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文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_第1页
江苏省江阴市文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_第2页
江苏省江阴市文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_第3页
江苏省江阴市文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_第4页
江苏省江阴市文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化学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限时作业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粮食酿酒C.烧石成灰D.烧窑制砖

2.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分别加入蒸锵水

3.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B.“安全气球”用氨气填充

C.氮气作为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D.水中的鱼虾生存需要氧气

4.下列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D.木炭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5.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B.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少---俯视读数

C.制取。2时,始终收集不到-------装置漏气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6.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氧气和空气B.通过观察颜色区别粉末状的四氧化三铁和木炭

C.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别实验室里的食盐和白糖D.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7.下列各图中。和回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8.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作燃料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发光放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颜色的改变,所以颜色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CO2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

9.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ABCD

砰出气体空气

结比较呼出气体中C02含说明白烟的成分与蜡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

论量较空气中的多烛成分相同而酚儆分子不运动相互转化

10.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性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该同学归纳不正确的是()

①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②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③工业上制氧气时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使两者分离;④托盘天平可精确到0.1g;

⑤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④⑥D.①②⑤

11.甲同学取12g3%的双氧水,乙同学取10g3%的双氧水同时做制氧气的实验,乙同学在双氧水中加入2g

二氧化镒,则这两位同学所制得的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曲线为()

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下列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13太阳能磕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灭火风扇部

B.焦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炼金属铁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电光源

D.红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14.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

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

15.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一一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一滴水中约有1.67xIO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氢很不活泼,氧比较活泼一一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一一构成两种气体的分子不同

16.下列图示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带火里的木条

占认

17.原子和分子最主要的区别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原子是静止的

B.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分子大,原子小

18.某实验需用10.8g食盐,用托盘天平称取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应该()

A.调节平衡螺母B.移动游码C.减少食盐D.增加食盐

19.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归类物质或变化

A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碳

B缓慢氧化铁丝生锈、天然气燃烧

C纯净物洁净的空气、液氧

D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

20.下列是某同学对现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

①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②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③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④氧气的用途很多,比如可以做燃料•;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⑥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制成多用途的电光源。

该同学归纳正确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

2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I.从分类角度:洁净的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其中: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②可充入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

③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H.从微观角度:用“O

“表示氮原子,"O

”表示氧原子。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1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

型的是(填“选项字母”)o

III.从定量的角度: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甲组:图2所示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

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的多少对

1实验结果无影响

LBB.集气瓶中气压

瞬间变大是。2迅

L速消耗造成的

C.c点时反应刚好

V停止

jD.b、c、d点时集

气瓶中所含物质

却相同

乙组:设计了图4

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5?、高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

),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提示: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

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往B中加水,使A、B液面保持水平,盖紧A的密封盖,再用手捂住A的外壁,

若B中的液面上升,则气密性(填“好”或“不好”)0

(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填字母)。

A.红磷B.木炭C.硫D.铁

图1图2

(3)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cm(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

11cm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填“偏大”或“偏小”)。

22.(1)构建网络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图1中六种物质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

能产生氧气。

①请你写出图1中物质X的名称:。

②有一种物质产生氧气的原理与其他物质有区别,这种物质是:。

(2)图2是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微观示意图。

①请写出方框内微粒的名称:o

②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均不发生改变。

③该反应过程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23.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和科学探究。

【实验活动1】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

甲同学设计如下表对比实验:

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1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KC1C)3质量/g催化剂催化剂质量/g收集50mL所需时间/s

实验15——171

实验

25MnO2X49

实验

35Fe2O30.558

实验45KC10.5154

(1)表中X的值应为.O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1(填“有”或

“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

(3)要比较KC0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

时间内o

【实验活动2】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乙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猜想与假设)

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实验记录)。

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①②③④⑤⑥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303015303030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666666

水槽中水的温度209070702020

锥形瓶中的物质————

0.5gNaCl0.5gFeCl3

60min内产生氧气的体积(mL)0.041.04.512.12.0650.0

(解释与结论)

(1)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

(2)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填序号)。

(3)实验⑥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4)实验中,下列装置中,能够比较准确的测量出实验室制备。2的体积的装置是

图3

(反思与评价)

(5)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

24.根据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T

B

(1)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2).

(2)某同学用加热高镒酸钾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可以选用的装置组合为.(填装置序号),实验装置中

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反应的基

本类型)。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加热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制取甲

烷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填装置序号),用图2装置收集甲烷气体时气体从(填a或b)导管进入。

硬质玻璃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