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2-2023学年高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尧舜之都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圭尺和玉琮游标,构成了完整的“中”(西周

以前对圭尺的称谓),它用于测号影制定历法以及测量天文大地。帝尧禅位给舜时便叮嘱:

“天之历数在尔躬(圭尺)”。这表明陶寺时期()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农业发达推动了手工业进步

C.己出现社会等级分化

D.人类开始走向农耕定居生活

2.(3分)下表所示为西汉部分学者治国观念的论述。这反映出()

出处史料

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董仲舒《春秋繁露》

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桓宽《盐铁论》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

A.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松动

B.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C.儒学理论影响经济思想

D.利用经济手段大兴民众教化

3.(3分)有学者指出,“惟拓跋迁都平城,纯用胡法控勒诸夏,力变夷俗,始迁洛邑,随

即崩溃。”该学者的言论表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

B.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族陋习

C.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D.孝文帝改革直接导致北魏灭亡

4.(3分)有学者说:“唐朝时,士大夫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他们不再是两汉以来以经学为

底蕴为继承延续的世家大族,绩优为官而形成的新官僚群体,使得‘海内一命以上之官,

该学者意在强调()

A.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的发展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中央和地方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5.(3分)辽王朝建立初,太祖采纳太子耶律倍“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建孔庙,诏皇太

子春秋释典"。1042年(疆土)殊两国之名,方册(典籍),他又写道;“两朝事同一家。”

其意在表达辽和宋()

A.关系上相互依赖B.经济上有互补性

C.文化上有认同感D.政治上亲如一家

6.(3分)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购置田产的部分情况。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当时()

年代省县建置人面积(亩)

洪武永乐年间休宁程维宗50

嘉庆前歙县余文义120

嘉庆二十五年歙县鲍姓八大商人113

A.土地买卖开始合法化

B.新的生产关系向农业扩展

C.社会经济转型缺乏动力

D.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7.(3分)《资政新篇》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

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也提出了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

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这些主张()

A.体现近代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B.贯彻落实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D.使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

8.(3分)1902年,梁启超围绕如何铸造“新民”这一国民性改造问题,在体育方面形成了

“进化、尚动的生命观”“爱国尚武的体育道德观”等思想。梁启超把具有尚武精神的“新

民”视为国家强盛之基础,梁启超的体育思想()

A.强调了个人的尚武精神

B.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冲破了封建伦理的桎梏

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

9.(3分)如表为民国三十年重庆5家政府企业产品的产量统计情况(部分)。对此解读正

确的是()

种类大炮步枪炸药包飞机炮弹地雷手榴弹

数量526门33000支20000余40多架6万多发38000个45000颗

A.活跃了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

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D.冲击了官僚资本的地位

10.(3分)有学者说:“1950年初《中苏条约》的签约动议完全由中方所提,内容也违背苏

方初衷。在对朝出兵问题上,虽然苏联一再出尔反尔,但中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参战

决策并取得战争的胜利。”建国初期我国采取的这些举措及结果()

①瓦解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②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④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3分)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分散了一部分过于集中的小手工业和小商业,个人经

济和自由市场有所恢复,允许部分生产资料如鱼塘、菜地等可以暂不入社,归原主经营。

这表明新中国()

A.探索城乡经济发展新模式

B.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C.走上自主发展经济的道路

D.农村中“左”倾思想得到纠正

12.(3分)在希腊化时代,虽然希腊的语言、文化有了广泛的传播,然而这个时期文化的

背景和特征,更包括东方已有的因素;这个时代的文化取得的杰出成就,同时也是由于

东方文化的陶养。这可用来佐证()

A.世界文明的创新性B.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D.西方文明的民族性

13.(3分)恩格斯在谈及宗教改革时指出,15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欧君主国崛起,是一场

不同于基督信仰原则的国家构成方式,是由新生产方式所推动的一场社会重构,王权有

能力与教权相抗衡。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

A.世俗政权的崛起推动了宗教改革

B.社会化大生产引发社会变革

C.王权与教权结合实现了政治整合

D.宗教改革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14.(3分)如图是反映20世纪初拉美政治状况的一幅漫画,标题是“加勒比海的大棒”。

