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份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各地模考好题(语用篇)_第1页
2024年4月份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各地模考好题(语用篇)_第2页
2024年4月份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各地模考好题(语用篇)_第3页
2024年4月份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各地模考好题(语用篇)_第4页
2024年4月份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各地模考好题(语用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4月份新课标全国Ⅰ卷各地模考精选好题(语言文字运用篇)(广东华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模考)(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如今的中国人难以想象: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只身参会的刘长春饥肠辘辘,空有一腔壮志的他,因饥饿导致体力不支中途铩羽!四年后的柏林奥运会,悲楚再现:中国运动员“颗粒无收”!更为悲楚的是,途经新加坡时,还被当地报刊用一幅“鸭蛋漫画”恣意羞辱!之所以“难以想象”,是我们早已把贫弱甩在身后——又是一届奥运会,许海峰的惊世一枪,那颗耻辱的“鸭蛋”顿成裔粉,刷新了世界对中国体育的印象。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代代后辈接力奔跑在“刘长春们”遥望的前路上:我们“跑”出了金牌榜第一位,“跑”出了精彩绝伦的北京奥会,“跑”出了举世瞩目的体育大国……我们还“跑”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跑”出了世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跑”出了最繁华的都市、最美丽的乡村、最庞大的陆路交通网、最密集的港口机场群……永不止息的“奔跑”,改写了一部不忍卒读的苦难史,也铸就了一部辉煌壮丽的奋斗史——每行每页,都浸透着拼搏的血汗;每字每句,都迸发着理想的光焰。18.下列句子中的双引号与文中第二段画横线句子中的双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B.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C.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D.“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参考答案】B【解析】文中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强调;B项表示特殊含义;C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特定称谓。19.文中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是个病句,下列选项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所以“难以想象”,是我们早已把贫弱甩在身后——又是一届奥运会,许海峰的惊世一枪,那颗耻辱的“鸭蛋”顿成童粉,提升了世界对中国体育的印象。B.之所以“难以想象”,是因为我们早已把贫弱甩在身后——又是一届奥运会,许海峰的惊世一枪,那颗耻辱的“鸭蛋”顿成前粉,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体育的印象。C.之所以“难以想象”,是因为我们早已把贫弱甩在身后——又是一届奥运会,许海峰的惊世一枪,使那颗耻辱的“鸭蛋”顿成童粉,刷新了世界对中国体育的认知。D.之所以“难以想象”,是我们早已把贫弱甩在身后——又是一届奥运会,许海峰的惊世一枪,使那颗耻辱的“鸭蛋”顿成商粉,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体育的认知。【参考答案】C【解析】“之所以…是因为”为固定搭配;“那颗耻辱的“鸭蛋’”中途变换主语,要在前面加上“使”;“刷新…印象”搭配不当,可改为“刷新…认知”。20.文中画红色线(原题为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①运用几个“‘跑’出了”的句式,语义上层层递进,从金牌榜第一位到北京奥运会的隆重举办,到发展成体育大国,再到取得其他伟大成就,突出了中国人通过接续奋斗在体育运动和其他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②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表达了对中国人奋斗不息精神的赞美。(2024年4月浙江丽水、湖州、衢州三地市高三教学质检)(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我在玉渊潭散步,看见一对老夫妻弯着腰在草丛里找什么。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走几步,停一停,弯腰。“您二位找什么?”“枸杞子。”“有吗?”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A“不少!”B“不少!”他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几声。“您慢慢捡着!”“慢慢捡着!”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他们捡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药?泡酒?看来都不完全是。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从宁夏捎一点或寄一点来——听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那边肯定会有熟人。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18.根据语境推断A、B两句话是谁说的,说明理由。(4分)A:________;B:________。理由: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一:A:我;B:老同志。①前文我问“有吗”,老同志已举瓶作答。第一个“不少”是我看到半瓶枸杞子后的判断;②第二个“不少”是老同志的自我肯定,表现其自娱自乐,与后文“解嘲”“哈哈笑”对应。示例二:A:老同志;B:我。①前文我问“有吗”,老同志举瓶示意,并以“不少”作答;②我听到回答后以“不少”随声附和,老同志继之以“哈哈笑”来“解嘲”。(理由陈述每点2分)19.文中画横线的两个短语“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能否互换位置?(4分)【参考答案】不能。①保持陈述对象一致性。第一个短语的中心语是“老人”,承接上文的“老夫妻”“老同志”;②语义递进。第二个短语的中心语是孩子,深化了前面的“童心未泯”,重在对老人保有孩童的天真、在生活中寻找乐趣的行为的赞美。(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4月月考)(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a

”,5月5日迎来立夏,此时节,春深迟暮,绿肥红瘦,南风习习,夏日初长。感知到立夏之美,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下大量的古诗词,在他们的笔下,立夏如少女般动人,

A

,充满了无限的柔情。立夏的感觉是从风开始的,初夏的风最是动人,有一点微醺,“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有一点温热,“b

”;有一点不羁,“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立夏时节,并不炎热,一阵雨来,一阵风过,带着

