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春望诗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春望诗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春望诗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春望诗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春望诗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春望诗练习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②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

时楚国人。曾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②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

A.整首诗前六句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一景,都围绕“望”字展开,构成一副完整的画面。

B.颔联引用典故写景,上句实写夜里涛声传入庙中,下句以歌楼舞榭写出杭州的繁华

景象。

C.颈联由自然景物转到风物人情上,写妇女织绫、游人沽饮,勾勒出繁荣兴旺的社会

图景。

D.全诗写景跨越时空,城外、城内、西湖,次序井然。手法多样动静、远近、色彩描

写等。

2.本诗是诗人任杭州刺史时所作,请结合相关诗句概括杭州美在哪里,体现作者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②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①卢纶(739年一799年),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

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

终身不得重用。②川原: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第1页共12页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眼前的景象折射了诗人心理的变化,由赏草的闲适转为叹世的伤感。

B.登高望远,兼思家心切,江上归家之人便惹起诗人惆怅与羡慕之情。

C.诗人除思家之外,还有漂泊在外,无人怜惜,年华已逝的悲痛之意。

D.本诗语淡而意丰,感时伤乱,抒情比较含蓄,一咏三叹,令人回味。

4.明朝著名的唐诗鉴赏家唐汝询评价本诗:“‘浮云''落照',意甚不浅。”请结合诗歌内容谈

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

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

感情。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

绵愁绪。

C.颔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至r'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

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

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

6.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第2页共12页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④,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作者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刍狗:古

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④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

的变化。

7.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是()

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

古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

衰的景象。

C.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强化了全

诗的消极思想。

D.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

园的向往之情。

8.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宋)陆游

天地回春律,山川扫积阴。

波光迎日动,柳色向人深。

沾洒忧时泪,飞腾灭虏心。

人扶上危榭,未废一长吟。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于春天回归时所作,诗人面对春回之时山川一扫阴云无限感伤。

B.首联的“回”“扫”二字,用字简约,概括写出自然节律运行的力量。

C.颔联用“波光”“柳色”具体描写春天美景,景物也暗含明朗的色调。

D.诗歌的尾联写诗人虽需人扶持,但仍要登高长吟,抒发内心不尽思绪。

10.本诗与杜甫的《春望》都抒发了关心国事、担忧时局之情,除此之外,两位诗人抒发的

情感又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别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第3页共12页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①

杜若②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③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④。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

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人未归”“想柴扉”,照应标题的“怀江南故人”,表现诗人身在曲江心在江南的

思念之情。

B.早春时节“水寒”“烟暖”,诗人通过对比写出了故乡的早春之景,为后文情感的抒发

营造了氛围。

C.颔联写故园之柳、南来之雁,诗人展开想象,有如回到故乡,读来有“杨柳依依,雨

雪霏霏”之感。

D.颈联写诗人极目远眺,思念之情正如离离原上草一样延伸,更显邈远,音信阻隔更

让人情思绵绵。

12.此诗尾联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寄王涔阳

刘长卿

清明别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点点,云中远树墨离离。

依微水戍闻铤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即点题中“春望”,交代了时间和天气,而“别后'二字暗扣题中“寄”字。

B.颔联写景远近结合,两个叠词用得极妙,描写了雾气缭绕、树木浓密的特点。

C.诗人隐约听闻徒鼓之声,看到沙村里酒旗时隐时现,颈联视听结合,以动衬静。

第4页共12页

D.尾联诗人直抒胸臆,以“愁”字点明情感,以“无处寄相思”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14.本诗第二句“极浦空颦一望眉”极为精妙,请赏析其独到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各题。

零陵春望①

柳宗元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日晴潇湘渚,云断陶唾②岑。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④阴。

【注】①此诗写于柳宗元被贬黜永州之后。零陵:即永州,在今湖南省零陵县。据说舜帝南

巡,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后人称之为零陵。②峋峻:湖南衡山的主峰。③景慕:崇

敬、景仰。④苍梧:山名,即九嶷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紧扣一个“春”字绘景,充分调动视觉与听觉,描写了一幅春日早晨草绿莺

啼的明快景象。

B.颔联侧重写作者所见之景,由水到山,景象明丽辽阔,视角由低到高,层次分明。

C.颈联写作者不想得道成仙,但世间的路也不好走,于是有“世途非所任”的感慨,表

达想要隐退的感伤。

D.整首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蕴藉,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心情。

1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第5页共12页

参考答案:

