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一中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

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

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

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

共同的精神基因。希望大家继续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

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

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摘自《习近平谈文化自信》)

材料二:

中华民族神话作为人类古老的综合性艺术,不仅孕育着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

众多学科,而且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通过世代口耳相传而影响着中国人的文

化审美、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记忆并表达着民族文化自信。

神话出现在史前文明时代,是文字产生之前民间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人类最早的生

存智慧与文化记忆。丰富多彩的古老神话对文化自信的表达是多视野、多层次的,在历

史的长河中历经时间的冲刷而流传至今,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仅蕴含着积极进取、

奋发向上的情感意志,也表现探索担当、不屈不挠的中国力量,积淀着鼓舞后人自强不

息的文化自信。

不怕事,也能担事,这种民族意志在古老的神话中有着充分体现。《淮南子》中描

述,女娟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女

娟作为中华民族尊崇的创世女神,在人类面临多重灾难时,没有退缩,知难而进。而担

当的背后则是不怕牺牲、敢于栖牲的精神。同样,在洪水、干旱、瘟疫、虫灾、战争等

种种有关灾难的神话中,这类担当大义的形象更是人们心中扭转危难局面的典范,他们

用勇气与生命续写出“为有牺性多壮志”的壮美诗篇。

能够展现创新精神的中国神话极其丰富,既有对混沌世界的颠覆,也有对旧秩序的

破除和在文明进程中的自我革新。中国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可作为典型案例,如汉族、苗

族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咪麻,侗族的萨天巴等。这些神话形象

源于人的自我观照,无论是他们的产生、特征,还是功泽后世的业绩,都表明他们是接

地气的创世者,是中国各民族按照自己的本土文化创造出来的具有创新品格的人民群众

的代表。

中国神话中不乏勤于创造的典型。如被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视为文化祖先的黄帝,

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神话中不仅有关于黄帝统一天下、勤政爱民以及探讨治国理政之法

的叙事,还有黄帝发明制陶、黄帝制衣裳、黄帝创新饮食等一系列事迹。他是一个时代

一个群体发明创造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的光荣与骄傲。

在中国神话中,面对挑战、敢于胜利的形象非常多见,有衔微木填沧海的精卫,有

死后”猛志固常在"的刑天等。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生存境遇的同时,一般不

渲染神与神之间错综复杂的血腥斗争,而是把人的生命和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充分表达

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怕艰险、敢于攻坚克难的文化精神。

在当今文化实践中,挖掘并传承神话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古为

今用的科学态度,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继承积极思想,摒弃消极因素。培育文化自信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历史事实和艺术真实为依据,以文化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人类

进步为主导。

总之,中国各民族神话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

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具体体现,与中华民族最基本

的文化基因是一致的。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也在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知常达变、建功

立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基因与自信,对激励中华

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

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必将发挥出积极而深远的

影响力。

(摘编自王宪昭《在古老神话中解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挖掘并传承中国神话中蕴含的文化自信,是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行

动体现。

试卷第2页,共21页

B.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因而其发展道路必然具有不同

的特色。

C.中国神话之所以能历经沧桑流传至今,源于人们向上的情感意志和历史积淀的文

化自信。

D.中国神话表达的文化自信,对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

要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具有民族特色,讲好中国神话故事,有利于阐释中国特色,推动中外文

明互鉴。

B.文化自信由中华民族世代积淀形成,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融合形成了民族的独特

标识。

C.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国神话中的文化基因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积极

影响力。

D.优秀民族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要强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

发展。

3.下列选项,可以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A.吴刚伐桂玄鸟生商B.伏羲画卦炎黄之战

C.仓颉造字夸父逐日D.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4.请简要流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学校论坛拟开展“如何使中国神话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文化自信力”主题活动,你要

参与讨论,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要点。

【答案】ɪ.C2.B3.C4.首先提出观点,中国神话记忆并表达着民族文

化自信,这种表达是多视野、多层次的;然后从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勤于创造、争取

胜利四个不同的角度审视神话中所表达的自信,进行论证;接着分析如何挖掘传统神话

的新时代价值;最后点出中国神话中蕴含的文化自信的价值及积极深远的影响。

5.①加强对中国神话内蕴的挖掘与特色阐发;

②实事求是,认真辨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陈出新,与时代发展需要相结合;