描述的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右肩扛着大棒,左手牵着美国军舰,光着脚在加勒比海

巡游,耀武扬威()

A.普遍建立起了军事独裁统治

B.独立运动席卷整个美洲

C.长期依赖于美国的政治扶持

D.民族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15.(3分)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的划分主要根据

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西巴基斯坦居民2500万人,东巴基斯坦人口4000万,其中

穆斯林3100万人,共22500万人。由此可见,蒙巴顿方案()

A.较为稳妥地解决了宗教争端

B.消弭了国大党内部的矛盾斗争

C.体现了传统的分而治之政策

D.标志着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16.(3分)在戈尔巴乔夫的主持下,苏联于1986年11月通过了《个体劳动法》,允许手工

业(9项)(14项)和社会文化领域(6项)可以从事29种个体劳动,同时禁止雇工。这

表明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积重难返

B.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C.国民经济结构已趋向合理化

D.国内市场活力得到激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第20

题12分,共52分。)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以前在城市行政管理上长期存在的坊市分割制度,便是基于行政管理上的方

便考虑的。宋代随着民众侵街现象的发生,城市不再只是单一的政治、军事中心,城市

的面貌越来越具有浓厚的经济色彩。据学者估计,北宋全境拥有10万户的城市约有40

多个,数量超过汉唐数倍,以工商为业的城市居民成分与日俱增。环城草市扩大了原有

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商品意识也在迅速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渗透,这使宋代带有明显

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文化娱乐活动日益兴盛起来,农民具有了相当大的人身自由。

城市中的大批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

一一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1915年中国10万人以上的大中城市一览表(局部)

排名城市城市人口是否开埠

1上海1000000开埠

2西安1000000

3广州900000开埠

4汉口821280开埠

5北京700000

6福州624000

7重庆517000开埠

8兰州500000开埠

9佛山500000

10成都450000

11昆明450000开埠

12南京368800开埠

13南昌300000

14长沙250000开埠

一一摘编自何一民《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崛起的主要因

素。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宪法》皆赋予国会广泛的对

政府、官吏的监察权。平政院、肃政厅、审计院、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是专门行使监察

权的监察机构。肃政厅、国会享有弹劾权,他们提出的弹劾要大总统核批,1928年南京

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

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

民利益的,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人民疾苦

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

一一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设立监察机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广泛吸

引群众监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1951年政务院公布的《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

委员会设置监察通讯员试行通则》规定,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向监委作

通讯报告;征集群众对政府政策、法令、设施的意见;宣传监察制度的意义及其作用”

等。

一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进

监察工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

要评价。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语的“世界公民”一词包含了“宇宙”“城邦”“公民”之意,最早由古希

腊哲人狄奥根尼提出,“当人们问他是哪里人时,这种对古希腊世界及各城邦止战、和平、

美德的思想在苏格拉底等哲人的论述中大量存在。所多葛学派系统提出了世界主义的思

想,他们认为地域划分不同的等级和国家,应废除国家的界限,组成一个共同的社会

17世纪开始,社会契约理论的近代公民观念诞生,“世界公民”政治诉求也逐渐明晰化。

资产阶级推行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等理念及民主制得到普及,''一种新的民族主义趋向

取代全球主义”。在此影响下,“没有爱国主义的全球主义的冷酷的、无用的和荒诞的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人们意识到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教育无法正确处理因与国以

及各国公民之间的关系。195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国际理解教育”正式更名为“世

界公民教育”,“世界公民”一词正式进入各国视野。“文明的冲突”理论与全球治理理论、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有着共同滋养的思想土壤,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开始与共和主义、多

元文化主义、世界公民教育一起,构成公民教育的主要思想流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强《文明交流互鉴的教育溯源:“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的发展脉

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世界公民”内涵的特点,并指出推动17

世纪开始“世界公民”理论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代世界公民的看法。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

