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综合测试题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2.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D.会种植水稻3.在远古一个晴朗的下午,两个北京人捕获了一头梅花鹿。在分给大伙前,他们要采用哪种工具把它切割成若干份()A.石制工具B.铁制工具C.棍棒D.硬质土块4.《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A.水稻B.小麦C.粟D.玉米5.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居民中,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右图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7.在沧海桑田的宏伟历史变迁中。盐阜先民们在古老的盐阜平原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在今天东台溱东、阜宁板湖等地都曾发现过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磨制石器和玉器等。盐阜先民的新石器时代约相当于()A.元谋人时期B.北京人时期C.河姆渡时期D.尧舜禹时期8.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D.原始居民中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10.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工具不同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1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A.黄帝B.大禹C.夏启D.商汤12.株洲神农城被誉为“两型社会”的典范之作,右图所示景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A.蚩尤B.炎帝C.大禹D.虞舜1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C.禅让传说D.大禹治水14.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A.世袭制B.武力夺取C.禅让制D.民主选举1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二、非选择题(16题12分,17题14分,18题16分,19题13分,共55分)16.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探索:人类是从哪里来的?阅读下列图片材料:请回答:(1)图1认为人是从哪里来的?你如何看待图1所反映的观点?(4分)(2)根据图2所示,人类应该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2分)(3)图3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原始人类?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4)除了图3反映的原始人,你还了解哪些原始人类?由此,你有何感想?(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化石,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同时还有近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1)请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5分)(2)北京人喝过开水吗?说一说你的根据是什么。(3分)(3)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阅读以下考古发现(史实)和推论:请你按这一思路,从以下考古发现中得出相应推论:(4分)①发现(史实):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推论:(经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门齿。②发现(史实):(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推论:狩猎是元谋人获取食物的手段之一(或元谋人可能那时已经懂得用火了)。(4)通过上述的考古发现(史实)与推论,你认为作为一名考古学家,应该具有哪些素质?(2分)18.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工具说进步】(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4分)(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2分)【食物话变迁】(3)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4分)(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2分)【住房见发展】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易经》(5)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4分)19.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是人类生存繁衍不变的追求。远古时代的人们同自然灾害抗争搏斗,书写了经久流传的篇章。请回答:(1)从图一、图二两幅图中,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4分)(2)从图三文字叙述中可以看出,禹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结果如何?(4分)(3)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才获得成功。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后,你有何感想?(2分)(4)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了严重核电站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灾难给我们更深刻的反思,请就如何同自然相处谈谈你的感想。(3分)第一单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北京人D.河姆渡人2.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这说明北京人(B)A.会建造房屋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D.会种植水稻3.在远古一个晴朗的下午,两个北京人捕获了一头梅花鹿。在分给大伙前,他们要采用哪种工具把它切割成若干份(A)A.石制工具B.铁制工具C.棍棒D.硬质土块4.《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C)A.水稻B.小麦C.粟D.玉米5.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居民中,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有(C)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右图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D)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7.在沧海桑田的宏伟历史变迁中。盐阜先民们在古老的盐阜平原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在今天东台溱东、阜宁板湖等地都曾发现过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磨制石器和玉器等。盐阜先民的新石器时代约相当于(C)A.元谋人时期B.北京人时期C.河姆渡时期D.尧舜禹时期8.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A)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C)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D.原始居民中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10.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A.自然环境不同B.使用工具不同C.生活习惯不同D.思想意识不同1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A)A.黄帝B.大禹C.夏启D.商汤12.株洲神农城被誉为“两型社会”的典范之作,右图所示景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B)A.蚩尤B.炎帝C.大禹D.虞舜1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B)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C.禅让传说D.大禹治水14.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C)A.世袭制B.武力夺取C.禅让制D.民主选举15.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二、非选择题(16题12分,17题14分,18题16分,19题13分,共55分)16.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探索:人类是从哪里来的?阅读下列图片材料:请回答:(1)图1认为人是从哪里来的?你如何看待图1所反映的观点?(4分)图1认为人是由女娲(或神)创造的。由于古代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只能凭借想象创造出许多类似于图1的有关人类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并不能完全代表历史事实的存在和发生。(2)根据图2所示,人类应该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2分)从图2来看,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3)图3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原始人类?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北京人。体貌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如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很像猿。(4)除了图3反映的原始人,你还了解哪些原始人类?由此,你有何感想?(2分)元谋人、蓝田人、山顶洞人等。感想: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言之成理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现在我们知道的北京人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化石,分属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同时还有近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1)请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5分)略。(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要点提示:一天中的劳动:妇女和儿童等采集果实,男子打渔,集体捕猎野兽,获取食物。一天中的学习:长者要教幼者一些打猎的本领和生活的经验。一天中的娱乐:晚上有盛大的篝火晚会,竞技比赛等。重要提示:晚上一定要有专人负责看管火种。其他: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言之有理即可)(2)北京人喝过开水吗?说一说你的根据是什么。(3分)喝过开水或没喝过开水。根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所以喝过开水。或北京人当时还不会制造器皿,所以没有喝过开水。(言之有理即可)(3)根据史实进行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阅读以下考古发现(史实)和推论:发现(史实):7件粗糙的石器,人工加工痕迹清楚。推论:元谋人已经会制作打制的石器(或工具)。请你按这一思路,从以下考古发现中得出相应推论:(4分)①发现(史实):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了两枚上内侧门齿。推论:(经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门齿。②发现(史实):(考古学家在元谋人遗址)还发现了大量炭屑和两小块烧骨。推论:狩猎是元谋人获取食物的手段之一(或元谋人可能那时已经懂得用火了)。(4)通过上述的考古发现(史实)与推论,你认为作为一名考古学家,应该具有哪些素质?(2分)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做到论从史出。(言之成理即可)18.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工具说进步】(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4分)图一是北京人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打制。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制作方法:磨制。(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2分)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食物话变迁】(3)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4分)图三:河姆渡居民。图四:半坡居民。