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三)·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三)·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三)·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三)·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三)·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综合检测(三)·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显然并非所有古代重要科技领域的原创地,但通过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中国制造”成为古代丝路上优质产品的代名词。以中国周边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为基础,从历史实境出发来反观融合后创新并高出一筹的中国发明,无疑能让我们更加贴切真实地体认先人的智慧与成就。中国周边地区对“中国制造”的早期认识几乎只能从考古遗迹中获取。公元前6至3世纪分布于阿尔泰山北麓、形成巴泽雷克文化的游牧民,通过向周边地区卖出马匹,积蓄了来自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大量商品。墓葬所出遗物中,除一辆中国设计风格的大型四轮马车外,更引人注目的还有原产自楚地的铜镜和战国风格丝织物。这些产品有些饱含深厚的技术积累,有些展现出精致绝妙的制作工艺,还有些则涉及难以企及的奢华原料。它们通过巴泽雷克等文化中转,进一步传播到北面的米努辛斯克盆地、西面的东欧大草原等地。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尽管各国奢侈品都使古罗马这样的消费主义帝国黄金外流,但仍不难窥见中国发明在外来珍奇中占据的独特地位。到西汉时期,中国官营作坊生产的漆器,则通过和亲等途径大量流入匈奴,成为贵族墓葬中常见的陪葬珍宝。可见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发明,是备受近邻们青睐的车辆、铜镜、丝织品和漆器。数百年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朝治下的首都巴格达,同唐都长安一样,万邦来朝,商旅凑集。这个文化勃兴时期的文献记载骤然增多,其中不乏盛誉中国发明的文字。生活在巴格达的文化名流贾希兹(776-869),在其《论市场监察官》中提到从各国进口的货物,其中来自中国的有“优质宝剑、丝绸、大瓷碗、纸、墨、孔雀、快马、鞍鞯、毡、肉桂、大黄”。在数量上中国商品与来自拜占庭和波斯古城伊斯法罕的货物相当,略多于印度。但后面几处的出产多为动植物、矿产甚至奴隶,唯独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中亚加兹尼王朝的文人撒阿利比(961-1038)在其《珍闻谐趣之书》里提到中国时,开宗明义地对中国产品赋予极高评价:“阿拉伯人习惯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不管真正的原产地为何地,都称为‘中国的’……在制作珍品异物方面,今天和过去一样,中国以心灵手巧、技艺精湛著称。”撒阿利比指出除精美透明的瓷器、可追溯到中国的撒马尔罕纸以外,中国人在塑像和绘画方面也拥有举世罕见的技巧。中国画家不仅要在笔下呈现出人物的神情形态,还要更加力透纸背地刻画出人物的灵魂,辨别出其笑容蕴含的究竟是嘲弄、困惑、莞尔还是惊异。对中国制造的模仿在西亚一直在进行着,但大部分时间内,当地工匠最终收获的是叹服。波斯作家穆军默德·花德米尔(逝世于1534年)记录了赫拉特(现阿富汗西北部城市)一名在金属器皿上绘制图案的工艺大师曾数次尝试烧制中国瓷器,但经过不懈努力,他始终只能制作出形制与中国产品极为相似的器皿,但在颜色和纯净度上则仍稍逊一筹。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再列举读者容易找到的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和阿克伯《中国志》等关于中国发明的记载。从丝路实境来看,有一种认识自古一以贯之,即中国发明在西亚和中亚作家眼中,已经远远不只是瓷器、纸张、丝绸、宝剑、工艺美术等具体事物(这些器物往往并非最早出现于中国),而是对精益求精、“画龙画虎亦画骨”的工匠精神的无尽追求。抚忆往昔,这无疑是更加值得国人自豪和深思的历史遗产。遥远的地理和心理距离容易带来认识上的偏颇。翻看中世纪阿拉伯史料,无论是在大马士革还是开罗,其市场之繁荣、古代中国未尝发展但常见于西亚的科技领域之多,昭示出人类文明发展如钻石般拥有多个切面;即便如此,中国发明在其他切面依然拥有杰出地位。(摘编自陈巍《古丝路语境下的中国发明》)材料二:汉朝时,中国就开始同周边的族群进行交往,这些族群都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来源是原始的游牧和狩猎,与中国发达的农业文化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当时繁华的唐朝具有丰富的物产、先进的政治制度,世界各地的外交使节挤满了长安城,都来取经学习,将中国作为模范。在这些附属国的心中,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霸气十足的泱泱大国,这些国家主动向中国称臣,同时从中国引进各种文化以及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雕版印刷术、造纸术、制瓷技艺等等。古代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开始认为自己的文化思想是最优秀的文化思想,自己的科学技术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会把周围弹丸之地的小国家放在眼里。