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初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初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初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初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初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2023.9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

钟。

2.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n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

卡上的规定位置。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周人的世界,从此便是一个‘天下’,而不是一个‘大邑'。中国不再

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延续和发展的长篇史诗。”该学者意在说明

西周时期()

A.原始民主遗存发挥作用B.政治文化心理认同出现

C.天人感应观念迎合需要D.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2.秦朝乡官中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徽等,职能涵盖百姓的人身、赋役、治安和精神各个领域,其中三老

掌教化,有秩掌听讼、收税、差役等,啬夫职掌与有秩相同,游徽掌巡察、逐捕盗贼。秦朝的乡官制度

()

A.加强了地方基层自治B.形成了权力制衡机制

C.实现了农村地区稳定D.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

3.《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汉武帝时下诏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

统一铸币,设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这一变化()

A.健全了货币体系B.减轻了农民负担

C.抑制了市场活力D.加强了经济集权

4.北魏晚期,以龙门、巩县石窟为代表的中原风格造像艺术中的飞天形体姿态亦变得多样,他们面貌清瘦,

眉目疏朗,褒衣博带,长裙裹足,随着漫天的云气、鲜花轻快地飞翔。新的飞天形象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原地

区()

A.民族之间交融发展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深受西域文明影响D.飞天艺术进入全盛

5.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阶层

士族小姓寒素

朝廷品官66.2%12.3%21.5%

大理寺卿69.84%11.11%19.05%

司法官刑部侍郎93.48%6.52%0.00%

刑部尚书95.90%3.28%0.82%

A.选官方式呈现多元化B.门阀观念不断强化

C.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D.科举程序存在弊端

6.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牡丹谱》、《海棠谱》、《荔枝谱》、《橘录》、

《蟹谱》、《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A.格物致知的时代精神B.注重实践的务实精神

C.知行合一的哲学主张D.日益普及的自然科学

7.元朝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行省高级官员分别掌握行政、财政、军事及司法权等,互相制衡,

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等要接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朝廷遣官巡察成为定制,行省官员定期

朝觐述职。这说明元行省制()

A.首创“犬牙交错”划界原则B.有效地防止地方割据

C.杜绝了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D.造成所握权力大而专

8.明朝臧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

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据此推知,

“贡回市茶”()

A.促进边疆民族的社会转型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

C.推动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D.终结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

9.1864年,曾国藩重修江南贡院,其后几任两江总督也不停扩建贡院号舍,1875年在此举行的乡试应试人数

竟达20600余人。而在此期间各地督抚创办的众多新式学堂却被时人戏谑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支持力度不够B.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C.学堂教育脱离社会D.缺乏相应社会环境

10.1872年李鸿章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为第一家使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矿,在不断投入设备的情况下,雇

佣工人达到了三千多人,产量达到了每年70〜80万吨,煤炭主要供应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械局。这一类企业

()

A.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B.以实现自强求富为目的

C.规模取决于政府的财政拨款D.瓦解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11.“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

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迁谬之弊。”这种主张

A.已认识到国家落后根源B.践行预备立宪的主张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突破中体西用的思想

12.1901年,清廷下诏停止49个城镇文武考试五年,涉及到直隶省、山西省、河南省、东三省、陕西省、浙

江省、江西省、湖南省等。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辛丑条约》签订B.财政不堪重负

C.清末新政废科举D.广设新式学堂

13.1912年2月下旬,临时参议院开会讨论《临时约法》,对于女子参政权写入宪法一事,参议员“不赞成者

居中多数”。1912年底,北京参议院再度否决“女子完全参政权案”。这表明()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B.尚未突破“女性附庸”的传统观念

C.近代社会嬪变的复杂性D.专制思想阻碍参政主体多样化发展

14.1921年8月,上海烟草工人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随后,上海印刷工人

会、上海纺织工会浦东分会、上海邮务友谊会先后成立。1921年下半年,各地广大工人群众开展多次罢工斗

争。这反映当时()

A.党的中心任务确立B.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

15.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毛泽东会师,陈毅在第二年写给上级的报告中写到会师后,两支部队合计人数

