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方法将数据整理

成简单的统计表;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表。

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师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你们喜爱运动吗?你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2)这么喜欢运动,现在的天气又这么好,来组织个比赛好吗?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

你想组织什么比赛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意见不一致)

(3)意见不一致,这该这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时导入)

(4)收集整理一下数据,收集整理什么数据呢?(学生:最喜欢的运动)

(5)引入新知:数据收集整理。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页的内容。

想一想:1.全班共有()人。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四、合作探究:

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过渡:现在小组讨论开始,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认真,效率高。

1、看一看:

学生自由探讨“想一想”的3个问题。(师不能辅导)

让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写书上。

(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得大一些,坐姿端正)

五、精讲启发

过渡:写完的同学检查,检查完了以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

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上堂更正并说出理由。(用红粉笔把出错的部分用斜线划掉,在

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师及时补充,并对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与肯定。

六、反馈练习:教材第4页,1、2题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将数据记录在简单的统计表

中,并能根据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重点: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

难点:能根据统计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班上准备从王明明、陈小菲两人中选一位惨叫比赛。选谁去

呢?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目标导学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主学习

认真看课本第3页的内容。

思考:1、同学们是采用什么方法选出参加故事大赛的名单?

2、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3、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么样?

5分钟后比谁学得快、理解的透彻,能够解答以上问题。

四、合作探究:

过渡:现在小组讨论开始,比一比哪个小组最认真,效率高。

学生自由探讨“想一想”的3个问题。(师不能辅导)

5分钟后比哪个小组讨论得最激烈,高效率。

请小组回答,其余同学仔细听,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回答,并说出理由。

五、精讲启发

老师:举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时会出现其他同学不公平、不服气的情况,

影响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可以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故事大赛。同学们

可以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法画画“I”、画“正”等,但是纸张很多,报得又

很快,必须抓紧时间统计,最好能分工合作。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把缺勤同学的两票同学的两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数

中,也不影响投票结果,所以,结果不会改变。

六、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第3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

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体验统计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

师生活动

一、目标导学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把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

识来完成课本上的练习。请同学们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投影,生齐读)

二、自主学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7题

思考:每题分别统计的是什么?是怎样统计的?(学生独立完成)

三、合作探究

5分钟后比哪个小组讨论得最激烈,高效率。

请小组回答,其余同学仔细听,不同意见请举手回答,并说出理由。

四、精讲启发

师:如果数据比较大,用一格有时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们在读条形统计图时一,

先要读懂每格表示多少。

五、反馈练习

班上如果要过“集体生日”,可以在哪个月举行?

选全班同学中生日最集中的月份。

板书设计:

练习一

收集整理数据一填写表格一进行分析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

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

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5)、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有儿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儿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

有儿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儿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儿支?请小朋

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

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

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

个符号,它就是“个”,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

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

读。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

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三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三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16、17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

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7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

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

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儿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儿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4-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例2,练习四第4〜6题。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6个笼屉一共放多少个包子?

*一共包了24个包子,每个笼屉放4个包子,需要多少个笼屉?

*一共包了24个包子,需要6个笼屉,每个笼屉放多少个包子?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儿,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19页做一做1、2O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21、22页,练习四7一1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

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出示4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23页例3,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

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全班汇报。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儿只?*每个纸盒里放5只,

要用儿个纸盒?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4页“做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

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课本P24-25页,练习五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

里有儿个人?妈妈拿来儿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

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课本P25页,练习七8、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8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26、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与反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

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

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儿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

式。

(4)、小结:这儿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7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游戏。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

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观察、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

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

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

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

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

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

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

“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

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

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

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

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

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同桌交流,将剪出的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说说同桌剪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怎样判断?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

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

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找,互相说。

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

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

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一指,并指名上台指。)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

交流汇报。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3题,连一连。

学生读题,说说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

装扮得这么美丽。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到一男。

第2课时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法:观察法与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

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

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

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

(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

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

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

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

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

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

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

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儿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

(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

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1HI一1SUo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

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

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

然后汇报。)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

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

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

活动,互动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

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学生一边表述一

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

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

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

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

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第3课时实践活动:剪一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剪出有规律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动手剪出有规律的图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观察法,分层次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

很高的声誉。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剪纸。

谈话:这些剪纸作品漂亮吗?这些剪纸中有些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师:这些民间剪纸具有高的艺术价值,是民间艺术的美的展示,你们想学习剪纸吗?