从事物的发展规律看,当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碰撞时,落后文化会向先进文化学习,而先进文化则不会向落后文化学习。于是,落后文化在向先进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开始走向先进,而先进文化觉得落后文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它吸取,还会对落后文化产生鄙视的心态,不断增强的自我优越意识,从而使得它们不思进取,因脚步停滞不前而衰落。(摘编自张馨元《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当代价值》)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对周边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既有明确的文献资料记载,也可以从考古发现中得到充分的验证。B.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制造的车辆、铜镜、丝织品和漆器等,就先后以其精湛的工艺水平受到周边地区的喜爱追捧。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相辅相成的,有其深刻的历史社会因素和内在的逻辑关系。D.两则材料都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为主要内容,不同之处在于材料一侧重列举史料,材料二侧重理性分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而是此消彼长、相辅相成”错误,由原文“事物的发展规律看,当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碰撞时,落后文化会向先进文化学习,而先进文化则不会向落后文化学习。于是,落后文化在向先进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开始走向先进,而先进文化觉得落后文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它吸取,还会对落后文化产生鄙视的心态,不断增强的自我优越意识,从而使得它们不思进取,因脚步停滞不前而衰落”可知,两者不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关系。故选C。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形成于阿尔泰山北麓的巴泽雷克文化,在中华文明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转作用。B.刻画出人物的灵魂,比呈现出人物的神情形态难度更大,也更能体现中国古代匠人在技艺上精益求精的追求。C.作者没有选用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等人的记载做论据,是因为这些记载被大家所熟悉,论证力度不够。D.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不思进取、故步自封的大国心态导致科技发展落后于世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是因为这些记载被大家所熟悉,论证力度不够”错误,由原文“……他始终只能制作出形制与中国产品极为相似的器皿,但在颜色和纯净度上则仍稍逊一筹。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再列举读者容易找到的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和阿克伯《中国志》等关于中国发明的记载”可知,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等人的记载也是证明我国陶瓷技艺的高超。故选C。3.下列说法中,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画横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哦,香雪》中,香雪想从旅客手中换得铅笔盒,凤娇关注旅客头上的“金圈圈”。B.《小王子》中,小王子抱怨沙漠里有点孤独,蛇说:“在有人的地方也一样孤独。”C.《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轻视探春:“又是庶出,她敢怎么着?”D.《西游记》中,乌鸡国太子曾经如此评论唐朝:“你那东土虽是中原,其穷无比。”【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划线句是:遥远的地理和心理距离容易带来认识上的偏颇。A.体现了香雪、凤娇对新鲜、先进事物的向往,此认识和距离无关,不合要求。B.体现出一个人只要内心孤独无论在哪里、干什么,都是一片荒芜。认识正确,和距离无关,不合要求。C.表现出王善保家的势利,此认识和距离无关,不合要求。D.这借异域口吻透视中原风物的妙语,因遥远的地理和心理距离,对中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符合要求。故选D。4.材料一中,从史料记载看,中国古代科技及艺术远超其他国家的表现有哪些?