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模拟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2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模拟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2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模拟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2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模拟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2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第一模拟仿真模拟卷(解析版)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广西专用)

第一模拟

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21分)

家是最小国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ke守"天下之本在家”的信念。在儿女步履匆匆的返乡途

中,在爸妈.的囑()咐中,在游子.的乡味中口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

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德次序,还是“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的爱意延伸,家国情怀似羊()烂的精神之花,开满了广mao()的神州大地,

滋养了一代代华夏子孙。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使中华民族O

1.(2分)上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疋硕的一项是()

A.刻shuxun袤B.恪zhuxuan袤

C.恪shuxun茂D.刻zhuxuan茂

2.(2分)填入语段口处的标点符号,罩恰季的一项是()

A.!(感叹号)B.;(分号)C........(省略号)D.o(句号)

3.(2分)依次填入材料(一)文段横线处的成语,曇恰当的一项是()

A.和风细雨牵肠挂肚生生不息B.和风细雨耿耿于怀生生不息

C.强聒不舍牵肠挂肚鹤立鸡群D.强聒不舍耿耿于怀鹤立鸡群

【答案】1.B2.C3.A

【解析】L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

恪守:意思是严格遵守。注意"恪"与"刻"的区别。

嘱咐:意思是叮嘱吩咐。嘱:读zh。,意思是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绚烂:意思是光彩耀眼。绚:读xu点n,意思是色彩华丽。

广袤:读音gangm5o,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而“茂”指的是

茂盛。

故选B。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联系前面"在儿女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和风细雨的嘱咐中,在游子牵肠挂肚的乡味

中〃,可知"人们感受家的温暖”来自方方面面,表明像这样的情境还有很多种,所以要用省

略号;

故选C。

3.本题考查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第一空,和风细雨:比喻耐心地和颜悦色地批评或劝说。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

絮絮叨叨说个没完。这里形容父母的嘱咐,故应用"和风细雨"。

第二空,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

里难以排解。这里形容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故应用“牵肠挂肚"。

第三空,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鹤立鸡群: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

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与“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

能使中华民族..…."语境相符的是“生生不息"。

故选A。

国是千万家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踏入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我国有5000

多年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

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源泉。;O。"。

。”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的奉献中焕发璀璨光彩。

4.(2分)下列语句填入材料文段横线处,排列顺序曇怆当的一项是()

①家国情怀贯穿每个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历经千锤万击仍傲然挺立的强大动力

②从宋代岳飞的为国担当,到清代关天培的英勇献身

③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

④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的幸福美满

⑤从春秋屈原的忠贞气节,到唐代诗人李贺的报国志向

A.④③①⑤②B.③④①②⑤C.⑤②①④③D.⑤②④①③

5.(2分)以下是从材料文段中选出的句子,有壻懑的一项是()

A.家庭,是我们每个人踏入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

B.我国有5000多年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

C.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源泉。

D.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答案】4.C5.B

【解析】4.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从前两个空中间的分号可知这两个空为并列关系,故可考虑②⑤句,"春秋"年代在"宋代"

之前,故⑤句要在②句前。①句是对历史上家国情怀的总结,故承接②句。从后两个空

的双引号可以知这两个空的内容需要有联系,且从后文的"辩证法"可知,两句要为辩证关系,

故确定为③④句,其中③句中的"同样"一词说明了③句在④句之后,故排序为

⑤②①④③。

故选Co

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B.有误。成分残缺,应该在句子最后加"的国家";

故选Bo

6.(本题11分)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家国情怀相关的诗句。

作者题目批注诗文

人不能因为眼前的

困难险阻而妥协,应

王安石《登飞来峰》①_____,_______。

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心怀壮志。

诗人以落花自比,表

现诗人虽然脱离官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②《—》场,依然关心着国家

化作春泥更护花。

的命运,不忘报国之

志。

在一个"风雨大作”

《十一月四日的夜里,由情生思,

③—④_____,______。

风雨大作》在梦中实现金戈铁

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关心民

《茅屋为秋风

杜甫间疾苦,忧国忧民的安得广厦千万间,⑤

所破歌》

思想感情。

抗敌的大功还没有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完成,回家的事就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能去计议了。

