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涟水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分)材料一: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培育,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材料二: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但另一方面,有的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伴随。在生活的场景中,有顺境也有挑战。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情绪的真实表达。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当年的“蓝瘦香菇”,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语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有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含义。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材料三:微博、微信、QQ等聊天工具的兴起,着实让网络变得沸腾起来,不断涌现的网络词语开始从网络走进生活,这是一种新的文化,也是一种进步,激活了网民的创新意识。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不少网络词语也纷纷进入了词典。这让网友们更加热情高涨。市民陈小姐认为,“现在网络发展太过迅速,几乎每天都会有很多新词出现,平时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别人时不时会说一些比较潮的词汇,很多我都不太懂,然后就去百度,有的很有意思,也很容易就能接受,比如‘十动然拒’,‘囧’、‘么么哒’等等,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才不会被淘汰,用网络词汇武装自己,看起来也很潮不是么?”网络词汇的涌现已经势不可挡,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这些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具有新意与活力,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市民担忧,过度的简单化、碎片化、卡通化,是否对下一代产生不好的影响呢?也有部分市民对此不以为然,市民易先生说:“就像古时候的成语一样,网络词语都是通过不断的积累而来,也有很多表达贴切,极具新意,如果能从中不断地吸收时代中好的部分,也不失为一件好事。”部分词汇超文化底线好词坏词能否“一刀切”?由于网络词汇是在自由化的网络上产生的,所以,在“野蛮生长”的环境下,既存在积极正面的词汇,例如“正能量”,“干巴爹”,“给力”,同时也有非常多的词汇并不文雅例如“屌丝”、“撕逼”、“绿茶婊”等等。这样特定含义网络词语、成语并非那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摘编自《网络流行语来袭,传统汉语“伤不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行语接地气,利用这一优势来传播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契合的流行语,可以为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B.流行语的去留符合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在不能为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的时厚,就会快速流行随后快速流失。C.流行语随着网络文化普及,已成为年轻人保持活力的新事物,这使得网友也热情高涨地推动网络词语进入词典。D.流行语的流行和积累与古代的成语相似,若从中不断吸收符合时代潮流的部分,就能够产生积极的、正面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基础,具有包容特征,可以用来引领社会心态,帮助个人寻求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B.流行语有个人表达和宏大叙事两个层面,其中,“我太难了”属于低层次的个人表达,“文明互鉴”是高层次的宏大叙事。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流行语有宣泄情绪的作用,也都认为流行语有助于个人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塑造积极的社会心态。D.中国科技领域持续更新的流行语,既反映出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也折射出新中国不断取得的新成果和创造的新辉煌。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教科书式”源自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的视频,其中记录的执法程序和现场指令都无可挑剔,具有教科书般的规范性。B.营造网络流行语不等于低俗的全民意识,主流媒体做到坚决不用低俗流行语,鼓励全体网民主动抵制有害的低俗流行语。C.若真想让年轻的网络流行语成为一种坚实的语言力量,那么对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与使用有一些适当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的。D.从网络热词中驱散负能量的寒霜,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的载体,才能让这座语言的花园更美丽、这个语言的城市更繁荣。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综合三则材料,辩证评价材料二中画线句“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6分)青萍

端木蕻良我的窗前有几片青萍,它被养在一个磁州窑的钵子里,在阳光映照下,它在不断地孳生着……

人们喜欢养花种树,养青萍的,恐怕不多。

不过,我养的这几片青萍,却是有来历的。它是从千里之外,经过了水、陆、空三种不同的行程,用手捧回来的。它来自一个可骄傲的家乡,它来自徐霞客生长的地方:江阴马镇胜水桥畔……

徐霞客家门前有一湾清水,水上有一座石桥,阳光把桥影就映照在这浮在水面碧绿的青萍上。这青萍,是徐霞客亲眼看过的。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卓越的地理学家,每次出游,或是从远方归来,都得从这桥上走过,他的身影,随着桥影也映落在这青萍上了。

我从小就仰慕他,我决定要捞取几片青萍带回北京去!我完全忘记我行动不便了,我拄着手杖,蹒跚地下到水塘边,便伸手去捞取青萍,可是够不着,我便用手杖把儿把它勾了过来,青萍随着一些漂浮植物来到了岸边。耀群急忙跑过来用手拉着我,怕我跌倒下去。在这种时候,她总是很理解我的。她敏捷地把青萍接到手中,拉着我站了起来。我们辞别了陪同参观的徐霞客后人徐家树同志,在我们登车的时候,从他的眼光里,可以看出他似乎在问:这青萍真能带到北京吗?……