(5分)【答案】①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了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②涌向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产品中,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其他国家多是动植物、矿产等;③阿拉伯人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都称为“中国的”;④中国人在塑像和绘画方面拥有举世罕见的技巧;⑤波斯工艺大师曾数次尝试烧制中国瓷器,却始终稍逊一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尽管各国奢侈品都使古罗马这样的消费主义帝国黄金外流,但仍不难窥见中国发明在外来珍奇中占据的独特地位。”可知,古罗马作家曾悲叹中国丝绸不仅吸去大量黄金,同时还助长了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由原文“生活在巴格达的文化名流贾希兹(776-869),在其《论市场监察官》中提到从各国进口的货物,其中来自中国的有“优质宝剑、丝绸、大瓷碗、纸、墨、孔雀、快马、鞍鞯、毡、肉桂、大黄”。在数量上中国商品与来自拜占庭和波斯古城伊斯法罕的货物相当,略多于印度。但后面几处的出产多为动植物、矿产甚至奴隶,唯独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可知,涌向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产品中,中国以工艺品为特色,其他国家多是动植物、矿产等;由原文“开宗明义地对中国产品赋予极高评价:“阿拉伯人习惯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不管真正的原产地为何地,都称为‘中国的’……”可知,阿拉伯人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都称为“中国的”,同时中国人在塑像和绘画方面拥有举世罕见的技巧;由原文“波斯作家穆军默德·花德米尔记录了赫拉特(现阿富汗西北部城市)一名在金属器皿上绘制图案的工艺大师曾数次尝试烧制中国瓷器,但经过不懈努力,他始终只能制作出形制与中国产品极为相似的器皿,但在颜色和纯净度上则仍稍逊一筹”可知,波斯工艺大师曾数次尝试烧制中国瓷器,却始终稍逊一筹。5.中国古代科技艺术等曾长期领先于世界,原因有哪些?(5分)【答案】①具有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并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②具有精益求精、“画龙画虎亦画骨”的工匠精神,在技艺上有无尽的追求;③具有发达的农业文化保障,物产丰富,政治制度先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原文“中国显然并非所有古代重要科技领域的原创地,但通过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中国制造’成为古代丝路上优质产品的代名词。以中国周边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为基础,从历史实境出发来反观融合后创新并高出一筹的中国发明,无疑能让我们更加贴切真实地体认先人的智慧与成就”可知,具有无与伦比的消化融合能力,并在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由原文“从丝路实境来看,有一种认识自古一以贯之,即中国发明在西亚和中亚作家眼中,已经远远不只是瓷器、纸张、丝绸、宝剑、工艺美术等具体事物(这些器物往往并非最早出现于中国),而是对精益求精、‘画龙画虎亦画骨’的工匠精神的无尽追求。抚忆往昔,这无疑是更加值得国人自豪和深思的历史遗产”可知,具有精益求精、“画龙画虎亦画骨”的工匠精神,在技艺上有无尽的追求;由原文“汉朝时,中国就开始同周边的族群进行交往,这些族群都是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来源是原始的游牧和狩猎,与中国发达的农业文化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当时繁华的唐朝具有丰富的物产、先进的政治制度,世界各地的外交使节挤满了长安城,都来取经学习,将中国作为模范”可知,具有发达的农业文化保障,物产丰富,政治制度先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绣枕凌叔华大小姐正在低头绣一个靠垫。此时天气闷热,小巴狗只有躺在桌底伸出舌头喘气的份儿,苍蝇热昏昏的满玻璃窗上打转。张妈站在背后打扇子,脸上一道一道的汗渍,她不住的用手巾擦,可总擦不干,鼻尖的刚才干了,嘴边的又点点凸了出来。她瞧着她主人的汗虽然没有她那样多,可是脸热的酱红,白细夏布褂汗湿了一背脊,忍不住说道:“大小姐,歇会儿,凉快凉快吧。老爷虽说明天得送这靠垫去,可是没定规早上或晚上儿”。“他说了明儿早上十二点以前,必得送去才好,不能不赶了。你站过来扇扇。”小姐答完仍旧低头做活。张妈走到左边,一面打着扇子,一面不住眼的看着绣的东西,叹口气道:“我从前听人家讲故事,说那头面长得俊的小姐,一定也是聪明灵巧的,我总想这是说书人信嘴编的,哪知道就真有。这样一个水葱儿似的小姐,还会这一手活呢!这鸟绣的真爱死人!”大小姐嘴边轻轻的显露一弧笑涡,但刹那便止,张妈话兴不断,接着说:“哼,这一封靠枕儿送到白总长那里,大家看了,别提有多少人来说亲呢。门也得挤破了……听说白总长的二少爷二十多岁还没找着合适亲事。唔,我懂得老爷的意思了,上回算命的告诉太太今年你有红鸾星照命主……”“张妈,少胡扯吧。”大小姐停针打住说,她的脸上微微红晕起来。此时屋内又是很寂静,只听见绣花针噗噗的一上一下穿缎子的声音和那扇子扶扶轻微的风响,忽听竹帘外边有一个十三四的女孩子叫道:“妈,我来了。”“小妞儿吗?这样大热天跑来干么?”张妈赶紧问。小妞儿穿着一身的蓝布裤褂,满头满脸的汗珠,一张倭瓜脸热得紫涨,此时已经闪身入到帘内,站在房门口边,只望着大小姐出神。她喘吁吁的说:“妈,昨儿四嫂子说这里大小姐绣了一对甚么靠枕,已经绣了半年啦,说光是那只鸟已经用了三四十样线,我不信。四嫂子说,不信你赶快去看看,过两天就要送人啦。我今儿吃了饭就进城,妈,我到那儿看看,行吗?”张妈听完连忙赔笑问:“大小姐,你瞧小妞儿多么不自量,想看看你的活计哪!”