诸葛亮《出师表》临危受命,心系天⑦—,—。

下,承担大任。

【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己亥杂诗陆游夜阑卧听风吹

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受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填空。

作答此题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根据情境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

注意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己亥、阑、燕然”等字容

易写错。

二、阅读(3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7分)

【材料一】

2020年3月12日,中国植树节设立41周年纪念日。当天,柳州市政协副主席、融水

县县委书记杨恩维及县四家班子领导、各单位部门职工代表到四荣新集镇开展植树活动,以

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县的环保和绿

化意识,为建设“秀美融水”植下新绿。融水镇党政机关党支部也开展“下村屯,办实事,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融水镇全体党员到融水镇小原村种下了不少的紫枫树。

【材料二】

2019年3月11日,中国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在京发布。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画面由

双手、绿叶、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和飞鸟白云等构成。

CHINA中国邮政

【材料三】

我国古代就有在清明节插柳植树的传统。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

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

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

日为中国的植树节。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21.66%,人

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植树节逐渐成为彰显中华文

明的重要载体。

【材料四】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

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7.(2分)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A.《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由中国邮政发行,邮票面值1.20元。

B.1915年、1928年、1979年,是我国植树节发展的重要年份。

C.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1.66%,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8.(3分)阅读【材料二】,《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图标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说明。

9.(2分)阅读以上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植树节的意义。

【答案】7.B8.①两只张开的手像树干,五指像树枝,寓意人人植树,共同改善地球的

生态环境。②树叶围绕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寓意绿色的地球美好的家园。9.纪念孙中

山;传承民族传统(彰显中华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解析】7.【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读懂材料,再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

来答题即可。

B.结合材料三句子"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每年

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

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

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可知,这三个日期(1915年、

1928年、1979年)表明了植树节在我国的确立,并不能说明"是我国植树节发展的重要年份"。

故选B«

8.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结合画内容和文字说明,思考纪念邮票图标的寓意。

示例:《中国植树节》邮票画面以绿色为主基调,图案主体为双手托起的绿色家园,手臂代

表树干、张开的五指代表树枝,寓意大家亲自动手,植树造林,为改善生活环境做出一份贡

献,同时也寓意人类是肩负改善地球环境重任的主要力量。树干枝头上方是生机盎然的绿叶,

层层绿叶中设计点缀了象征城镇、乡村、河流、山川、蓝天白云、飞鸟的符号化图形,寓意

通过全民植树造林活动,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共同创造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9.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中的关键性句子来答题即可。

结合材料三句子“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可概括为:纪

念孙中山;

结合材料三句子"中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植树节逐渐成为彰显中华文明的

重要载体"可概括为:传承民族传统(彰显中华文明);

结合材料四句子“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可概括为:建设美丽中国。

(-)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5小题,13分)

