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课件_第1页
冀教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课件_第2页
冀教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课件_第3页
冀教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课件_第4页
冀教四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珍贵的亲情和友情

主备人:张丽

单元主题分析:

人间处处都有真情在,“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千古咏唱的主题。无论是

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热情关爱《炊烟》《赏花》,还是深沉博大、无与伦比的伟大

的父爱《地震中的父与子》,亦或是父子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信任《地震中的

父与子》《新年礼物》,还是邻里之间的友爱,关照,“人间真情”是本单元的文化

主题。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人间真情的无处不在,真情的伟大力量,以及享受

真情的温暖、幸福。融入真情之中,用心去体验、感受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温暖,

带来的快乐……人间有了真情的存在,有了爱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

好,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幸福,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二要促使

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地描写来

表现人物性格,来学习这种叙事性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

感受真情的无处不在。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

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与赞美,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感受“人间真情”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炊、履、洛、攒、汁、”等45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炊、

索、废、殊、汁”等5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

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

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学会写书信这种有固定格式的习

作。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学会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检查

识字情况。

2、通过品读、默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

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人间无处不在的真情,感受

真情的温暖。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单元课时分配:

本单元建议用25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课程安排课时课程安排课时

6《炊烟》2练习课2

7《赏花》2练习课2

8-《地震中的父与1练习课1

子》

9《新年礼物》2练习课2

10《古井》2练习课2

阅读链接《感恩的心》1

综合学习二3

第二单元测评2练习课1

总计25节

6炊烟

教材分析: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邂逅。在我又累又饿的时

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

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功的人物刻画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创举,关键在于对事件进行描

写时,一定要自己感受最深的,且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富于表现力的动

作、神态和语言,这样,人物形象才会生动而丰满。

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文字之中,是炊烟写作艺术上的又一特色,读来如同

品尝一杯清淡的绿茶,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十一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

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知识与技能:

1.知识教学:了解观察生活与写作的关系;理解通过写事来写人的方法。

掌握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朗读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作者对山里人真诚、淳朴品质的由衷赞美。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

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

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

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

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小木屋中主人真诚、淳朴的品质,并归纳出有关的事例,进而

理解题意。

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

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畅谈爱心(3分)

1.课件播放:《爱的奉献》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

常生活中你曾得到过素不相识的人的热情帮助吗?谁能把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

想与大家谈谈。

2.学生畅所欲言。

3.过渡: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对“山里人”,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淳朴和热情,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炊烟》。板书课题。

4.根据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都想知道些什么?

5.学生畅所欲言,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亲情。(10分)

1.自由读课文。

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注意“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ai,在小组内轮读,把生字词读准

确。

3.用各种形式理解课文中词语

(1)借助图片理解“炊烟、热气腾腾”。(课件展示)

(2)结合文中具体语境、生活经验或借助词典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细读课文,品味真情。(13分)

1.再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引导孩子从记叙文的六要素角度回答。此时为初

读课文,言之成理,贴近中心就可以。

2.默读课文,体会真情。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什

么地方体会到的?找到相关的词句画下来。

•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好好的品读,

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

3.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文字之中,是炊烟写作艺术上的又一特色,读来如同

品尝一杯清淡的绿茶,令人回味无穷。成功的人物刻画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

地的创举,关键在于对事件进行描写。

课件相机出示相关的重点语句

(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

山里人的光彩」——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手里不停

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一一女主人的豪爽、勤快、

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那还要问?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净净

----女主人的热情好客。

“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一一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一一男主

人的憨厚、淳朴。

(5)木屋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件出示:

女主人是()的人。

男主人是()的人。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木屋主人的印象:热情、淳朴、善良……

三、感受“炊烟”,升华浓浓真情。(5分)

1.感悟最后一段,体会“我”对这份关爱的感动与留恋。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2.自悟真情。(课件出示:填空)

“再也没有机会来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山间优美地飘着的炊烟……”

美丽的炊烟、轻轻飘荡的炊烟让我难忘,“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还有

()。

3.感情诵读最后一段。

四、感情朗读,回味真情。(5分)

1.在学生发言时,相机指导朗读。

2•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在朗读中体会男、女主人的性格。

五、总结学法,体会写作方法。(4分)

1.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是怎样读懂人物的?