大小姐抬头望望小妞儿,见她的衣服很脏,拿住一条灰色手巾不住的擦脸上的汗,大张着嘴,露出两排黄板牙,瞪直了眼望里看,她不觉皱眉答——“叫她先出去,等会儿再说吧。”张妈会意这因为嫌她的女儿脏,不愿使她看她的活,立刻对小妞儿儿说:“瞧瞧你鼻子上的汗,还不擦把脸去。我屋里有洗脸水。大热天的这汗味儿可别熏着大小姐。”小妞儿儿脸上显出非常失望的神气,听她妈说完还不想走出去。张妈见她不动,很不忍的瞪了她一眼,说:“去我屋洗脸去吧。我就来。”小妞儿撅着嘴掀帘出去。大小姐换线时偶尔抬起头往窗外看,只见小妞儿拿起前襟擦额上的汗,大半块衣襟都湿了。院子里盆栽的石榴吐着火红的花,直映着日光,更叫人觉得暑热,她低头看见自己的胳肢窝,汗湿了一大片了。光阴一晃便是两年,大小姐还在深闺中做针线活,小妞儿已经长成和她妈一样粗细,衣服也懂得穿干净些了。现在她妈告假回家的当儿,她居然能做替工。夏天夜上,小妞儿正在下房坐近灯旁缝一对枕头顶儿,忽听见大小姐喊她,便放下针线,跑到上房。她与大小姐捶腿时,有一搭没一搭的说闲话。“大小姐,前天干妈送我一对枕头顶儿,顶好看啦,一边是一只翠鸟,一边是一只凤凰。”“怎么还有绣半只鸟的吗?”大小姐似乎取笑她说。“说起我这对枕头顶儿,话长哪。咳,为了它,我还和干姐姐呕了回子气。那本来是王二嫂子给我干妈的,她说这是从两个大靠垫子上剪下来的,因为已经弄脏了。新的时候好看极啦。一个绣的是荷花和翠鸟,那一个绣的是一只凤凰站在石山上。头一天,人家送给她们老爷,就放在客厅的椅子上,当晚便被吃醉了的客人吐脏了一大片;另一个给打牌的人,挤掉在地上,便有人拿来当作脚踏垫子用,好好的缎地子,满是泥脚印。少爷看见就叫王二嫂捡了去。干妈后来就和王二嫂要了来给我,那天晚上,我拿回家来足足看了好一会子,真爱死人咧,只那凤凰尾巴就用了四十多样线。那翠鸟的眼睛望着池子里的小鱼儿真要绣活了,那眼睛真个发亮,不知用什么线绣的。大小姐听到这里忽然心中一动,小妞儿儿还往下说:“真可惜,这样好看东西毁了。干妈前天见了我,教我剪去脏的地方拿来缝一对枕头顶儿。哪知道干姐姐真小气,说我看见干妈好东西就想法子讨了去。”大小姐没有理会她们怄气的话,却只在回想她在前年的伏天曾绣过一对很精致的靠垫——上头也有翠鸟与凤凰的。那时白天太热,拿不得针,常常留到晚上绣,完了工,还害了十多天眼病。她想看看这鸟比她的怎样,吩咐小妞儿把那对枕顶儿立刻拿了来。小妞儿把枕顶片儿拿来说:“大小姐你看看这样好的黑青云霞缎的地子都脏了。这鸟听说从前都是凸出来的,现在已经踏凹了。您看——这鸟的冠子,这鸟的红嘴,颜色到现在还很鲜亮。王二嫂说那翠鸟的眼球子,从前还有两颗真珠子镶在里头。这荷花不行了,都成了灰色。荷叶太大,做枕顶儿用不着……这个山石旁还有小花朵儿……”大小姐只管对着这两块绣花片子出神,小妞儿儿末了说的话,一句都听不清了。她只回忆起她做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才发现;一次是配错了石绿的线,晚上认错了色;末一次记不清了。那荷花瓣上的嫩粉色的线她洗完手都不敢拿,还得用爽身粉擦了手,再绣。……荷叶太大块,更难绣,用一样绿色太板滞,足足配了十二色绿线。……做完那对靠垫以后,送给了白家,不少亲戚朋友对她的父母进了许多谀词。她的闺中女伴,取笑了许多话,她听到常常自己红着脸微笑。还有,她夜里也曾梦到她从未经历过的娇羞傲气,穿戴着此生未有过的衣饰,许多小姑娘追她看,很羡慕她,许多女伴面上显出嫉妒颜色。那种是幻境,不久她也懂得。所以她永远不愿再想起它来撩乱心思。今天却不由得一一想起来。小妞儿见她默默不言,直着眼,只管看那枕顶片儿,便说道:“大小姐也喜欢它不是?这样针线活,真爱死人呢。明儿也照样绣一片儿不好吗?”大小姐没有听见小妞儿儿问的是什么,只能摇了摇头算答复了。注:凌叔华(1900年3月25日—1990年5月22日),女,小说家、画家。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在文学创作和绘画方面都有优异的成就。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小巴狗躺在桌底伸出舌头喘气,苍蝇热昏昏的满玻璃窗上打转,这一切都笼罩着一种莫名的暑热,烘托出人物内心的烦躁。B.大小姐“没日没夜”,即便是害“眼病”还依旧赶制“绣枕”,因为这对“绣枕”寄托着她对所爱之人的深情。C.小妞儿在对绣枕遭遇的叙述和现状的描绘中,叹惋之情、怜爱之意溢于言表,也流露出小妞儿能够得到绣枕的窃喜心理。D.在某种意义上说,绣枕就是大小姐的象征。曾经被寄予极高期望的绣枕却被用来承接秽物和当作踏脚垫子,隐喻着大小姐梦想的幻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烘托出人物内心的烦躁”的说法错误。从开头“大小姐正在低头绣一个靠垫。此时天气闷热,小巴狗只有躺在桌底伸出舌头喘气的份儿……”等看出虽然天气炎热,但大小姐还是非常专注地绣靠垫。B.“寄托着她对所爱之人的深情”的说法错误。结合文本相关语句可知:这对“绣枕”寄托着她渴望收获一份理想的爱情与婚姻的“焦虑”和希冀之情。C.“也流露出小妞儿能够得到绣枕的窃喜心理”的说法错误。小妞儿的神情、语言都是直接体现了她的情绪,不是“窃喜”心理。故选D。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作者先从正面对大小姐加以描写,然后通过张妈的夸赞侧面烘托,使读者眼前出现一个容颜俊秀、心灵手巧,温柔端庄的闺秀形象。B.小说先写大小姐对绣枕的珍爱同对小妞儿的嫌弃,后写小妞儿对绣枕的怜惜同大小姐对她的冷淡,两相比照,意味无穷。C.绣枕最后落到小妞儿手中,看似偶然,却又真切可信,合乎情理。前后的描述融会贯通,可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就全篇来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D.小说最后,大小姐“默默不言”“只能摇了摇头算答复了”,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留下了大量的空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开篇作者先从正面对大小姐加以描写”的说法错误。开篇只有一句叙述的话“大小姐正在低头绣一个靠垫”,而不是对大小姐进行正面描写。