冷香记

崔曼莉

①我第一次见到北方的雪时,像猫一样立在窗边,傻傻看了许久。

②那雪花又白又大,羽毛一般在空中慢悠悠飘荡,忽而上,忽而下,不知有风还是无风,

懒懒地翻了个身。每一片和每一片居然不挨着,好个鹅毛大雪啊。

③莫以为我从江南来,没有见过世面。南京虽在江之南,却是每年都要下大雪的。

④记得有一年雪灾,雪把奶奶院中的小厨房压塌了,屋檐下的冰凌一米多长,男生扔石

头砸断了,掉在地上也不碎,冰莹透亮,如冰锥一般。

⑤一路上学,男孩子们用冰锥边打边跑,我穿着秋裤、毛裤,毛裤外面套着棉裤,腿都

抬不动了,可还是冷。你说怪不怪,那雪能压塌房子,却压不塌雪松,一层一层的墨绿上积

着白雪,还有轻薄的翠竹叶,上面也堆着白。目光所及,皆是风景。

⑥每年的这个时候,学生们没有办法逃课,大人们却偷着翘班,满城约有一半人都去了

紫金山。山一出中山门便是,横跨两大主城区,几在闹市。出了城门,路两边全是参天梧桐,

笔直挺立。沿路而行,一边是明代城墙,城墙下是护城河公园,另一边便是山了。虽是大雪

天气,山中绿意横行,与白雪层层叠叠,夹杂着红色山茶花。

⑦渐行时,便有幽香袭来。

⑧那香气越行越盛,在清冷之中,孤绝华贵,仿佛天地间再无对手可言。

⑨若雪已停,便见人头攒动,隐约间有红有粉有绿有白,交错于老干古枝;若阳光灿烂,

便见那花有单瓣有重瓣,有一枝横斜独寂寞,亦有花团满树芳华似锦。

⑩若有雪,南方之雪可不同于北方,尤其是六朝金陵。

⑪那雪从不轻盈,因为湿度大,夹冰而来,仿佛冰雹,却是雪花形状。薄薄一片削在

脸上,刀割一般。无风时还好,只是笔直下坠;若有风,若你又迎风而行,便只能双手握伞,

战战兢兢,耳听得雪击在伞上的僻里啪啦声,眼见得无数雪花整齐划一,朝你无情袭来。恍

惚间你不在今时今日,而是在历史的某个瞬间,纵然你是最厉害的武士,也走不出这雪剑之

阵,抵不过这自然之威。

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⑬那雪击于松针、竹叶、湖面、路人。在北方下雪时很多人不打伞,拍拍肩膀,就把

雪抖落了,在这里,不打伞就是上刑,湿了衣裳是最小的事。

⑭然而松针紧密团结,任你万千之重,且压且直;竹叶盈盈一片,却不输于冰雪;那

梅花更以纤弱之瓣、清丽之姿于雪中越发激情澎湃,仿佛得了滋润:白雪映衬容颜,雪水浸

透花枝,花越开越妍,香气于这无边无际的雪剑中,遥遥升起。

⑮我在北方久了,爱在雪中漫步,爱踩一脚厚厚的干干的雪。脚印那么清楚、可爱。

⑯然而故乡的雪时时浮上心头,每当我孤独时,脆弱时,甚至遭遇不平暴怒时,我知

道其实没有关系,我可以恢复,可以进化,痛苦总是暂时的,只要过了这一关,我会变得更

好,坚持便是。

⑰今年春节时江南大雪,我却在北京。

⑱初八那日,在朋友圈见到江南女史许静刻的印“雪竹”。

⑲结体潇洒刀法劲利,“雪”字取横势,稳而见锋,“竹”字取纵势,竹枝细韧两笔

朝上生长,竹字头点若翠叶,隐约于竹枝之间。二字相辅相成,清秀大气又无赖天真。

⑳我当即求印,她一如既往地大气,问我要什么字,我想了想,那雪中梅花的香气便

浮上心头,与她倾诉思乡之情,尤其神往雪中梅香,不知何字形容为好,突然便说,南京冬

天多冷啊,那香也是冷的。

㉑冷香!

㉒我要“冷香”。

㉓我想要一方印,将来盖在我的书法作品上,每盖一次都是那样的雪、那样的梅花。

㉔正月十二,她发来一张图,“冷香”二字印于纸上。

㉕正月十三,一觉睡醒,北京成了白色。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漫天弥散。

㉖忍不住给许静发微信,北京大雪可惜无香。我的“冷香”在路上。

㉗正月十四下午,收到了“冷香”,迫不及待地打开,将心心念念的印石握于手上,盖

下一枚。

㉘向许静致谢时,她告诉我,南京的梅花开了。

(选自《光明日报》2022.2.25,有删改)

10.(2分)本文主要描写了北方和南京的雪,请分别概括两地的雪各有什么特点?

1L(2分)文章的结尾处连续现表时间的词话,如"正月十二""正月十三〃"正月十四",有何用

意?

12.(2分)本文标题《冷香记》有何深刻含义?