(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2分)说明我国在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住房见发展】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易经》(5)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4分)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答出两点即可)19.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是人类生存繁衍不变的追求。远古时代的人们同自然灾害抗争搏斗,书写了经久流传的篇章。请回答:(1)从图一、图二两幅图中,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4分)从图片提供的地点,说明大禹的活动范围比较广;图片大禹陵、石刻说明大禹深受人们爱戴等。(2)从图三文字叙述中可以看出,禹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结果如何?(4分)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获得成功。(3)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才获得成功。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后,你有何感想?(2分)感想:大禹治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功业,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大禹为了治水,公而忘私,不贪图安逸享受,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地震,引发了严重核电站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灾难给我们更深刻的反思,请就如何同自然相处谈谈你的感想。(3分)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做到可持续发展,应树立环保意识,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大型建筑设施、工程等开发建设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等。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2.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3.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4.“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5.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6.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7.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C.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9.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围魏救赵D.问鼎中原10.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①齐国②晋国③秦国④宋国⑤楚国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⑤11.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12.“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准许土地自由买卖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奖赏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大力垦荒而得到政府的奖赏1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A.春秋时期秦国B.春秋时期楚国C.战国时期秦国D.战国时期楚国14.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15.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A.乙B.甲、乙C.丙D.甲、丙二、非选择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7分,19题14分,共55分)16.读下图,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一中的农具由什么材质制成?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了手工业中哪一技术的进步?(3分)(2)材料二中的文物出土于山西的战国墓葬中,其中牛的形象说明了什么?(2分)(3)以上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起了什么作用?(3分)(4)今天我国的一些农村还在使用牛耕。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1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材料三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摘自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材料一是谁的石像?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4分)(2)最能体现他的思想观点的寓言故事是(1分)()A.守株待兔B.塞翁失马C.刻舟求剑D.愚公移山(3)他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请举出实例加以说明。(3分)(4)据材料二和图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4分)(5)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2分)18.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一片甲骨惊天下】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5分)(2)你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2分)【青铜文明震世界】材料二(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4分)(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2分)【活学活用拓思维】材料三(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5)据材料三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有何新的特点,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19.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岳麓版《选修一》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分)(2)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写两点)。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6分)(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3分)(4)“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3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D)2.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C)利:避免了因王权更替而导致的混乱,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弊: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能、品德及政策正确与否。A.禅让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科举制3.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C)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4.“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D)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5.西周时期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都属于统治阶级,压迫着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是因为(D)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6.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D)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7.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B)8.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D)A.诸侯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周王室势力日益强大C.各国纷纷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9.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B)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围魏救赵D.问鼎中原10.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B)①齐国②晋国③秦国④宋国⑤楚国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②⑤11.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B)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12.“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C)A.准许土地自由买卖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奖赏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大力垦荒而得到政府的奖赏13.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C)A.春秋时期秦国B.春秋时期楚国C.战国时期秦国D.战国时期楚国14.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B)15.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A)A.乙B.甲、乙C.丙D.甲、丙二、非选择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7分,19题14分,共55分)16.读下图,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一中的农具由什么材质制成?在我国最早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了手工业中哪一技术的进步?(3分)铁。春秋后期。冶铁业。(2)材料二中的文物出土于山西的战国墓葬中,其中牛的形象说明了什么?(2分)牛鼻穿有鼻环,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牵牛鼻子以役使耕作的方法(或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3)以上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起了什么作用?(3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4)今天我国的一些农村还在使用牛耕。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春秋时就已使用牛耕,说明我国古代生产力十分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至今一些农村还使用牛耕,说明我国农村生产工具改进缓慢,农村发展不平衡。我们应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科技,超越世界先进国家。(言之成理即可)1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如下图。材料二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材料三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摘自钱穆《国史大纲》请回答:(1)材料一是谁的石像?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4分)老子,春秋时期。道家。《道德经》(或《老子》)。(2)最能体现他的思想观点的寓言故事是(1分)(B)A.守株待兔B.塞翁失马C.刻舟求剑D.愚公移山(3)他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请举出实例加以说明。(3分)有用。使人认识到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倒,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等。例如解放战争的胜利等。