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教学案_第1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教学案_第2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教学案_第3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教学案_第4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物质的量

解读考点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

1.驾驭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及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边读边记双基学问扫描温故知新

一、摩尔

1、物质的量:表示的物理量。符号:,单位:—O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是以阿佛加德罗常数为

计数单位,表示物质的基本单元数多少的物理量。

2、摩尔: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个微粒。

符号:。

派运用时摩尔这个概念时应留意的事项:

①物质的量及摩尔的关系,是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的关系

②摩尔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这里的“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

电子、质子、中子等单一微粒,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ImOlCaCk可以说含lmolCa2∖

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54mol电子,因此通常要指明详细微粒。

③摩尔概念只适用于微观,不适用于宏观。

3、阿伏加德罗常数:I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用_表示;单位:;

NA的精确值:kg“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NA的近似值:。

4、NA的测定:(1)电解法(2)油膜法(3)晶体结构法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I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6.02X1023个Hz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ImOI

【例2】若将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为0.024kg冤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其他规定(概念)不变,下

列各项值不会发生变更的是()

A.物质的量B.相对原子质量

C.Imol物质的质量D.12g也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变形训练]假如把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以0.024kg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0z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B、2.4g镁作还原剂时可失去0.2NA个电子

C、2moINaOH及NA个H2SO1分子恰好中和

l)ʌImolZn及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2gH2

【例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ʌ.8.4gNaHC03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为0.2NΛ

B.1.5gCU'所含电子数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46g二氧化氮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

D.ILlmolZLNa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总数为NA

【例4】、用电解法依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试验方案的要点为:

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所示。

②在电流强度为IA(安),通电时间为ts后,精

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g。试回答:

⑴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依次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

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

E接,C接,接F。

试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一f____→C→fO

⑵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更的现象为;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0

⑶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试验步骤的先后依次应是

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

③用蒸僧水清洗电解后电极;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⑷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X10—19C。试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

NA=。

二、摩尔质量

1、定义:,

表达式:符号:常用单位:。

X运用摩尔质量这个概念时应留意的事项:

①摩尔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区分

相同:两者的数值相同,数值上都等于NA个该微粒的总质量。

不同点:两者定义不同;前者单位为g∙moL

②摩尔质量及质量的区分

③摩尔质量的其它求法:M=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g)XNA

2、微粒数(N)、物质的量(n)、质量(m)三者之间的关系:

N/NA=n=m/M(A)由此看出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质量及微观粒子数的桥梁

【例5】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B、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Imol水摩尔质量的2倍

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式量

D、水的摩尔质量是氢气摩尔质量的9倍

【教学反思】

其次讲气体摩尔体积

解读考点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

L驾驭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

2.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3.应用气体摩尔体积(V.)和阿伏加德罗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边读边记双基学问扫描温故知新

一、气体摩尔体积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物质的体积及、,以及有关。确

定温度和压强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由和确定,而气体的体积则主

要由和来确定。因此,对于气体只要,不论是纯净的气体,

还是混合气体,其体积都相同。

2、气体摩尔体积概念:

在确定的条件(温度、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叫做这种条件下的气

体摩尔体积,用Vm表示。

标准状况(____Pa,____(IC下),加。/任何气停的体积都约是L«

RPVm=22.4L∕molo

3、气体体积(V)及气体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V=nVm

4、气体密度(P)及气体摩尔体积(Vm)之间的关系:P=MZVin

【例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GH」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

B.在标准状况下,0.5molH2、0.5molNz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

C.在非标准状况下,I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不行能为22.4L

D.在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g0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a

B、标准状况下,a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应Z×6.02XIO23

C、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约为18g

D、22g二氧化碳及标准状况下的11.2LHC1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例3】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确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确定

B.确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确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指I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1、定律:在相同的和下,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

同。

2、推论: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③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④同温同压下,同体积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⑤同温同压下,同质量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倒数之比。

【问题探讨】

运用阿佛加德罗定律解决问题时,应当留意哪些问题?

3、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定义求算法:Mr=;(2)标态密度法:Mr=;

(3)相对密度法:Mr=;(4)混合气体平均式量=

【例3】在标准状况下,mlg气体A及m2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及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l:m2

B.等质量气体B及A的分子数之比为ml:m2

C.同温、同压下,A及B的密度比为m2:ml

D.在相同条件下,同体积A及B的质量比为ml:m2

【例4]标准状况下,H?和CO的混合气体共4.48L,测得其质量为4.3g,试计算此混合气体中比和

CO的质量.