13.(4分)按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1)那梅花更以纤弱之瓣、清丽之姿于雪中越发激情澎湃,仿佛得了滋润:白雪映衬容颜,

雪水浸透花枝,花越开越妍,香气于这无边无际的雪剑中,遥遥升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在北方下雪时很多人不打伞,拍拍肩膀,就把雪抖落了,在这里,不打伞就是上刑,

湿了衣裳是最小的事。(从写作手法的角度)

14.(3

分同)?同请样从是写写作雪目,的毛的泽角东度《谈沁谈园你春的・看雪》法中。北国的雪与本文作者所写的北方的雪有何不

【答案】10.答案示例:北方的雪:又白又大,像鹅毛纷纷扬扬、漫天弥散,可惜无香。

南京的雪:从不轻盈,薄薄一片,如剑一般夹冰而来,有梅花的香。11.示例:这组表示

时间的词语,写出了作者内心急切得至U"冷香"印章,以慰思乡之苦。(表明作者想得至U"冷香"

这枚印章,用印章寄托乡思的迫不及待的心情。)12.首先,我们要理解表层含义,也就

是说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是深层的含义,可以从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

着手。答案示例:本文标题的"冷”指的是南京冬天的雪,"香"指的是南京雪中的梅花,同时

"冷香"也指许静为我刻的那枚印章。"冷香"还象征了遭遇挫折时那种不折不挠的精神,如雪

中的青松、翠竹、寒梅一般。(意近即可)13.(1)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比

作剑,把雪中的梅当作人来写,写出了纤弱、清丽的梅不畏雪的威力,反而开花得更妍,香

气亦愈盛,表现了梅的不服输,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2)对比,将北方的雪和南京的雪作对比,写出南京下雪不打伞就像上刑,北方的雪连衣

裳都不湿而南方的雪湿了衣裳是最小的事,反衬南京雪的冰冷似剑,威力巨大。14.答案

示例1:相同之处,雪都下得很大白茫茫的一片;不同之处,毛泽东笔下的雪有"千里冰封"

让大河"顿失滔滔”的磅礴气势,而本文的雪则是“慢悠悠飘荡”"懒懒地翻身"的。有这样区

的原因是写作目的的不同,毛泽东是借雪借祖国山河表达自己的伟大抱负,笔下的雪必定要

有气势;本文作者主要是用北方的雪来衬托出南方雪的威力之大,所以笔下北方的雪较为慵

懒自适。答案示例2:

一切景语皆情语。"雪下得很大,白茫茫一片”是两文雪景的共同点,

不同的是,毛泽东笔下的雪气势磅礴,而作者笔下的雪慵懒自适。从写作目的看,抒发的情

感不同所致,毛泽东借北方壮阔的雪景抒发伟大抱负,作者借北方雪景衬托南方雪景的“冷

香",表达思乡之情。

【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1)结合第②段"那雪花又白又大,羽毛一般在空中慢悠悠飘荡",第㉕段"正月十三,一

觉睡醒,北京成了白色。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漫天弥散",第㉖段"忍不住给许静发微信,

北京大雪可惜无香”可概括北方的雪:又白又大,像鹅毛纷纷扬扬、漫天弥散,可惜无香。

(2)结合第⑪段"那雪从不轻盈,因为湿度大,夹冰而来,仿佛冰雹,却是雪花形状。薄

薄一片削在脸上,刀割一般",第⑦段"渐行时,便有幽香袭来",第㉘段"向许静致谢时,她

告诉我,南京的梅花开了”可概括南京的雪:从不轻盈,薄薄一片,如剑一般夹冰而来,有

梅花的香。

11.本题考查情节作用。

结合第㉔段"正月十二,她发来一张图,‘冷香'二字印于纸上"、第㉕段"正月十三,一觉睡醒,

北京成了白色。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漫天弥散"、第㉖段"忍不住给许静发微信,北京大

将心心念念的印石握于手上,盖下一枚"可知,这一组表时间的词语是逐天在推进,每一个

雪可惜无香。我的,冷香,在路上"、第㉗段"正月十四下午,收到了‘冷香',迫不及待地打开,

表时间的词语后面都写着“冷香”这枚印章和作者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进,"冷香”也逐渐近

了,所以逐天的写日期,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当时急切的心情,急切得到"冷香”的心情;

结合⑳段"我当即求印,她一如既往地大气,问我要什么字,我想了想,那雪中梅花的香气

便浮上心头,与她倾诉思乡之情,尤其神往雪中梅香,不知何字形容为好,突然便说,南京

冬天多冷啊,那香也是冷的"可知,"冷香”是作者思乡之情的一个寄托,故急切获得“冷香"