故选A。8.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是作者将多种叙事方法相交叉。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叙事技巧。(4分)【答案】①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间接体现人物内心的波澜,大量留白引人深思。②场景并置的“快慢”叙事节奏。以“绣枕”和“看枕”两个场景并置,将“慢节奏”和“快节奏”对比,呈现人物的状态。③直击内心的“梦境”叙事。运用梦境揭示人物隐秘的感情,暗示人物命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文本所运用的叙事技巧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分析小说运用了哪些叙事技巧,可从叙事的人称、节奏、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通过第三人称视角写大小姐、小妞儿、张妈等人,客观叙事,同时大量留白,间接体现人物的内心,引起读者的无限想象。由原文“光阴一晃便是两年,大小姐还在深闺中做针线活”“那天晚上,我拿回家来足足看了好一会子,真爱死人咧,只那凤凰尾巴就用了四十多样线。那翠鸟的眼睛望着池子里的小鱼儿真要绣活了,那眼睛真个发亮,不知用什么线绣的”可知,“绣枕”慢节奏,“看枕”快节奏,同时“绣枕”和“看枕”两个场景并置,使叙事更有节奏。由原文“她夜里也曾梦到她从未经历过的娇羞傲气,穿戴着此生未有过的衣饰,许多小姑娘追她看,很羡慕她,许多女伴面上显出嫉妒颜色。那种是幻境,不久她也懂得”可知,小说运用梦境揭示人物隐秘的感情,能更好地暗示人物的命运。9.作为五四时期的作家,凌叔华敏锐地观察到这个过渡时期中国妇女的挫折与悲惨遭遇,让她们站在时代的舞台上,或可悲,或可怜,或可敬,或可憎。结合文本内容,请你在加点的词语中选择一个阐释作者对“大小姐”寄寓的情感,并说明其原因。(6分)【答案】可悲。①大小姐因为一句“红鸾星照命主”而在闷热的天气里日复一日绣一对满载希望期待的靠枕。②精心绣制的靠枕,最终却被无情的践踏,内心最深处的情愫宛如空中楼阁,随之倒塌。③再现旧时代女性的生存、爱情、婚姻之悲哀,表现旧时的女性不知反抗,甘愿承受礼教束缚的悲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性格命运的把握及作者情感态度的分析和评价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在加点的词语中选择一个阐释作者对“大小姐”寄寓的情感,并说明其原因。所供的词语是“可悲”“可怜”“可敬”“可憎”。首先“可憎”要排除,大小姐是旧时代的富户千金,但身上没有飞扬跋扈、颐指气使、挥金如土等恶习。其次,“可怜”是同情;“可敬”是值得佩服。大小姐身上固然有可怜之处,比如的婚姻的不如意,不美满;而她心灵手巧,善绣花鸟,也值得尊敬。但都比较单一和浅层次。因此,选择“可悲”来分析,即从时代的悲剧,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不知反抗的角度,去揭示文本的主题。具体而言,她的“可悲”表现极其原因如下:由原文“……听说白总长的二少爷二十多岁还没找着合适亲事。唔,我懂得老爷的意思了,上回算命的告诉太太今年你有红鸾星照命主……”“妈,昨儿四嫂子说这里大小姐绣了一对甚么靠枕,已经绣了半年啦”可知,“大小姐”在日复一日绣一对满载希望的靠枕,她不知道也意识不到她的期望会落空。由原文“一个绣的是荷花和翠鸟,那一个绣的是一只凤凰站在石山上。头一天,人家送给她们老爷,就放在客厅的椅子上,当晚便被吃醉了的客人吐脏了一大片;另一个给打牌的人,挤掉在地上,便有人拿来当作脚踏垫子用,好好的缎地子,满是泥脚印。少爷看见就叫王二嫂捡了去”“她只回忆起她做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才发现;一次是配错了石绿的线,晚上认错了色;末一次记不清了。那荷花瓣上的嫩粉色的线她洗完手都不敢拿,还得用爽身粉擦了手,再绣”可知,“大小姐”精心绣制的靠枕,最终却被无情的践踏,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愫也随之倒塌。由原文“大小姐,歇会儿,凉快凉快吧。老爷虽说明天得送这靠垫去,可是没定规早上或晚上儿”“他说了明儿早上十二点以前,必得送去才好,不能不赶了。你站过来扇。”小姐答完仍旧低头做活。及结尾“大小姐没有听见小妞儿儿问的是什么,只能摇了摇头算答复了”可知,她依旧沉醉于幻想和回忆中,不知反抗,甘愿承受这“吃人”的礼教束缚等。总之,大小姐的命运是“可悲的”,这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庶人承乾在春宫,不修德业;魏王泰宠爱日隆,内外庶寮,咸有疑议。太宗闻而恶之,谓侍臣曰:“当今朝臣忠謇无如魏征我遣傅皇太子用绝天下之望。”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减)材料二: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节选自《贞观政要·君臣鉴戒》)10.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当A今B朝C臣D忠E謇F无G如H魏I征J我K遣L傅M皇N太O子P用Q绝R天S下T之U望【答案】DJP【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今朝臣之中,讲忠诚正直没有比得上魏征的,我派他做皇太子的师傅,用来断绝天下人的想法。“当今朝臣”状语,表示领属关系,其后断开,选D;“我遣傅皇太子”与前文主语不一致,其前断开,选J;“用绝天下之望”表达了前句“我遣傅皇太子”的目的,其前断开,选P。故选DJP。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与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洗马,官名。