[例5]在12(ΓC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2H2S+02=2H20+2SB.2H2S+302=2H20+2S02

C.C2H1+302=2H,0+2C02D.Cl⅛+602=4H20+4C02

(1)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

系式:dw=d后和pM>p后的是;符合关系式:d∣u=d小和PJi=P后的是

(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

符合关系式dtt>d后和Vβ<V后的是;符合dm>d后和V«>V府的是(请

填写反应的代号)。

三、气体物质的量(n)及气体的质量(m)、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v)、气体分子数目(N)的关系

n=N∕NA=m/M(A)—V/Vm

【例6】假如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

阿伏加德罗常数)

A.22.4bc∕aNALB.22.4ab∕cNALC.22.4ac∕bNALD.22.4b∕acNAL

【例7】.在0℃和101kPa的条件下,将4.00g氧气、1.40g氮气和1.60g氧气混合,该混合

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氨气密度的

A.35倍B.17.5倍C.7倍D.14倍

【教学反思】

第三讲物质的量浓度

解读考点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

L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驾驭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3.学会配制确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边读边记双基学问扫描温故知新

一、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数学表达式:C(B)=n(B)/V

3、单位:mol/L或Inoi∙L1

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依据定义计算:c(B)=n(B)/V

2、稀释时的计算:

(1)对于已知质量分数溶液的稀释:依溶质的质量稀释前后不变,即:mlwl%=πι2w2%

(2)对于已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依溶质的物质的量稀释前后不变,

即clVl=c2V2,

(两溶液浓度相近或都很稀时,混合液体积可近似认为两者之和,一般题目需注明)。

3、标准状况时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IOOOPV/(VM+22400)

注:V为溶于水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单位为L,P为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cm3

4、物质的量浓度及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c=1000Pw%/M(P为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cm∖)

※若为饱和溶液时,w%=S∕(100+S)

5、溶液中的微粒及其物质的量浓度

①溶液中的微粒

a.溶质是非电解质时,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质的微粒数及溶质分子数相等;

b.溶质是强电解质时,溶质在溶液中完全以离子形式存在,溶质电离出的微粒及其浓度,由溶

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量浓度确定。

c.溶质是弱电解质时,溶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既有分子,又有离子,一般不要求计算出详细

值,只要能估计大致范围就可以了。

②SO3、Na、Na2OsNa2O2等溶于水后及水反应,留意港项的确定.

【例I】50g物质的量浓度为CI的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l)及VmL水混合,得到物质的量

浓度为c2的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2)(以下填或“=”)。

⑴若wl=2w2则cl2c2,V50mL;

⑵若cl=2c2贝IJWl2w2,V50mL;

【例2】将XmolAIG和CUO混合后,全部溶于VL过量的稀硫酸中,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0.5mol∕L

的NaOH溶液,当加入aL时,生成的沉淀量最多,则原稀HzSOi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A.a∕4VB.(3y+x)/VC.a∕2VD.无法计算

【例3]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汲取500体积NL后,所得氨水密度为0.9g∕cm3,求氨水中溶质的

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三、确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步骤及所需仪器:

①计算:所需溶质的或②称量(或量取):或

③溶解(或稀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转移:将溶液沿当心注入到确定体积的中。

⑤洗涤:用蒸馈水洗涤和2、3次,洗涤液也移入中。

⑥定容:向容量瓶中加蒸储水至距刻度线「2cm处,改用加蒸储水至。

⑦摇匀:

⑧装瓶:

2、误差分析:

配制原理:C(B)=n(B)/V,误差主要由n、V的偏差引起,常见有以下几方面:

①称量错误导致n偏大或偏小;

②未洗涤烧杯并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导致n偏小;

③定容不精确;④读数俯视或仰视。

思索:(1)定容后,若不慎加水过多,超过了刻度线,应怎么办?

(2)中学涉及的定量试验还有: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热的测

定,误差分析的依据是什么?