表明作者内心思乡之情的迫切。

12.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答题思路:一般而言,题目含义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

义和文章的具体内容、写作对象等相关,深层含义和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感情相关。

(1)表层含义。结合⑳段"我当即求印,她一如既往地大气,问我要什么字,我想了想,

那雪中梅花的香气便浮上心头,与她倾诉思乡之情,尤其神往雪中梅香,不知何字形容为好,

突然便说,南京冬天多冷啊,那香也是冷的"可知,"冷香"指的是作者家乡南京冬天雪给人

的感觉,非常冷,同时带有梅花的香气;"冷香"是作者请许静为其刻的印章。

(2)结合第⑭段"然而松针紧密团结,任你万千之重,且压且直;竹叶盈盈一片,却不输

于冰雪;那梅花更以纤弱之瓣、清丽之姿于雪中越发激情澎湃,仿佛得了滋润:白雪映衬容

颜,雪水浸透花枝,花越开越妍,香气于这无边无际的雪剑中,遥遥升起",⑯段"然而故乡

的雪时时浮上心头,每当我孤独时,脆弱时,甚至遭遇不平暴怒时,我知道其实没有关系,

我可以恢复,可以进化,痛苦总是暂时的,只要过了这一关,我会变得更好,坚持便是"可

知,作者家乡的雪是寒冷且重的,但是那梅花的香气却仍遥遥升起、那青松却仍然挺立,这

代表了一种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当作者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就会想起家乡的雪、

青松、冷香,就会涌起勇气,继续坚持。所以"冷香"还象征了遭遇挫折时那种不折不挠的精

神,如雪中的青松、翠竹、寒梅一般。

1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词句赏析思路:一般先判断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

词性等,然后分析其产生效果,或者和人物、或者和其他描写对象相关,最后体味情感。

(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香气于这无边无际的雪剑中,遥遥升起"中的"雪剑"运用了比喻修辞,把雪比成剑,写出了

雪的威力之大;"白雪映衬容颜,雪水浸透花枝,花越开越妍”运用拟人修辞,把白雪拟人化,

结合"那梅花更以纤弱之瓣、清丽之姿于雪中越发激情澎湃,仿佛得了滋润"可知,梅花在雪

剑之中却绽放的更加激情澎湃,表现出纤弱、清丽的梅不畏雪的威力,写出梅花不服输,不

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2)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

"在北方下雪时很多人不打伞,拍拍肩膀,就把雪抖落了,在这里,不打企就是上刑,湿了

衣裳是最小的事”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北方雪和南京雪带给人的不同感觉做了对比,北方的

雪可以抖落,而南京的雪不仅会打湿衣服,而且湿度大、如同雪剑一般有威力,两相对比,

用北方雪反衬南京雪冰冷似剑,威力巨大。

1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从写作目的分析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北国的雪与本文作者所写

的北方的雪的不同。

结合《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②段"那雪花又白又大,羽毛一般在

空中慢悠悠飘荡,忽而上,忽而下,不知有风还是无风,懒懒地翻了个身。每一片和每一片

居然不挨着,好个鹅毛大雪啊"可知,都写成了北国雪的大。

结合《沁园春•雪》"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知,

毛泽东笔下的北国的雪能让黄河北冰冻住,其覆盖下的山野想要和天比高低,表现出北国

的磅礴、壮志,从写作目的看,毛泽东写北国的雪表达的是自己、无产阶级的雄伟抱负,

所以其笔下的雪有豪迈的气势。

结合②段"那雪花又白又大,羽毛一般在空中慢悠悠飘荡,忽而上,忽而下,不知有风还是

无风,懒懒地翻了个身。每一片和每一片居然不挨着,好个鹅毛大雪啊",⑩段"若有雪,

南方之雪可不同于北方,尤其是六朝金陵”可知,本文北国的雪是慵懒的,从写作目的上看,

本文北国的雪是为了衬托南京雪的威力巨大,表达作者对南京雪、南京雪中"冷香”的眷恋,

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大处落笔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中间两联诗人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细致描摹早春景致。

