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三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8.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三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8.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三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8.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三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8.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三年中考历史真题汇编 8.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历史2020—2022三年中考真题汇编8.明清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试卷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2022·天津)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回答问题1.(2分)《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一书中写道:“一个中国人必须获得通向进士的各种学位,才能成为一名朝廷官员。”创立进士科的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2.(2分)随着科举考试的变化而出现的八股文产生于()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3.(2分)(2021·乐山)文物是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以下文物按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4.(2分)(2021·河池)九年级(一)班历史学习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如下方框内的史实。这些史实反映的主题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2分)(2022·江西)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A.规模浩大 B.发展了与各国之间友好关系C.时间跨度长 D.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6.(2分)(2020·自贡)长城和大运河是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人”字。以下两首评价长城和大运河的诗句,涉及的观点较为合理的是()A.辩证的观点 B.积极的观点 C.消极的观点 D.片面的观点7.(2分)(2021·青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下农民起义爆发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黄巾起义②大泽乡起义③黄巢起义④李自成起义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8.(2分)(2021·连云港)下图所示知识建构反映了清政府加强管辖的地区是()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蒙古9.(2分)(2022·怀化)下列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A处应为()A.发动雅克萨之战 B.设置台湾府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立军机处10.(2分)(2022·苏州)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1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这种被称为“丝一银”贸易的“全球化”贸易()A.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导致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澳门C.为海上丝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D.表明当时中国已经步入近代11.(2分)(2021·达州)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明朝,你不可能经历的有()①闲暇之余,为强身健体,练习“五禽戏”②七夕节听汤显祖编写的昆曲《桃花扇》③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④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⑤酒酣之时与朋友吟唐诗、聊《红楼梦》A.①⑤ B.②③ C.③④ D.②⑤二、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40分)12.(25分)(2020·沈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科举制以自由报考为特点,这是其与历代选官制的本质区别:科举制以考试优劣作为决定取舍的主要依据,即“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从选人的标准来看,科举是一种以具体的、严格的,且可以明确把握的某种划一的、规范化的文化知识作为标准的公开招考选拔人才的制度,有标准化的衡最与录取人才的尺度,择优录用。——摘编自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下图是唐朝三省位置图。三省六部是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三省六部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期,当时称为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期。到了隋朝,三省六部完全形成,主要负责政令的制定、审核以及贯彻执行。唐代初期,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讨论决策军国大事。——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三:清朝统治者,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另一方面,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仅在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四: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建设情况历史时期确立及演变秦朝设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并担任副丞相汉朝设十三州刺史,成为地方的专职监察官员元朝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明清时期设督察院和监察御史,监察制度达到顶峰——摘编自历史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1)(5分)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2)(5分)根据材料二回答,三省六部的职能是什么?(3)(5分)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朝统治者实行的哪一项政策?(4)(5分)材料四体现出我国古代哪一方面的政治体制建设?(5)(5分)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统治者的共同目的是什么?13.(25分)(2020·怀化)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下图是丝绸之路线路图:(1)(5分)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5分)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5分)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与外界隔绝”是指清政府采取的什么对外政策?(4)(5分)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180个国家建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推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5)(5分)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14.(10分)(2021·江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唐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中华文明史》,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1)(5分)请你参照第一、三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节内容。(2)(5分)请你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15.(10分)(2020·邵阳)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秦朝的陈胜、吴广起,……直至清朝的太平天国,都是农民武装反抗地主阶级的革命战争。旧式农民战争受流寇主义、小生产的散漫性与平均主义的影响,往往不能成功。中国共产党人要取得胜利,也需要有以农民为主力军的革命战争,当然不能走旧式农民战争的老路,必须建立根据地。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经验教训进行总结,造成工农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材料二: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并坚定地表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表现出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袖的清醒头脑和革命气魄。——摘编自李行健《西柏坡:脱贫致富“赶考路”》材料三:1640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但没有真正实行。