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二、互动新授

1、教师展示课前剪好的一排小纸人。

(1)谈话:这是老师剪的剪纸,你能看懂老师剪的是什么吗?(手拉手的四个小人。)

追问:剪出的小人有什么特点?(学生明确:每个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都是

轴对称图形,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的。)

(2)教师:同学们真棒,找出了它们的特点,这四个小人是并排排列的,你们想知道

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

2、组织学生观察剪一个小人。

(1)猜一猜。

谈话: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我们可以先试着剪出一个小人。那怎样能又快又好

地剪出一个小人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请

大家猜一猜,沿着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

学生猜测,验证,尝试剪一个小人,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

(2)为什么只要剪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人呢?

(学生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一个小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去剪。)

(3)追问:如果在开口的这边画半个小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尝试剪。明确:如

果在开口这边剪,会出现两个一半的小人。

谈话:看来即使是简单的剪纸也是需要技巧的,我们可以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先

画出半个图案,再剪,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还要注意不要在折纸开口处剪。

3、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谈话: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2个拉手的小人呢?

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明确:对折两次就能剪出2个小人。

学生试着折纸,对折两次,在不开口处画出半个小人,画小人的胳膊时要一直延伸到

纸的边缘,最后剪开。

展示学生的作品。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组织学生分组剪一排4个小人,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学生操作时一,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课间展示剪一排4个

小人的方法。

教师明确: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中线应都是折痕的一边,画小

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2)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5、谈话:我们刚才剪出了4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剪出8个小人并排

手拉手的图形吗?

学生思考,指名上台演示,试着说说剪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

6、提问: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平移)

教师小结:这些小人不管是4人并列的还是8人并列的,都是通过1个小人平移所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课件出示:4个小人手拉手地站一圈。

1、同学们请看,这4个小人不是并排站着了,而是手拉手地站一圈呢,你能剪出这样

的图形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先让学生董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

教师提示: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正方形纸)怎样折才能剪出来?

(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剪一圈小人的方法。

学生看课件演示,学习剪一圈小人的方法。(重点明确正方形纸的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剪一圈小人。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旋转)

四、课堂小结

师: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利用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感受了一把兼职的快乐,剪

出了平移和旋转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对称关系,我们只需要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

一串完整的小纸人或围成一圈的小纸人。同学们的身边还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上面有

很多好看的图案,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并剪出来展示。

板书设计

则一期

剪纸人:(1)对折

(2)画半个人

(3)剪一剪

第4课时练习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感受平移和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会用所学的图形拼出图案,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感受图形自身蕴含的丰富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打开思路进行创作。

教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再现,复习引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小结并过渡: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老师收

集了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你能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课件出示“练

习七”第7题。)

学生自己判断,指名汇报,逐个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的

语言进行表达。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8题。

谈话:你瞧,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可真广,刚才同学们说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是

旋转,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你能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之间吗?

课件出示3个钟面图。

分针走到“3”的时候是儿分?(15分)

分针走到“1”的时候是几分?(5分)

分针走到“10”的时候是几分?(50分)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6题。

谈话:明明用这些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一个火箭的图形。(课件出示图形)

请你猜猜下面的四幅图中哪幅是明明拼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平移是直线运动的,只有第2幅图是由所有图形平移而成,所以

应该是第2幅。

3、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3题。

谈话:同学们爱照镜子吗?把脸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就会出现和这边一样的图像,小

明把这个图形对着镜子,镜子里面出现了另一半,(课件演示),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

