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列子》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中伤、晓、亡”等文言实词。

2.把握文章大意,概括寓言的寓意。

3.深入理解寓意,学会科学地看待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文章寓意,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初识杞人揭示故事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个新朋友。

(展示杞人参考画像

师:你们从他的画像中能看出什么?

生:他有着一张憔悴的脸,仔细看去就可以看到他眼中散发着担忧和焦虑的神情,而他

的衣衫表明他是位穷人,无可奈何的挣扎着苟活。

师:他为什么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杞人忧天》找找答案吧!

(生默读)

环节二:初读课文校对关键词句

师:这篇课文里有两个通假字,亡(林)和舍(shi)。

(展示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代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借用,古时候的字不是很多,

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就会别的字来代替一些字。)

师:谁来说说这两个通假字的意思?

生:亡,同“无”,意思是不,没有。舍,同“释”,意思是解除,消除。

师:没错,看来你预习得很充分。再来看这个词。

(展示词语:充塞)

师:谁来读一读?

生:充塞的塞(se)是个多音字,指阻塞、搪塞或应付。

师:你能补充一下塞这个字的其他读音和解释吗?

生:读sdi时,指堵、填入,或堵住器物口的东西。读sdi时,指边界险要的地方。

师:你把三个读音都讲得很准确,给你点赞。

环节三:细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师:文言文惜墨如金,有的甚至一字不易,在学习时,我们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如

《杞人忧天》的题眼----忧。请问,杞人所忧何事?

生:杞人担心天塌地陷。

师:没错,同学们请看,(展示忧的繁体夏)忧的繁体字,上“页”下“心”,是个会意

字。古人以为心是主管思想的器官,“页”本像人首脸面之形,忧字从心中忧愁反映在脸面上

会意,指担忧、发愁。那么,杞人的忧,到了什么程度?

生:杞人成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师:你能想象他忧愁的样子吗?会是什么神态、什么动作?

生:他紧皱着眉头,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嘴里还念叨着:“天要是掉下来怎么办?地要是

陷下去怎么办?”

师:看来杞人真是焦急万分啊,那他的朋友是怎么劝说他的呢?

生:他的朋友通过讲道理、摆事实,以及对比的方法,先说明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

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说明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损害什么。

最终说明地不过是积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师:杞人一开始信服了吗?你从两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什么样的性格?

生:杞人不完全相信晓之者的劝导,又提出了另一方面的担忧。从两者对话中,可以看

出杞人性格比较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晓之者比较理性,关心他人,

大度从容。

师:看来杞人的朋友是一个有智慧,并且懂得劝说艺术的人啊。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

亦舍然大喜。“舍”(shi)是象形字,由人(屋顶)、干(大柱、横梁)、口(基石)组成,意

为给人临时歇息,作“放下”意。从字形构造中,哪位同学能看出杞人和“晓之者”此刻的

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生:好像放下了一块大石头,整个人都轻松了。

师:是啊,他突然明白了,老师要考考你们“舍然”的解释对应了前文的哪个词?

生3:“废寝食者

师:没错,那么,你可以用一个字来分别概括这篇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吗?

生:开端是忧,发展是晓,高潮是舍,结局是喜。

师:你概括的很准确。哪位学习能手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故事?

生:杞国有个人总是担心天塌地陷了怎么办,因此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有朋友很

担心他这么忧愁下去,便前去劝他,说天是气体组成的,不会塌下来。杞人又问:“如果天是

气体,那日月星辰不是要掉下来了吗?”劝他的朋友回答说:“日月星辰只是有光的气,掉下

来也不会伤人。”杞人又问:“那地陷了怎么办?”劝他的朋友说:“地则是由土壤添塞,充满

各处,是不会陷下去的。”杞人听了松了一口气,非常高兴。那个去劝他的人也松了口气,非

常高兴。

师:讲得很棒!谢谢你。

环节四:交流探讨探究故事寓意

师:这篇文章虽短,却趣味非凡,这主要得益于“对话”带来的一波三折。请同学们再

次朗读课文,将自己对这个故事的体会放进去,读出他们各自的语气来。

(生朗读)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到了杞人解开忧愁的过程,也听到了他的朋友是

多么耐心和宽容。那么,从这则故事当中,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师:没错,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要顾及那些在我们身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安安稳稳过