1950年新中国开启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摘编自统编义务教育历史教材毛泽东进京赶考(油画)(1)(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①分别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建立的政权名称与“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的主要领导人。②对下列关于“旧式农民起义往往不能成功”的原因归纳作出判断,能直接从材料一中得出的划“正确”;违背材料一所表达意思的划“错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划“未涉及”。A.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识B.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C.没有采取武装斗争方式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辈革命家为什么能够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2)(5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④《闯王进京》图与毛泽东“进京赶考(油画)”中的“京”是指今天哪个城市?谈谈你对毛泽东同志“我们绝不当李自成"这句话的理解。⑤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广大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是获得土地,这个愿望和要求是如何得以实现的?16.(15分)(2022·天水)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戚厚杰著《台湾光复》目录节选(见下图)材料三: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10月9日)(1)(5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2)(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义正驱红夷,统一铭青史”“驱逐倭奴,恢复中华”分别叙述的历史事件。(3)(5分)依据材料三,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17.(10分)(2021·苏州)人口迁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二(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1)(5分)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原因。(2)(5分)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18.(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昭武九姓,承担着东西交流的中介使命。所谓昭武九姓,是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的泛称,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等姓。粟特人素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转运贸易。——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清朝的对外政策以三个长时期以来遵循的假定为依据:即中国在战争中占优势;它善于使外来民族“开化”;它有贵重商品可使外国人接受纳贡地位。这三个假定在当时都错了,而且最后一个假定到1839年尤其过时得厉害......时西方制造商开始来寻找中国市场了。——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上)》材料三: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递。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5分)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了哪个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不能照抄原文)(2)(5分)写出材料二中清朝“对外政策”的名称。根据材料分析这个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证明“三个假定”都错了?(3)(5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哪个事件?根据材料三找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不能照抄原文)(4)(5分)你从这些历史中得出什么认识?19.(10分)(2022·泰安)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阅读材料,完成问题。人物青少年时期的事迹一生中的杰出贡献①________(1528—1588)山东烟台蓬莱人。从小喜欢军事,勤奋读书,树立了高远的志向。青年时代临危受命,训练军队,在东南沿海击退倭寇侵犯解除了沿海地区的倭患,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1785—1850)童年时家境贫苦,生活节俭。4岁时在私塾开始学习四书五经,14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为官正直清廉,政绩显著主张禁烟,领导②________,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③__________(1849—1894)资质聪颖,勤奋好学。以优异成绩成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后任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持续研习海军战术,严格军事训练在④_________中壮烈牺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孙中山(1866—1925)出生于农民家庭,幼时读过私塾。14岁在檀香山教会学校学习,18岁后回国学医,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走上革新政治、反清统治的革命道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⑤_____,建立了中华民国⑨__________(1905—1940)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求学时期参加革命活动,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沉重打击了日军,是著名的民族英雄(1)(5分)阅读上述材料,依次填写表中空白处的内容。(2)(5分)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概括以上杰出人物青少年时期的优秀品格,并谈谈给你的启示。20.(15分)(2021·定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情况表(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摘编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工业革命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工厂英国美国特点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制造中心科技中心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点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1)(5分)分析材料一数据,指出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治者的哪些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1501﹣1840年间的这种发展状况?(2)(5分)依据材料二,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3)(5分)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三、论述题(共1题;共7分)21.(7分)(2021·安徽)读图2,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图2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1840年前)——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著《中国历史地图册》(1)(1分)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图中(填字母),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填字母)。(2)(5分)根据图2,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知识点】隋朝的灭亡;科举考试的变化【解析】【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产生与发展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1.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期采用考试选拔官吏,到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2.为了选拔能听命于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3.【答案】A【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明朝的经济发展;光武中兴【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①“三星堆青铜面具”属于夏商时期;②“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为东汉时期;③“唐三彩骑驼乐舞俑”为唐朝时期;④“明代青花扁壶”为明朝时期。故文物所属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②③④,排除BCD,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4.【答案】D【知识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解析】【分析】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不符合题意;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不符合题意;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不符合题意;