思想家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

(1689〜1755年)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

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方才休止。因此,要防止

滥用权力

伏尔泰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

(1694〜1778年)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

卢梭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

(1712〜1778年)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人生而自由,却

无所不在枷锁中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

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

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材料三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

和出版的自由,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摘自法国《人权宣言》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对所拟观点作简要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述有理有据。)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尧舜之都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圭尺和玉琮游标,构成了完整的“中”(西周

以前对圭尺的称谓),它用于测唇影制定历法以及测量天文大地。帝尧禅位给舜时便叮嘱:

“天之历数在尔躬(圭尺):这表明陶寺时期()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农业发达推动了手工业进步

C.已出现社会等级分化

D.人类开始走向农耕定居生活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解题关键信息是“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

中”。

【解答】A.这一时期王权与神权未结合,A项不符合史实;

B.圭尺可用于制定历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以圭尺为代表的工具的产生有利于推动农业

发展,排除;

C陶寺时期,出现了用于制定历法的圭尺,允执其中”可知,这表明陶寺文化已出现社

会等级分化;

D.“开始走向农耕定居生活”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o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

把握。

2.(3分)下表所示为西汉部分学者治国观念的论述。这反映出()

出处史料

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董仲舒《春秋繁露》

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桓宽《盐铁论》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

A.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松动

B.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管理

C.儒学理论影响经济思想

D.利用经济手段大兴民众教化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的相关

知识。

【解答】材料中“使高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董仲舒强调

了以一定的社会规范缩小贫富差距;桓宽《盐铁论》中表达出政府不能与民争利的思想;

晁错《论贵粟疏》表达出统治者应重视农业的思想,三则材料中部分学者的思想受儒家

思想影响;

材料仅涉及汉朝部分学者的治国观念,不能反映汉朝的政府专营政策的情况;

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

三则材料都一定程度表达出重视百姓的思想,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汉朝部分学者主张利用

经济手段大兴民众教化。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

能力,难度中等。

3.(3分)有学者指出,“惟拓跋迁都平城,纯用胡法控勒诸夏,力变夷俗,始迁洛邑,随

即崩溃.”该学者的言论表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

B.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族陋习

C.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D.孝文帝改革直接导致北魏灭亡

【分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需要结合孝文帝改革的特征来解答。

【解答】根据材料中''惟拓跋迁都平城,纯用胡法控勒诸夏。孝文慨慕华风,始迁洛邑,

随即崩溃”等信息可知,割裂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倾向,这一学者的言论可以说明改革一

定要与自身实际相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族陋习”中的“消除了”表述绝对化;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孝文帝改革是导致北魏衰落的原因,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3分)有学者说:“唐朝时,士大夫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他们不再是两汉以来以经学为

底蕴为继承延续的世家大族,绩优为官而形成的新官僚群体,使得‘海内一命以上之官,

该学者意在强调()

A.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的发展

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中央和地方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唐朝时,士大夫被赋予了新的涵义,而是通过考试,使得‘海内一命以

上之官,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以门第论高下,并且垄断政治。以考试取士的科举制施行

后,世家大族底蕴与做官的结合转变成了科举考试与做官的结合。由此可知,故B项正

确;

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材料的主旨是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排除D项。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了科举制,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

5.(3分)辽王朝建立初,太祖采纳太子耶律倍“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建孔庙,诏皇太

子春秋释典"。1042年(疆土)殊两国之名,方册(典籍),他又写道;“两朝事同一家。”

其意在表达辽和宋()

A.关系上相互依赖B.经济上有互补性

C.文化上有认同感D.政治上亲如一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

析,予以作答。

【解答】据材料“孔子大圣,万世所尊,“两朝事同一家”可知,对孔子推崇,C项正确;

材料突出的是文化认同,并不是关系依赖;

材料并未提及经济上的互补性,排除B项;

材料侧重表达的是文化的认同,并不是政治上亲如一家。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

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6.(3分)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商购置田产的部分情况。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当时()

年代省县建置人面积(亩)