我们还要访问好几个城市,在路上还要花费将近一个月的时光。但是,我们就是要把它带回北京去。

在汽车上,是不能把青萍放在水里的,随着车身的颠动,水会晃出来的。因此,在又要上路的清晨,耀群就把青萍从茶杯中取出来,放在打湿了的手绢里面轻轻包好,装进塑料袋,放在手提包的最上面,决不许任何东西挤压它。待到一住进旅馆,头一样事就是把青萍取出来放进盛着清水的杯中养着。要是我们不在屋中,便赶紧叮嘱服务员同志,千万不要把它当作废茶倒掉。

由于过分爱护这青萍,我压根儿不听耀群事先对我的警告,只要住下来,我便每天偷偷地为放在茶杯内的青萍换清水。但是,青萍并不体谅这份儿好心,它好像是越来越少了。待到我们离开杭州的时候,玻璃杯中的绿色全都不见了,只有一团像干枯蘑菇色的东西。我拿出放大镜来看,也找不出一点点有生命的绿色了。耀群不知是为了安慰我,还是她有什么起死回生的绝招儿,并不像往常那样干脆地主张丢掉算了,而是命令我绝对不许再换水外,仍然在又要上路的清晨,用湿手绢轻轻将它包好,放在提包内任什么也侵犯不到的地方。到了地方住下后,也仍然首先将它取出,放在杯中养起来,更着重地叮嘱服务员同志,千万不要把它当作茶根倒掉。并把它放在窗台上,使它尽量能受到阳光……一天两天过去了,三天四天过去了,我们从杭州乘长途汽车到了苏州,又从苏州乘火车到了上海,杯中并没有什么变化,我每次看到的,仍然是那朵干蘑菇,每次都使我感到的并不是愉快……

在上海的第三天清晨,耀群照例也去向杯中观看,突然,她叫起来。我连忙起身赶了过去。她叫着:“看!绿的!是绿的!青萍又活了!”我急忙取了放大镜来看,在镜子的凸面下,有一个绿色写的“人”字,虽然只有一片,而且是极小的一片,但它是青萍!耀群胜利了!她又一次叮嘱我,再不要为它换新水……

是的,这青萍已经不是徐霞客当年的青萍了。但它代表的生机,可以在任何地方表现出来。

世世代代过去了,人们将以更好的方式来学习徐霞客,也像长跑家们从奥林匹克山峰上的女神那儿得到力量一样,举着象征力量的火把,突破艰难险阻,跑着接力赛……

现在,不但徐霞客旧居前塘中的青萍,不是当年的青萍了,就是我们从江阴带回来的青萍,也已经不是彼时的青萍了。它已经孳生繁殖,它蕴育着的生机,却因为孳生的繁茂,更显得旺盛。