(言之成理即可)(4)据材料二和图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4分)以德治国。“仁”的学说。(5)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2分)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启发诱导,因材施教。18.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一片甲骨惊天下】材料一(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5分)商朝。占卜。A—山;B—人;C—休。(2)你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2分)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和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青铜文明震世界】材料二(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4分)司母戊鼎(或“后母戊鼎”)。特点:它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2分)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活学活用拓思维】材料三(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5)据材料三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有何新的特点,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特点:酒器减少,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增多,实用性增强。原因:西周奴隶制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技艺高超等。19.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岳麓版《选修一》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分)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写两点)。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6分)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3分)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商鞅之法”的主要内容中,哪一点符合材料三中韩非子的主张?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3分)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言之有理即可)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3.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中央政府分管监察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军机大臣4.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半两钱B.五铢钱C.交子D.银元5.工程的修建都有一定目的和功效。秦朝修筑长城是为了()A.军事防御B.抑制商贸C.便利交通D.宣示国威6.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⑤D.①③④⑤7.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D.刑法严酷8.“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削弱诸侯国的势力C.大兴文字狱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焚书坑儒罢黜百家B.焚书坑儒推恩令C.统一文字推恩令D.统一文字罢黜百家10.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这里刺史最主要的职权是()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监督朝中百官违法违纪行为C.专门搜捕本州所谓的“妖人”“叛逆”,刺探官民隐情D.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1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右图反映的是()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C.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D.清朝对今天山南北的管辖12.《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13.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记述了我国古代()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14.“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佛、儒、道B.儒、道、佛C.佛、道、儒D.道、佛、儒15.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行省制二、非选择题(16题12分,17题17分,18题14分,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材料四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的朝代疆域图,请给三幅图按时间先后排序。(2分)(2)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4分)(3)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2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4分)17.阅读下列材料: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所谓百代之帝王是说他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统治结束而结束,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时代。请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趋于成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请说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各自重用哪一家?为此他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2)请你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简要说出其异同点。(7分)(3)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3分)(4)著名学者任继愈说:“秦汉开创了支配中国两千年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此后,统一成为主流,被认为是正常的,分裂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请结合史实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统一”的认识。(3分)18.“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经济之盛】材料一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4分)【政治之盛】材料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6分)【外交之盛】材料三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4分)19.两汉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让我们一起探究两汉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成就。材料一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的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20世纪以来……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1)材料一中的“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的观点正确吗?请举例说明,如今人们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何重要意义?(3分)材料二如下图。(2)“医圣祠”是纪念谁的?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3)“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成就?他还有哪些成就?(3分)(4)以上材料中的成就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针对以上成就,谈一谈你的感受。(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B)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3.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中央政府分管监察的是(B)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军机大臣4.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A)A.圆形方孔半两钱B.五铢钱C.交子D.银元5.工程的修建都有一定目的和功效。秦朝修筑长城是为了(A)A.军事防御B.抑制商贸C.便利交通D.宣示国威6.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A)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⑤D.①③④⑤7.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D)A.社会治安混乱B.国民素质不高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D.刑法严酷8.“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D)A.“焚书坑儒”B.削弱诸侯国的势力C.大兴文字狱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9.“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A.焚书坑儒罢黜百家B.焚书坑儒推恩令C.统一文字推恩令D.统一文字罢黜百家10.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这里刺史最主要的职权是(D)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监督朝中百官违法违纪行为C.专门搜捕本州所谓的“妖人”“叛逆”,刺探官民隐情D.专门负责监察本州的主要官吏和豪强地主的不法行为1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右图反映的是(B)A.秦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C.唐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D.清朝对今天山南北的管辖12.《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C)A.丞相权力膨胀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C.外戚专权D.宦官专权13.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记述了我国古代(A)A.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14.“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A.佛、儒、道B.儒、道、佛C.佛、道、儒D.道、佛、儒15.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C)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行省制二、非选择题(16题12分,17题17分,18题14分,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材料四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我国古代的朝代疆域图,请给三幅图按时间先后排序。(2分)图三、图一、图二。(2)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4分)分封制。郡县制。(3)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2分)颁布“推恩令”。(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4分)诸侯势力过大。君主专制。17.阅读下列材料: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历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所谓百代之帝王是说他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统治结束而结束,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时代。请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趋于成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请说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各自重用哪一家?