1.B2.“美”的体现:①杭州春意盎然的自然美景;②深厚丰富的历史底蕴;③闲适优雅的

市井生活。

情感体现:①表现了作者对此地景色风物的欣赏、赞美之情;②在此任职的自得之情。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实写”错误,应为虚写。“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

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特别清晰。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第一问:

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

水,奔流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次联诗

人把目光转到城内。“涛声夜入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

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

伐齐而见疏,终被杀害。所民间传说:他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

胥涛”。“柳色春藏苏小家”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明季节,并以歌楼舞榭,写出杭州的

繁华景象。上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和文化底蕴,展现了杭州春意盎然的自然美景和深厚丰

富的历史底蕴。

下一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作者原注云:“杭

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其俗,酿酒趁梨花时

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一句写游人沽饮,一

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

人心醉。此联重点在描写闲适优雅的市井生活。

第二问: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

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

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

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

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

第6页共12页

味,洋溢着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题干提示本诗是诗人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故对杭州风物的赞美之中蕴含着在此任职的自得之

情。

3.A4.①浮云漂泊不定,远在天边,而诗人的家乡又在浮云之外,这种浮云缭绕、飘忽不

定的景画蕴含着诗人因思念家乡而产生的惆怅、哀伤之情。②落日映照着长安城的宫楼,一

片片宫阙投下了长短不齐的阴影,此处的落照和阙影营造了衰败之气,蕴含着诗人面对国事

艰难的伤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由赏草的闲适转为叹世的伤感”错误,“闲”字写出了春草的神态,给人以悠闲之感,在此

处是为了反衬诗人内心的愁苦;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川原缭绕浮云外”,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浮云本漂泊

不定,又远在天边,而诗人的家乡又在浮云之外,这种浮云缭绕、飘忽不定的景象蕴含着诗

人因思念家乡而产生的惆怅、哀伤之情。

“宫阙参差落照间”,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宫阙写景本是壮观

的,融入落照,投下参差不齐的影子,则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日之将暮,犹言国之将倾,

国家多灾多难,令人伤怀,落照和阙影营造了衰败之气,蕴含着诗人面对国事艰难的伤感。

5.A6.“白头”为愁所致,“搔”是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诗人在国破家亡、

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因此,诗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忧国、伤时、思家所

致。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错,首联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不是念家悲己的

感情。

故选Ao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说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颔

联说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颈联说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

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前三联写出了诗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原因: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

第7页共12页

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凄惨的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

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

故尾联中的“白头”为愁所致,“搔”是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诗人在国破家

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因此,诗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忧国、伤时、思

家所致。

7.A8.①通过写登临古城所望见的破败荒凉景象,寄托着诗人遭贬谪后的凄凉之感。

②借荒台颓垣、荒祠败碑,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③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表现了诗人不自甘沉沦的乐观主进取精神。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错误,颔联虽有“牧竖”和“行人”出现,但也

没有增添任何生气。牧竖烧刍狗于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

行人看石麟于陌上,是因为荆榛莽莽,别无可以观赏的景物,唯古墓前石兽尚可注目而已。

C.“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错误,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发展变化的朴素

辩证观观点,使全诗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

D.“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错误,本诗中并没有抒发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故选Ao

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从作者角度看,诗歌抒发了诗人遭贬谪后的凄凉之感。汉寿城边野草丛生,荒祠和古墓前面

长满荆榛;田里的牧童烧化着丢弃的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经过雷电轰击,

华表已经半毁;由于积满灰尘,碑文仅可辨认。此诗虽题为春望,但所望却是满目荒凉衰败

景象,这样的景色正寄托着诗人遭贬谪后的身世凄凉之感。

结合诗句来看,颈联清楚地告诉人们汉寿城今非昔比,当年繁华的交通要道,如今已破败不

堪了。当年指示路途的华表,如今已经被雷电轰击得半残,纵横的断碑,通体蒙尘,碑文依

稀可辨。昔日繁华,今朝破败,尽在残缺华表,断裂石碑中显露了出来。诗人借荒台颓垣、

荒祠败碑,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

诗人从这首诗的尾联“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谈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兴和废

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诗人认为:兴和废不是永恒的,不变的,而是有兴就有废,有废

就有兴,兴可以变成为废,废亦可以变成为兴的。这正如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

所伏”一样,是具有朴素辩证法观点的。从这些地方可发现,在兴和废的转化之中,表现了

诗人不自甘沉沦的乐观主进取精神。

第8页共12页

9.A10.(1)陆游诗情感:大地春回,对春日美景的喜爱;内心升腾起的消灭胡虏的强烈

意念;登高必赋的情致与壮怀。(2)杜甫诗情感:颗零他乡、别离家乡亲人的悲痛;烽火连

绵,家书难达,对家人的无限牵挂;白发零落、暮年已至的自伤之情。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一扫阴云无限感伤”错误。“积阴”指“酷寒之气”,不是“阴云”的意思;情感上也不是“无限