2.体会写作方法:(课件展示)

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来理解

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

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去描写。

第二课时

一、自拟文题,感悟真情。(5分)

1.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作者却以“炊

烟”为题呢?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

2.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

3.学生谈感受。

4.教师归纳:(课件出示)

“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是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时冒起

炊烟;告别时回头在望见炊烟。袅袅的炊烟使作者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温暖,

使文章充满诗意。

二、再现生活,懂得给予关爱。(16分)

1.人间处处真情在:课件出示关爱行动的视频

2.谈体会:情感升华。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5分)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腾”“豪”等。

三、拓展延伸,让真情永驻。(4分)

(课件出示)

L人间处处有真情在,把你曾经得到过的一次帮助写下来,注意写清经过和

当时的感受。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以致用。

四、板书:

6、炊烟

希望

温暖

木屋主人:

善良淳朴豪爽

热情好客乐观

第三课时:两次作业

第四课时:讲解同步三两

7赏花

教材分析:

一群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在孤独与沉默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久,

他们不光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嗅到了淡淡的花香,而且,“看到”了盛开

着的梅林,飞舞着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光的明媚……而这一切,来源于

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善良与热情,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以及乐观的生

活态度。

文章按照叙述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这

次郊游的特殊组成人员。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至文章结尾)。介绍车上的气氛

由沉闷到活跃的全过程。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渲染了车

厢内热烈的气氛,使读者感受到了洋溢其中的浓浓的亲情。

题目为“赏花”,但非一般意义上的“观赏”“欣赏”,而是用心去体会、感

受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

文章语言朴实,读来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拂面而过,令人感觉清爽而温暖。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课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

2.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识本课九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2.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

读能力。

3.通过朗读、默读、复述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培

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感受车厢内热烈的气氛,感受到洋溢其中

的浓浓的亲情。用心去体会、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

爱。

重难点分析:

•感受车厢内热烈的气氛,感受到洋溢其中的浓浓的亲情。

•体会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1分)

学生在前一节下课后闭着眼睛从座位上走出教室。

二、谈话导入,畅谈关爱。(3分)

过渡:刚才在课间,大家是闭着眼睛离开教室的,能谈谈当时的感受吗?

1.学生交流自己当时的想法

2.教师小结:

是呀,刚才大家仅仅这么短的时间看不见周围的世界,就会觉得紧张、害怕,

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你想过没有,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一生都看不见光明,

看不到这个多彩的世界,那他们又会遇到多少问题和困难呢?

3.揭示课题:

今天就有一队盲人走出家门,他们要去郊游了。盲人去郊游,那他们能看到

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们一同去《赏花》.

二、初读课文,感知关爱(10分)

1.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只要意思对即可。

2.交流初读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抓住每部分的重点内容来说。课文主要

讲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途中得到售票员和司机的热情帮助,从而感受到春天的

美好和人间的真情。

3.指名读文,检查纠正字音。注意“步履蹒跚、气氛、弥漫”的读音。

4.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蹒跚、心旷神怡。

(2)联系上下文理解。逗趣,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5.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听者习惯性的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四、品读课文,感受关爱。(10分)

1.在《赏花》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读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第一段中抓住“步履蹒跚”“探索着寻找座位。一一盲人游客行动的不便,

暗示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帮助。

2.过渡:

“车开动了,随着客车向前行驶,车内的气氛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书上找一

找表现车厢气氛变化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受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车内气氛的语句,体会车内气氛变化的原因

和过程。

读读这些语句,并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4.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五、集体交流,品读关爱(10分)

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

真情。

在师生交流中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第2、3段中抓住“沉默”一一盲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助。

(2)第6段中“一阵低微的笑声”一一盲人对秀子的描述有了回应。

(3)第9段“乘客们发出了惊叹声”一一从秀子的描述中盲人们看到了梅林,

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4)第13段“双目失明的乘客们都兴高采烈、喜气洋洋”一一在秀子的引

导下,盲人们全身心的感受着湛蓝的天空,流淌的小河,明媚的春光,感受着春

游的快乐。

(5)第16段“一个人跟着唱了……有人在悄悄地擦着眼泪”一一秀子的歌

声引起了大家的唱和,歌声感动着每个人。

(6)最后一段“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一一温暖随着花香

流淌在大家心田。

六、深化理解,升华关爱(6分)

过渡:“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车厢里弥漫的只是花香吗?