如下:朱(德)部2000余人,湘南农民8000余人,毛(泽东)部1000余人,袁(文才)王(佐)各300余

人。这近1万2千人整编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为我党我军军事上逐渐发展壮大的一颗最重要的种

子。这一局面的形成根源于

A.南京国民政府忙于北伐B.中共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16.1944年1月,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

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

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贺电()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营造了坚持抗战的政治氛围

C.使敌后军民民族意识萌发D.扩大了人民军队的后备力量

第U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初赋效之法日租庸调……玄宗之宋,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效,迫趣取

办,无复常准。赋效之司增数而英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至是,炎建

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

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

庸调、杂徭悉省。上用其言,因赦令行之。

——《资治通鉴》卷226

材料二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说: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

恒规。

——陆赞《翰范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璨

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白居易集》卷2《重赋》

(1)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实行的背景和内容。(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时人关于两税法施行的观点。(6分)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同样表现为“人的自觉”。无论是孔孟学说还是程朱理学,儒家文化始

终执着于强调人之为人的道德性。同时,它对道德性的强调以维持社会的秩序为出发点和归宿,对不同身份

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这便使其所强调的道德限定在伦理道德的范畴。儒家文化在晩明时期发生了裂变与

分化。李费发挥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对自然人性的肯定,着眼于

“我”之真实;对个性意识的推崇,侧重于“我”之独立,二者共同体现出晚明人文精神的“人”不再是儒

家文化中伦理型的人。但这股人文主义思潮并未掀起类似西方文艺复兴那样深入持久的文化运动,在中国文

化史中昙花一现。

——孙桂丽《对中国古代主流人文精神的反叛》

材料二在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15世纪,也是多才多艺之人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人文

主义者,不但要研究古代经典理论,还要研究地理、历史、文学:不但要翻译古代的戏剧,还要同时兼做导

演;此外,他还可能是一名地方长官、外交家。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据材料一,指出晚明时期中国文化自觉的内涵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背景。(6分)

(2)据材料二,指出15世纪意大利文化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意两国文化的

发展对社会的不同影响。(7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马星驰1919年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的一幅政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

文)

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5年《东方杂志》转载了夏曾佑的一篇文章,谈到过去读书花费不多,且有仕进荣升之诱,

废科举兴学堂之后,“恐中国识字之人必至锐减,而其效果将使乡曲之中并稍识高头讲章之理之人而亦无

之,遂使风俗更加败坏,而吏治亦愈不易言”。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

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铃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

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

得到了确立。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革命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相继开辟了井冈山、湘鄂赣、闽浙

赣、鄂豫皖等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领导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合理任用日益成为一

个关系苏维埃政权稳固的关键问题。1931年10月,第三次反“围剿”斗争胜利以后,根据地度过了一年多

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党领导苏维埃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权建设,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苏区实际斗

争的需要,在1931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苏区工作人员的任用提供了强固的政

权载体。

——步海洋、朱小理《论苏区干部任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据材料一,指出夏曾佑对废科举的态度及其理由。(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4分)

(3)据材料三,概括30年代苏区干部任用制度建设时考虑到的因素。(5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答案BDDACABCDBCACADB

17.(14分)

(1)背景:3分

①玄宗后期起,租庸调制瓦解。②苛捐杂税繁多,百姓负担沉重。③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

内客:5分

①量出制入(中央先预算开支,确定赋税总额,再向各地摊源征收):

②户无主客(主客户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缴纳赋税):

③人无丁中(收税时不看每家的人口数量,只是根据每家财产的多少确定征税的数目):

④行商三十税一;

⑤一年夏、秋两征。

(2)评价:6分

陆赞、白居易都对两税法持批评态度,认为两税法存在不合理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2分)二人看

到了两税法在推行过程中的伤农问题,蕴含朴素的民本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2分)但二人未能看到

两税法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局限

性。(2分)

18.(13分)

(1)(6分)

变化:由强调伦理道德转变为肯定自然人性。(2分)

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阶级)市民阶层队伍的壮

大:(思想)陆王心学的形成。(4分)

(2)(7分)

特点:代表资产阶级利益:高举人文主义旗帜。(2分)

影响:

中国:昙花一现,未引起社会转型。(2分)

意大利:冲击封建神学: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欧洲社会转型。(3分)

19.(12分)(表述成文;采点给分)