D.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明末郑成功收复,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达成,监督西藏地方政务;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由此可知,史实反映了明清时期解决祖国统一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切记。5.【答案】B【知识点】郑和下西洋【解析】【分析】依据题干"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

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远航发展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B符合题意;

题干不能体现郑和远航规模浩大,排除A;

题干没有涉及郑和远航的时间,排除C;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到达地区、意义即可作答。6.【答案】A【知识点】中国古代重要工程【解析】【分析】据“奉使蒙恬工力拙,过秦贾传论言该;当时北客难游牧,今日南人任往来。”可知,这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说明了秦长城的作用。据“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知,这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说明了大运河修建的影响。故题干两首评价长城和大运河的诗句,涉及的观点是正反两个方面辩证的观点。

A项辩证的观点较为合理,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长城和大运河的评价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对长城和大运河的评价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中的诗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C【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李自成起义;张角起义【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

大泽乡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

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

李自成起义发生在明朝末年;

故按爆发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②①③④。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难度较低,掌握农民起义的时间即可作答。8.【答案】B【知识点】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解析】【分析】根据册封班禅,达赖,以及驻藏大臣,可知是对西藏的管辖;故B项正确;

管辖新疆清朝册封的是伊犁将军,故A项错误;

管辖台湾,清朝设置的是台湾府,C项错误;

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清朝对边疆的管辖,注意区分新疆,西藏,台湾等地设置的官。9.【答案】C【知识点】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乾隆帝时,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乾隆帝下令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支持下,平定叛乱,故C符合题意;

康熙帝发动雅克萨之战,康熙帝时设置台湾府,故AB不符合题意;

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的军队驻扎新疆地区,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10.【答案】A【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信息“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菲律宾马尼拉的白银共计1亿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通过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流入了中国”可知,这一时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即贸易顺差的地位,有利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A正确;

选项BCD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出来,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1.【答案】D【知识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传统节日及习俗;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解析】【分析】①“五禽戏”是在东汉时期开始出现,明朝可能经历,不符合题意;②《桃花扇》清朝文学家孔尚任的作品,在明朝不可能经历,符合题意;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在东晋时期出现,不符合题意;④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在宋朝已经流行,不符合题意;⑤《红楼梦》是在清朝所著,符合题意。所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的时间“明朝”,拿时间来分析题肢,这就需要学生知道题肢出现的时间,细心分析辨别回答。12.【答案】(1)可从自由报考;择优录用;选人标准严格等方面回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负责政令的制定、审核以及贯彻执行;决策军国大事(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3)文化专制政策(4)监察(5)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朱元璋强化皇权;汉武帝的大一统;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元朝的建立与统一;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解析】【分析】⑴特点:从材料中提取“科举制以自由报考为特点”、“科举制以考试优劣作为决定取舍的主要依据”、“科举是一种以具体的、严格的……有标准化的衡最与录取人才的尺度,择优录用”有效信息,可概括出科举制的特点有自由报考、择优录用等特点。⑵职能:从材料中提取“到了隋朝,三省六部完全形成,主要负责政令的制定、审核以及贯彻执行”、“唐代初期,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讨论决策军国大事”有效信息,可得出三省六部的职能。⑶政策:从材料中清朝统治者的具体做法,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⑷方面:从材料中提取“御使大夫”、“刺史”、“御史台”以及工作职责所体现的是在监察方面的政治体制建设。⑸目的:通过分析材料一中的科举制推行、材料二中三省六部制的设立、材料三中清朝实行文化专制以及材料四中监察制度建设的作用,便可以概括出共同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⑴可从自由报考;择优录用;选人标准严格等方面回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⑵负责政令的制定、审核以及贯彻执行;决策军国大事(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⑶文化专制政策⑷监察⑸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封建时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有关知识。内容涉及了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政治体制的变革等相关史实。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13.【答案】(1)张骞通西域(2)政治: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宣扬国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换取海外奇珍(3)“闭关锁国”(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5)①只有加强对外开放和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②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外交的主流;③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原则。【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解析】【分析】⑴张骞两次西域之行,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被称为“凿空之行”,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⑵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可以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回答。

⑶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⑷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注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

⑸本题属开放性试题,主要围绕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正面回答,同时根据“闭关锁国”注意吸取教训。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需熟悉中国史上的对外交往过程,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14.【答案】(1)《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治未病”理论、麻沸散、外科手术、五禽戏等。(2)示例一:第二章艺术的辉煌灿烂第一节绘画艺术的兴盛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第二节书法艺术的精进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示例二:第二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节秦统一中国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第二节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知识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届内容属于中医药学的发展,成就有《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治未病”理论、麻沸散、外科手术、五禽戏等;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比如:

示例一:第二章艺术的辉煌灿烂第一节绘画艺术的兴盛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第二节书法艺术的精进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示例二:第二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节秦统一中国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第二节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

故答案为:(1)《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治未病”理论、麻沸散、外科手术、五禽戏等。

(2)示例一:第二章艺术的辉煌灿烂第一节绘画艺术的兴盛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第二节书法艺术的精进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示例二:第二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一节秦统一中国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第二节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仿照所给的示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其实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仿照所给的示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注意一定要选取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项回答。15.【答案】(1)①张楚,洪秀全。②正确;未涉及;错误③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共产党人重视农民战争,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2)④北京;中国共产党能够作为执政党,承担起建设新中国的任务。⑤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五四运动;土地改革;太平天国运动;李自成起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分析】⑴①根据所学内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他们建立的政权名称是张楚,即张大楚国。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是洪秀全。