除了花香还有什么?”

1.课件出示句子:“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J

2.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填空:

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

花好香啊!()弥漫了整个车厢。

第二课时

一、复述课文.(7分)

1.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读出来读给别的同学听。

2.出示课后词语积累。指名读一读。

3.你能根据这些词语加上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吗?

指名复述,注意意思对即可。

二、再现生活情境,懂得给与他人关爱(15分)

1.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你帮助过别人或接受过他人的帮助吗?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畅谈,师生交流。教师过渡:是啊,多一份帮助,多一份关爱就会使

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花香。

3.懂得付出爱,快乐永相伴。

课件出示: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晨跑》视频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15分)

1.小组内合作自由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组内合作检查。

2.分析记忆字形,注意“盲”的上半部的写法,“协”的左边是个“十”不

是“木”,“郊”与“效”,“架”与“驾”要注意区分。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留住关爱。课件出示(3分)

1.找一找人与人之间关爱互助的文章来读一读。

2.在生活中多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

3.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并抄写下来,学以致用。

五、板书:

7赏花

关爱

售票员司机--------盲人(残疾人)

第三课时:两次作业

第四课时:讲解同步三练

8*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38小

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儿子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整

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所以我在教学中,力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

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流溢着生命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体会“父子俩”的“了不起”。

2.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朗读“激动”的语气。

3.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

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

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

法。

过程与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再反复朗读

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

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

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八自然段。

2.展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一情景的相关段落。

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

量。

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

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课前准备:

课前了解地震的知识。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地震”导入新课。(3分)

1.教师板书:地震。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地震一词,你会想到什么?

2.学生就上述话题畅谈,交流。

3.(课件出示:震后废墟的图片)

大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展示曾发生的几次大地震。

发2008年5月12II14时28分04秒生8级强烈地震,五万余同胞遇难,二十余万人

受伤,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大地震,当天仅余震就发生了14次;

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

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地震就是这样残酷,这样无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灾难都显现着人性的光

辉,同样,在美国洛杉机的一次大地震中,有对父子也演绎了•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

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7分)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5分)

1.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自读感悟,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15分)

(-)重点感受父子的“了不起”。

1.教师导语:面临6.6级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

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

与子?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教师板书:了不起。

2.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件投影: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3.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把自己的感

受写在书的旁边。

4.品读课文,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父亲爱的了不起?找出有关语句,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

变化。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着眼点来谈:

(1)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冲”字。

这个“冲”字感受到了父亲迫切地希望看到他的儿子,他非常爱他的孩子。抓住了描

写父亲动作的词来体会。

点拨:“冲”是什么意思?这个“冲”字写出了父亲什么心情,(急切、迫切、着急、

不顾一切……)说明了什么?(爱他的儿子,不想失去儿子,儿子是他的一切……

(2)第三自然段中的“坚定”。

学生自由品读,并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使父亲如此坚

定起来。

(3)第五六自然段中父亲“挖”的动作。

课件出示有关语句,学生思考:

・为什么没人再来阻挡他?

・为什么人们判断他精神失常了?

•从父亲的回答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其他孩子的父母难道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他们为什么又都绝望地离开了?

•直直的眼神是怎样的?从这眼神你感受到了什么?

(4)第八自然段中的“时间长

(5)第八自然段中父亲的形象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

到处是血迹。

5.总结提升,感受“了不起”的父亲。

(1)回放画面: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父亲,承受着肉体的伤痛和精神的重

担,但他决不放弃。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这样做?

(课件出示句子:“不论发生了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体会内涵:从“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读出了父亲的自信和承诺;读出了的坚强,读出了父亲同生

共死意愿……)

(3)引读: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当人们

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

总会跟你在一起。”

(4)品评父亲:

过渡:这句话是支撑父亲的一盏心灯,在他的心底永远亮着!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

伟岸坚强!此时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课件出示:这是一位()的父亲。

(二)赏析词句,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感受儿子更加勇敢的画面。找到描写儿子表现的句子,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课文第十九自然段。

引导: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表现,真了不起!你觉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安

全、勇敢、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让出了生命、让出了他对父亲的信任。)

2.体会人物内心:

想象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

3.分角色读对话。

过渡:儿子对父亲的长期信任已经成为支撑他面对灾难、坚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这

一“让”,让的真不简单!!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对话,把这对父子创造奇迹的那一幕

完整地展现给大家。

4.品评儿子:

课件出示:这是一位()的儿子。

(三)品味父子相见的幸福画面。

1.课件出示下面重点语句: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过渡: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支撑自己不畏艰难,不分昼夜挖掘儿子,他是多么的坚

定、坚韧;儿子因为父亲的爱的诺言,在危难中获得自信、变得勇敢。这对父子都因为记

着爱的诺言,他们创造了奇迹,延续了幸福。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呀!