徐霞客门前胜水桥下的青萍,也正和窗前瓷钵里的青萍一样,远隔千里,相映成趣……

水是到处都有的,青萍也是到处都有的,青萍把灿烂的阳光,巧妙地织成绿色,把阳光里的热,转化成为绿色。绿色,可以说是生命的本色。每当我写作疲倦时,便向窗外看去,看到青萍的绿色,不但赶走了我的疲倦,仿佛在我心灵深处,更增添了无限的生机……(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有删节)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细节蕴情,通过对“我”冒险捞取青萍时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勾勒出一位格外喜爱青萍的步履维艰的老者形象,真切而又感人。B.“看!绿的!是绿的!青萍又活了!”文中唯一一处语言描写,用简短的感叹句展现出一种惊奇与喜悦,展现出一种对生命的顽强的赞美。C.文章描写青萍复活,写道“……在镜子的凸面下,有一个绿色写的“人”字”,这既指复苏的青萍绿色部分的形状,又有一定的哲理。D.作者之所以冒险捞萍、千里运萍、窗前养萍,主要是因为他虽年逾古稀,却童心未泯,率真洒脱,碧绿的青萍折射了他对生活的热爱。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养青萍的,恐怕不多”,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围绕青萍的故事娓娓道来,颇有欲扬先抑之风。B.文章善用对比:对待青萍我是细心呵护,青萍却“病”了;耀群不给换水,让它在窗台上晒太阳,反倒起死回生。C.文章语言质朴,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文章从从窗前写起,最终视线又回到窗前,结构巧妙,又具有哲理意味。D.文章构思精巧,围绕线索青萍依次展开,环环相扣,并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使这篇散文的主旨表现得更加深刻。8.“闲笔”是散文“形散神聚”特点的体现,是散文内容与结构的结合点。文中划线句子看似闲笔,却非常重要,试分析其作用。(4分)9.著名作家梁衡总结:“写文章一定要有形境、情境和理境的三层之美。一篇文章,由描述、抒情和哲理三个层面虚实结合,才能使文章真正产生美感。”简析本文体现的“形境、情境、理境”之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材料一:子路鼓琴,孔子闻之,谓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入于南,不归于北。夫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夫然者,乃所谓治安之风也。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存于体。夫然者,乃所以为乱之风。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民之财兮。’唯修此化故其兴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纣好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于今,王公大人举以为诫。夫舜起布衣,积德含和,而终以帝。纣为天子,荒淫暴乱,而终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由,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惧而自悔,静思不食,以至骨立。夫子曰:“过而能改,其进矣乎!”(节选自《孔子家语》)材料二: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选自《论语·先进篇》)材料三:张栻曰:以瑟为言者,盖瑟之声音象其中之所存也。子路之气禀偏于刚,虽其学之有至,气质不为不变,然于其所偏终有化之未能尽者。在圣人之门为有未知也,斯言所以警子路而进之。夫自得其门而入,以至于升堂,独未及夫阃奥之地耳。圣人斯言非特以发明子路,亦所以使门人知学之有序也。(节选自张栻《癸巳论语解》)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唯修此[A]化[B]故[C]其兴也[D]勃焉[E]德如泉[F]流[G]至[H]于今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安,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与现在所说的“社会治安”的“治安”意思不同。B.忽,指快速、迅速,与《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中的“忽”词义相同。C.堂,指正屋。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升堂入室”喻学问由浅入深,达到很高水平。D.特,指特意,与《答司马谏议书》“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中的“特”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君子之音温柔居中,具有涵养万物生长之气、修身养性、教化百姓等作用。B.孔子认为,小人之音有杀伐气,会扰乱世风,殷纣王就因喜好小人之音而使国家衰亡。C.冉有把孔子的话转告给子路,子路听了很受触动,他深思不食,以至于形销骨立。D.张栻认为,瑟为心声,从子路的瑟声可知,虽然他师从圣人,气质却没有得到改变。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2)在圣人之门为有未知也,斯言所以警子路而进之。14.孔子善用批评和表扬的育人方法,请结合文本相关事例简要说明。(3分)占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9分)鹊桥仙陆

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①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②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①酒徒:犹言市井平民,普通人。②镜湖: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曲。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运用倒叙手法,再现词人从前与同僚纵情欢赌、策马射猎的军旅生活。B.“独去作江边渔父”表明词人不愿与“酒徒”为伍,无意于封侯,追求渔翁生活。C.下阕前三句,写词人乘一叶扁舟,尽享烟雨空灵的风光,情景交融,意境旷远。D.“镜湖元自属闲人”一句,引用贺知章的典故,表明镜湖风月本来就属于闲人。16.明代杨慎《词品》评价此词“英气可掬”,有人认为词中除英气外还有不平之气。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不平之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离骚》中的“,”两句,体现了他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充满了对人民深刻的同情。(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两句,借助一些细节、动作摹写,将行人步履艰难、神情惶恐的困危之状刻画的绘声绘色。(3)《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都写到树木,而意境各异,前者“