洪武永乐年间休宁程维宗50

嘉庆前歙县余文义120

嘉庆二十五年歙县鲍姓八大商人113

A.土地买卖开始合法化

B.新的生产关系向农业扩展

C.社会经济转型缺乏动力

D.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部分徽商购置田产的数量逐渐增长,这说明当时资本投入

土地,C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明清时期部分徽商购置田产的情况,材料不能表明当时土地开始买卖合法;

材料只提到土地买卖的情况,未体现新的生产关系;

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清时期部分徽商购置田产的情况,材料不能说明农业和商业发展之间

的关系。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了明清商业发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

历史问题的能力。

7.(3分)《资政新篇》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

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也提出了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

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这些主张()

A.体现近代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B.贯彻落实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D.使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政治纲领,提出了“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

济和交通现代化”“开设现代银行、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一系列仿效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事业的主张,A项正确;

“中体西用”思想不是《资政新篇》的内容,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天朝田亩制度》体现的是空想性;

鸦片战争后,中国纺与织分离,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

主旨的能力。

8.(3分)1902年,梁启超围绕如何铸造“新民”这一国民性改造问题,在体育方面形成了

“进化、尚动的生命观”“爱国尚武的体育道德观”等思想。梁启超把具有尚武精神的“新

民”视为国家强盛之基础,梁启超的体育思想()

A.强调了个人的尚武精神

B.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冲破了封建伦理的桎梏

D.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康梁思想,要求学生结合康梁思想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2年,梁启超强调爱国尚武的体育思想,反抗外来侵略,

B项正确;

梁启超的体育思想强调爱国而非个人的尚武,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该思想冲破封建伦理的桎梏,排除C项;

该思想并未体现人人平等的民权意识,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康梁思想,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

旨的能力。

9.(3分)如表为民国三十年重庆5家政府企业产品的产量统计情况(部分)。对此解读正

确的是()

种类大炮步枪炸药包飞机炮弹地雷手榴弹

数量526门33000支20000余40多架6万多发38000个45000颗

A.活跃了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

B.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C.为持久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D.冲击了官僚资本的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表格信

息,结合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及其影响分析。

【解答】依据材料“民国三十年”可知,时间是1941年。依据表格信息可知,结合所学

可知,为持久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族工业内迁虽然有利于内陆的开发,但“活跃了内陆经济的发展”说法具有夸大性;

材料中没有与其他产业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故B项错误;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是一种挤压态势,而且材料无法体现官僚资本的地位受到冲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

学知识的能力。

10.(3分)有学者说:“1950年初《中苏条约》的签约动议完全由中方所提,内容也违背苏

方初衷。在对朝出兵问题上,虽然苏联一再出尔反尔,但中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参战

决策并取得战争的胜利。”建国初期我国采取的这些举措及结果()

①瓦解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②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④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动议完全由中方所提,内容

也违背苏方初衷”、“中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参战决策并取得战争的胜利”,结合新中国

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其作用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解答。

【解答】依据材料“动议完全由中方所提,内容也违背苏方初衷”,中苏结盟没有丧失我

国的独立性、军事方面的独立自主,②④正确;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瓦解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一边倒”是指倒向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③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

力。

11.(3分)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城镇分散了一部分过于集中的小手工业和小商业,个人经

济和自由市场有所恢复,允许部分生产资料如鱼塘、菜地等可以暂不入社,归原主经营。

这表明新中国()

A.探索城乡经济发展新模式

B.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C.走上自主发展经济的道路

D.农村中“左”倾思想得到纠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表现来

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以后,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A项正确;

部分恢复个人经济不足以改变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

材料并未强调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排除C项;

材料与纠正农村中的“左”倾思想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

料主旨的能力。

12.(3分)在希腊化时代,虽然希腊的语言、文化有了广泛的传播,然而这个时期文化的

背景和特征,更包括东方已有的因素;这个时代的文化取得的杰出成就,同时也是由于

东方文化的陶养。这可用来佐证()

A.世界文明的创新性B.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D.西方文明的民族性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希腊文明,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不仅包括希腊方面的因素,更包括东方已有的因素,不仅是由于希

