上,而对唐朝旧臣猜忌排斥,把反对她的官员贬职、罢官、处死。这就引起了唐宗室和旧臣官僚的强烈不满,“时诸武用事,唐宗室人人自危,众心愤惋”,他们暗中策划用武力反抗武则天的统治。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与其弟徐敬猷及被贬官的唐之奇、骆宾王等人,号召各地响

应,十多天内,兵力已扩充到10多万人。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变,武则天表现出她坚毅果敢的性格。她果断地命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大总管,率领30万大军前往镇压叛军,平息了这场事故。

再说徐敬业、李冲、李贞发动的叛乱,是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这样的行为只会导致国家分裂,既违背了人民的愿望,也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武则天牢牢地控制着中央政权,迅速派兵平定叛乱,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使国家恢复统一,也顺应了人民需要安宁生活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当时著名文人陈子昂说:“百姓思安久矣,故扬州构逆,殆有五旬,而海内晏然,织尘不动。”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在加强国家边防,改善与西北各民族的关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在庭州设置北庭大都护府,有效地管理天山南北地区,巩固了唐朝对西北边疆的统治。自那时起至今新疆便始终纳入我国的版图。第二发展科举制度、广泛选拔人才。在唐初随着经济发展,庶族地主大批涌现,想要进入仕途并非简单的事。一是科举名额少,二是世族地主凭借特权,排挤庶族地主。但武则天却顺应了庶族地主的需求,在她称帝后,亲自在长安洛成殿策问进士,以文词取士,而不重经学,破格录用优秀者。这就是科举制中被称为“殿试”之首创,由武则天开创的殿试在此后封建社会一千余年里一直延续下来。不仅如此,武则天还为武人开创了一条进士道路。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初设武举”,专门招收武人。考试科目有马射、筒射、马枪等,从中选拔有军事才能的人。这就打破了科举制中只有文人取士的限制,体现了武则天广开科举选拔人才的方针。

除广泛实行开科取士政策之外,武则天还进一步扩大选拔人才的范围。垂拱元年(685年)她宣布:“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让老百姓自我举荐,这在武则天以前是没有先例的,从中可看出她渴慕贤才的迫切心情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开明政策。在武则天时,还开创了“试官”制。她先后任用的宰相有李昭德、狄仁杰、;边将如唐休璟、娄师德等。这些文臣武将,对于唐政局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是故,后人称其“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第三实施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武则天多次下令减免租税徭役。天授元年(690年),她颁诏“天下咸蠲课役”。这些减免赋役的措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当时她还令边防驻军垦荒屯田以自给,这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她继承了“贞观之治”,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限制逃亡,实行屯田,奖励农桑,使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为后来的“开元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武则天执政时,她对发展农业生产相当重视。曾提出的“劝农桑,

轻徭赋”,这也是她的治国之本。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下令奖励农桑,并以此作为地方官吏治绩的标准。这就促使地方官吏积极发展农业,使整体农业水平大大提高。第四她胸襟气量宽阔、善于纳谏从善。武则天当时也继承了唐太宗纳谏的政治风格,当时还听从大臣平反了很多冤案。当时骆宾王的《讨武曌檄》,揭露了她的一些不可告人之事.还号召各地起来推翻她的统治。可是当她阅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为他的才能所折服,非但没有处死他,还委以重任,这也说明她的心胸之宽广。很多大臣进谏,只要是好的想法,武则天总会听从意见,还会给予赏赐。武则天能够采纳臣下的合理意见,容许别人讲话,甚至对揭露她私生活的人也能容忍,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帝王,能有如此宽阔的胸襟和度量,在历代封建帝王中也是很少见的。2.2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在执政期间,镇压叛乱,反对分裂,巩固了国家统一,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发展了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抑制了世族地主势力,扩大了统治基础;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垦荒,实行屯田,减免赋役,限制逃亡,减轻了劳动人民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善于纳谏从善,容许别人讲话,能够听取、采纳臣下的合理建议,表现出宽阔的襟怀和宽容的气度。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当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不可否认的是她虽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和历史上其他帝王一样,也会有剥削压迫人民的阶级本质。她专权,猜忌多疑。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但是,拿她的政治成就和过失相比较,抛开历史上对妇女掌权的歧视和传统偏见,很多人认为:武则天不失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大约300个皇帝中少数几个较有作为的帝王之一,是一位基本上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她顺应了民意,遵循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参

献]

[1]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2]岑仲勉.隋唐史: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蒋寿康,魏得良.中国历代名人小传[M].杭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