五、拓展想象,升华亲情。(3分)

课件出示:插入歌曲《生死不离》

学生想象:父子相拥的幸福时刻会说些什么?

父亲:“()”

儿子:气)”

六、总结学法,体会写作方法(3分)

1.回忆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是怎样读懂这段话的?(抓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和外

貌的语句,前后联系,展开合理的想像,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2.体会写作方法(课件出示)

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等,仔细体味,来理解人物的品

质。这是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

外貌去描写。

七、情感升华、拓展延伸。(4分)

1.诵读描写父爱的小诗。课件出示:《父爱》

2.推荐书目:《感悟父爱》。

课件出示这本书序的开头一句话:

“总有•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学生齐读。在《感恩的心》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作业:(课件出示)

课后选择其中一项做一做。

1.和爸爸的目光对视一分钟,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爸爸的背影,你想到了什么?

3.帮爸爸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你体会到什么?

4.更多的时候,父母的爱并不一定都是惊天动地的,它常常就藏在平凡的小事中。

我们都在生活的点滴上,在细节上,在一言一行中感受着父母的爱!请你回忆生活中父母

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饱含深情的事,并且把这份爱珍藏在你的日记中。

板书:

8*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

父亲----------------------------儿子

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

第二课时:作业同步

9新年礼物

教材分析:

家庭生活是平凡的,然而正是在这平凡之中蕴涵着深深的爱。

《新年礼物》讲的是新年前夜,麦克思来想去,决定送给父亲一件特殊的新年礼物:

明天清早起来,偷偷帮助父亲完成挤奶的工作,给父亲一个惊喜。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事情的经过。第一部分(1-3)麦克的准备。通过麦克的

心理活动交代出麦克的家境、父亲的辛劳以及小麦克的懂事和善良。第二部分(4一文章结

尾)写麦克完成心愿。先写麦克挤奶前的紧张、激动的心理;完成心愿后写他的紧张与期

待,父亲的惊喜、感动与幸福。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全篇通过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简洁的对话,细微的动作,使父子情深跃然纸上,

引起了读者共鸣。

教学目标:

L理解课文,懂得麦克以自己的行动作为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体会麦克与父亲之间

深厚的父子之情。

2.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描写人物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在生活小事中所蕴涵的父子真情。

4.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2.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

母。

重难点分析: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体会在生活小事中所蕴涵的父子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份礼物,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1分)

1.话题导入:平时大家都送过或接受过礼物吧,谁来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时间给谁送过

什么礼物?

2.学生交流

过渡:有一个男孩麦克,在新年送给了父亲一件非常特殊的礼物。让我们快去看看是

怎么回事吧。

二、自读课文,感知亲情。(10分)

L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看一看麦克送给父亲的是一份怎样的

新年礼物?

2.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及文章主旨的理解。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准确、通顺、读流利感受父子真情。

(1)指名读,纠正字音。注意“攒、挪”的读音。

(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①借助词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3.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字音。

三、品读课文,感受真情,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12分)

1.学生结合问题,再读内容。

麦克对父亲的爱并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到的,而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出来的。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麦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请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

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注意抓住麦克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来体会。并体会着读读这些句子。

2.在小组内交流读后感受。

四、集体交流,品味亲情。(12分)

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相机指导朗读。

1.研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麦克的心理描写——麦克是一个善良、懂事、爱父亲的孩

子。(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2.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麦克的心理和动作,抓住''二十次醒来”划火柴、看表,“激

动、摸索着下楼,悄悄地打开”来体会麦克当时的激动、紧张与兴奋的心情。(课件展示重

点语句)

3.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从挤奶的过程看出麦克的动作麻利、熟练,平时经常帮父亲

干活。(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4.研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关于等待父亲时心理描写:“用手按着、怦怦乱跳的胸

脯、竖起耳朵听、急切地期待着”——内心更充满幸福感。(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5.练习朗读,体会麦克的激动、紧张、急切、兴奋的心情。

6.教师导语: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麦克在送给父亲礼物时的心情,那么父亲又给你留下

了怎样的印象?