C.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他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

D.全诗寓情于景,准确抓住景物特征,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16.(3分广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争""啄"很有表现力,请简析。

【答案】15.D16."争"和"啄"这两个动词,极具动感,描绘出"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

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D有误,"全诗寓情于景”错误,诗的最后一句是直抒胸臆。

故选D。

16.本题考查诗歌字词赏析。

颔联中有两个动词"争"和"啄"用得很精妙。

儿"几就处会早赶莺不争上暖了树。,,意一思个是"争:"树字上,的让黄人莺感一到大春早光就的忙难着得抢与占宝最贵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

"谁家新燕啄春泥"意思是: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

"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承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零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邠州建学记①(节选)

范仲淹

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曷尝②而乏哉?天地灵粹,赋于万物,非昔醇而今漓③。吾观物有

秀于类者,曾不减于古,岂人之秀而贤者独下于古欤?诚救有所未格④,器有所未就而然也!

庠序可⑤不兴乎……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⑥,亲奉圣谟⑦,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⑥岁贡

群士,一由此出。

【注释】①庆历五年,范仲淹赴邠州担任知州,第三日即提议改建邠州庙学。学校建成后,

他应邀作文以记其事,②曷尝:何尝。③漓:浇薄,不醇厚。④格:达到。⑤庠序:泛

指学校。⑥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⑦圣谟(m6):皇帝的自意。

⑧俾(bi):使。

【丙】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7.(3分)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以上选文中的文言疑难字词。

方法词语示例加点字意义

滕子京逾嚙貫歸謫

字源法(1)_____________

守巴陵郡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迁移法锦赞游泳沉鳞竞跃(2)_____________

①诚心,诚意。②实在,确实。

查字典遨救有所未格(3)_____________

②如果,果真

18.(2分)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A.《岳阳楼记》和《邠州建学记》均

为记修造之事而作,但前者对重修岳阳楼的情形不着一字,只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B."微斯人,吾谁与归?"感慨深沉,既有追慕先贤之意,又有世无知音之叹,也暗含着自

勉之意及对滕子京的期望之情。

C.乙先论及人才的重要性及当前人才缺乏的原因,再以"庠序可不兴乎?”这一反问句,强

调了兴建学校的必要性。

D.景物常有烘托作用,如甲用一暗一明之景烘托一悲一喜之情,丙用凄凉的秋景烘托战地

萧瑟肃杀的气氛。

19.(4分)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

20.(2分)虚词虽然很少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在行文中常有重要作用,如连接文意、增强情

感等,请结合甲文,具体分析"然则""若夫""至若""嗟夫"这四个词的作用。

21.(3分)康熙曾为范仲淹题写“济世良相”的匾额,其实无论官任何职,范仲淹都始终怀抱

济世之志,请你结合三则材料,分析他的"济世"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17.贬谪,流放鱼实在,确实18.A19.(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

谁一道呢?(2)国家的忧患没有比缺乏人才更大的了。20."然则"起转换作用,由第2

段概写洞庭湖景物,转入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议论;"若夫"以假设语气起笔,引出对洞庭

风雨图的描写;"至若"宕开一笔,转而描写洞庭春晴图;"嗟夫"表感叹语气,转入议论和抒

情,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21.①"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②认识到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主张兴办学堂,为国家

培育人才;③镇守边疆时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扫平边患。(任写2点即可)

【解析】17.考查文言实词。

根据篆书"谪"字可知,"从言,啻声”,本义是罚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说文解

字》称"罪之小者",就是因为罪小,所以可以用语言处罚,罚到后来才引申为一切罚罪、贬

谪、指谪。这里的"啻声",其实也是声中有义,啻是"誣也",就是料理使之正确,也可以指

用言语"料理"。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鳞:鱼。锦鳞游泳: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泳。

诚救有所未格:实在是教化没有达到。诚:实在,确实。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由《岳阳楼记》第①段"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可知,文章第①段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

修岳阳楼,并非选项所说"对重修岳阳楼的情形不着一字”。

故选Ao

1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⑴微,如果没有;斯,这;"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⑵之,的;莫,没有;乏,缺乏。