汉时为东宫官属,太子出则为前导。晋时改掌朝廷图籍,后代因袭之。文中“洗马”的官职职能与《陈情表》中的“除臣洗马”相同。B.秘书监,古代官名,主管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最初设置于隋代。C.幸,指皇帝到某处,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字含义相同。D.“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就”含义不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和古代文化常识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洗马”官职内涵相同,都是太子的侍从官。B.错误。秘书监,最初设置于东汉。C.正确。句意:太宗驾临九成宫。/她们久久站立,眺望远方,盼望着皇帝驾临。D.正确。“就”在文中指“完成”,引申为“竣工”;在《归去来兮辞》中指“已经”。句意:五天就完工了。/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故选B。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魏征曾在太宗与隐太子暗中争夺权力时,劝隐太子早做打算。隐太子死后,太宗诘问魏征离间兄弟关系,魏征镇定自若,从容作答,并获得太宗赏识。B.太宗设宴招待近臣,长孙无忌打趣说过去的政敌变成了现在的同僚,太宗心生感慨,认为自己不计前嫌,提拔重用魏征,可以和古代圣贤相比。C.皇太子李承乾在东宫不修养德行。魏王李泰日益受到太宗宠爱,朝廷内外议论纷纷。太宗听说后非常厌恶,对身边大臣们说,任用魏征,辅佐皇太子,以断绝天下人的想法。D.魏征死后,太宗认为失去了一面镜子。过去魏征常能指出自己的过失,而现在自己虽有过失,却无人公开指出,因此下诏鼓励群臣直言劝谏,不要隐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认为自己不计前嫌,提拔重用魏征”表述不全面,文中“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语意为“魏征过去是我的仇敌,但他能竭尽心力侍奉主子,值得赞扬。我能提拔重用他,和古代圣贤相比也毫无愧色”,所以这句话表达的是君臣合契的关系,而不是单一方面。故选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2)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答案】(1)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进献忠直之言,使国家安定、百姓获利,使我能成就今日的功业,被天下人称道的,就只有魏征一人。(2)至于像隋炀帝那样暴虐,臣子都闭口不言,终于使他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最后导致国破身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尽心于我”,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于我尽心”;“为天下所称者”,是被动句;“谠”,正直的话。(2)“钳口”,闭口;“卒令不闻其过”省略句,省略宾语“隋炀帝”;“卒”,最终,终于。14.唐太宗成为一代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请结合文本概括理由。(3分)【答案】①任贤:唐太宗知人善任,爱才重贤,重用曾为政敌的魏征。②知鉴戒: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鼓励群臣直言劝谏。③君臣同心合契。君臣同治乱、共安危,同心合力治理好国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可知,任贤:唐太宗知人善任,爱才重贤,重用曾为政敌的魏征。由原文“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可知,知鉴戒: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鼓励群臣直言劝谏。由原文“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可知,君臣同心合契。君臣同治乱、共安危,同心合力治理好国家。参考译文:材料一:魏征,是钜鹿人。不久前搬家至河北相州的临黄。武德末年,做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倾轧争夺,常劝建成早做打算。太宗杀了隐太子后,把魏征叫来责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当时大家都替魏征担惊受怕,魏征慷慨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太宗听了这话肃然起敬,对他分外敬重,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把他请进卧室,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魏征素来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绝不畏缩屈服随便放弃自己的主张。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魏征欣幸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主子,竭尽才力来效劳。太宗又安慰他说:“你以前直言劝谏前后二百多件事,都称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心为国,怎能如此?”贞观三年,魏征几次升迁做上秘书监,参预朝政,他深谋远虑,起了很好的作用。