【例4】用18mol∕L硫酸配制IOOmLLOmOI/L硫酸,若试验仪器有:

A.IOOmL量筒B.托盘天平C.玻璃棒D.50mL容量瓶E.IOml量筒

F.胶头滴管G.50mL烧杯H.IOOmL容量瓶

(1)试验应选用仪器的先后依次是(填入编号);

(2)在容量瓶的运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写标号,有几个选项选几个)

A.运用容量瓶前检查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假如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干脆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锵水至接

近刻度线广2cm处,用滴管滴加蒸福水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假如试样是固体,把称量好的试样用纸条当心地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储

水到接近标线l~2cm处,用滴管滴加蒸储水到刻度线

(3)试验中下列状况会使配得溶液浓度如何变更(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A.量取浓硫酸的量筒运用后,用水洗净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

B.定容时,俯视液面最凹面及刻度线相平

C.摇匀后,发觉液面低于刻度线后,接着加水至液面最凹面及刻度线相平

D.所用浓硫酸,已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

E.配制溶液前,容量瓶中已有少量水

【教学反思】

第四讲氧化还原反应(一)

解读考点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

1、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驾驭氧化还原反应的推断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2、进一步驾驭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性、还原性、氧化产物、还

原产物等概念的内涵

3、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边读边记双基学问扫描温故知新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1、本质

2,特征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2、氧化剂还原剂

3、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4、被氧化被还原

5,概念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氧化剂及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2)常见的还原剂

例1、对于反应XeFi+2CH3-CH=CRf2CHQ⅛CHF2+X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eF.,被氧化

B、CH3-CH=0⅛是还原剂

C、CH3CH2CH0为氧化产物

D、XeF,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四、氧化还原反应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例2、请将“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填

入图中的圆内或椭圆内一_^

例3、在下列反应中

①CaC0”..⅜⅜.-0+C0,↑

③2C0+0z一敬里一2C02④CO2+H2O=¾CO3

⑤Zn+2HCl=ZnL12+l⅛t(6)CO2+C-.⅞.⅜->C0

⑦NaOH+HCl=NaCl+HQ⑧AlCl3+NaF.-⅜⅜-3NaCl

属于分解反应的有属于化合反应的有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分析

例题4: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N0+N02+2Na0H=2NaN02+H20

(2)AgN03=Ag+N0f+02f

(3)5H2O2+2KMnO∣+3HjSO1=K2SO1+2MnSO1+8H2O+5O2t

例5、赤铜矿(CuzO)及辉铜矿(CU£)混合加热时有如下反应:2Cιfc0+Cuft里=6Cu+SO2t,对

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氧化剂只有CuQB、CUQ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还原产物及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五、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规律

1、同主族元素氧化性和还原性变更

(1)、同主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如何变更?

(2)、常见单质的氧化性强弱:F2O2I2S

(3)、反应规律:非金属性的单质能把非金属性的离子从盐溶液中置换

出来(能及水干脆反应除外)

例6、己知反应①CL+2NaBr=2NaCl+Brz;②2KI+Be=2KBr+L;③Na?$+l2=2NaI+$I,则下列离子还原

性由强到弱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Cl>Br>Γ>S2^B、Br>CΓ>Γ>S2'

C、S2->Br->I->Cl-D、S2->I->Br->Cl-

2、金属的还原性及金属的活动性相像性

(1)金属性越强,该金属的还原性,对应离子的氧化性

(2)反应规律:金属性的单质能把金属性的离子从盐溶液中置换

出来(K、Ca,Na等及水干脆反应的金属单质除外)

3、元素的价态规律

例7、下列转化确定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02→N0B、KMnchfMnO2C、Na2O2D、Fe203→Fe

例8、L、M、Q、R、X分别代表五种不同化合价的氮元素的物质并且每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只有一种,已知物质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要比物质M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低,在确定条件下,五种

物质有如下的相互关系(末配平),请推断

①Q+HClfM+Ch②R+L—X+H2③R+O^fL+HQ

(1)已知这五种物质中有一种是硝酸,氮元素最高态价即为+5价,那么硝酸应是(填

字母),推断的依据是

①NO+HNOs-晒+上。②NL+NO-HNO2+H2O

(3)N2O1+H2O→HNO3+HNO2(J)HNO2-N0+N02+H20

其中你认为确定不行能实现的是(定编号)理由是

4、浓硫酸及稀硫酸的氧化性

(1)试分析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氧化性的区分

(2)为什么冷、浓硫酸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此性质是否认为冷、浓硫酸及铁或铝不发生反

应?