④依托中国神话的综合艺术魅力,加强交流,向世界诠释中国文化。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源于人们向上的情感意志和历史积淀的文化自信”错误,以偏概全,原文是“……流

传至今,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仅蕴含着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感意志,也表现探

索担当、不屈不挠的中国力量,积淀着鼓舞后人自强不息的文化自信”,“人们向上的情

感意志和历史积淀的文化自信''只是原因之一。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B.“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融合中形成了民族的独特标识”错误,原文是“中国各民族神话

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一致的。这些最基本

的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知常达变、建功立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

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由此可知,首先“中国各民族神话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文化自信

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一致的”;其次,是“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修齐

治平、知常达变、建功立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而非“与

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融合中形成了民族的独特标识

故选B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据的能力。

材料二主要论述的是中国神话中蕴含的不怕事、能担事、创新、创造、自立自强、不怕

艰险、敢于攻坚克难的民族自信的基因:

A.“玄鸟生商”是赋予了王朝建立的神话色彩,不体现材料二中有关民族自信的论述;

B.“伏羲画卦”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体现材料二中有关民族自信的论述;

C.“仓颉造字”体现了创造精神;“夸父逐II”体现了不怕艰险的的精神;

D.“嫦娥奔月”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不体现材料二中有关民族自信的论述;

故选Co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

分析文章论证思路,首先要清楚文章的结构,分析每一段的内容和论述重点,然后按照

“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的格式进行整理即可。

文章第一段重点论述了中国神话记忆并表达着民族文化自信;

根据“丰富多彩的古老神话对文化自信的表达是多视野、多层次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历

经时间的冲刷而流传至今,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仅蕴含着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

感意志,也表现探索担当、不屈不挠的中国力量“可知,第二段重点论述了中国神话对

民族文化自信的表达是多视野、多层次的;

根据“不怕事,也能担事,这种民族意志在古老的神话中有着充分体现”可知,第三段论

述了神话故事中蕴含勇于担当的精神;

试卷第4页,共21页

根据“能够展现创新精神的中国神话极其丰富”可知,第四段论述了神话故事能够展现勇

于创新精神;

根据“中国神话中不乏勤于创造的典型“可知,第五段论述了神话故事中有勤于创造的精

神;

根据“充分表达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怕艰险、敢于攻坚克难的文化精神”可知,第六

段论述了神话故事中有自立自强、不怕艰险、敢于攻坚克难,即争取胜利的精神;

根据“培育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历史事实和艺术真实为依据“可知,第七段

论述了挖掘神话中的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如何挖掘传统神话的新时代价值);

根据“文化基因与自信,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弘扬中华民族

精神,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实现中华民族的

复兴之梦,必将发挥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力”可知,最后一段点出中国神话中蕴含的文

化自信的价值及积极深远的影响。

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列发言要点的能力。

设置的问题情境是:为“如何使中国神话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文化自信力''主题活动列出

发言要点。列举发言要点的前提是理解文本内容和主要观点,然后又针对性的提出具有

建设性的意见或者提纲、要点。材料一的重点是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的重点是发掘中国神话中积极的因素。根据两则材料,我们不难得出:如果要使

中国神话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文化自信力,就必须根植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积

极因素并引导与社会相适应。具体要点:

根据材料二“丰富多彩的古老神话对文化自信的表达是多视野、多层次的,在历史的长

河中历经时间的冲刷而流传至今,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仅蕴含着积极进取、奋发向

上的情感意志,也表现探索担当、不屈不挠的中国力量,积淀着鼓舞后人自强不息的文

化自信”可得出:①加强对中国神话内蕴的挖掘与特色阐发:

根据材料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继承积

极思想,摒弃消极因素”可得出:②实事求是,认真辨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根据材料…“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

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可得出:③推陈出新,与时代发展

需要相结合;

根据材料一“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

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和材料二"中华民族神话作为人类古老的综合性艺术,不仅孕育

着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众多学科,而且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通过世代

口耳相传而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记忆并表达着民族文化自

信”可得出:④依托中国神话的综合艺术魅力,加强交流,向世界诠释中国文化。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果树园①

丁玲

这时张裕民和杨亮还留在果树园里。从树叶中漏进来的稀疏的阳光,斑斑点点铺在

地上,洒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一边吃着果子,一边已经搞了满满的一篮。这是张裕民舅