腊文化的陶养,希腊化时代的出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材料没有强调文明创新性,排除A项;

CD和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希腊文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

史问题的能力。

13.(3分)恩格斯在谈及宗教改革时指出,15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欧君主国崛起,是一场

不同于基督信仰原则的国家构成方式,是由新生产方式所推动的一场社会重构,王权有

能力与教权相抗衡。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

A.世俗政权的崛起推动了宗教改革

B.社会化大生产引发社会变革

C.王权与教权结合实现了政治整合

D.宗教改革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分析】本题考查了宗教改革,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A.根据材料可知,恩格斯强调15世纪下半叶,“是由新生产方式所推动的一场

社会重构”表明世俗政权的权威上升,王权有能力与教权抗衡,故A项正确;

B.社会化大生产开始于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

C.王权与教权并未实行政治整合,此时王权与教权不断抗衡;

D.材料强调的是世俗政权对宗教改革的推动作用,而非宗教改革的影响。

故选:Ao

【点评】本题以宗教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

14.(3分)如图是反映20世纪初拉美政治状况的一幅漫画,标题是“加勒比海的大棒”。

描述的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右肩扛着大棒,左手牵着美国军舰,光着脚在加勒比海

巡游,耀武扬威()

A.普遍建立起了军事独裁统治

B.独立运动席卷整个美洲

C.长期依赖于美国的政治扶持

D.民族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拉丁美洲的独立,解题关键信息是“描述的是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右肩扛着大棒,左手牵着美国军舰,腰间配着枪和刀,光着脚在加勒比海巡游,

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解答】A.“普遍建立起”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材料主旨;

B.材料中体现的是美国对拉美国家的殖民统治,而不是拉美国家进行的独立运动情形;

C.材料体现不出拉美国家长期依赖美国的政治扶持,排除;

D.漫画寓意是独立后的拉美各国虽然在19世纪20年代西班牙、葡萄牙已结束了在拉美

的统治,干涉各国内政,因而拉美各国民族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故选: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拉丁美洲的独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

把握。

15.(3分)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巴两个自治领的划分主要根据

英属印度居民的宗教信仰。西巴基斯坦居民2500万人,东巴基斯坦人口4000万,其中

穆斯林3100万人,共22500万人。由此可见,蒙巴顿方案()

A.较为稳妥地解决了宗教争端

B.消弭了国大党内部的矛盾斗争

C.体现了传统的分而治之政策

D.标志着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分析】本题考查了印巴分治,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蒙巴顿方案。西巴基斯坦居民2500万人,

东巴基斯坦人口4000万,其他各省组成印度联邦,蒙巴顿方案实际上把英属印度分为印

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故选C项;

分而治之政策造成了印巴两国长期的矛盾,故排除A项;

该方案没有消除国大党的内部矛盾,故排除B项;

该方案不能说明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故排除D项。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了印巴分治,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

16.(3分)在戈尔巴乔夫的主持下,苏联于1986年11月通过了《个体劳动法》,允许手工

业(9项)(14项)和社会文化领域(6项)可以从事29种个体劳动,同时禁止雇工。这

表明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积重难返

B.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C.国民经济结构已趋向合理化

D.国内市场活力得到激活

【分析】本题考查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苏联于1986年11月通过了《个体劳动法》,允许手工业(9项),从

事个体劳动的公民事前需取得登记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意在使个体劳动满足国营和

合作社企业无法满足的劳务,但这种个体劳动仍然禁止雇工,故A项正确;

经济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没有缓和社会矛盾,故排除B;

这一政策是在国营经济外,允许个体经营,故排除C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第20

题12分,共52分。)

1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以前在城市行政管理上长期存在的坊市分割制度,便是基于行政管理上的方

便考虑的。宋代随着民众侵街现象的发生,城市不再只是单一的政治、军事中心,城市

的面貌越来越具有浓厚的经济色彩。据学者估计,北宋全境拥有10万户的城市约有40

多个,数量超过汉唐数倍,以工商为业的城市居民成分与日俱增。环城草市扩大了原有

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商品意识也在迅速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渗透,这使宋代带有明显