吗?(蝴蝶)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照镜子时,镜子外的是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

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镜面对称的图形也是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

出示半边的天坛、笑脸、青蛙、雪花等图案,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

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4题。

三、动手操作,提高练习

1、做一做。(教材“练习七”的第9题。)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小组合作,用圆片制作一个数字转盘。

游戏,两人一组,每人各转两次,计算出两个数的乘积,比比谁的积大。

2、拼一拼。(教材“练习七”的第10题。)

出示第121页的学具,让学生拿出学具拼一拼。

说说拼出的是什么图形。

3、剪一剪。(教材“练习七”的第11题。)

拿出正方形纸,按要求剪一剪。

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

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同学们剪出了漂亮的轴

对称图形,能判断平移和旋转。下课后,不要停下发现的脚步,去生活中寻找更多的

数学知识,做生活的小主人。

板书设计练习七

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旋转现象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1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1、第39页例2,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

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2、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4X55X87X99X4

7X36X89X58X8

7X83X69X96X7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八五十六三()二十七六()五十四

七()六十三二()一"k八()七二十八

3、计算下面各题。

244-6154-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设计意图】:复习乘法的相关口诀,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

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样挂小旗整齐?

(2)有多少面小旗?列式得出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有56面小旗,怎样挂小旗整齐?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果挂8行,每行有多少面小旗?

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

(4)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5)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

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设计意图工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

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3、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38页做一做。

4、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每9个摆1行,可摆儿行?

摆成3行,平均每行摆多少个

(2)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得出商的

5、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

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

商了。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2题。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

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练习八第3—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2、过程与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计算

6X3124-4354-74X454-51X7144-21X1

64-3424-62X684-23X36X47X41X2

304-5494-764-1214-344-244-47X73X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4-6=?154-5=?

二、巩固练习

1、教材40页练习八第3题。

强调:先计算出每题的结果,然后再排序。注意括号中应该填写算式。

2、教材401页练习八第4题。

比赛:男生完成左边一组,女生完成右边一组,看谁摘到桃子。

3、教材40页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随机点两题说说得出商的方法。

4、教材41页练习八第7题。

看清每班有多少队员参加比赛。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

上列式计算。

5、教材41页练习八第9题。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教材41页练习八第6、8题。

第3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懂得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

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的一

般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一个数包含儿个另一个数用除法的方法,体会数量之间的相

依关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里包含儿个另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每千克苹果5元,买3得多少元?板书:5X3=15

(2)一条船可坐6人,2条这样的船最多可坐多少人?

板书:6X2=12

2、根据算式4X8=32写出2道除法算式。

3、(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儿?

(2)6里面有几个2?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教材第42页例3。

(1)出示例3图。说说有哪些东西可买?各卖多少钱?

(2)题中的问题:“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56元可以买多少个地球仪”就是计算56里有多少个8元,也就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儿

个另一个数。

(3)引导列式。

56+8=7(个)

(4)检查解答正确吗

(6)引导学生完成第42页例3后的问题。

三、总结

求一个数里包含儿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3页1(左)、4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

五、课堂作业: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1(右)、2、3题。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3-44页练习九第5-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儿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

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2、过程与方法:能用除法求“一个数包含儿个另一个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包含儿个另一个数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

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儿倍?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43页练习九第5题。

(1)这道题是不是要我们把题中的所有算式都计算出来?

(2)这题重点要把握什么?

(算出的商是下一步算式的除数)

(3)指导:

第一道题是32+8=4,下一步是28+4还是35+7?为什么?

(4)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画出线段,找出出迷宫的路线。

2、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6题。

(1)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

(2)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

我们都坐过山车。一共需要多少钱?需要多少辆过山车?

3、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7题。

4、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9题提示。

便宜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8、9题。

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

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

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

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放大的空白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回忆:从表内除法(一)到表内除法(二),我们学习到什么?

2、教材第45页整理和复习

(1)观察表格,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第一,每列从上到下的商依次为1—9;

第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