例9、下列反应中硫酸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A、2H2SO<(浓)+CU=CUS⅛+2H2O+SO2t

B、2H,SO4(浓)+C=CO21+SO2t+2HQ

C、HzSON浓)+NaCl=NaHSO1+HClt

D、2FeO+4H2SG∣(浓)=MgS01+S02t+2H20

5、浓、稀HNQ,均具有强氧化性、

(1)一般来讲,浓HNO3对应还原产物,稀硝酸对应还原产物。若

3N0z+HQ==2HN0a+N0为可逆反应,从平衡移动的观点分析:CU及浓、稀硝酸的主要产物为何会

出现上述状况?

(2)活泼金属及稀硝酸反应有元H2放出?、

(3)为什么说硝酸是氧化性酸?

(4)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如何用简洁试验证明之?

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律

例10、已知反应AgF+CL+HQ-八8口+八860计配+02(未配平),若AgCIO的系数为a,氧气的系数为

b,则AgCl的系数是()

A、3a+bB、4a+5bC、5a÷4bD、2a+3b

例11、确定条件下,硝酸镂分解的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03一—HN03+N2+H20,在反应中被

氧化及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例12、某强氧化剂XO(OH);被亚硫酸钠(NazSOs)还原到较低价态,NazSO,被氧化成Na2SO1.

假如有24molX0(0H)j被还原到较低价态,需用含480OgS(V的溶液,求还原产物中X的价态

2、价态归中和歧化反应规律

3、先后规律

例13、已知ImOIFeBr2溶液中通入XmoICk时,X在什么范围时,部分Br-被氧化?当X=ImOl时,

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4、己知氧化性CL>IOJ>L.现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l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1)可以视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4、强弱规律

(1)依金属活动性依次

(2)按非金属活动依次

(3)依据元素的化合价

(4)依据元素周期表

(5)依据氧化还原的程度

(6)依据原电池的正负极

(7)依据反应条件的差异

(8)依据得电子时放出的能量或失电子时汲取能量的多少

(9)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例15、己知在IVA元素中,Pb和Sn的化合物较为稳定。

(1)据此可推断PbO2具有较强的性。SnCl2具有较强的性

①写出PbOz溶解于浓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②写出PbO?为正极,Pb为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正极

③SnCl2及FeCh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

(2)①Pbo八Fe二CI2、Sn”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依次是

②Pb/Fe2'、Cl、Sn"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依次是

高考题赏析

[05江苏]7.已知C0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Co2O3SCl2、FeCI3、1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行能发生的是

A.3Cl2+6FeI2=2FeCl3+4Fel3B.Cl2+FeI2=FeCl2+I2

3,2

C.CO203+6HC1=2COC12+C12t+3⅛0D.2Fe+2I^=2Fe'+l2

[05广东]13.铭(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及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V及Ag在酸

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2Ag==TΓ+2Ag'o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IT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B.Tl"的氧化性比Ar弱

C.Tl能形成+3价和+1的化合物D.IT的还原性比Ag强

[05上海]17、某50OmL溶液中含0.hnolFe"、0.2molFe3∖加入0.2mol铁粉,待Fe,完全还原后,

溶液中Fe”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A,0.4mol∕LB、0.6mol∕LC、0.8mol∕LD、1.Omo1/L

[06上海]24.(1)请将5种物质:N2O,FeS6、Fe(NOa”、HNO:‘和Fez(SO),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

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f+++Hz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被还原的元素是__o

(3)反应中1mol氧化剂__(填“得到”或“失去”)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07Q16]某合金(fid、铁汴葡⅛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将其全部投入50mLbmol∕L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起先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确定含有Fe"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Cu?一时,则a及b的关系为:b≥80y(l-a∕3)

第五讲氧化还原反应(二)

解读考点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

学会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步学会部分特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技巧

边读边记双基学问扫描温故知新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

一、配平的原则

1、电子守恒原则

2、质量守恒原则

3、电荷守恒原则

例题1>已知单质铁溶于确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t3

aFe+bN03+cH+≈dFe+fFe'+gNOt+hN20t+kHQ(化学计量数a~k均为正整数)

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反应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可得c、g、h的关系式是