B

的舒朗。这样的天气,最适宜万物生长,“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如果说初夏有味道,少不了酸酸甜甜的梅子,“c

”;如果说初夏有颜色,短不了晶莹剔透的樱桃,“午醉醒来一面风。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大自然的景物宣告:春,留不住,那潋滟动人的春光,正在远去,初夏即将登场。“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初夏时节,虽然没有春天的

C

,但自有它的悠悠风情,“夏浅胜春最可人”。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参考答案】A.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B.沁人心脾

C.万紫千红【解析】A处,由空前的“立夏如少女般动人”可知,此处是在说立夏如少女般姿态;B处,由前文“并不炎热”和后面“舒朗”可知,此处是说初夏令人舒畅;C处,由空前的“芳菲歇去……夏木阴阴”可知,此处是在说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而夏天却没有很多繁盛的花。19.下列句子中的“如”与文中加粗字(原题为加点)的“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C.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参考答案】C【解析】文中与C项的“如”意为像,如同。A项,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或者;B项,动词,去,往;D项,动词,及,比得上。20.下列诗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①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②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③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

A.a①,b③,c②

B.a②,b①,c③

C.a③,b②,c①

D.a③,b①,c②【参考答案】D【解析】b处,根据空前的“温热”可知此处要体现暑热的信息,而①句中正好有“带暑来”,故b对应①,排除A、C两项。a处,因为后面表述为“迎来立夏”,而③句中“春从花上去”正与之相符,故a对应③,排除B项。c处,前面有“少不了酸酸甜甜的梅子”,所以选②。(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2题。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接受!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瑞全)去尽忠,我来尽孝了!”“老三你说对了!你是得走!我既走不开,就认了命!你走!我在这儿焚书,挂白旗,当亡国奴!”老大无论如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落了泪。瑞宣用手背把泪抹去。“你走你的,老三!但要记住,永远记住,你家的老大并不是个没出息的人……”他的嗓子里喳了几下,不能说下去。瑞宣不再到学校去。可是他并没正式辞职,也没请假。他从来是个丁是丁,卯是卯的人,永远没干过这种拖泥带水的事。现在,他以为辞职与请假这些事都太小,用不着注意;作亡国奴才真正是大事,连作梦他都梦见我们打胜仗,或是又丢失了一座城。他为什么(A.不

B.不肯)像老三那样跺脚一走?他不能为挣几个钱,而闭上眼不看学生们渐渐地变成奴隶!什么都可以忍,看青年变成奴隶可不能忍!20.下列句子中的问号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问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参考答案】D【解析】原文问号有问无答,表设问。A与B项都属于一般疑问句;C项属于反问句。D.属于设问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回答了“细叶谁裁出?”的答案。21.文中括号内有两个词语,请根据语境做出最佳选择,并说明理由。(3分)【参考答案】选B。(1分)理由:“不肯”在文中是个助动词,有“不能”“不愿意”之意,突出了“他”的主观意愿,暗示了“他”的内心矛盾(1分);“不”是个副词,仅表示否定,比较客观,不能表达出“他”的情绪(1分)。

22.文中画红色线(原题为波浪线)部分与《荷花淀》中“怎么了,你?”在句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句子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①都采用了倒装句式,强调、突出了谓语部分内容;②“你走你的,老三!”这一句突出“你走你的”,表达了说话者希望老三放心走;“怎么了,你?”这一句强调“怎么了”,加重了语气,表达了说话者的关切。(2024年高三下湘豫名校第三次联考)(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块打围多年却迟迟没有开工的荒地就在我家生活阳台对面。荒地上各种声音你方唱罢我登场,除隆冬,一年三季,接力不断。从立夏早玉米点下,到秋分晚玉米收获,布谷岛的叫声一直是荒地中孤单的独唱——大概只有一只。“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叫得有些凄凉,有些旁若无人;七八只画眉岛在密林里扑腾,翅膀扇出的风声四下流淌;麻雀最是闹腾,叽叽喳喳,呼啦啦站满一根黄叶半落的树的所有枝丫,呆不住,又惊乍乍飞离,在空中拉开一张灰的大网;蛐蛐儿金口一开,就仿佛被永动机控制了声带,金属的光芒颤颤闪烁;连微芥秋蚊也发出机群战斗时的嗡嗡声,攻击、驱逐我这个外来入侵者——这里是布谷岛、画眉、麻雀、蛐蛐儿,蚊子的领地,它们用声音昭示它们对这块荒地的主权。18.文中画横线处的长句,请改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参考答案】我家生活阳台对面有一块荒地,这块荒地打围多年,但是迟迟没有开工。【解析】先找出主干句,即“阳台对面是荒地”,独立成句;然后剩余成分单独成句,即“打围多年”“迟迟没有开工”,注意确定每个句子的主语。19.材料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声音?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摹声/叠词,“不如归去”“叽叽喳喳”直接描摹声音,生动形象;②比喻,“连微芥秋蚊也发出机群战斗时的嗡嗡声”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声音的特点;③通感,用“金属的光芒颤颤闪烁”来形容声音的质感,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20.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红色线(原题为波浪线)句子中破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