②根据“流寇主义”、“必须建立根据地。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可知,古代农民起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古代农民起义指导思想的问题,B未涉及;古代农民起义的斗争方式便使武装斗争,所以C错误。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辈革命家之所以能够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原因应结合所学内容可从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共党人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⑵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京”指的是北京。“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意味不走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迅速腐化堕落、丧失政权的老路,而是要作为一个执政党,承担起建设新中国的任务。⑤根据“1950年新中国开启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土地所有制,从而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需熟悉陈胜吴广起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难历程,让我们认识到: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16.【答案】(1)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2)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3)中国内政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符合两岸人民共同的利益。【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的知识。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正驱红夷,统一铭青史”体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驱逐倭奴,恢复中华”体现的是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3)本题考查台湾问题。依据材料三中“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可知,“台湾问题”的性质是中国内政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符合两岸人民共同的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

(3)中国内政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符合两岸人民共同的利益。【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台湾问题等知识点。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抓住关键信息,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17.【答案】(1)情况: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2)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江南市镇兴起;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小说和戏剧(昆曲与京剧)创作蓬勃发展。【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明朝的经济发展;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有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江南市镇兴起;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使得小说和戏剧(昆曲与京剧)创作蓬勃发展;

故答案为:(1)情况: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

(2)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江南市镇兴起;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小说和戏剧(昆曲与京剧)创作蓬勃发展。【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概括,不要向外延伸;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即理解经济发展与文学艺术的联系。18.【答案】(1)局面:开元盛世。表现:东西方的交流;民族的交融;经济的繁荣。(2)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导致中国的落后;使清朝盲目自大;阻碍中国认识世界。(不能照抄原文)事件:鸦片战争(或签订《南京条约》)。(3)事件:五四运动。特点: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主义为革命前途。(4)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开展中外交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和改造;重视国情;等【知识点】“开元盛世”;五四运动;闭关锁国政策;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出现了社会经济繁荣等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盛唐气象表现在东西方的交流,民族的交融,经济的繁荣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清朝“对外政策”即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的落后;使清朝盲目自大;阻碍中国认识世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证明清政府的“三个假定”都错了;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主义为革命前途;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开展中外交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和改造;重视国情等;

故答案为:(1)局面:开元盛世。表现:东西方的交流;民族的交融;经济的繁荣。

(2)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导致中国的落后;使清朝盲目自大;阻碍中国认识世界。(不能照抄原文)事件:鸦片战争(或签订《南京条约》)。

(3)事件:五四运动。特点: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主义为革命前途。

(4)认识:实行对外开放;开展中外交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和改造;重视国情;等【点评】本题的前三题,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第二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进行概括,解答时,注意细心读材料,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回答,要求不能照抄原文,因此要对关键语句进行处理即概括;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19.【答案】(1)①戚继光;②虎门销烟;③邓世昌;④黄海海战;⑤辛亥革命;⑥杨靖宇。(2)优秀品格: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等。启示:磨炼自我,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善于担当奉献,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等。【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戚继光抗倭;林则徐禁烟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以后,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1939年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894年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国捐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杨靖宇壮烈牺牲。

(2)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以上杰出人物青少年时期的优秀品格: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等;给我的启示:磨炼自我,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善于担当奉献,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戚继光抗倭、虎门销烟、黄海大战、辛亥革命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我们要学习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为中国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20.【答案】(1)公元1﹣1500年间处于领先地位;公元1501﹣﹣1840年落后于西方。闭关锁国政策、文字狱、重农抑商等。(2)都是以发展制造业以及注重科技研究。(3)新中国的成立;科技体系的建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闭关锁国政策;航天事业的发展;屠呦呦及青蒿素【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材料,分析材料一数据可知,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分别呈现出的状况为在公元1--1500年间处于领先地位;公元1501--1840年落后于西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文字狱、重农抑商等政策,导致出现了公元1501-1840年间的这种落后于西方的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世界工厂’的转移”的表格,概括可知,“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都是以发展制造业以及注重科技研究。

(3)依据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燃了中华民族科技复兴的希望,国家初步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布局的科技体系,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这些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新中国的成立;科技体系的建立;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点评】本题以三则文字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公元1-1500年间和公元1501-1840年间我国科技发展状况以及原因、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新中国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21.【答案】(1)A;D(2)示例:观点:清前期中西方存在交流与碰撞。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以英国为代表的的西方国家迫切需要开拓市场。封建专制日益强化的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手工业产品畅销海外,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英国派使者来华请求扩大贸易,遭到拒绝;双方矛盾加剧,最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综上,清前期与西方虽有交流,但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将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英国,图中是A;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D。(2)根据题干地图可以看出当时欧洲与中国之间存在贸易往来,说明清前期中西方存在交流与碰撞。提炼观点后,结合世界历史中的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开辟市场、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中英之间的贸易往来和鸦片战争等信息展开阐述。例如: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迫切需要开拓市场。封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