为此他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秦始皇重用法家,“焚书坑儒”。汉武帝推崇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请你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简要说出其异同点。(7分)相同:都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而采取的措施,都采用了一种学说作为统治理念;都对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同:①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残酷镇压别的学说,而汉武帝则是大力弘扬儒家学说。②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造成文人不满,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而汉朝“独尊儒术”则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促进了社会安定与生产力的发展。(3)为什么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3分)两人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的历史起了推动作用。“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所以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4)著名学者任继愈说:“秦汉开创了支配中国两千年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此后,统一成为主流,被认为是正常的,分裂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请结合史实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统一”的认识。(3分)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大一统的前提和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统一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步;要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18.“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经济之盛】材料一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4分)文景时期。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皇帝的榜样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政治之盛】材料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6分)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外交之盛】材料三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4分)西汉(或汉代)。历史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天,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19.两汉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让我们一起探究两汉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成就。材料一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沿用历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的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20世纪以来……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1)材料一中的“蔡伦发明纸的说法开始动摇,继而被否定”的观点正确吗?请举例说明,如今人们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何重要意义?(3分)正确。早在西汉时,人们已经能够用麻和丝絮造纸。重要意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推进循环经济;有利于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等。(言之成理即可)材料二如下图。(2)“医圣祠”是纪念谁的?人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张仲景。原因:①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诊疗学的基础,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②他的理论、经验、医方等至今对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仍有指导意义;③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3)“五禽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位医学家的成就?他还有哪些成就?(3分)华佗。成就: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4)以上材料中的成就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针对以上成就,谈一谈你的感受。(4分)都与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用勤劳与智慧为人类造福。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__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A.七国之乱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八王之乱2.以下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A.炎黄战蚩尤B.春秋争霸C.秦统一全国D.赤壁之战3.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A.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倒退C.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D.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4.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5.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①梁②陈③宋④齐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8.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9.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了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11.推动孝文帝改革的重要背景是()A.民族交融趋势的出现B.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汉族大臣的大力支持D.各族人民不断发动起义12.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的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A.长安B.洛阳C.应天D.燕京13.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A.十六国时期,兽医术、相马术、畜产品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D.鲜卑姓氏改汉姓14.我国古代众多的石窟艺术中形象生动的塑像、壁画、浮雕的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影响极大的()A.民族文化B.儒家文化C.佛教文化D.道教文化15.下列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是()①中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②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趋势③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④社会上佛教盛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6题14分,17题12分,18题16分,19题13分,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材料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2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2分)(3)材料一中的“周郎”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3分)(4)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4分)(5)“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3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比较准确反映这个历史现象的是(4分)()北人南迁。(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4)综上所述,你认为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什么启示?(答出两点即可)(4分)1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右图)(1)“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3分)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6分)1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阻滞和破坏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此时期科技文化承上启下,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科技显辉煌】材料一(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2分)(2)材料一中的图二是哪个领域的著作?这部著作有何历史地位?(4分)【艺术放光彩】材料二(3)材料二中的两幅作品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两幅作品的作者的性格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3分)【感悟传文明】(4)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具有怎样的特点?对此你有何感想?(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__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B)A.七国之乱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八王之乱2.以下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D)A.炎黄战蚩尤B.春秋争霸C.秦统一全国D.赤壁之战3.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B)A.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倒退C.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D.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4.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5.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D)①梁②陈③宋④齐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B)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D)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8.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D)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9.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B)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了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B)A.匈奴族B.鲜卑族C.氐族D.女真族11.推动孝文帝改革的重要背景是(A)A.民族交融趋势的出现B.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汉族大臣的大力支持D.各族人民不断发动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