民众团结斗争推动五四运动的发展。(2分)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起国人的愤怒,引发五四运动。(2分)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游行示威,

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但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这也将从北京开始的爱国运动推向全国。(3分)上

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声援学生爱国运动。在巨大的压力下,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

学生,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3分)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社会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彰显了中国民众团结的力量。(2分)

20.(13分)

(1)态度:反对。(1分)理由:破坏教育发展:败坏社会风气;妨碍吏治改善。(3分)

(2)特征:制度化:融合中西:设立专门机构:法制化。(4分)

(3)因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反“围剿”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借鉴苏联经验;苏区斗争的实

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5分)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60分)

1.(2023•新课标卷)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

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

2.有学者指出:狩猎经济是以杀害其他生命来满足人类生存的、把其他生命看作敌人的一种原

始经济。但是通过农耕,其他生命不再是人类的敌人,而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形成了共生共存

的一种文明形态。该学者意在

A.说明农业革命的意义B.宣扬多元一体发展理念

C.强调文明产生的条件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3.《吕氏春秋•当务》云: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日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

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己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

启以为太子。大夫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上述现象体现出商

A.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建立B.中央集权弱化

C.对母系血缘的重视D.兄终弟及思想比较深刻

4.西周时,各级领主封地的都城大小以国都为标准,都有固定的比例;自天子至卿大夫,其马

匹、兵车及兵员数量都要与自身身份相匹配,卿大夫“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诸侯“戎马

四千匹,兵车千乘”,天子“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由此可知,当时

A.“家天下”局面初步形成B.贵族政治秩序得以强化

C.中央集权政体正式确立D.宗法制向全国各地推广

5.夏商西周时期用人讲究“论亲不论贤,论族不论能”,春秋战国时期却出现了“从来天下

±,只在布衣中”的局面。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社会转型的趋势C.宗法观念的崩溃D.世家大族的崛起

6.(2023•全国甲卷)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

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

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

7.(2023•新课标卷)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

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

有“

8.春秋时代齐国的青铜器皿,在山东出土不少,大致可见的趋势是,齐器中的礼器越到晚期越

少,日用品相对地的日益增多;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也越来越多姿多彩。这一趋势反映

A.青铜铸造技术逐渐成熟B.儒家思想遭到了挑战

C.贵族等级秩序遭受冲击D.文化的地方色彩增强

9.春秋各国,宗室贵族相互倾轧,胜者对待失败者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分其室”;商鞅“令民

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将大家族分为小家庭,一“室”变多“户”,由官府析分登记。

这一变化说明

A.分封制度不断强化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C.伦理道德日益败坏D.社会转型趋势明显

10.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统治期间,秦始皇采取了许多先进的

决策,开创了许多具体的制度,这些决策和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项

中,由秦朝开创的具体制度是

A.郡县制度B.官僚制度C.皇帝制度D.刺史制度

11.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中原后,“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矶,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

万,为五军”。经多次、反复而艰苦的战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这一胜利使秦朝

A.消除了边疆威胁B.扩大了统治范围C.完善了地方治理D.稳固了统治基础

12.汉朝所称“西域”,原来主要指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汉中期以后,“西域”的概念逐

渐扩大,今中亚及以西地区皆称“西域”。这反映了

A.西汉王朝的开疆拓土B.和亲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3.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

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

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A.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B.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D.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14.公元59年,汉明帝在明堂举行了礼仪大典。“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的仪式模

仿了《孝经•圣治》所载“宗祀(周)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的仪式。这表明当时

A.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得到确立B.西周制度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C.通过礼仪彰显皇权独尊地位D.儒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巨大

15.(2023•新课标卷)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

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

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16.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

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A.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B.保障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C.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17.汉武帝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理,在其统治时期先后多次对西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

移民屯田。读下表可知,移民屯田

汉武帝在西北移民屯田情况表(节选)

时间移民屯田史料来源

(公元前119年)有司言关东贫民徒陇西、北

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

元狩四年《汉书》卷六《武帝纪》

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

皮币以足用。初算缗钱

元鼎四年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

(公元前《史记》卷三十《平准书》

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113年)

太初三年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

(公元前屠以卫酒泉宛列传》

102年)