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却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贞观六年,唐太宗驾幸九成宫,设宴招待亲近的大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过去侍奉隐太子,我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仇敌一样,想不到今天能在一起参加宴会。”太宗说:“魏征过去确实是我的仇敌,但他能为侍奉的主子尽心出力,这是很值得称道的。我能够提拔重用他,自比古人应无愧色!魏征常常不顾情面恳切劝谏,不许我做错事,所以我器重他。”魏征再拜说:“陛下引导我提意见,我才敢提意见。如果陛下不接受我的意见,我又怎么敢去犯龙鳞、触忌讳。”太宗很高兴,每人赏赐钱财十五万。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庶人承乾在东宫做太子时,不讲品德不干好事;魏王泰越来越得到宠爱,内外百官(对承乾是否还能做太子)都有疑议。太宗听到后很厌恶,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今朝臣之中,讲忠诚正直没有比得上魏征的,我派他做皇太子的师傅,用来断绝天下人的想法。”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褥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太宗经常对左右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材料二: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君臣本来同治乱,共安危,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谏良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能够和谐默契,这是自古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自以为贤明,大臣又不去纠正君主的过失,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为人非常残暴淫虐,大臣们不敢进言,最终因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导致亡国,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件事刚过去不久,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耻笑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寄陈同甫陈傅良①古来材大难为用,纳纳乾坤着几人?但把鸡豚燕同社,莫将鹅鸭恼比邻。世非文字将安托,身与儿孙竟孰亲。一语解纷②吾岂敢,只应行道亦酸辛。[注]①陈傅良,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为官正直,屡次进谏但多不被采纳。与陈亮(字同甫)在学术主张和政治境遇上相似,并称“二陈”。②一语解纷,取战国时鲁仲连以一番话解除邯郸之围,功成不受赏的典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说明有才能的人难以得到任用是自古皆然的道理,满含英雄寂寞之感。B.颔联既表现与“同社”宴饮的欢乐,也体现因鹅鸭之事与邻人所生的烦恼。C.尾句的“行道亦酸辛”与李白“行路难”旨意相近,均指世路坎坷、难行。D.本诗着力写人生况味,风格深沉苍劲,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劝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也体现因鹅鸭之事与邻人所生的烦恼”错误,从“但把”“莫将”可知,此句属于劝嘱之词,举“鹅鸭”为例,并非真“因鹅鸭之事与邻人”有纠纷,诗人是劝友人莫因鹅鸭之类的琐事惹恼邻人。故选B。16.近代文学家陈衍评论此诗说:“经过忧患,乃有此忠告。”请结合这一评价分析诗作。(6分)【答案】①经过忧患:陈傅良为官正直,但屡次进谏都不被采纳;②忠告:对有相似境遇的陈同甫,诗人宽慰说:古来材大者不被重用,也是常态;要安于乡里生活,尽享儿孙之亲;不奢求建立奇功伟业,人生道路本就曲折坎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创作背景和评价诗歌观点的能力。作答时,按照题干“经过忧患,乃有此忠告”的提示,分两点作答,并结合诗句和注释进行分析。“经过忧患”:根据注释“为官正直,屡次进谏但多不被采纳”可知,所以诗人才会有“只应行道亦酸辛”的慨叹。诗人如写《行路难》的李白一样,亲身体验过世路坎坷、难行。“乃有此忠告”指诗歌里劝慰、嘱咐陈同甫的话。首联,诗人认为在古往今来,有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得到应有的重用。然而,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能够承载乾坤众生的重任呢?旨在宽慰陈同甫,希望接受不被重用的现实,安然生活。颔联希望陈同甫欢乐地与“同社”宴饮,不要因鹅鸭之类的琐事与人产生纠纷,要安于乡里生活。颈联诗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文字才能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身世和血缘关系也是重要的因素。诗人思考着自己在世间的角色和责任。忠告陈同甫与其让自己纠结于言辞上的争执,不如尽享儿孙之亲。尾联反用鲁仲连的典故,自认没有才能去建立奇功伟业,实际上是反语,只因人生坎坷,行路艰难。也是在劝告陈同甫,人生道路本就曲折坎坷,不要再奢求建立奇功伟业。