自己的日子就好了。即使发生了,提前做好防备,也是不会有什么大碍的。《杞人忧天》是一

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

(展示文字:《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

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

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

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师: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展示列子形象图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

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

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

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

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

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师:《杞人忧天》这篇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

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这则寓言辛

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

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去。寓言中杞人的朋友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

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环节五:发散思维理解多重寓意

师:在《杞人忧天》中,“杞人”之所以被人耻笑,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对天地崩塌的忧虑。

因为以常人的思维推断,天地是不会崩坍的,所以杞人的担忧是庸人自扰。老师就不明白了,

比起担忧天塌地陷,生老病死的发生概率应该是更高吧。为什么杞人面对这低概率的灾难会

产生这么忧虑?真的只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爱操心的?只是因为他庸人自扰,没事找事?让

我们将视野转向历史空间,会发现答案是值得商榷的。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观察到诸如陨

石、地震、泥石流之类的天灾。

(展示文字:《左传》记:庄公七年夏,“恒星不见,夜明也。星陨如雨,与雨偕也。”)

师:历史中的这天出现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天象:一是恒星消失了;二是大规模的流星雨。

(展示文字:《诗经》中《十月》写的“百川沸腾,山冢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师:这是对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大地震的记录。对于两千年前的古人来说,这些天灾

是不是像天崩地裂?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去理解“杞人忧天”这件事,我们又能得出什么结果?

生1:以前科学不发达,人们肯定会觉得山崩地震就是是天崩地裂。所以我认为“杞人

忧天”还是有道理的。

生2: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忧患意识。

师:是的,我们回顾人类发展史,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是源于对自然万物的

惊异。正是这种求知活动,才引发了人们科学技术大革命。深谙历史的杞人深怕灾难再次出

现,自然忧思日深,废寝忘食。同学们,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杞人忧天”,你们读出了什么?

生1:我读出了杞人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生2:我读出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意义。

师:是的,寓言的寓意是多元的,我们要依据故事情节,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环节六:结合历史升华寓言本义

师:其实,本文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知识点就是“杞人”。历史中,“杞人”是确实

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周武王灭商后,封大禹的后裔到杞地建立杞国。

(展示资料:《史记•夏本纪》中言:“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司马迁又在《史记•

周本纪》中写到:“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

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师:杞人是谁的后代,哪位同学能从这两句中找出蛛丝马迹?

生1:杞国人是夏朝大禹的后代。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啊,可以具体说说吗?

生1:商灭夏后,封大禹后代为诸侯,周武王克商,分封天下时,就找大禹的后代继承

爵位,延续夏朝一脉。

师:你知道的还挺详细啊,看来你很喜欢历史。那么,你能给大家说说大禹有哪些事迹,

体现他什么品质?

生1: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表现他为民分忧,以民为本。大禹治水的精神主

要体现在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严明法度、尊重自然、艰苦奋斗、以

身为度等。

师:没错,大禹治水是因忧虑百姓惨遭劫难。历史中记载,杞人作为大禹后人,也以天

下苍生为己任。同学们,你们认为文中的杞人是为谁忧虑?

生2:我认为杞人废寝忘食的忧虑是担心自然的劫难会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他忧的不是

自己,而是天下苍生。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2:因为杞人的忧虑表现得非常严重,当“晓之者”劝慰他后,文章用了“舍然大喜”

这个词,也表明了杞人为百姓担忧之心放下的含义。

师:是的,接下来我们把《杞人忧天》的故事放入历史长河中去解读,感悟不一样的情

怀。

(展示诗句:

杞人之忧,废立大厄。一一靖康小雅《吏部侍郎李公》

愧无经世才,空有杞人忧。一一鲁铎《杂感三首•其三》

断鳌何能立四极,杞人忧天自心失。一一车若水《不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