2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作用分析。

"然则"是文言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对上文表示承接,有"既然如此,那么”的意思,联系

上文第②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可知,上文主要写洞庭湖景物,由下文第②段"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

物之情,得无异乎”可知下文主要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议论,故"然则”起转换作用。

"若夫"是句首语气词,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由第③段"淫雨霏霏,连月

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

猿啼”可知,下文主要写洞庭风雨的景象,故"若夫"以假设语气起笔,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至若"是连词,表示提出另一个话题,用在下文的开头,可译为至于。由第④段"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可知,这一

段主要写洞庭春晴的景象,与上文第③段写洞庭风雨的景象不同,故"至若"起到提出另一

个话题的作用。

"嗟夫"表示感叹的语气词。通常都独立置于一句或一段之前。由第⑤段"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可知,这里主要转为下文的议论与抒情,再结合第⑤段"其必曰'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为下文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的抒发做铺垫。

21.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抱负的理解。

"济世"是救世、济助世人的意思,由《岳阳楼记》中第⑤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作者的"济世”主要表现在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

的得失而感到欢愉和沮丧,以及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的胸怀。由《邠州建学记》中"国

家之患,莫大于乏人""庠序可不兴乎”可知,作者的“济世”主要表现在重视人才,重视兴办

教育来为国家培养人才。由《渔家傲•秋思》中"将军白发征夫泪”可知,词中霜雪满头的老

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写出了作者深沉忧

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

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

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

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

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

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

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

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

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

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

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

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

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

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

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

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国家的忧患没有比缺乏人才更大的了。人才为何会缺乏呢?天地之间的灵光精气

分配给万物,并非对昔日厚今日薄。我观察万物有比同类优秀的,曾经不比古代减少,难道

优秀而贤明的人才,却比古代少吗?实在是教化没有达到,人才没有造就而形成的,学校怎

么能不兴建呢......庆历甲申年,我参与决定枢密院、中书二府大政,亲自遵照圣上旨意,下

诏书命令天下州县兴建学校,使每年推举的士人全部出自州县学堂。

【丙】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

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

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

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

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三、综合(10分)

经典阅读品人物

元末明初,随着正统诗文的衰微以及长篇白话小说的问世,一向被排斥在主流文学之外

的小说,终于在文学的舞台上显示出强大的活力。九年级一班开展“阅读经典小说,走进人

物内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22.(6分)在活动中,语文科代表找来了上面的两幅图画,要求大家完成小说人物品读卡在

班级阅读分享会上进行交流,请你填写好相关内容。

小说人物品读卡

人物出处相关情节形象简评

范进《儒林外史》(1)___________醉心功名迂腐可笑

吴用《水浒传》(2)___________(3)___________

23.(4分)讽刺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用比喻、夸张等方式揭露腐朽落后现象,批判愚昧蠢笨

的行为,使人发笑而予以否定的一种创作方法,从以上两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其生

平经历分析人物的讽刺意义。

A.周进(《儒林外史》)B.高俅(《水浒传》)

【答案】22.范进中举或疯跑集市智取生辰纲机智聪明,神机妙算

23.示例1:我选《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周进热衷科举,饱受欺凌,苦苦挣扎。他在贡院

里触景生情,头撞号板,丑态百出,作者借这一人物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

示例2:我选《水浒传》中的高俅。他善于钻营,爱打击报复。高俅本是一个破落户子弟因

球技了得,得到端王的赏识,成为太尉,后打击报复王进。作者借这一人物讽刺了封建官场

的黑暗。

【解析】2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以及对名著情节的识记能力。

①空:根据图----人头发散乱大笑着在集市上疯跑"可知,这是范进中举后疯跑集市的情

节;

②空:根据图二"手里拿着折扇秀才打扮的人"可知,这人是智多星吴用,根据《儒林外史》

的情节"吴用想到智取生辰纲,为了壮大力量,吴用决定拉三阮入伙”,因此这个情节是"智

取生辰纲”;

③空:吴用算准了杨志押送生辰纲的天气炎热以及断定杨志不会走官道,可看出他的神机

妙算;设计卖酒的情节巧夺生辰纲,可看出他的机智聪明。

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