舅郭全的。杨亮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景致。葫芦冰的枝条,向树干周围伸张,像一座

大的宝盖。一棵葫芦冰所覆盖的地面,简直可以修一所小房子。上边密密地垂着深红、

浅红,深绿、淡绿,红红绿绿的肥硕的果实。果子以葫芦冰为最多,间或有几棵革果树,

或者海棠果。海棠果一串串垂下来,红得比花还鲜艳。杨亮忍不住摘了一小串拿在手里

玩着。

杨亮每走过一棵树,就要问这是谁家的。当知道又是属于穷人的时候,他就禁不住

满心喜悦。那葫芦冰就似乎更闪耀着胜利的红润,他便替这些树主计算起来了,他问道:

“这么一株树的果子,至少有二百斤吧?”

“差太远了。像今年这么个大年,每棵树至少也有八九百,千来斤呢。要是火车通

了,价钱就要高些。一亩果子顶不上十亩水地,也顶上七八亩。”

杨亮被这个数字骇着了,把眼睛睁得更大。张裕民便又解释道:“真正受苦人还是

喜欢水地,水地不像果树靠不住。果子结得好,究竟不能当饭。”

杨亮又计算着,假如这十亩地可以收获三万斤,那么至少值钱三百万元。每家可分

得十五万,合市价能折小米七百五十斤。三口之家,再拉扯点别的活计,就勉强可以过

活了。杨亮不觉对这果树园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便更详细地问着全村果树的数字,

和属主的姓名,也就是那些地主和富农的名字。

他们把果子账算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张裕民又接着他们在路上没谈完的话:“在会

上我当然不能提,干部里面就有他②的耳目呢。再说,提出来了,通不过也是白费,谁

心里也在琢磨着'出头椽子先烂'咧。你说,他们真的还不明白?”

“你不是已经派了民兵暗地监视着吗?”

“民兵也不敢全告诉呀!要是都能像张正国那样才好。这是一条汉子,大义灭亲,

死活只有一个党。”

“赵得禄是个老村长了,我看倒也是个精明人。他家里穷得那样子,老婆连件上衣

也没有,这样的人也靠不住?”“这人心里明白,就脸软,拉不下来。今年借了江世荣

试卷第6页,共21页

两石粮食,还当人不知道,欠了人家的,就硬不起来了。唉,这几个人呀,各有各的藤

藤绊绊。所以斗哪一个,也有人不愿意!”

张裕民又说老百姓脑子没有转变的时候,凭你怎么讲也没用。他听从了杨亮的嘱咐,

今晚开农会,大家要共同商量出一个办法来。他看到天色已经不早,就先提着一篮果子

回去。杨亮便再走到郭全住的看园子的小屋来。

这个老头有两撇八字胡,是一个不爱多说话的老头子。他靠在屋外的一个树根上,

仿佛很悠然自得。

杨亮看见他膝前篮子里捡得有十几个烂了的果子,便问:

“这有什么用呢?”

老头子笑了,含糊地说:“全是烂的,唉……还有半边不坏,晒干喝茶可好呢……”

后来他睁眼望着杨亮说:“同志,以前连捡这么个烂的也不成呀!干望着这几棵树五六

十年了,今年才算有了三棵半树,就敢把这烂的丢了?”

杨亮一听,便说:“你这人太好了,看我们刚才摘了你那么多。”“多?不多。”

老头子又一本正经地说,“这还不全是你们给咱的。你们是好人,你们把富人的东西全

分给咱们穷人了。你们这回又来干这号子事,村子上人全明白呢。”

“咱们是什么人呢?为啥要干这号子事呢?”杨亮觉得这老头很有趣。

“你们,”老头子确切地笑了,“你们是八路军,是共产党。你们的头子毛主席叫

你们这么干的嘛!”

“毛主席又为啥呢?老伯,你再说说看。”

“他为咱们嘛!他为的是穷人,他是穷人王。”老头子仍然很肯定地笑着。“老伯

,假若你们村上有共产党,你入不入?”杨亮试探着他。

“为啥不入?只要有人我就入,要是没有人,我一个人就不入。”

“一个人怕什么呢?”

“不怕什么,一个老头子办不了事呀!”