(用一个代数式表示,下同)

(2)依据反应中离子的电荷守恒,可得b、c、d、f的关系是

(3)依据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总数相等,可和d、f、g、h的关系式是

(4)若a=12,且铁和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b的取值范围是,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配平的一般步骤

1、一标2、等

3、三定4、四平

5、五查”:检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是否相等,检查离子反应电荷是否守恒。若守恒,说明化学方

程式配平正确,将短线改等号。

例2、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_Zn+____Nll1NO3——____ZnO+_N2+_H2O

(4)_P1+_CuSO1+_H2O——____Cu+_H,P0l+_H2SO1

三、特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技巧

1、整体配平法:对反应物中的一种反应物内有几种元素都被氧化或都被还原的反应(也有一种

被氧化,另一种被还原的),通常把该种反应物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出反应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上

升或降低的总值。

例3:配平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Cu2S+__HNO3——Cu(NO3)2+S+NO+H2O

(2)_As2S3+HN03+_H2O——H1AsO4+H2S0∣+NO

(3)_S+Ca(OH)2——CaSx+CaS203+H20

2、零价配平法:当反应物(氧化剂或还原剂)中一种物质的各元素的化合价无法用现有学问确

定,此种状况下可假定该物质中全部的元素化合价为零,然后再依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配

平。

例4:酉己平Fe3C+___HNO3——_Fe(NO3)3+____NO2+____CO2+____H2O

练习5:配平____FeSi+HNQ3——Fe(NO3)3+H1SiQ.1+NO+H2O

3、逆向配平法:反应物中某一物质部分被氧化(或被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或歧化反应可从生

成物到反应物的方向进行配平

例6:_C12+_KOH——KCl+KClO3+H2O

____P1+____NaOH+H2O——___NaH2PO1+PH:,

4、残缺方程式配平法:所谓残缺方程式,即某些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未写出的一类方程式。

未写出的化学式一般为水、酸或碱。配平这类方程式,通常先配平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部分,然

后通过视察方程式前后元素的种类及电荷数,确定补充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或离子。

例7:配平

_KMnO1+KNO2+_——_MnSO1+_K2SO1+KN0计____H2O

____⅛02+Cr2(SO4)3+________——K2SO1+____K2CrO1+H2O

5、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法

配平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配平Cr3+____NazCh+____OH-___Cr0;+_Na+HiO

例9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MnS0」和HzSO”的混合溶液中加热,溶液显紫色(BF无色)。

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3

NaBiO3+Mn'+H'——Na+Bi++

四、依据题给条件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写化学方程式

例10、化合物BrFX及水按物质的量之比3:5发生反应,其产物为澳酸、氢氟酸、单质浪和氧气。

(DBrFX中X:==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此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各是什么?o

第六讲氧化还原反应(三)

解读考点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I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

2、通过例题和分析方法的讲解,启发思维,触类旁通

边读边记双基学问扫描温故知新

二Z「10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进行环境爱护

1、处理有毒工业废液,进行无毒转化

例1、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Ql溶液处理

此废切削液,使NaNO2溶液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NH1Cl≈NaCl+NH1NO2其次步:NH1NO2=N2t+2H20o

(1)第一步属于反应,其次步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第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

(3)对于其次步反应,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NH,N0z只是氧化剂②NHNOz只是还原剂③NH,N0z发生了分解反应④只有氮元

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更⑤NHiNOz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A、①③B、①④Cx②③®D、③④⑤

2、进行循环反应,消退试验室有害物质的排放

例题2、化学试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以不再

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①G(OHM

(1)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4/I

需用氧化剂的是o叵瓯>----------{Nadθ∕

(2)在上述循环中,既能及强酸反应又能及强碱反应的阴性物质是(填化学式)。

(3)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Na2Cr2O,+____KI+_____HCl=_____CrCl3+______NaCl+

KCl+_____I2+_____.