”写杭州之柔美清丽;后者“

”写扬州衰败荒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①,相反,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会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在夏季,由于高温天气影响了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一些人会出现心烦的表现。②,也会因为看到窗外强烈的光照等而产生烦躁的情绪。除了气温变化,不良情绪还与人出汗较多、睡眠缺乏和饮食不足有关。①这些不良因素会导致人体电解质代谢紊乱出现障碍,②影响大脑神经活动,③从而出现情绪和行为。④夏季,人的植物神经系统也容易紊乱。⑤植物神经系统主管人的消化系统,⑥也影响着内分泌系统,⑦植物神经紊乱会使人夜晚梦多,⑧减少人的睡眠质量。另外,影响人的情绪的因素,③,还有城市环境和社会压力。高压力、高速度还是一些大城市的主要生活节奏,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资源和社会问题,在一段时间内还将存在。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分)每天傍晚,孙少安抱着一堆洗净的烂菜,总是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回到拐峁后村头那孔破窑洞,回到他严峻的现实之中,就倒在地上睡了。有时他希望在梦中能再现当年原西河边的一幕。可是,一天熬累,浑身酸疼,睡着如同死去一般。第二天天还不明的时候,他就紧张地爬起来,套起架子车,赶紧到砖场去搬砖装车:任何其他事便在脑子里荡然无存了。运第一回砖的时候,原西县城还在睡梦之中。他在车辕上挽一根套绳,扣在肩胛里,和牲畜一起拉着车,走过寂静而清冷的街道。平路上,他一般不太出力,让骡子拉着走;一旦上坡的时候,他就使出浑身的劲拼命拉车,尽量减轻牲口的负担。从十字街到中学有一道大陡坡,他常常挣着命拉车,两只手都快要趴到地上了:牲口和他都大汗淋漓,气喘得像两只风箱。这时候,他眼前就不由地浮现出黄河岸边那些手脚并用、匐伏在石壁小道上的纤夫……天天如此。孙少安和他的铁青骡子把时间拉出了九月。每一天下来,他临睡前都要在那孔踊窑洞的左边土墙上用指甲划一道杠杠;然后在右边土墙上记下一天的收入、支出和净赚的钱数。随着左墙上杠杠的增多、右墙上的钱数也在增多;这一笔不断增加的钱,使孙少安每天睡觉前都要高兴得发半天呆……20.文中加点词“搬砖”当下有新的含义,请仿照示例对下列句加点词作解释。(6分)示例:搬砖,原指搬运砖块,当下用来指为生计做低收入的辛苦工作。(1)你看你的工作,多好!朝九晚五的,一点不用担心今天饱明天饥。(2)科研强国不是靠灌水发多少篇论文就能实现的,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做深度研究。(3)网络小说中有许多雷人的桥段,让读者忍俊不禁之余,又不免摇头轻叹。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分号与省略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5分)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显眼包”,是用来形容那些在同类中不合时宜地爱出风头,张扬显摆,又有点丢人现眼的人和事物。“内卷高压”时代,“显眼包”逐渐褒义化,“显眼包”的行为既是当下人们的一种解压方式,也是人们个性释放的人生态度;然而,这种状态往往是非常态的了,它更多的是对当下个人处境与时代语境的反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结合你的看法,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1.C项,“保持活力”与原文“不会被淘汰”词义轻重有别;“网友也热情高涨地推动网络词语进入词典”颠倒了原文中的因果关系。)2.B(“从更大层面看”中的“大”指流行语适用对象相对于“个人表达”和“宏大叙事”更大,并不是选项所说的层次高低。如“文明互鉴”已经超越了“宏大叙事”范畴,成为中国主张。)D(材料二的观点侧重从正面阐述流行语的选择和变化与时代进步的多样性和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A项,侧重流行语的来源。B项,主流媒体对待流行语的态度。C项,侧重流行语的规范问题。D项,侧重于让流行语成为正能量载体,能够体现时代进步。)4.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各分论点从“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三个侧面,并列式展开论证,有较强的的说服力。②论证中综合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每点2分)5.①在材料二语境中,画线句的因果关系成立。流行语源自各个社会生活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变化和国家发展,体现人们正面的精神和追求,说明中国向好发展。②画线句在逻辑上不严谨。结合材料三来看,产生于“野蛮生长”环境下的流行语,有的带有粗俗的特定含义,与时代进步相悖,对中国发展会产生负面作用。③结合材料一来看,画线句需要加上“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前提,才能严谨地表达出流行语对时代和国家发展的正面意义。(每点2分)6.