“呵……”杨亮觉得意外的高兴了,他劝他参加党,参加了党,大家团结得更紧,

更不怕那些坏蛋。翻身只有靠自己,才翻得牢。老头子听得迷迷糊糊地笑着,结果他也

告诉杨亮,假如他人党,得先找一个人商量商量。杨亮说:“这种事怎么能找人商量呢?

只能你自己做主呀!万一碰着坏人了呢?”老头子便显出为难的样子,最后杨亮只好问

他想和谁商量,老头子低低地说:“咱外甥嘛!你看能成不能?”杨亮便又呵呵她大笑

了,连连点头说:“能成,能成。”

天已经在黑下来,杨亮觉得这果园真使人留恋。老头子憨憨地笑着,要留杨亮吃晚

饭。但杨亮却不得不去了,走以后还时时回头望着这渐渐被黑暗模糊了的果树林,和模

糊在林中的郭全老头儿。

【注】①节选自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品反映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

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节选部分的前文,写的是暖水屯党支部书记张裕民与下乡干

部杨亮在路上交流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的事,张裕民诉苦说村干部们不团结。正交流时,

他们到了果树园。②指村中恶霸地主钱文贵。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杨亮和张裕民在密谋斗争恶霸地主钱文贵时,因为干部中有钱文贵耳目,怕被听

到后泄密,所以特意来到安静的果树园。

B.对一棵葫芦冰能产多少斤果子,杨亮说的数目与实际产量相差太远,说明他长期

在上层工作,不熟悉农村,工作尚未深入到农民之中。

C.与恶霸钱文贵斗争的形势非常严峻,杨亮和张裕民孤掌难鸣。这时党员身份需保

密,所以郭全不知道外甥是共产党。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具体真实地表现了土改运动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复杂

面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生颈的一项是()

A.小说以“深红、浅红,深绿、淡绿,红红绿绿”作“果实”的定语,其间使用的逗号,

使本句读起来语气舒缓,有强调之意,透露出人物内心的喜悦。

B.小说对张正国的描写是从张裕民的视角进行的,属于侧面描写:用张裕民对他的

简短评价,写出其铁面无私,对党的忠诚,人物形象鲜明。

C.郭全老头的话语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如“你们这回又来干这号子事”“你们的头

子”“他是穷人王”之类,这与杨亮文绐经的话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结尾“渐渐被黑暗模糊了的果树林,和模糊在林中的郭全老头儿”是动态描写,显

示了果树林愈来愈暗、郭全的身影愈来愈模糊的过程,画面如在眼前。

8.杨亮觉得这果园真使人留恋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9.著名文学评论家臼炜评论说:“作为红色文学经典,《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思想深刻,

生动活泼地反映了时代的变革。''请结合节选部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6.D7.C8.①果园景致美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杨亮产生了

喜爱之情。②果园的果树已经归穷人所有,杨亮作为一个土改干部,由衷地为此高兴。

③果园的郭全老头儿的憨厚、对党的赞许,让杨亮心情愉快。9.①以张裕民与杨

亮的对话、杨亮与郭全的对话,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改变旧的社会秩序、翻身得

解放的时代风貌;②通过表现复杂、艰巨的土改运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深受人民拥护

试卷第8页,共21页

以及土改运动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深刻思想;②借助于具体的事件、生动的描写、鲜明

的形象,让读者如临其境,生动活泼地表现小说的思想内容。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所以特意来到安静的果树园”表述错误,从开头“这时张裕民和杨亮还留在果树园里”

可知,不是他两个特意去的。

B.“不熟悉农村,工作尚未深入到农民之中'’表述错误,此意于文无据。能否知道果树的

产量,是较为专业的问题,与是否熟悉农村、工作是否深入没有关系。

C.“杨亮和张裕民孤掌难鸣”表述错误,根据文中杨亮与郭全的对话可知,有斗争恶霸钱

文贵的想法的并非只有这两人,所以不能说“孤掌难鸣: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与杨亮文绐经的话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述错误,杨亮的话语并没有明显的文绐

的特点,并且也是相当通俗、口语化的,如“咱们是什么人呢?为啥要干这号子事呢”

毛主席又为啥呢?老伯,你再说说看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从树叶中漏进来的阳光,斑斑点点铺在地上,洒在他们身上……杨亮从来没看见过