3、对试验室中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防止有毒物质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例题3、试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l的滤纸,依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

色发生变更所用去的时间来推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Hg→Cu2HgI,+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2Hgli中,Cu元素显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当有ImolCUI参及反应时,转移电子mole

(3)CUl可由Cu^及「干脆反应制得,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l^→□CuI+口1J

4、对河水中溶解氧进行监测,防止水体污染

例题4、环境监测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是:①量取amL水样快速加入固定剂MnSO,溶液和碱性

Kl溶液(含有KOH),马上塞好塞子,并振荡摇匀,使之充分反应、

②测定:开塞后快速加入适量的硫酸(供应H')使之生成I2,再用bmol/L的NaSOs溶液滴定生

成的h,消耗了VmLNa溶液(以淀粉为指示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tt2

2Mn+O2+4OH=2MnO(OH)2(该反应极快),MnO(OH)2+2Γ+4H=Mn*+I2+3H20,

2

I2+2S20√=2Γ+S,06o试回答:

(1)水中溶解氧的量(以g/L为单位的计算式为

(2)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zSq,滴定L,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

(3)滴定管经水洗和蒸馈水洗涤之后,加滴定剂Na&Os滴定时会导致滴定结果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打开瓶塞加Hg时动作缓慢,测定结果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二、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及实际中应用

1、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检查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司机饮酒检测仪原理”

例5、对于司机酒后驾车,可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验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如下:

2CrOa(红色)+3C2H5OH+3H2SO,=C1⅛(SO,3(绿色)+3CHaCH0+6H20

被检测的气体成分是,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还原剂是

例6.铜的冶炼大致可分为:

⑴富集:将硫化物矿进行浮选;

⑵焙烧,主要反应为:2CuFeSz+402=Cu2S+3S0z+2Fe0(炉渣);

⑶制粗铜,在1200°C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CsS+3θ2=2CuQ+2Sθ2;

2Cu20+Cu2S=6Cu+SOzt;

⑷电解精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灼烧过程的尾气均可干脆排入空气

B.由6molCUFeS2生成6molCu,反应共消耗15molθ2

C.反应2CuzO+Cu2S=6Cu+SO2t中,氧化剂只有CuzO

D.电解精炼时,粗铜应及外电源正极相连

2、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解毒、消毒

例7.已知当溶液的PH在10左右时,铝元素主要以Al(OH)3形式存在。假如饮用水中含有确定浓

度的NoJ将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NO「能氧化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H),使其失去携氧功能:

NOj还能被水中还原性物质还原成具有猛烈致癌作用的NO为此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

NO「含量(以N计)必需小于Iomg/L。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V的浓度,某探讨人员提出以下3

种方案:

a、微碱性条件下用Fe外还原,还原产物为NH3。

b、PH=Io.25时,用铝粉还原,N(V的还原产物主要为N2。

c、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氢气还原,还原产物主要为N2。

(D请写出a方案的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b方案中最好用调整PHo

Λ.NaOHB.CaOC.NIl3∙H2O

理由是,

(3)及a、b方案相比,C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对材料进行加工,改善材料的性能

例题8、为了防止生锈,可对铁制品表面进行“发蓝”处理;把铁制品浸入热的NaNO2、NaNo八

NaOH混合溶液中,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Fe?。,氧化膜(FeQ,可以视为FeO和FeO的复合氧化

物)。所发生的反应可表示如下

①3Fe+NaNO2+5NaOH=3Na2FeO2+NH3+H2O

②_Fe+NaNO3+____NaOH+——Na2Fe2O4+NH3

③Na2Fe02+Na2Fe201+2⅛0^^^Fe30i+4Na0H

(1)完成并配平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将添加的物质及配平的系数填入空格中

(2)NazFeOz称为亚铁酸钠,则NazFeD称为J

(3)若上述热的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太少,则氧化膜的厚度很薄,其缘由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上述热的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太

多,则氧化膜的厚度也很薄,其缘由可能是J

三:应用氧化还原反应部分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例题9、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

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Cu=2Fe"+Cu=可拆写为:氧化反应式:Cu-2e=Cu",还原反应式:

2Fe"+2e=2Fe,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将反应Zn+ZH=Zn'+H?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

式,还原反应式

(2)将反应3N02+Ha=2lΓ+2N(V+N0拆写为两个“半反应式”:

氧化反应式,还原反应式

(4)已知某反应的两个“半反应式”为:CH.+1OOH—8e=CO∕^+7H2O,02+2H20+4e=

40H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

第七讲镁和铝镁的化合物(两课时)

课标要求:

L记住铝的物理性质,了解铝及氧气、水、酸、碱、盐等物质的反应状况。

2.及铝相比,简洁了解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镁的化合物的性质。

3.了解铝的化学性质及其他金属相比所具有的特性。

4.能举例说明铝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5.以海水中提取镁为线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镁和铝

1、原子结构

MgAl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Mg_____Al

失电子实力MgAl一

2、物理性质

共性:均为—色;均有光泽;熔点均;硬度均—.都具有金属的通性.