(1)第一段,对麦克的心理描写“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苦的工作,他是

多么爱我呀!……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节俭、爱孩子。

(2)第八段“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的笑”。父亲会想些什么?

(3)课文最后一段,父亲的手臂紧紧的搂着他。麦克又会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小练笔:

“这是我送给您的新年礼物,爸爸!”他张开双臂抱住父亲。觉得父亲的手臂也仅仅

地搂住自己,尽管他们自己彼此都看不清对方的脸。

此刻麦克会想些什么?爸爸会想些什么?

五、感情朗读,升华亲情。(5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麦克的心情。

2.读完课文,你此刻最想对麦克说些什么?

3.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课件插入歌曲《感恩的心》)。

4.学生感悟,升华情感。

课件出示:

麦克,是你让我感受到了父子亲情,此刻

我想对麦克说:。

我想对麦克的父亲说:_______。

我想对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说:

第二课时

一、谈亲情。(14分)

1.在生活中,你有过像麦克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自己当时的心情。

2.再现生活,懂得感恩。

播放录像。

课件出示:中央台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

二、拓展阅读,延伸亲情。(14分)

学生阅读:(课件展示《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故事之:《孝感动天》

《二十四孝》故事之:《亲尝汤药》

《二十四孝》故事之:《百里负米》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0分)

1.在小组内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

2.注意“殊、呜、彼、套”容易写错。

3.指导书写,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感恩亲情。(2分)

(课件展示)

人与人之间送礼物是友爱的表现,礼轻情意重,礼物的意义不在于价钱的多少,而在于付

出了真情,传递了爱和友谊。现在,你决定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给你父母、长辈或是朋友

呢?课下就行动起来。

板书:

9新年礼物

(善良稚气)麦克父亲(勤劳节俭)

第三课时:两次作业第四课忖:讲解同步三两

10古井

教材分析:

《古井》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充满儿童生活情趣。全文细致地描写了“我”老家

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古井给人们带来欢乐,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课

文的作者运用精练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故乡的•口古井以及有关的故事。

这是一篇以物命题的记叙文。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

了人们到古井挑水时的热闹场面;讲到村里的人常年帮-对老人挑水,却从来不要报酬。

讲古行间,渗井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在叙事中,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

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文字里透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赞扬了家乡人们的淳朴的民风。

教学目标:

L学习课文,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

私奉献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启迪,懂得应怎样做人。

过程与方法:

教学该文时,以读为本,使学生从读入手细品悟,引发思考。

1.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感情真挚,文辞朴实,内容深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体会无私奉

献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理解古井的高尚品格和对人们的启迪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含义深刻

与文章中心关系密切的句子,在组织学生通过读、思、议的过程中,透彻地理解它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分)

1.利用课件展示山村美景。

导语:有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

木,潺潺而流的小溪,勤劳而又朴实的村民在田里辛勤地劳作:耕田、插秧、收割。在村

东头的大树下,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凉可口,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今天,就

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记忆的脚步走进他的家乡,听那口古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

故事。

2.板书课题:古井。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古井。(5分)

L自由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想一想古井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3.交流:古井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细读思考,感悟无私。(10分)

1.出示句子:(课件展示中心句)

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

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学生汇报:古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泉水,也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

应该怎样做人。

3.教师板书:生命的泉水、陶冶品格。

4.默读思考:

出示自读提示:(课件展示自读提示

(1)从课文的哪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

会到“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

样做人。”画出相关语句。

(2)体会着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5.学生默读思考。

四、集体交流,体会无私。(12分)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几个版块:

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1)研读第一段:(课件展示相关语句)

学生谈感受:古井对人们是不需报酬的——就像母亲对待她的子女一样。

(2)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那为什么要把它比做母亲呢?谈谈你的母亲)。

(3)研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展示相关语句)

教师:看来你对你的母亲充满深情,你的母亲非常了不起。可这位古井母亲他养育的

仅仅是一个人,两个人吗?从哪里看出来?