这样的景致。葫芦冰的枝条,向树干周围伸张,像一座大的宝盖,上边密密地垂着深红,

浅红,深绿,淡绿,红红绿绿的肥硕的果实''可以看出,杨亮觉得这果园真使人留恋的

原因之一是果园景致美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杨亮产生了喜爱之情。

由“杨亮每走过一棵树,就问是谁家的。当知道又是属于穷人的时候,他就禁不住喜悦”

可以看出,杨亮觉得这果园真使人留恋的原因之二是果园的果树已经归穷人所有,杨亮

作为一个土改干部,由衷地为此高兴。

由“就敢把这烂的丢了?不丢,不丢”“他为咱们嘛!他为的是穷人,他是穷人王”“杨亮

觉得意外地高兴了'‘可以看出,杨亮觉得这果园真使人留恋的原因之三是果园的郭全老

头儿的憨厚、对党的赞许,让杨亮心情愉快。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真正受苦人还是喜欢水地,水地不像果树靠不住。果子结得好,究竟不能当饭”“杨亮

又计算着,假如这十亩地可以收获三万斤,那么至少值钱三百万元。每家可分得十五万,

合不市觉价对能这折果小树米园七发百生五了十很斤大。的三兴口趣之,于家是,再便拉更扯详点细别地的问活着计全,村就果勉树强的可数以字过,和活属了主。的杨姓亮

名,也就是那些地主和富农的名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改变旧的社会秩序、

翻身得解放的历史事件。

“在会上我当然不能提,干部里面就有他的耳目呢。再说,提出来了,通不过也是白费,

谁心里也在琢磨着‘出头橡子先烂'咧。你说,他们真的还不明白”“你不是已经派了民兵

暗地监视着吗?”“民兵也不敢全告诉呀!要是都能像张正国那样才好。这是一条汉子,

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赵得禄是个老村长了,我看倒也是个精明人。他家里穷

得那样子,老婆连件上衣也没有,这样的人也靠不住?’"'这人心里明白,就脸软,拉不

下来。今年借了江世荣两石粮食,还当人不知道,欠了人家的,就硬不起来了。唉,这

几个人呀,各有各的藤藤绊绊。所以斗哪一个,也有人不愿意“,写出了土改运动的复

杂性、艰巨性。

“你们是八路军,是共产党。你们的头子毛主席叫你们这么干的嘛”“毛主席又为哈呢

老伯,你再说说看”“他为咱们嘛!他为的是穷人,他是穷人王”“老伯,假若你们村

上有

共产党,你入不入”“为啥不入?只要有人我就入,要是没有人,我一个人就不入”“

一个

人怕什么呢”“不怕什么,一个老头子办不了事呀”对话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深受人民拥

护以及土改运动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原因,可谓思想深刻。

“杨亮觉得意外的高兴了,他劝他参加党,参加了党,大家团结得更紧,更不怕那些坏

蛋。翻身只有靠自己,才翻得牢。老头子听得迷迷糊糊地笑着““老头子憨憨地笑着,要

留杨亮吃晚饭。但杨亮却不得不去了,走以后还时时回头望着这渐渐被黑暗模糊了的果

树林,和模糊在林中的郭全老头儿”,它反映了时代的变革,不是通过枯燥的介绍,而

是借助于具体的事件、生动的描写、鲜明的形象,让读者如临其境,不知不觉间就对内

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可以说是生动活泼地反映了时代的变革。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目:“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若

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孔子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使官员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玄龄等由是置文武总

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日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

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累

贞观二年,太宗谓右仆射封德彝日:“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

试卷第10页,共21页

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对目:“臣愚,岂敢不

于异代。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穗而不知耳!”德彝

惭赧而退。

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

身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日:

“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

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铃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

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野乡,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表请编次太宗文章为集。太宗谓曰:“朕若制事出令,

有益于人者,史则书之,足为不朽。若事不师古,乱政害物,虽有词藻,终贻后代笑,

非所须也。只如梁武帝父子及陈后主、隋炀帝,亦大有文集,而所为多不法,宗社皆须

臾倾覆。凡人主惟在德行,何必要事文章耶?”竟不许。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日:“朕闻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后必有太平。大乱之后,