(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宋人书写、品茶的悠闲生活。(2)古代诗人常借梦突破时空界限,从心所欲,绽放诗情,如李白的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就写了他进入梦境,开启月下神游的情形,“,”。(3)小刚画了一幅山水画,想在上面题写诗文表现祖国河山的壮丽。老师告诉他:“我们学过的相关诗文很多,比如‘,’就很好。”【答案】(1)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山川相缭,郁乎苍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矮,窗,乳,缭,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光影渐移,更多的老人拄着拐杖从老屋里出来。他们的白发被日光照得几近透明,他们需要阳光,总愿意拖着蹒跚的步履追赶夕阳。在他们佝偻的身躯面前,墙变高了,头顶的蝉声也更响亮了。高高的树下,那些苍老的身影很小,如同正在消失的事物。草木在墙边自顾自地繁茂,又自顾自地凋零,这道墙成全了老人们的安乐。墙的外面是繁华的都市景象。高楼广厦拔地而起,广告牌、店铺、商场见缝插针,道路①。走在墙外,我耳中灌满四周的嘈杂,干枯的泡桐树叶在鞋底发出清脆的声响。我听到吆喝声、喇叭声,刹车声、手机铃声……大千世界闪耀着,玻璃橱窗里的东西在诱惑我,笑容可掬的售货员在鼓动我,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人仿佛只有不停地自我更新,才能跟得上社会②的步伐。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答案】纵横交错

日新月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繁华的都市景象”中“道路”应该很多,所以一条条交织在一起如网一样,故可填“纵横交错”。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形容事物或情况复杂,交叉点很多。第二空,根据语境,人需要“不停地自我更新”,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快,每天都不一样,故可填“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指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形容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19.下列句子中的“才”与文中加点的“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这个人能歌善舞,十分有才。B.你怎么才来就要走?C.必须依靠群众才能把这件事做好。D.这个工厂刚开办时才十几个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的“才”是副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A.名词,才能。B.副词,表示以前不久。C.副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D.副词,表示数量少。故选C。20.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C.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自顾自”具有了人的心理。A.用典,引用“封狼居胥”的史实,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B.拟人,写废池乔木,不想谈论起战争,具有了人的情感。C.列锦,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几个意象不用动词,直接罗列在一起。D.比喻,把大弦小弦的声音比作“大珠小珠落玉盘”。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古籍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弘扬民族精神、助力民族复兴的重要事业,更是学者为之皓首穷经的一个研究领域。中华文化数千年延绵不绝的原因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进行古籍整理而薪火相传的。①,从保护到整理、从研究到出版、从人才培养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众普及,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古籍整理类图书有1800种左右,让古籍走进现代人生活,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古籍活化利用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和当今时代仍具有高度契合性,需要进行更充分的阐释转化。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和日常生产生活,才能更好地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这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答案】①我国古籍事业发展迅猛

②古籍经典里蕴含的一些思想观念

③挖掘古籍的当代价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是总领句,后文谈具体情况,结合“都呈现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