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文化娱乐活动日益兴盛起来,农民具有了相当大的人身自由。

城市中的大批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1915年中国10万人以上的大中城市一览表(局部)

排名城市城市人口是否开埠

1上海1000000开埠

2西安1000000

3广州900000开埠

4汉口821280开埠

5北京700000

6福州624000

7重庆517000开埠

8兰州500000开埠

9佛山500000

10成都450000

11昆明450000开埠

12南京368800开埠

13南昌300000

14长沙250000开埠

——摘编自何一民《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崛起的主要因

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宋代“城市革

命”的主要表来分析;第二问结合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分析。

【解答】(1)表现:根据“宋代随着民众侵街现象的发生城市不再只是单一的政治、军

事中心、文化中心”“摆脱坊市分离”“北宋全境拥有10万户的城市约有40多个”“以工

商为业的戒市居民成分与日俱增”“城市文化娱乐活动日益兴盛起来”“农民具有了相当

大的人身自由”可概括出答案。

(2)特点:结合1915年中国10万人以上的大中城市一览表和所学可知城市化水平低;

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原因:东南部及沿江通商口岸地区历史上工商业发展水平高,受西

方资本主义影响大。

故答案为:

(1)表现:城市功能增多;坊市制度瓦解;城市工商业人口增加;城市居民职业选择自

由。

(2)特点:城市化水平低;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原因:东南部及沿江通商口岸地区历史

上工商业发展水平高,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宪法》皆赋予国会广泛的对

政府、官吏的监察权。平政院、肃政厅、审计院、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是专门行使监察

权的监察机构。肃政厅、国会享有弹劾权,他们提出的弹劾要大总统核批,1928年南京

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

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

民利益的,国民政府在各省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人民疾苦

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

——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设立监察机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广泛吸

引群众监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1951年政务院公布的《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

委员会设置监察通讯员试行通则》规定,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向监委作

通讯报告;征集群众对政府政策、法令、设施的意见;宣传监察制度的意义及其作用”

等。

一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进

监察工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简

要评价。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第一问结合民国初

年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第二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解答】(1)特点:根据材料“皆赋予国会广泛的对政府、官吏的监察权”,行事“有法

可依”,总统居核心地位。

原因:根据材料“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

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可分析出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影响,《国民政府组织

大纲》的影响;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可分析出在抗日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一战

线的需要,派遣监察使,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可分析

出巩固国民政府统治的需要

(2)主要特点:根据材料“我国设立监察机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广泛吸

引群众监督国家政治、文化事业”可分析出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多样性的监督活动。

评价:根据材料“广泛吸引群众监督国家政治、经济;根据材料“密切联系人民,密切

了党群,有利于形成政治廉明的局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故答案为:

(1)特点:监察制度相对完备,行事“有法可依”监察机构相互制衡。原因:孙中山民

主共和国方案的影响;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巩固国民政府统

治的需要

(2)主要特点: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多样性的监督活动。评价: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

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密切了党群,有利于形成政治廉明的局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我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

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语的“世界公民”一词包含了“宇宙城邦”“公民”之意,最早由古希

腊哲人狄奥根尼提出,“当人们问他是哪里人时,这种对古希腊世界及各城邦止战、和平、

美德的思想在苏格拉底等哲人的论述中大量存在。所多葛学派系统提出了世界主义的思

想,他们认为地域划分不同的等级和国家,应废除国家的界限,组成一个共同的社会

17世纪开始,社会契约理论的近代公民观念诞生,“世界公民”政治诉求也逐渐明晰化。

资产阶级推行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等理念及民主制得到普及,“一种新的民族主义趋向

取代全球主义”。在此影响下,“没有爱国主义的全球主义的冷酷的、无用的和荒诞的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人们意识到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教育无法正确处理因与国以

及各国公民之间的关系。195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国际理解教育”正式更名为“世

界公民教育”,“世界公民”一词正式进入各国视野。“文明的冲突”理论与全球治理理论、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有着共同滋养的思想土壤,自由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