即是太平之运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公等既不知贤,朕又不可遍识,日复一

日,无得人之理。今欲令人自举,于事何如?”魏征对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

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且愚暗之人,皆泠能伐善,恐长浇竞之风,不可令其自举。”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谓玄龄日/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

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累/

B.因谓玄龄日/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

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累/

C.因谓玄龄日/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

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累/

D.因谓玄龄日/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必不可超授/官爵

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令诸衣冠以为耻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至碘的一项是()

A.“务省官员”中的“省”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省”意思不同。

B.“但患遗而不知耳”中的“遗”与《项脊轩志》中“瞻顾遗迹”中的“遗”意思相同。

C.辟召,亦称“辟”,指由公卿、州郡长官等征调某人为掾属,是自上而下选任官

吏制度。

D.“皆矜能伐善”中的“矜”与《陈情表》中“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矜”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近建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如果官员们能“各当所任”,国家可以实现“无为而治”;在音乐杂艺

方面才华突出者,不可越级授予他们官职爵位。

B.唐太宗批评封德彝关于未发现特别优秀人才的推脱,认为古代明君都是取当世

之才而治天下,没有到其他朝代借用人才的道理。

C.唐太宗准备采纳杜如晦的意见,在当朝推行汉代州郡推荐官员的方法,但因为

正逢功臣上书反对这种做法,这件事就停止了。

D.唐太宗不愿把自己的文章结集。他认为君主“不朽”要靠益于百姓的政事,梁武

帝陈后主等人虽有文集传世却多为不法而亡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答案】10.B11.B12.C13.(1)我近来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中他

言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是否有高尚的德行。

(2)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超过一般人的,

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一定不可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和朝廷的栋梁

之才并肩而站,同桌而食,让士大夫引以为耻。”

“特蜴”的宾语是“钱帛”,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

"超授''的宾语是“官爵”,中间不可断开,且这是一个并列的结构,排除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务省官员”中的“省”意思是“减少”,《劝学》“君子博学而11参省乎己”中的“省”意思是

“检查、省察”。两者意思不同。句意:务必减少职官的定员/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

检验反省自己。

B.“但患遗而不知耳”中的“遗”意思是“遗漏”。《项脊轩志》“瞻顾遗迹冲的“遗”意思是“遗

留”。两者意思不同。句意:恐怕是被遗漏不被发现罢了/瞻仰回顾旧日遗物。

C.说法正确。

D.“皆矜能伐善”中的“矜”意思是“夸耀”,《陈情表》中“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矜”意思

是“怜悯两者意思不同。句意:都夸耀自己的功劳和长处/凡是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

试卷第12页,共21页

养育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但因为正逢功臣上书反对这种做法”错误,原文是“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是

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

故选C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比”,近来;"刀笔”,文章;“悉”,熟悉,了解;“景行”,高尚的品格。

(2)“险衅”,命运不好;“夙”,很早;“闵凶”,不幸;“见背”,指去世。

参考译文:

贞观元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使国家得到治理的根本在于审慎。衡量人的

才能高低授给相应的官职,务必减少职官的定员。如果任用了好官,尽管人数不多也可

以让天下得到治理;用了不好的官,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让官员都能够发挥各自的

作用,那么国家就可以无为而治了。”房玄龄等人于是拟定出文武官员共六百四十人,

唐太宗接受了这个数额,并对房玄龄说:“从今以后,如果谁有音乐、杂艺等一技之长,

超过一般人的,只可以赏赐给他们钱财丝帛,一定不可奖赏过度,授予他们官职,让他

们和朝廷的栋梁之才并肩而站,同桌而食,让士大夫引以为耻。”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天下太平的根本,在于得到合适的人才。

近来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却不见你有所行动。天下的事情如此繁重,你应当为我分担

忧虑,你不向我推荐贤才,那我又能向谁询问呢?”封德彝回答说:“下臣虽然不才,

怎么敢不尽心尽力呢?只是现在我还没有发现出类拔萃的俊杰。”唐太宗说:“过去圣

明的君主很善于使用人才,从众多的人才中选拔杰出者加以重用,不一味地依靠前朝的

遗老遗少。哪里像商代的国君武丁在梦中见到了他以后的丞相傅说,周文王占卜找到了

将要辅佐他的姜太公,然后才开始治理国家呢?况且哪一个朝代没有贤才,恐怕是被遗

漏不被发现罢了。”封德彝听后,惭愧地退了下去。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我近来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中他言

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高尚的德行。几年之后,这些人的劣迹渐渐败露,虽然对他们进

行了处罚,但是对老百姓已经造成了伤害。那么,如何才能够选拔到优秀的官员呢?”