答案:D,由原文“徐霞客家门前有一湾清水,水上有一座石桥,阳光把桥影就映照在这浮在水面碧绿的青萍上。这青萍,是徐霞客亲眼看过的。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卓越的地理学家,每次出游,或是从远方归来,都得从这桥上走过,他的身影,随着桥影也映落在这青萍上了。”还有多处反复出现的徐霞客这个名字可以推知,主要是因为青萍与徐霞客的渊源,是因为对徐霞客的赞赏、仰慕。7.答案:D,借物抒怀。8.答案:①内容上,由“徐霞客后人”带领我们参观徐霞客故居;当年的青萍繁衍为我们带走的青萍。暗示徐霞客精神充满生命力,得意延续与继承。(2分)②结构上,“这青萍真能带到北京吗?”为后文青萍失去活力和死而复生作铺垫。(2分)9.答案:①形境:青萍跋涉千里,死而复生,有旺盛坚韧的生机。②情境:作者对徐霞客这样为人类出卓越贡献的伟人的仰慕赞赏之情。③理境:青萍不择地而生,随处孳生繁殖,让人们的心灵被它蕴含的生机、活力激励,引发人们对生命本色的思考。(每点2分)10.BEG唯修此化/故其兴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用这样的音乐来教化百姓,他的国家发展非常迅速,美德像清泉一样流淌,直到今天。11.D“特”在文本中解释为“只,仅”,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特”的词义相同。“非特”指不但,不仅。12.D“气质却没有得到改变”错。材料二“虽其学之有至,气质不为不变”意思是虽然他学有所得,气质也发生了变化。13.(1)屈原思念君王,想振兴国家回归楚国,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评分参考:存:(思念;一说,保全):兴(形使动,使之兴,振兴);反覆(古义:回归);致(表达)关键词1个1分)(5分)(2)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还是有未知之处,孔子的这句话是用来告诫子路让他进步的。(评分参考:关键词“所以”,用来、拿来;“进”,让……进步,促使……进步;关键词1个1分,大意1分)(3分)14.①批评子路弹琴不合先王之音,后见其改过,又表扬了他的进步。②批评子路奏瑟不合师门要求,但看到门人因此而对子路不敬时,又及时表扬子路的琴技已经登堂。(评分参考:能够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批评了什么,表扬了什么各1分,答对3处可得3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子路弹琴,孔子听了,对冉有说:“子路很不成材啊!古代贤明的君王制作音乐,奏中和之声来节制(情思),向南方流传,不流向北方(也可理解为其声调偏向南方,而不归向北方)。南方是生育万物的地方,北方是征战厮杀的区域。因此君子之音温和适中,用来涵养生育万物的元气,让忧愁的心情从内心消除,让凶暴乖戾的举动远离自身。这样的音乐,就是所说的太平盛世之风。小人的音乐则不是这样,激烈而尖锐,犹如杀伐征战之气。中正平和之感不存于心中,温和的举动不存于身体。这样的音乐,就是用来扰乱世风的啊。从前,舜弹奏五弦琴,创作了《南风》之诗,其诗是这样的:‘多么温和的南风啊,可以消除我们百姓心中的怨恨;多么及时的南风啊,可以增多我们百姓的财富。’用这样的音乐来教化百姓,他的国家发展非常迅速,美德像清泉一样流淌,直到今天,王公大人们都还在叙说(舜的故事)不敢忘记。殷纣王喜好北方边境之音,他的灭亡非常迅速。直到今天,王公大人们常拿纣王的事作为警诫。舜出身于平民,不断积累德行,胸怀平和,最终成为帝王。殷纣王本为天子,但荒淫残暴,最终国灭身亡。这难道不是由各自的修养所导致的吗?子路啊,是一个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的人,竟然无视先王制作的音乐,而学习亡国之声,怎能保全他的六七尺的身体呢?”冉有把孔子的话告诉了子路,子路听后心里既害怕又后悔,静坐思考,不吃不喝,以至瘦得形销骨立。孔子说:“有过错能够改正,子路又进步了。”材料二:孔子说:“子路的这种鼓瑟声,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门内呢?”门人听了就不尊敬子路了。孔子说:“子路已经登上堂了,只是还未进入内室而已。”

材料三:张栻说:(孔子)拿子路的瑟声来评论(发表意见),大概是因为瑟的声音就好像他内在的气质和修养。子路的禀性偏于刚强,虽然他学有所得,气质也发生了变化,然而,他偏于刚强的禀性最终没能完全改变。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还是有未知之处,孔子的这句话是用来告诫子路让他进步的。子路能入圣人之门,他的才学已经登上了厅堂,只是还未进入深邃的内室啊!圣人的这句话不只是用来启发点明子路的,也是用来让门生明白学习是有(由浅入深的)次序的。15.B表明词人不愿与‘酒徒’为伍,无意于封侯,追求渔翁生活”错误。词人将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的“酒徒”之中,对比鲜明,写出仕途的坎坷失意,表达了对朝廷提拔重用那些“酒徒”,却将他这样的志士放逐到江湖去当渔父的不满和无奈。)16.①开篇追忆戎马生涯的图景,可华年消逝、世事变迁之后,还有谁记得当年的豪情壮志?这表达了词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之情。②“酒徒”一个个封侯,自己却被迫闲置,独作江边渔父,表现出词人壮志未酬的孤愤不平之情。③最后两句说这镜湖山水本就是属于闲人的,谁又需要“官家赐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