差异:镁在密度、熔点、沸点、硬度上均——铝.

3、比较MgAl的;化学性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并联系现象。)______

______________Mg_______________Al_______________

及非金属反应(1)(1)

⑵(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酸反应一

及碱反应________

及某些氧化物反

应______________

及某些盐溶液反

应______________

归纳及思索:

(1)能够在浓HNO3、HzSOi中发生钝化的金属有

钝化条件、,钝化实质

(2)铝及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

2π×3e

息反应式,2Al+6H1O+2NaOH^2NaAlOj+3Hat-MHjO

【例1】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

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同温、同压下),则加入的铝粉

的质量为()

A.3.6gB.2.7gC.5.4gD.1.8g

【例2】有关AI及NaOH溶液的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ʌ.铝是还原剂,其氧化产物是AI(OH)BNaOll是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H2

C.铝是还原剂,H2O和NaOH都是氧化剂D.H2O是氧化剂,Al被氧化

(3)铝热剂的组成,目的,引发铝热反应

的操作是。

[例3]粉末状试样A是由等物质的量的MgO和FeB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如下试验:

①取适量A进行铝热反应,产物中有单质B生成;②另取20gA全部溶于0.15L6.0mol∙LT

盐酸中,得溶液C;③将①中得到的单质B和溶液C反应,放出1.12L(标况)气体,同时生

成溶液D,还残留有固体物质B;④用KSCN溶液检验时,溶液D不变色。请填空:

(1)①中引发铝热反应的试验操作是,产物中的单

质B是_____O(2)②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③中所发生的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若溶液D的体积仍视为0.15L,则该溶液中C(Mg2<)为,C(Fe2')为一

4、制取:电解法

MgCh望望=Mg+CLt2A1.0,-⅛⅜-4A1+3O,t

二、从海水中提取镁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

【例4】等质量的镁分别在(DO?、(2)N2s(3)Co2、(4)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物中固体的质量从大

到小的依次是()

A.⑴=⑶>⑵=(4)B.⑶>⑴>(4)>⑶C.⑴=⑶>(4)>⑵D.⑵>(4)>⑶>⑴

2、Mgo和Mg(OH)2

(I)MgO属于碱性氧化物,熔点高,可作耐火材料。

(2)Mg(OH)2属于难溶碱。

以上二者都只能及酸反应,不能及碱反应。

3、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

过滤,加盐酸、一浓缩脱水

海水----►母液----「Mg(OH)2*■MgCl2溶液--►MgClz∙6H0------►JJgCi

2[电解2

贝壳一^氧化钙f石灰乳

Mg

(1)沉淀剂的选择原则:

(2)如何获得无水氯化镁?

(3)为什么最终选择电解氯化镁而不是氧化镁?

【教学反思】

第八讲铝的化合物(两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及水、酸、碱等物质物质反应的状况。

2.了解氢氧化铝的受热分解,了解氢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3.探究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知道Al"的检验方法。

4.了解Al、AΓ'∖AIOJ间的转化,运用氢氧化铝的两性能解决有关计算和图象问题。

教学过程

一、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物理性质:A1AAl(OH)3_色_状沉淀,具有

____________性能。

2.化学性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A12O3AI(OH)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酸反应

及碱反应

归纳及思索:

说明氢氧化铝的两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

二、铝盐(Al)和偏铝酸盐(AlO2-)

1、二者猛烈水解:含Af'的溶液呈酸性

[如明矶的化学式

其水溶液呈酸性的缘由(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lO2-

含Al(V的溶液呈碱性。二者混合发生

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Λl3∖Al(OH)3、Al(V的相互之间如何转化?

[例1]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

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Zn(NH3)Λ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o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用相互滴加的试验方法即可鉴别的是。

①硫酸铝和氢氧化钠②硫酸铝和氨水③硫酸锌和氢氧化钠④硫酸锌和氨水

(4)写出可溶性铝盐及氨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