杜如晦说:“西汉和东汉选择的官员,他们的美德闻名乡里,州郡推荐他们,这样以后

他们才被任用,所以两汉以选拔人才出众而著称。现在每年所选的人才,多达数千人,

这些人外表谨慎忠厚、言语巧加掩饰,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他们。吏部只能做到授予他

们品级和职位而已。选补官员的规章制度,实在不够完善,所以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

太宗于是打算依照两汉时的法令,改由各州郡推荐人才,但因为功臣等人将实行世袭封

官授爵制,这件事就停止了。

贞观十一年,著作佐郎邓隆上书请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编成文集。唐太宗说:“我的

诏书和命令,如果有益于百姓的,史书都已经记载了,足以流传千古了。如果我的命令

不遵循古训,扰乱了政务,即使辞藻华丽,也终将贻笑后人,这不是我所需要的。像梁

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他们都有文集传世,可是他们的行为大都不可取,最后,

社稷江山统统断送在他们手中。君主圣明与否,关键在于他的品性和行为,何必一定要

有文章流传后世呢?”太宗最终不许编文集。

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太平之后必然天下大乱,大乱之后,必

然又复归太平。大乱之后,即是太平之运。要想使国泰民安,只有任用贤才。你们既然

不知道贤才,我又不可能一一加以考察,这样下去是永远得不到贤才的。现在我下令让

人才自我推荐,你们看怎么样呢?”魏征回答说:“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

明智。了解别人很不容易,了解自己就更为艰难。况且愚昧糊涂的人,都夸耀自己的功

劳和长处,恐怕会助长追名逐利的浮薄风气,不能够让他们自我推荐。”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别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孽。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病马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F碰的一项是()

A.岑诗首联用“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

外秋晓行旅图。

试卷第14页,共21页

B.杜诗所写之马即使现在又老又病,也驯良有素,还依I日为诗人尽心尽力,这让

作者感慨万千。

C.岑诗和杜诗情感丰富而含蓄,岑诗的“怀”,杜诗的“沉吟”,都表达了诗人对统

治者愤懑不满的情绪。

D.岑诗长于描写边塞富有特色的景物,善于寓情于景,杜诗长于选取典型意义的

事物,语言凝练,风格沉郁。

15.这两首诗中,"马'’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4.C15.①岑诗:马意味着边塞上数不尽的战争,与“晓笛”“秋冰”等共

同构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营造了寂寥苍凉的意境,诗人借以表达对战争的厌倦,对

故乡的怀念。

②杜诗:运用借物抒情/借物咏怀的手法,通过体弱老病却忠诚可感的老病马形象的刻

画,表达了对病马的浓浓深情,抒发了与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晚境落寞的

无奈和感伤。

【解析】14.本题考查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愤懑不满的情绪”分析错误,属于过度解读。岑诗表达的是“怀

乡”“厌战”的情绪,杜诗是以“病马”喻自己晚年落魄。

故选C。

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岑诗:首联“晓笛别乡泪,秋冰鸣马蹄“,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

过了奔驰的马蹄。边地的拂晓,深秋的塞外,天气寒凉,诗人又跨上战马,踏着秋日的

冰水出发了。晨风送来笛声,这笛声不由引起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两行热泪滚滚流下。

“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营造

了寂寥苍凉的意境。马意味着边塞上数不尽的战争,诗人借以表达对战争的厌倦,对故

乡的怀念。

杜诗: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怀诗,运用了借物咏怀的手法,病马的身上有着作者的影子。

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颔联

是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

岁晚天寒,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说病马虽

然毛骨一般,但驯良的品性始终如一、忠诚可感,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尾联说:马

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

“物微”,既是说病马,又在诉说诗人自身:“沉吟”,既是为马,又是为人。因此,整首

诗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晚境落寞与无奈的感慨,令人仿佛见到一

位老诗人艰难落魄的憔悴形象。

五、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离骚》中“__________,”两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骐麒”,希望君王任用贤臣,