(4)学生抓重点词句谈感受。

预设:“络绎不绝”

学生解释——个别读——教师范读授方法(想象读)——学生齐读

晨光熹微暮色降临

生板书谈原因——生想象读

叮叮当当快乐小曲

生板书谈原因——生个别读齐读

湿漉漉下过春雨

生谈原因——生读

(5)指导体会读第二自然段。

(6)再次体会读重点句,升华情感。

过渡:面对络绎不绝的取水人群,这位历尽沧桑的古井母亲拒绝过吗?她向人们要过

报酬吗?没有!她在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啊!古井,您多么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饱含深情再体会读:

(课件展示)出示句子:古井象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个别读一男女生读——齐读

2.井水陶冶乡亲,乡亲帮老两口挑水。

(1)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3)检查反馈,学生的要复述

(4)反复引读重点句,加深体会:

课件展示重点语句:“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

乡亲们的所作所为让老两口太过意不去了。可乡亲们总是一遍又•遍的劝说:“那口

并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

帮老两口挑水的人群中有老的,有小的,有男的,有女的。可他们面对老两口竟说同

样的话语:“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

老两口的女儿从外地回来了,她带着给乡亲们买的•份份礼物,可乡亲们还是说:‘'那

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

五、再读重点段,升华无私。(6分)

1.齐读最后一段:(课件展示最后一段)

多好的古井呀,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

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

(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为“我们”再读这段话。(课件展示对比的两句话)

多好的古井呀,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懂

得应该怎样做人。

六、自悟'‘古井",懂得无私。(3分)

1.用心体会,这是一口怎样的水

井?

课件出示:

这是一口()的古井

预设:温情母亲般的古井:

无私奉献的古井

提供泉水的古井

陶冶品格的古井

七、内化升华,寻找无私。(2分)

1.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

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汇报。

第二课时

・、回读课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15分)

1.学习写法:

总结:古井的爱也是无私的,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

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这篇课文表面上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赞美像古井那样

无私奉献的人。

课件展示:借物喻人的写法

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个人,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这就叫做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要抓住所描写的物体与所象征的人的相通或相似的地方。

2.让我们带着对古井的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0分)

1.生字复认。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暮、冶”等字。

3.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4.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四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三、课外拓展,学会写法。(15分)

(课件展示)

1.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

教师推荐两篇:《白杨礼赞》《荔枝蜜》,再次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2.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火柴、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的特

点,赞扬它的•种精神。

板书:

10古井

哺育

古井---------------------乡亲们

陶冶

(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三课时:两次作业

第四课时:讲解同步三两

阅读链接:感恩的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恩是一种传统”“感恩让生命更精彩”两部分内容的阅读,了解中外有关感

恩传统、感恩故事,懂得感恩的内涵,学会感恩。

2.搜集有关感恩的故事、诗歌等,在课外阅读中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3.将感恩之心转化为感恩行动,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中报答他人对自己的爱。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感恩内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5分)

1、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首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放歌曲《感恩的心》

2、师:谁听出来了,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谁想为大家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

找2-3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示课题,点明中心。(10分)

1、师:那么,什么是感恩呢,下面我们打开书,认真读-读,-会我来找同学说一说。

同学们自由的朗读。

2、师:通过刚才的阅读,感恩是什么,?

3、师: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中的内容,我相信你们会有更多新收获!

4、指名学生说一说,明白了什么?

5.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谈谈自己对感恩的理解。例如结合《炊烟》一课,理解

接受山里人热情的帮助后,作者感恩的心情;《新年礼物》小麦克的行为是对父亲之爱最好

的报答。

三、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加深认识,丰富感受。(15分)

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1)小组内交流。儿个同学为一组,互相传阅或口头交流。根据材料性质,发言者可以给

大家朗读,也可以讲述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可以选一部分同学在全班交流、发言,也可以将同学的资料分门别类,装

订成册或张贴出来。要鼓励学生有效利用《童年书架》或其他书籍,方便快捷的搜集到有

关资料;更要允许学生讲述自己曾经阅读过的资料信息,如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感恩的课

文等;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推荐有关阅读篇目,防止为完成作业,硬性规定所有的学生必须

重新查阅资料的做法,要本着省时高效的目的,结合当地教学资源和学校实际进行,不要

人为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感恩行动。(7分)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

会珍惜。

教师和学生一起,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感恩行动计划,在具体实施中使本次活动质量升华、

提高。尤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