①保证了边军成卒的粮食所需②保障了西域地区人民的生活需求

③推动了河西地区农业的发展④为打败匈奴提供了主要物质准备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18.东汉统治者为防止地方官相互庇护而推行了“三互法”,规定:甲州人士在乙州为官,同

时乙州人士又在丙州为官,则丙州人士不但不能到乙州为官,也不能到甲州为官;三州的婚姻

之家也是如此。其做法在客观上

A.遏制了豪强的发展B.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C.限制了官员的特权D.保障了吏治的清明

19.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逐渐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歌舞、器乐受到汉族人

民的喜爱,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食品,逐渐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这一现象的出

现,主要得益于

A.中央集权强化B.民族交融加强C.江南经济开发D.政权更迭频繁

20.北燕后裔冯宝任南梁商凉郡(岭南南越地区)太守,娶当地俚人冼氏女为妻。他在当地办

理词讼,教民耕织,开设士林学馆,吸纳俚人子弟入学读书。这些举措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维护了岭南地区的安定

C.推动当地农耕文明发展D.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21.明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其建筑形制具备某种“宇宙秩序”的复

杂象征意义。北魏孝文帝曾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起明堂”。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

堂。北魏修建明堂旨在

A.显示高超建筑技术水平B.彰显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炫耀北魏经济繁荣富庶D.满足统治阶级生活需要

22.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为巩固政权大力推行改革,采取迁都、易汉服、说汉语、改

汉姓、定高门、结汉亲等措施。该材料反映出

A.民族歧视色彩依然浓厚B.北方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人们的门第观念不断淡化

23.据《新唐书一刑法志》记载:“玄宗自初即位,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戒以

言,而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二十年问,号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这一现象表明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唐代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C.唐玄宗试图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D.隋唐盛世的出现得益于君主开明

24.史书记载,唐代扬州以纺织、皮革、造船等著称;成都以纺织、造纸、制盐等为重心;河

北则有丝织品贡数为全国第一的定州和作为名瓷产地的邢州等;山东则有盛产丝织品的青州、

造船业兴盛的登州等。这表明唐代

A.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B.手工业生产分工明确

C.城市手工业蓬勃发展D.经济重心呈南移趋势

25.”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些诗句

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察举制

26.从现存资料看,唐代均田制基本上沿袭了前代尤其隋代的格式,但在具体上的变化相当明

显。对授田的限额与授田对象做了调整,尤其是对均田制下土地买卖做了严格的限制。如买主

的土地占有量不得超过制度规定的应受田数额,买卖土地的交易活动中只能在制度所允许的土

地占有量之内进行,而且必须向官府申牒立案。这些规定

A.体现了政府力图控制土地占有B.有效遏制了土地兼并的状况

C.是两税法顺利实施的经济基础D.加重了民众的经济负担

27.下表所示为中唐时期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所占的比例。这说明当时的科举制

时期宰相总数(人)进士出身的宰相所占比例(%)

唐穆宗时期1457.1

唐文宗时期2475

唐懿宗时期2181

A.提高了官员道德修养B.有利于改变政治风貌

C.人为干预的几率增加D.变更了人才选拔标准

28.科举制度”是对门阀制度的一种否定,是对文官政治的强化,是传统中国将帝制政权向中

下层知识分子开放的重要方式”。这说明,科举制

A.消除了门阀政治残余B.弱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C.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D.强化了崇文抑武政策

29.公元204年曹操下租调令: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地方官不得擅兴发。

《资治通鉴》称:“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两税

法改为“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即通过评定户等实现的按资征税。赋税制度的变化

说明

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B.封建社会阶级矛盾被消除

C.唐宋间贫富差距大大缩小D.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的抑制

30.据文献记载,“胡人”在唐朝从事的职业包括:官员、使者、质子、仆从、商贾、僧侣、

牵夫、车夫、伎乐、工匠、译语、猎师、马球手等。这些记载在出土的墓葬石雕、壁画、绘画

等文物中都有反映。据此可知唐朝

A.社会分工日益细密B.阶层流动逐渐加剧

C.社会风气较为开放D.中外交流日益频繁

二、非选择题:34题,40分。

31.(2022•高考全国乙卷)

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

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

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

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