感伤”,而是“略感欣喜”。

故选Ao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题目要求分析两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的不同,可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经历等作答。

杜甫创作《春望》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长期羁留于长安,与亲人远隔,故诗中主要情感为

感时伤乱、忧国、思家。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

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

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

稀疏,对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诗人自伤暮年,一方面因羁留长安而倍加思乡念亲,

另一方面眼见山河破碎,不禁忧虑国家前途。

陆游《春望》作于故乡,在感慨山河动荡的同时还表达了驱逐金人之壮志。“波光迎日动,

柳色向人深”“波光”“柳色”具体描写春天美景,景物也暗含明朗的色调。诗人面大地春回,

表达对春日美景的喜爱。“沾洒忧时泪,飞腾灭虏心”,金人南下,盘踞中原,诗人的报国之

心飞腾激昂,涌动不息。诗人年老体衰,但驱逐金人、收复失地之志不减,故诗中主要情感

为报效国家之情。“人扶上危榭,未废一长吟”写诗人虽需人扶持,但仍要登高长吟,抒发内

心不尽思绪。表达了登高必赋的情致与壮怀。

11.B12.①两诗均运用设问的手法,诗里“情多少”“几多愁”都是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抒

发情感。②还运用了比喻手法,诗中均将“愁”比作“万里春流”“一江春水”,都是化无形的愁

思为有形的江水,形象生动地突出愁绪的多和满。③以景结情,赵诗尾句展现一幅“万里汇

至的春江水,涡旋于岩石间”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愁望,李词末句更似一幅“满江向东

流的春水”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词人的“几多愁”,前者是故园故人之思,后者是故国之思。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B.“通过对比写出了故乡的早春之景”错误,“水寒”“烟暖”都是诗人眼前之景,不存在“对比”,

诗人是看到眼前“水寒”“烟暖”的景象而想起故乡,触景生情。

故选B。

第9页共12页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本诗尾联与李煜《虞美人》最后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同工,,之妙,所以可以先分析这两句的技巧。

“问君能有几多愁'’提出问题,“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做出回答,自问自答,这是设问;“似”

是比喻词,把“愁”喻为“一江春水”,“愁”是抽象之情,“水”是具体之物,化无形为有形;作

为诗歌的结尾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具体形象的画面,这属于以景结情,词人李煜把自己

的愁情比作一江向东流的春水,以水之泛滥无边抒写自己故国之思的连绵不绝。

再看本诗的尾联。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意思是“此时愁苦之情有多少呢?就如同眼前的万里春

江流水绕矶而行绵绵不绝”,前一句“情多少”提出愁情多少这一问题,后一句用“万里春流”

做出回答,这是使用设问的修辞来抒发情感。

前一句问的是“愁情”,后一句用“万里春流”回答,这是把“愁情”比作流水,使用比喻,前者

抽象、无形,后者具体、形象,以“万里”突出愁情之多。

这两句作为诗歌的结尾,“万里春流绕钓矶”呈现出春水环绕岩石的画面,用景来收束全诗,

也是以景结情,可见思乡之情之浓。

13.B14.①“空颦一望眉”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水中波纹比喻为皱起的眉头,也描写出诗

人皱眉远眺的细节;②“空”指徒然,白白地,远望却不得见,只是徒劳,含有失落之意;③

这一句既引出下文的“春望”之景,也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友人的失意惆怅之情。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的能力。

B.“颔联写景远近结合”说法不当,颔联并非“远近结合”,“春山烟点点”“远树墨离离”都是远

望时的朦胧景象。

故选Bo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诗歌的炼句,可从手法、用词、作用、情感等几方面加以思考。

“空颦一望眉,,既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刻画诗人皱眉远眺以表现他内心的挂念,也可以看作

是使用比喻手法描写水面,将水中波纹比作紧皱的眉头,形象而生动。

句中“空,,字的妙处可参考《蜀相》中“隔叶黄鹏空好音”二句。“空”意思是徒然,白白地,全

句描写诗人在遥远的水边皱眉远眺,却徒劳无果,表现了失落之情。

此句照应标题中“望”字,引出下文“湖畔春山烟点点,云中远树墨离离”所望之景的描写,诗

人望而不见,表达了诗人思念友人的失意惆怅之情。

第10页共12页

15.C16.①对明媚春光的喜爱之情;②被贬永州、代罪南荒的愁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