从而给君王引导。

(2)《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项脊轩志》中写亡妻,只说“,,",寥寥数笔,

描绘出妻子的天真好学,夫妻间的一片深情。

(4)杜甫的《客至》中“,”两句,着意描画,使人仿佛看到作者

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

【答案】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骋”“茕”“飨”“樽”“酷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机器人难免给人以四肢僵硬、机械感十足的印象,但最近机器人“出圈”了。特别

是电影《流浪地球2》里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机械狗“笨笨”、可穿戴的外骨骼机器人等

“黑科技”,都让人对如此有魅力的机器人①

在北京朝阳区某商场,一米多高、“萌萌的”智能问询机器人正四处“走动”,为

人们提供指路等服务;在广东一家制造企业的总装车间,上百台工业机器人挥动着机械

臂,②地进行汽车生产作业,高效且不知疲倦;在上海一家大型仓库内,智能配送机

器人按照各自的运行路线准确定位并搬运指定商品,虽然身板儿瘦小,但强壮得能抵得

上好几个劳力。这是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①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的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

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②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技术水平大幅

试卷第16页,共21页

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近十几年来,尤其是“十三五”以来,我国机器人产

业发展可谓③。

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作为全

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中国目前自主品牌的中高端机器人的不高的市场占有率与

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对此,要深入挖掘和释放潜在应用需求,占领更多市场。

行业、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以应用来拉动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加强供需对接,鼓

励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更多采用国产机器人,加快把潜在市场变成真正的市

场需求的进程。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为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

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画横线的两句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内容方面的表

达效果。

【答案】17.①刮目相看;

②有条不紊;

③欣欣向荣18.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其自主品牌的中高端机器

人市场占有率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19.①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把

“机器人”比喻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机器人产业在制造业中的

重要地位。

②采用了排比的修辞,加强了语势,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应用深度和广度”三个方

面突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依据前文“机器人难免给人以四肢僵硬、机械感十足的印象,但……”可知,这

里是说“如此有魅力的机器人”让人们改变了过去那种对机器人的看法。可用“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为改变老眼光,用新眼光来看。

第②空,这里是说上百台工业机器人挥动着机械臂有序的工作,可填“有条不紊有条

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第③空,所填成语修饰“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再结合前文“近年来,我国机器

人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可填"欣欣向荣欣欣向荣:指草木长的茂盛,生机勃勃

的样子;后用于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的景象。

18.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中国“为偏正结构,改为主谓结构,即:中国是全球

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剩余内容中的话题是“目前我国自主品牌的中高端机器人”,其特点有二:一是市场占有

率不高,二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据此又可拆分出两个短句。

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机器人”,喻体是

“皇冠顶端的明珠”。以“皇冠顶端的明珠”在“皇冠”中的重要地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机

器人产业在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应用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由三个主谓结构构

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从“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应用深度和广度”三个方面突出了我

国机器人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加强了语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七、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的人倾向于早上活动,往往早饭、午饭和晚饭都吃得很早。他们的生物钟属于“早

晨型”,此类人被通俗地称为“百灵鸟”。相反,@_,他们的生物钟属于“夜晚型”,

此类人被称为“猫头鹰”。

研究发现,“猫头鹰”们饮食习惯往往不如“百灵鸟”们健康。②,"夜晚型"

的人一般吃饭较晚,更容易发胖。这种生活习惯不利于减肥,还可能增加发生炎症和罹

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该研究组之前的一项研究表明,拥有“早晨型”还是“夜晚型”生物钟是受人类基

因限制的,也就是说,我们生下来就注定了自己是“百灵鸟”或“猫头鹰”。然而,相

关代谢风险的高低却③——“猫头鹰”的生活习惯通常不如“百灵鸟”。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袭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闹什么?我们一个丫头,姑娘只是混说。”黛玉笑道:“你

说你是个丫头,我只拿你当嫂子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B.如今,台儿沟的姑娘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

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铁凝《哦,香雪》)

试卷第18页,共21页

C.他们就是艾奇逊所说的“民主个人主义”的拥护者。艾奇逊们的欺骗做法在中国

还有一层薄薄的社会基础。(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D.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但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

每个人的表现。(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0∙C21.①有的人则倾向于晚上活动;②与“早晨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